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天二十年(我与留守学生的二十年)
分类
作者 冯灿梅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冯灿梅,乡村女教师,湖南湘乡人。
1996年毕业于湘乡师范学校,同年任教于湘乡市育塅乡安乡小学(不完全村小,后因生源不足被取消);2005任教于育塅乡育红中学;2011年到育塅乡偏远小学石泉支教一年;2012至今任教于育塅乡上山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小学,冯灿梅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她既是留守学生心中的“母亲”,亦是再现留守学生一颦一笑的文字“摄影师”。
书评(媒体评论)
冯灿梅把留守学生们的
一些线索拉出来,把留守
学生们的生活直接展现,
让我们在阅读中知道,身
为父母、母亲、爷爷、奶
奶,身为一位社会人,应
该为这些留守学生做些什
么,也让我们知道,我们
——应该怎么去做。
——(《青年文学》《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原执
行主编)唐朝晖
后记
我在教育岗位上,已23
年。
这23年,一直在农村,
教育的第一线。
我的出生与成长、求学
,都在城里。所以,当我
融入农村,融入成为我生
活主要内容的农村学生,
我得以持有一种既深入又
旁观的视角。
将目光聚焦于留守学生
身上,始于十来年前。
那天,我教的一个1 4岁
的初三男生跟我说:“以前
我想他们,他们不肯回来
:现在他们说回来陪我……
我已经不需要了。”
他们,指的是他多年来
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他的神情平静而淡漠,
让我感到陌生。他只是在
阐述一个事实。
我找不出话语反驳或者
安慰他。那些冠冕堂皇的
理由相对一个孩子在近十
年时间数千个日夜中所承
受的孤单、想念、渴求、
失落……实在太轻了。
仿佛一颗风中飘落的种
子,这句话在我心间的土
地不经意地发芽、生长了

那个瞬间,我意识到,
对留守学生来说,物质上
的贫困并不是他们的全部
或最重要的问题;幼年时
期情感的缺失,才是他们
一生永难痊愈的伤痛。
后来,在朋友们的鼓励
下,我开始记录留守学生
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持续
的观察和断续地记录,使
我得以潜入这些孩子的内
心深处,懂得他们一颦一
笑反映出的情感,也使我
收获了他们最纯真、最真
挚的信赖。
如今,文中学前班的小
宝贝们读三年级了,文中
我从二年级接手当班主任
的孩子成了五年级的“哥哥
姐姐”。三年级,我没有再
担任课程,五年级,我不
再是班主任。几年过去,
世事变迁,我和这些孩子
,都不一样了。回过头来
看,我曾经在某个时间点
观察过、记录过的孩子,
他们在经历,在成长,在
变化……这样看来,我当时
写的,就孤立了、静止了
,其实,许许多多的时间
点连缀,将变为一个时间
段,孤立的状态也会成为
流动的变化——有的孩子
父母离婚了,有的孩子亲
人去世了,有孩子跟父母
去外地读书了,也有孩子
插班到这个集体……大人们
以为的风清云淡,对孩子
来说,或许就是惊涛骇浪
,是他们人生最初的故事

我在观察和关注他们的
时候,忘记了自己,或者
说,我把自己融入了他们
,因他们的欢乐而欢乐,
因他们的失落而失落……这
是一个无比宝贵的过程,
我享受把自己消融在学生
当中的体验,当关注的视
角从小我转移到我的这群
留守学生,我体会到了一
种真正的幸福。
愿我的笔,能够将这些
留守学生的生活、情感、
经历,以及悲欢的一二呈
现给读者。
冯灿梅
2019年11月于湖南湘乡
目录
晨读
一天从老师开始。
留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小小“按摩师”
学前班的课堂
爱臭美的妈妈
送韭菜花给老师的刘川
他不是爱上你了吧?
妈妈,节日快乐!
冬游
课间十分钟
下课铃:“下课时间到了,老师你们辛苦了。”
留守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家长微信群
妈妈来学校
奶奶的心意
语文课
父母远离,父母不在家。
留守学生和爷爷奶奶的关系。
接送孙女的爷爷
生病
爷爷比妈妈凶
田野失足
你不得到学堂里困吧?
数学课
“寄”在别人家、转回家来读书……
留守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与各种人的关系。
被“寄”的王磊
从外地转回来的大男孩
想当隐形人的孩子
分作三处的小家
爸爸妈妈要来接我
大课间
短短半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有如父母回家的时间。
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
国庆节,妈妈带我上街玩去了
妈妈今天出去
还是上学好
受伤
音乐课
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生活状态。
留守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两种关系。
熬一熬,就会好
爷爷也不在家的时候
挨批
挨了罚的葛心
新学期报到
美术课
留守学生的情感画板上,涂抹父母远离的色彩。
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
回馈
六一前后
体育课
更多自由的奔跑。
留守学生与自己的关系。
冬的生命
家乡的景物
电话手表背后的故事
科学课
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留守学生与家庭不和的父母的关系。
吃药
两个妈妈
朱宇强
许家姐弟
昀如
放学后
随学生回家,社会与孩子们的对话。
留守学生与家里人、留守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散落大山盆地的人家
春天,走在迷宫一样的山道上
放心吃,放心吃
阳光洒进了黑洞洞的房间
只有小狗做伴的女孩
家,在冲坳里
离开时,暴雨如注
枇杷黄了
晚课
寄宿在学校,夜晚来临。
留守学生不能回家,留守学生与夜晚的关系。
想家
有个男孩放声大哭
请假
老师,昨晚我没有哭
后记
精彩页
一场秋雨一场寒,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一天比一天强,空旷的操场上,寒风裹挟着雨丝,扭转着、旋飞着,地面上,湿漉漉地闪着亮光。
校门旁几棵树龄不长的桂花树在连续几场冷雨的凌虐下,更加显出几分伶仃萧瑟,然而,叶片却被雨水冲洗得越发黛绿发亮。
我沿着教学楼一楼的走廊朝东头学前班教室走,身体尽量靠里,头的上方,是楼道没能挡住的斜飞的雨丝,一层一层,不疾不徐,浸湿了走廊的地面。
一群孩子团团拥堵在走廊尽头的教室门口,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叫唤。隔得老远,看见我朝他们走过去,他们口中发出的音符便迅速统一起来,整齐而富有节奏地喊着:“冯老师——来了!冯老师——来了!”循环了几次,像是完成了某项神圣的任务,你推我搡急匆匆往教室里跑去。
我刚踏进教室,还没来得及打量教室里的情形,曾家纯就像皮球一般从一张松木矮桌后冲出,又一个急刹车在我跟前站住。他将手臂一伸,小拳头展开来,一颗方方正正的糖安静地躺在手心,“老师,给!”他扬着的脸认真严肃,仿佛是在献出他最宝贵的礼物。
小男孩儿并没有咧嘴笑,但神情中却有一抹无形的暖意,那是因为他紧抿嘴唇时右脸颊露出的一个深深的酒窝带来的。脸颊上方,明亮的双眸闪耀着深山泉水般纯净的希冀。他穿一件深蓝色的棉袄,这种深沉、压抑的色彩没能掩盖住他身上的光亮,反而映衬出男孩红润的脸蛋更加生气腾腾。
他希望我能接受他献给我的糖果。
孩子浑身上下散发的热情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仿佛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工作琐事带给我的烦闷。
我微微一笑,伸出手,他将小手一翻,整个拳头都落在我的掌心,糖果也随之落下。我刚要说“谢谢”,又有一个男孩冲过来,塞给我一颗同样的糖,然后,第三个、第四个……我的前后左右围满了热情澎湃的孩子。当我接过他们送来的“礼物”,孩子们就兴奋得像一只只小兔子蹦过来、跳过去,看看我、看看他们旁边的另一个孩子,或者谁也不看,只是自顾自地“咯咯”笑起来。
这是一种只有孩童才拥有的单纯的快乐。
这快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净化功能,它能冲走一个成年人面对工作与生活时所有庸碌的忧恼——我的笑意更深了,由着他们把我的心灵牵引到童年。
因为我的笑,这群穿着厚实冬衣像小熊一般圆滚滚的孩子们更欢乐了,一个个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我在学前班一周两节课,讲健康知识。
欢声笑语后,孩子们情绪高涨,上课效率倍增,坐得一个比一个端正,小手一只比一只举得高。内容很快就讲完了,离下课还剩十来分钟,我让他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玩儿玩具、翻图书,也有性格安静的孩子拿水彩笔画汽车、画房子、画爸爸妈妈一左一右牵着自己的小手,还有几个把小脑袋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像小大人一般交谈的……
我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看着他们。
教室的门窗都关着,风、雨、清寒的冷空气都被阻挡在外面。一个孩子朝我走过来,手里拿着一辆红色玩具小汽车。哪怕是作为玩具汽车,它也是微型的,比一块橡皮擦大不了多少。孩子献宝似的对我说:“喏,小汽车。”我接过来,把小汽车摁在地面往后一拖,车轮往后旋转,手一松,小汽车便猛地往前冲去……很快,更多的孩子凑了过来——这个拿着蓝色的一只手便可握住的变形金刚,那个拿着一张五角钱的纸币神气地晃啊晃……不到一分钟,我身边又围了一圈孩子,他们向我展示从家里带来或从商店买来的零食、玩具。
有几个孩子握着一根从外表看起来像打火机的管状物体,告诉我里面装的是饮料,酸酸甜甜的很好喝。其中一个男孩张大嘴巴,固定成发拼音字母“a”的嘴型,示意我学他的样子,他要喷给我尝尝。
我偏头躲闪:“好像打火机啊,我不喝。”
“不是打火机!不是打火机!”除了男孩子,女孩子也加入进来,大家纷纷向我辩解。
像打火机的喷剂离我更近了,搭在小开关上的肉嘟嘟的手指头好像随时会摁下来。我赶紧用手挡住脸,又探出头再看看,说:“像手枪!我觉得像手枪!”
这下可好,他们把身体移得离我更近了,上半身倾斜过来,简直要俯冲到我身上,一面拨开我挡在前面的手,一面将喷剂伸到我的嘴唇前。
“不是手枪,不是手枪,是饮料!”
“很好喝哦,酸酸的哦。”
天哪,这是什么架势!好吧,我无奈地张开嘴,指指其中一个孩子,说:“你来。”
他的手往下用力摁了一下,瓶里的液体像水雾一样喷在我的嘴角。孩子们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四散开去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前的孩子,最需要感受到母爱的关怀。
P4-6
导语
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作为,拓宽留守儿童问题破解路径;各乡村学校主动负责,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社会各界全面呼吁,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面对留守儿童的乡村教师,既是老师,又是亲人,甚为父母!这些敏感的孩子需要亲情的关怀,需要人生的指引,孩子们的老师便是承担这些职责的角色。
序言
引言
散落在田野山坳的中小
学校,23年了,我与孩子
们在一起。
我在县城出生和长大。
我奋力奔跑,想去往精彩
纷呈的另一个世界。我没
有想过,有一天,被无声
的风吹到了这静默无语,
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
的河流、山峦之中,吹到
这乡村稀疏的房舍,寂寥
的道路与朴素的学校间,
与我的留守学生们共同沐
浴着阳光,也经历着寒冬
里的阵痛……
我无法用言语表述出,
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
留守学生对我情感的羁绊

做乡村教育,已23 年,
从这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再回到
小学,我是孩子们的班主
任、任课老师,看着他们
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又
看着他们带着憧憬与彷徨
走出学校,走出我的视野
……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
守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
常年不在家,于孩子们来
说,我是教育者,同时,
还是陪伴者、观察者。
原野在晨曦的露水中闪
着光,上课铃声响了又响
:“上课时间到了,请同学
们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我和我的留守学生
们,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如
此,但每一天都有不一样
的事情发生。
内容推荐
留守儿童已构成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独特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一直牵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对与会者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
长期陪伴留守儿童的教师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也是疏导、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及发展的人。作者二十余年一直工作在乡村,现在亦是继续担任乡村教育的一线老师,教小学,她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长期寄宿学校的留守学生、有父母离异的留守孩子……数年来,她与留守学生朝夕相处,以最近的距离接触,因此,拥有了留守学生最真实的一手材料。她是留守学生心中的“母亲”,亦是再现留守学生一颦一笑的“摄影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