古代、近代文学
《离骚》解诂
苏轼与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
——从“弹丸脱手”“兔起鹘落”说起
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
“儒户”与蒙元初期的文学功用观
论宋诗兴盛与理学文化思潮
佛教“水观”与苏轼诗
由浪漫到平实
——从文人关注视野与生活情趣的转变看宋代文学的
理性精神
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
——张籍与白居易
中国的“再疆域化”
——十九世纪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
现当代文学
如何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视阈的转换:从“追求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新文学的发生
金庸小说声音伤人叙述及其渊源
茅盾的市民研究与《子夜》的思想资源
丁玲与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研究: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
鲁迅:现代中国文化之“结”
萧红:生命边界的孤独者“
湖湘文化的解读者
——黎锦明小说地域指认性论略
论新诗形式的两个来源
关于《郭沫若创作得失论》的对话
文艺理论
全球化、民族主义及超民族主义
文学的文化学和图志学问题
重写文学概论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
怀旧与英雄:浪漫主义的两副面孔
民族文学
羌族民间文学中的宗教权力话语分析
——以《羌戈大战》为例
《红楼梦》的读者
——《儿女英雄传》影响与焦虑
论彝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传统继承、借鉴与发展
和而不同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化
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
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
文学与学文:一个比较文化的视野
戏剧文学
在狱中传递台湾现代戏剧精神
——杨逵在1950年代台湾剧坛的意义
百年中国话剧史与文学史的现代性问题刍议
——兼谈当下中国话剧史研究诸问题
符号学
符号学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春晚如何?如何春晚?
——一种仪式符号学读解
中国诗味论与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