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禅理故事的现代释读。精选历代禅理故事,重新组织文字叙述,并结合现代人的心理状态,由故事文本生发出一些感悟,给现代人以启迪。本书寓理于故事,寓理于情,旨在让读者自己有所体悟、感动、进步。文字优美,富有情调,适合现代青年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顿心灵(给心灵一泓宁静的港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韦丽伶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禅理故事的现代释读。精选历代禅理故事,重新组织文字叙述,并结合现代人的心理状态,由故事文本生发出一些感悟,给现代人以启迪。本书寓理于故事,寓理于情,旨在让读者自己有所体悟、感动、进步。文字优美,富有情调,适合现代青年阅读。 内容推荐 生在当下的人,每天以匆促的脚步奔波,下班有夜牛活的消遣,节假日有旅游的休闲,工作、生活满满当当,似乎无比的充实。但夜深人静凝思之时,亦或嬉乐人群中的刹那走思,却猛然感到心灵悬着,不知何处安顿……要给心灵寻找一泓宁静的港湾,现代的社会交往中找不到,时尚的消遣中找不到,party里找不到,游戏里找不到……也许,你可以选择书本,选择这本书,翻翻,读读,品品…… 目录 顿悟本心,返璞归真 人生,应作如是观 点一盏心灯 勿失本真 求诸内心 挖掘自己的宝藏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心存善念 是天生,还是心生 自助者,天助之 人生呼吸间 放下 不完美中的完美 找回自己更重要 勿忘怀中之宝 呼唤自己 觅一片广阔的天地 暖暖一米阳光 善言暖于布帛 悦己,悦人 以爱的慈悲摄受众生 煦之,霜之 练就一双有力的翅膀 花开的时间 慈悲感化 我何在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 无法代替 二人齐心,其利断金 宽容,无声的教育 幸福是什么 百善孝为先 育人者如园丁 贫子有衣珠 莫忘父母恩 珍惜,便是永存 真知共琢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执守目标 伏久则高飞 负重人生 过则勿惮改 持志如心痛 人生瓶子 后退其实是向前 杯在壶下 虚怀若谷 专注 小聪明还是大智慧 冷暖自知 执著拜倒,不如大胆超越 忧患与优势 永远的财富 行动需要导航灯 第一步,是成功的一半 我思故我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处处皆生机,只在把握 心境左右命运 手中的命运线 闲坐任荣枯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淡泊能灭心头火 悠闲忙碌,恰到好处 迷悟一念间 大悟 看破,放下,自在 操之在我 看破生死即是福 不昧因果 既已失去,顾之何益 静坐观心心自明 开垦心灵的荒地 是沙粒,还是珍珠 苦,福之根 开垦心灵的荒地 隐忍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心中有光 菩提之忍 慈悲之忍 心清如水,了无牵挂 自律 丢却欲望 知易行难 布施,而非施舍 换位 海量之心 多添一些幽默 走进心灵栖息地 淡忘昨日之非 多些等待 走出享乐迷途 团团转与吱吱叫 舍得 贪多必失 放宽心 知足者富 日日是好日 去除嗔怒 信任消除疑虑 猜疑,只会失去更多 吝啬是一种病态 成由勤俭败由奢 健康不能挥霍 眼见不一定为实 收起挑剔的眼光 逐物而失己 滴水看世界 木偶人生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另解“呆若木鸡”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不拖、不靠 不要好心做坏事 强弱本无形 功德无量 画心 预约明天的幸福 逆流而上 生命之泥 完美距离 没什么比自信更重要 宽心处之 聆听长者的智慧 没有时间老 多元视角 可怕的麻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生命是一个过程 成有咸滋味,淡有淡滋味 过往人生 收获,也在侧目转身处 活在当下 偿还人生之债 无心的妙用 穿越命运的黑洞 把握好每一次选择 咀嚼人生之境界 生活不能得过且过 超越闲名 微笑在我心 禅的魅力 品茗,品人生 顺势而为,万事随缘 试读章节 呼唤自己 “呼唤自己,寻找自己,别让自己迷失。” ——作者题记 在一座寺院里,每天一大早,寺院里的晨钟还没有敲响,和尚们就被老方丈的呼喊声叫醒了。 是的,寺院里有个老方丈,老方丈每天都会很早起床。晨钟没响,老方丈就早早起来,跑到离寺院不远的一个山坡上大声叫喊。老方丈每日呼喊并不是在练嗓子,他不断重复叫的,是他自己的名字。天天如此,老方丈就这样一直叫了很多年。 寺庙里的和尚都觉得好奇,但又不敢问,直到有一天,院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一连几天早晨,小和尚都在老方丈的叫喊声中醒来,醒来之后,小和尚细细一听,也发现了,老方丈叫来叫去都在叫自己的名字。 小和尚忍不住好奇,便去问老方丈:“您这几天怎么一大早都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啊?” “呵呵,是啊,我就是在喊自己,已经喊了几十年了……” “喊了几十年,这是为何?难道其中有什么禅机?”小和尚更加好奇了。 老方丈笑笑说:“我在清醒时可以管住自己,但晚上做梦的时候,就在梦中云游四海,有时候还差一点回到了出家前的生活中去,根本无法约束自己。醒来之后,当然要呼唤自己了,早早把自己喊回来。不然,就有可能把自己走丢了,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就连老方丈这样远离尘世的修行人,都担心自己在梦里迷失,更何况我们凡尘中的人呢?而凡人岂止会在梦里走失,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也常常迷失吗? 成功时,被光环迷失;失败时,被恐惧迷失;得意时,被虚荣迷失;失意时,被孤独迷失;努力追逐时,又易被自己的谎言迷失,被别人的言语迷失……执迷于繁华,容易为物所转,让人遗忘了自己的初衷,丢了自己的立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丧魂落魄,东飘西荡。曾几何时,我们会躲在孤独黑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曾几何时,我们在名利权术的路途越走越远,给自己戴上层层面具,只剩下一个陌生的自己。 呼唤自己,大声叫出自己的名字,重复呼喊自己的名字,穿过重重往事,层层乱世,你会看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你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和洒脱。 觅一片广阔的天地 “人生在于追求,生命在于拼搏,要想获得发展, 就要给自己觅一片广阔的天地。” ——作者题记 相传,一心大师刚刚剃度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 法门寺是个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每天晨钟暮鼓,来这里烧香还愿的男男女女香客络绎不绝,再加上其他一些来往的僧众、文士、官吏,每天这里都熙熙攘攘,这里不是在万丈红尘之外,而是在红尘之中了。 大师一心想静下心神,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境界。可是寺里的法事太多,应酬太紧,每天剩下的读经时间很少。而且,一心大师发现,虽然自己在青灯古佛下潜心钻研佛经多年,但谈论起来,始终有些不如人。 正当一心烦闷之时,有人就对他劝说道:“法门寺是名满天下的宝刹,历来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如今这里汇聚着众多名僧,你要想在这些名僧中出人头地,那实在是太难了。你还不如到一些偏僻的小寺里专心修行,这样,说不定还能更快地进步,才华也更容易显现出来,鹤立鸡群呢。” 一心大师想了很久,觉得这话颇有道理,至少现在这样的日子他已经不想过下去了。 第二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辞别师父,打算离开法门寺。 师父听了一心的话,明白他的意图,问他:“太阳和烛火,哪个更亮?” “当然是太阳了”。一心回答。 “那你愿意做烛火还是太阳呢”?师父又问。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太阳了”。 师父听完,微微一笑,说:“跟我到寺后面的林子里去一趟吧。” 师父带一心来到离寺庙不远的一个山头上,这里树木稀少,只长着一些矮矮的灌木和零星的几棵松树。 师父指着灌木丛中最高的一棵松树对一心说:“你看,这是这里最高的一棵,可它能做什么?” 一心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棵松树虽然很高,但树干扭曲,乱枝横生,实在是不能大用,他说:“像这样的树,也只能拿来当柴烧而已。” 师父听完,不发一言,只是带着一心往前走,来到山上的另一片树林。这片树木密密匝匝,每棵松树都笔直秀丽,林子遮天蔽日。 师父指着眼前的这片林子,问一心:“你看,为什么眼前的这些树都直指向天呢?” “大概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吧。”一心想了想,答道。 “芸芸众生,莫不如此。既然生在一起,就算是一个群体。像这些松树一样,为了一滴雨露、一线阳光,都奋力向上,这样才能棵棵挺拔,而那些远离群体的松树,因为没有了这种努力的需要,因此才会是那副模样。”师父郑重说道。 一心听完,立刻明白师父话里的含义,他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我的这片树林,我再也不会离开这里了。” 后来,一心在法门这片“树林”里,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莎士比亚曾说,庄严的大海能产生蛟龙和鲸鱼,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的美味鱼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更不可能有发展。只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有一颗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的心,就要懂得为自己选择竞争对手,选择更适合的竞争环境。不要因为自身的不足就惧怕优秀,逃避竞争就意味着逃避自己、拒绝成长。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去面对更优秀的人,你才会看到自己需要进步的空间;身处充满生机与挑战的环境,你才会更明白自己努力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才能够为了一滴雨露、一线阳光,都奋力向上,全力以赴。 P30-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