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松,曾用笔名雪松,诗人、散文随笔作家、书法家。1963年生于山东阳信,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创办民刊《诗歌》,迄今已在海内外文学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艺术评论等百余万字,其作品曾获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览一等奖、山东省书法创作贡献奖、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二届齐鲁散文奖等奖项。
出版诗集《前方,就是前面的一个地方》《我参与了那片叶子的飘落》、散文随笔集《穿堂风》《我的徒骇河》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地书写(精)/向度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雪松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赵雪松,曾用笔名雪松,诗人、散文随笔作家、书法家。1963年生于山东阳信,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创办民刊《诗歌》,迄今已在海内外文学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艺术评论等百余万字,其作品曾获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览一等奖、山东省书法创作贡献奖、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二届齐鲁散文奖等奖项。 出版诗集《前方,就是前面的一个地方》《我参与了那片叶子的飘落》、散文随笔集《穿堂风》《我的徒骇河》等。 书评(媒体评论) 在赵雪松的诗文与书法 里,我发现,汉语的至高 之境在生命的通境,这种 生命的通境源自深邃的祖 宗之心,识之者少,践之 者少,得之者更少。作为 诗人,诗是雪松的家务, 散文与书法是其旁枝,然 而雪松能在一个高度上将 此三者融为一体,所以说 ,雪松更像一个民国的文 人,或是一个江南的旧文 人。今天的书法已经越来 越职业化了,是不是有这 种可能,书法也只有一个 大诗人的出现才能救活? 在诗心欠缺的书法界,我 在雪松的书法里更多看到 的是无心的温润之境,是 老而又辣的孩童之心,一 颗敏感敬畏的文心。 ——著名诗人、艺术家 ,杨键 雪松的书法,最突出的 特点是文雅、灵逸、稚拙 、深情。他的笔下没有简 单的碑帖界限,用笔生涩 沉着与宕逸虚灵相生发, 墨色枯润相间。这很像他 的诗,坚定沉厚一如大地 足音,而灵逸纯情又如内 心深处的战栗,细微而玄 秘。 ——著名书法家、博士 生导师,于明诠 后记 在我迄今为止的诗歌及 散文随笔写作中,“大地”, 或日“大地精神”一直是我的 母题。大自然、乡土、草 木、成长、童年记忆以及 由此延展出的生命经验、 感觉、情感体验和思索, 构成了我写作的基本景观 。一句话,我的这些文字 的写作不属于城市,而更 多地来自记忆和现实中的 乡野,是我的来时之路。 本书所收入的散文随笔类 文字,是我此类写作积累 下来的一部分,虽然短小 ,但我写得并不轻松,并 不随意,我是拿它当诗来 写的。我要求它必须有生 命的质感,必须有触动灵 魂的痛感,必须有绵延着 心灵轨迹的语感,包含着 对大地的感恩、爱和致敬 ,甚至包括读者的对应和 呼吸。在这些文字中,有 一些虽不是直接抒写大地 上的事物,但内在的精神 观照点,依然是“大地”。 此书将我的这类文字与 我的书法并置在一起,共 同构筑并呈现一种“大地情 怀”和别样的人文氛围,此 动机源于多马先生。我认 同他关于“向度文丛”旨在打 破人文、思想、文学、艺 术等边界和瓶颈的初衷, 我开始思考对于书法作品 的选择。我从事书法的学 习和创作已有三十多年, 走碑帖融合之路,书法风 格偏于文雅和书卷气。本 书是文字与书法的并置, 而不是将书法视为插图方 式的存在,这就要求文与 书要有互文性,要有相互 的精神映照。在书法作品 的选择上,要强调文与书 的关联性。遵循这一构思 ,我在保留部分原有作品 的同时,重写了一部分与 文字直接关联的作品,有 的直接有选择地书写了文 章的词句;而在其他书写 .内容的选择上,也尽量 照应“大地精神”的表达。为 使文与书在内在精神气息 上获得更多照应,我摒弃 了部分书法风格过于文雅 、细腻的作品,而用碑体 风格,重新书写了一部分 比较拙朴、厚重的作品。 这些重新书写的作品,不 强调它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笔触间更多强调的是新 鲜、质朴和随意的生发, 以期获得一种草木生于大 地的文心。从书法作品的 整体看,碑帖相参,拙雅 互搭,从而保证了此书人 文气息的基本呈现。 此书玉成,首先感谢庞 培兄、于明诠兄在百忙之 中撰写序言,深情厚谊一 并记于我心中。感谢与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多马 兄的机缘,感谢编辑老师 在编辑过程中不辞辛劳的 反复校正和指点。当然, 文与书并置呈现、成书, 对我来说是首次,书写过 程中的疏漏和不尽如人意 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 朋友批评指正。 赵雪松 2019.12.25干濯耳堂 目录 荒原 二月 春天 哺乳 白花花的阳光 穿堂风 露天而眠 出城 怀念 火把李的梦 冬至 锄头颂 玩泥 鹰 行走的亲戚 老母羊 老井 念 梨园 孟良崮的桃花 对手 田园 葬礼 告别仪式 乔迁 黄河上的月光 黄河,作为一种修辞 在海边 站立 正午 在山中 西行散记 水的声音 溶洞 乌托邦 无语 远去的青草 心仪 为一本时尚杂志所作的卷首语 笑声 女人 麻雀 随想 激情 旧物 母亲 一盏马灯,一把油纸伞 季节 抖颤 卧室 变迁 平淡无奇 街道 户外 金色 小调 近在咫尺的阳光 行走 动物 风声 时代 长度 谁能将平静坚持到最后 把手 词语 夜的中心 凡·高 卡洛琳·巴尔大妈及其他 落叶之美 柏林禅寺 底色 其他及写作 后记 精彩页 荒原 苍蓝的、仿佛是沿着荒原刚刚铺开的天空,在目力所及的遥远处与荒原相遇,时间就从那儿开始了。我伫立着,或是整个伏下身来——我看见渺远的地平线,是被绿到天际、紧密无间的青草扛在肩上,在风中一起一伏,苍郁地飘动。 我独立在沾化北部的荒原中,随处行走着。原本明朗的思想变得模糊不清,豁然开朗的胸襟甚至不能容纳对这浩瀚时空的惊叹,就像天空无遮无拦的阳光,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溅起辽远深邃的回声。 这里是退海之地。细细地听,远古的涛声仿佛就在地表之下,在草根上汹涌。青草从脚下铺向天际,这种近乎悲慨的铺述不是你站在大地上就能领略到的——伏下身来,捋一把草,看看草根上粘连的星星盐粒就能明白,草的生命是靠着怎样的努力才在这样的土地上站住脚。而到了冬天,枯黄的野草是荒原的魂魄,没有它们,就没有荒原的苍凉之美、苍凉之诗。 荒原是寂静的。这种深入骨髓的寂静,在我的心上唤起了某种近似神谕的敬畏。在寂静与旷远的无穷处站着,我——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风从远方的海上吹来,深入荒原的腹地。把手指放在舌尖上舔一舔,就能尝到隐隐约约的咸腥味。海风带来了鸥鸟,它们在荒原上的飞翔起落,在阳光下闪动着点点白光。它们的哗鸣让空旷的荒原平添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秘。而在这一切之上,是盘旋的苍鹰带来的更高的寂寥。蓝天尽处的苍鹰,是荒原的孤怀。 不是漫步,更不是散步,我沿着遥远年代的海浪所遗的沟壑行走(只有这种步态才适合荒原)。沟壑是有方向的,而荒原四处都是方向,沟壑的方向淹没在了荒原的方向之中。在这无须辨别的方向中,我感到了时间的氤氲不清,生命的呐喊是一只悲哀的“坛子”——时间弥漫着,从四周向我聚拢,它打造我、锤炼我,它让我感觉到胸腔里的心脏在跳动——这节奏正是远方地平线起伏的节奏。 荒原上娇小的野苜蓿花常常是在翻滚而来又翻滚而去的乌云下开放的。这些迎风摇曳的花朵,在铺天盖地的铅灰色云层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明丽而妩媚,但其夺目仍然是因为它们属于少数。这片荒原不能容忍过多的烂漫,只有抗碱性极强的植物才能存活——草和芦苇以最卑贱的身姿代表着这些异乎寻常的生命存在。 走近蓝天下的一汪汪碧水,抚摩水中的悠悠白云——这是荒原上的暴风雨在一年年、一阵阵狂暴的发泄之后留下的温柔。这里离神秘的芦苇丛不远了,因为空中传出了野鸭特有的粗悍而又带几分婉转的呜叫。芦苇一片连着一片,看不到尽头,走进去就会被彻底淹没。秋后,黄色的芦苇穗在北风中起伏不定,骇人的传说在风中被摇晃出来。不仅因为路途遥远(穿过荒原,进入腹地),敢于赶着马车前来割芦苇的青壮年汉子,即便是备足了水、食物和马灯,其行为也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壮举。 风在一刻不停地吹着。在深秋之后,风变得异常粗粝。就在荒原的色彩即将被这粗粝的风收走的时候,有一种色彩出现在广袤的荒原上——它凝重、深厚而悲壮,让人感到一种抵抗的精神,它就是能在寒风中变成血红色的红茎草。这种同严酷的盐碱相伴相生的植物,在严寒的威逼之下,像血液一样流动在荒原的躯体里,从秋后一直延伸到来年的暮春。而当青草繁茂起来之后,这种颜色就像完成了某种使命一样,悄然隐灭了。 在时间的聚拢中环视荒原,从天边生出难以名状的极想和对于时空的莫须有的追问——哦,在荒原中我就是一棵草、一朵野花、一条沟壑一样的痕迹——生命在时间中轮回,没有来路,亦没有归途。 离开荒原,回到日益精巧、烦琐的生存之中。把荒原揣在怀里,我感到了生命存在着,消失着……历史和正在身后追赶的时间之河,迫使我从眼前具体的事务中抬起头来。 把那份辽阔、苍茫留在生命里,我的身体中正有一股“大荒之气”在弥漫。 P1-3 导语 《大地书写》是一本以散文随笔和书画艺术作品为基础的跨界表达文本。在本书中,有观物,有纪行,有怀旧,有新知,有读书,有读人……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生动还原了我们居住环境中与大地精神相关的纯朴心灵。 序言 序一 风雪夜归人 庞培 书法是新来的人,同时 又是旧人。是中国样式的 旧友重逢,一种相见、晤 面、祝敬。包含了林语堂 所言“生活的艺术”背后的东 方式抽象,民间或江湖的 嘘寒问暖,以及庙堂之上 的富丽堂皇;是叩响久违 了的心灵,穿越过时间长 河的“风雪夜归人”。 中国汉字的象形肌体和 肤理,及其漫长悲喜的演 化,如同变色龙一样,出 现在了文学和历史的几乎 每一个分支,出现在南北 大地的各个地方;其本身 的美学渊源,形成一种独 特领域的星空,物理学、 天文学、历史学,“帝王将 相宁有种乎?”人们翻开古 时的碑帖,展露眼前的似 乎是俯瞰地底的反面天文 学。一整个璀璨象形的文 字星空,隶属于中国平民 百姓脚底下的永不消逝的 灵性宝藏。其意义,绝不 止于一般的美学或文字学 ,它是每一名来到过世上 的中国人的面孔、食物、 梦境和呼吸,既像专业的 历史学这般漫无涯涘,同 时,又如同世界文明的经 典珍藏一样卷帙浩繁。书 法由此而成为中国人的日 常,是非常精妙的汉人族 群对于世界的味觉。事实 上,王羲之、颜真卿、苏 东坡、徐渭、康有为们, 一个个都是活生生出现在 世界历史、至少出现在我 们称之为“中国时刻”不同时 期的“新来的人”。通过每一 个汉字的点、横、撇、勾 ,他们使人们生活的世界 焕然一新,他们让大地上 的四季流光溢彩。其不经 意中的笔墨挥毫,友叙闲 谈,重新调校着种族意义 上的中国人的五官、表情 、言谈、举止。大致上, 中国书法,乃国人独特的 一种举止,是黄河长江、 长城黄山所逶迤起伏出的 汉人的举手投足。除了头 顶的星空,中国人的另一 星空在他们的案头枕边, 那就是几千年熠熠生辉的 暗夜中的中国字:汉字。 中文。 同时,隐含人们独特思 维方式的顿悟、渐悟法则 ,在中国书法放肆而又内 敛的线条世界,可谓纤毫 毕露,就像婴儿在襁褓中 最初清晰的心跳——书法 ,几乎是华夏文明隐秘的 心电图。对于中国人而言 ,一部书法史,超越一整 部活着的、永远存世的《 追忆逝水年华》。是中国 人有别于西方人文的“非物 理时间的时间观”、“非时序 性的时间”以及“成功形式的 封闭的圆形”(利奥塔德)。 中国的时间指针,体现在 书法上,如同唐代诗歌浸 染在黑眼睛黄皮肤的国人 的眼神之中,中国书法, 就此进入到古典和现代世 界的每一领域。在中国的 每一行诗里,每一幅山水 、花鸟、国乐声中,都能 听出书法的豪逸声音,感 受到汉字的温润如常。 只要把“小说”一词置变 成“书法”——那么,我想表 达的意思,完全就明白了 。 诗人赵雪松,是我的诗 友中间书法写得最好的, 可谓诗书双绝、左右开弓 。平常交往场合,酒虽喝 得不多,但酒后移步写字 ,宣纸一摊,墨汁一蘸, 挥毫其身姿心声,亦一样 四壁嗡嗡,仿佛大碗喝了 酒的人一样酣畅淋漓起来 。眼前尽是诗句,耳中似 有仙乐。他的书法美名, 遍传中国南北;他的当代 新诗,更加令人过目不忘 。他为人憨厚率真,整个 一北方大汉,行于长安道 中,不受任何的羁绊纠结 。即使前一秒钟还下定了 决心要背诵下整章整节的 《伊利亚特》,下一秒钟 一样能气定神闲、问心无 愧地去用册页抄录心仪的 《淮南子》。 说他字写得最好,跟诗 写得好意思是一样的,这 就像苏东坡的《寒食帖》 、李白《上阳台帖》或者 金圣叹的墨迹。其中令人 感慨唏嘘之处,在于对于 国人而言久违了的生活修 养。在这方面,雪松兄对 于中国的当代,尤其对我 本人,树立了一个极好的 榜样。他既是诗人、书法 家,同时又是传统意义上 的文士。 “一山行尽一山青。” ——这是谁写的句子呢 ? “激情本身是在模仿秩序 。”“给我身处的时代带来欢 乐。”柯勒律治的这两句, 想来,亦能博得我们的诗 人一时之兴会罢。 我知道雪松兄的书法要 比他的诗歌晚一些。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诗歌 圈里已久闻其诗名,因为 他很早就发表了大量诗作 。他诗歌的特质很容易被 辨认出来。他的语言声音 也一样,努力抵达至深受 儒学思想浸淫的世界主义 者的平民语调里。他的诗 集《我参与了那片叶子的 飘落》虔诚真挚,落落大 方。在雪松的身上,我发 现了当代中文世界里一个 深刻、朴素、严肃而又随 和的诗人形象。他的清晰 ,他对细节的关注,他书 写诗性文字的激情,他不 愿抄捷径跟风随大流或接 受任何因袭的态度和观点 ,他付诸日常生活的泰然 自若,他的敏锐和诚实, 这一切,都在我这里激发 出同样艰苦卓绝的诗学的 精进。 中国的文人书法,某种 程度上,是书法史上最生 动有趣、成绩最好的部分 。文人书法,跟一般意义 上的职业书法家不同;后 者在今天的中国到处可见 ,遍布南北各地,大多数 早已或从一开始就丧失了 传统古典的核心。而像诗 人赵雪松这样的文士,生 活在传统断裂以后的土壤 层,是古老中国再生之后 的作者。他们首先是诗人 ,是再生草,其次才是打 通其他艺术门类的名家。 此情此景,实际上跟古 内容推荐 作者通过观察和阅读大地上的事物,感悟大地的气韵,发现周围鲜活的生存细节,并借此抒发和延展自己富于感性和诗意的激情、感动和思考。作者的书画作品与其文学写作形成一种同构关系,探讨出一种文化传承上的良性生态,融合文学和艺术之间的边界,在日渐被专业化和学科化割裂的文化背景下呈现一种整体而合理的人文精神观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