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田随笔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蒙田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蒙田站在一个智者的角度,对万事万物进行思考、延伸,将古代先哲的思想和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几乎将人这一生在世间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包括进去了,像复杂的人性、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死亡等,用生活的百科全书来称呼这本书一点都不过分。在书中,蒙田将自我反省用到了极致,在给我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中,透露出他积极和睿智的人生态度,也让我们学习到生活的另一种艺术,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都颇高。让我们在陷入深深的思考的同时,也对人生多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简介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他的家庭是波尔多的“名门望族”,祖上靠做酒和咸鱼生意发了财,父亲当过法官,并担任过市长。蒙田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学习过法律,但他厌弃官场生活。1571年,他退隐归家,过着“自由、平静、安闲”的乡绅生活,一边埋头苦读古希腊罗马作品,一边撰写心得笔记,这便成为他的随笔集。
《麦穗至成熟饱满时》是一部谈论哲学、心理、社会、政治的思想著作。蒙田以博学著称,在本书中,天文地理,世情百态,无所不谈,旁征博引,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思想深刻绵密,博采众长。
作为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知识经过分析的汇总,蒙田随笔是人类思想的永恒瑰宝,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先例,使散文作品进入文学领域,后世的帕斯卡、培根、尼采、本雅明等思想家皆受到它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异途同归
第二章 论悲伤
第三章 感情比命长
第四章 论撒谎
第五章 论预言
第六章 善恶的观念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看法
第七章 论恐惧
第八章 死后才能定论人的幸福
第九章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第十章 论想象
第十一章 相同的建议导致的结果差异
第十二章 论儿童教育
第十三章 论友谊
第十四章 论寿命
第十五章 论人的行为多变
第十六章 论书籍
第十七章 困难会增大我们的欲望
第十八章 论信仰自由
第十九章 万事皆有时
第二十章 论发怒
第二十一章 论盖世英雄
第二十二章 论功利与诚实
第二十三章 论悔恨
第二十四章 论交谈艺术
序言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
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
一位人类感情的观察家。蒙
田身份特殊,他是法兰西国
王的宫廷近侍,十分熟悉公
众事务,看待事情又非常客
观。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
别出心裁,引经据典,才有
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蒙田随
笔》。
这部书包罗万象,既有
书本知识,又有生活阅历,
享有“生活的哲学”之美誉,
更是和《培根人生论》《帕
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誉
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
典。
这部书原分为上中下三
卷,共一百零七章,涉及日
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
理等内容。本书译者从中选
取了富有哲理、可读性较强
的部分,翻阅了大量资料,
力求翻译得准确、易懂,力
求让读者体会到蒙田从人文
主义出发,想要人看清什么
,然后正确地对待自己、他
人和自然。
导语
蒙田的家庭是波尔多的“名门望族”,祖上靠做酒和咸鱼生意发了财,父亲当过法官,并担任过市长。蒙田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学习过法律,但他厌弃官场生活。1571年,他退隐归家,过着“自由、平静、安闲”的乡绅生活,一边埋头苦读古希腊罗马作品,一边撰写心得笔记,这便成为他的随笔集。
在本书中,蒙田将自我反省用到了极致,在给我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中,透露出他积极和睿智的人生态度,也让我们学习到生活的另一种艺术,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都颇高。
书评(媒体评论)
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
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
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
者。
——孟德斯鸠
蒙田从来不沉闷,从来
不虚伪,从来没有一个人思
想这样丰富,从来没有一本
书写得这样自然。
——爱默生
蒙田可称得上划时代的
人物。由于心、灵魂、美德
和罪过部属于这个达观睿智
、性格随和、学养深厚的人
,所以他的随笔也就超出了
一般文学作品的意义,达到
了生活哲理的高度。
——亨德里克·房龙
精彩页
第一章
异途同归
若是我们有一天落入敌人之手,而对方过去还曾遭受过我们的羞辱,那此时我们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想要打动他们,可以采用一种比较普遍的办法,就是放低身段请求对方原谅,请对方大发善心放过自己。不过,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有时候也能产生非凡的效果,那就是继续保持坚强不屈的态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居耶纳地区都处在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的统治之下。而他那一生的际遇和经历之中,确实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伟大的闪光点。利摩目人曾经狠狠地羞辱过他,而他的反击就是直接武力攻占了对方的城市。之后他肆意屠杀城中居民,没能逃走的妇孺儿童都未能幸免于难,那些人跪在地上高声祈求他的原谅,但他对此充耳不闻;不过,当他带领部下乘胜攻入城中的时候,发现有三位法国贵族依然坚持抵抗,即便单枪匹马也沉着地应对追击,不由得被他们的勇气打动,十分钦佩对方的精神。于是亲王怒气消散,对这三位贵族礼待有加,甚至不再追究全城其他居民的责任。
伊庇鲁斯的国王斯坎德曾追击一个逃亡的士兵。这名士兵低声下气地哀求了很长时间,希望能够打消主人的怒气,但这样做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最后,士兵不得已拿起宝剑决心抵抗。可他的这番举动平息了国王的怒火,国王看到士兵决一死战的雄心,不由得钦佩不已,也就宽恕了他。(或许有些人未曾读过这位国王的光辉事迹,看了这个例子会产生另外一种看法。) 巴伐利亚公爵盖尔夫在被康德拉三世围攻的时候,不管怎样卑躬屈膝地哀求,对方都不肯宽恕他,只肯允准跟公爵一起被困的贵妇人们带着自己能够带走的财产物品徒步离开。没想到这些女人们都非常深明大义,竟然背着丈夫、孩子和公爵本人一起走。皇帝康德拉三世被她们贤淑的行为打动,并为她们高尚的品格感怀落泪,因此也就愿意宽宥公爵本人,不再追究过去那些深仇旧恨,反而对公爵和他的家人温和相待。
上面所讲的两种方式,都会让我觉得深受感动。不过,由于我本人天性宽和,很容易同情别人,更是心软至极,所以相比于钦佩之感来说,我的性格更偏向于怜悯他人。不过,在斯多葛派看来,怜悯他人是邪恶的,这是不好的情感,他们倡导人们对那些不幸的人提供帮助,而不是表现出心软或者怜悯之类的感情。
我觉得这些例子其实非常恰当,特别是当看到人们面对这两种方式,心灵被不同的情感所击中时,能铁石心肠地应对其中的一种方式,丝毫不被触动,却情不自禁地在另外一种方式面前缴械屈服,主动低头。那么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动恻隐之心就代表着温和、软弱,那些本性柔和宽厚的人,比如女人、孩子,更容易偏向于这样的感情;而那些更加坚韧崇高的灵魂,常常看不起哭泣和哀求的举动,却十分钦佩大丈夫凛然不屈的美德,倾向于赞扬和爱戴这种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但是,对于那些算不得高尚的灵魂来说,惊讶和钦佩的感情也会对他们产生同样的作用。我们就拿底比斯人来举例吧。一些将军在自己任期结束后不愿意交出兵权,民众强烈要求法庭对这些人判处极刑。面对众人的控诉,佩洛庇达选择了屈服,他苦苦哀求,向众人恳求饶恕,发誓自己永不会再犯,勉强得到了众人的原谅。可伊巴密浓达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他大肆吹嘘自己以往所建立的功勋,并以此为傲,大放厥词,要求老百姓铭记他的功劳。聚集在法庭的百姓们听完他这些话,都没有心思投票处罚他了,后来还对这位英雄的勇与和阳略赞不绝口。
老狄奥尼修斯曾进攻勒佐,经过长时间的苦战,最终擒获敌方的统帅菲通。菲通是个非常正直的君子,过去曾不屈不挠地领导过反抗战役,老狄奥尼修斯对他采取了残酷的报复。他先是告诉菲通,前一天自己已经下令溺毙了菲通的儿子和亲族。菲通则平静地回答,他们死得很幸福,比自己幸运得多。随后老狄奥尼修斯又吩咐刽子手扒光菲通的衣服,还要押着他赤身裸体地在城中游行,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用各种恶毒的语言侮辱他。可菲通都勇敢地接受了,泰然自若地应对了一切。他甚至非常严肃地公开宣讲,自己绝不会屈服于让暴君统治这个国家,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他愿意献身的光辉事业;还说,对方这样的做法,一定会招来神明降下的惩罚。老狄奥尼修斯注意到,自己的部下和士兵们十分钦佩菲通的勇气,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位败军之将的言辞而气愤不已,反而因此蔑视自己的长官,轻视本国取得的胜利果实。菲通不同寻常的勇气震惊了他们,让他们不由得深受感动,这埋下了反叛的种子,他们甚至极有可能冲进牢狱劫走菲通,所以老狄奥尼修斯只能下令,不再折磨菲通,而是暗地里派人将他丢到海里淹死了。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