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住在星空下(精)/诗人散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大解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笔谈、答问录等文学作品,广泛涉猎作者对自然、人生、文学创作、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的深刻认知和感悟。文字优美、逻辑严密,读来发人深思,能让读者对上述领域有一个全新的感悟,启发读者对社会、对自然有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尤其本书中对作者近年来在文学界产生轰动影响的作品《傻子寓言》的多视角剖析有助于读者对这个作品的理解。 作者简介 大解,原名解文阁,男,1957年生,现居石家庄。主要作品有长诗《悲歌》、小说《长歌》、寓言集《傻子寓言》等,作品曾获《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年度奖,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第一辑 住在星空下 黄蜂筑巢观察录 吃虫子 可怜的野兔 消逝的马车 西风 对面的夕阳 夜晚的光束直上天空 子夜鸡鸣 窗外有三种鸟 楼上的小狗 水豆腐 青龙河历险记 草原风车 这些都是真的 第二辑 倾听天籁 海边的槐花 海边随想 我的故土 众神居所 岁月 出行 倾听天籁 生命的价值 人的一生 时间的尺度 第三辑 水在地下流动 背离时尚 减法雕塑 与时间对应 太行山的落日 泥塑与雕刻 河滩里没有一点儿回声 水在地下流动 大河滩是如此辽阔 原始自然力的创造性 虚怀若谷 肖像 一错再错 第四辑 肉饰的宗教 被动的演出 伪证 人群往低处流动 住在星空下 超越时间的梦想 器具说 生活的另一面 生活的背后 我们的身体 肉体的宗教 生命的状态 第五辑 答非所问 关于诗的笔谈 陈超 大解 关于《傻子寓言》及其他——答中国新闻网记者问 在质疑和追问中辨别事物的真相 哨兵 大解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学到底何为——答《江南》杂志问 陈仓 大解 序言 已经记不得是在北京 还是石家庄,也忘了谈了 几次,反正建国兄和我第 一次提起要策划出版“诗 人散文”系列图书的时候 ,我就没有半点儿犹豫— —这事值得做。而擅长写 作散文的商震兄对此更是 没有异议,在石家庄的一 个宾馆里,他一边吸着烟 一边谈论着编选的细节。 “诗人散文”是一种处 于隐蔽状态的写作,也是 一直被忽视的写作传统。 美国桂冠诗人、1987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 瑟夫·布罗茨基有一篇广 为人知的文章《诗人与散 文》,我第一次读到的时 候印象最深的是如下这句 话:“谁也不知道诗人转 写散文给诗歌带来了多大 的损失;不过有一点却是 可以肯定的,也即散文因 此大受裨益。”此文其他 的内容就不多说了,很值 得诗人们深入读读。 收入此次“诗人散文” 第一季的本来是八个人, 可惜朵渔的那一本因为一 些原因最终未能出版,殊 为遗憾,再次向朵渔兄表 达歉意。其间,我也曾向 一些诗人约稿,但因为一 些主客观原因,最终与大 家见面的是翟永明、王家 新、大解、商震、张执浩 、雷平阳和我。 在我看来,“诗人散文 ”是一个特殊而充满了可 能性的文体,并非等同于 “诗人的散文”“诗人写的 散文”,或者说并不是“诗 人”那里次于“诗歌”的二 等属性的文体——因为从 常理看来一个诗人的第一 要义自然是写诗,然后才 是其他的。这样,“散文” 就成了等而下之的“诗歌” 的下脚料和衍生品。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 这样的吗? 肯定不是。 与此同时,诗人写作 散文也不是为了展示具备 写作“跨文体”的能力。 我们还有必要把“诗人 散文”和一般作家写的散 文区别开来。这样说只是 为了强调“诗人散文”的特 殊性,而并非意味着这是 没有问题的特殊飞地。 在我们的文学胃口被 不断败坏,沮丧的阅读经 验一再上演时,是否存在 着散文的“新因子”?看看 时下的某些散文吧——琐 碎的世故、温情的自欺、 文化的贩卖、历史的解说 词、道德化的仿品、思想 的余唾、专断的民粹、低 级的励志、作料过期的心 灵鸡汤……由此,我所指 认的“诗人散文”正是为了 强化散文同样应该具备写 作难度和精神难度。 诗人的散文必须是和 他的诗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 替代,两者都具有诗学的 合法性和独立品质。至于 诗人为什么要写作散文, 其最终动因在于他能够在 散文的表达中找到不属于 或不同于诗歌的东西。这 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正是 我们今天着意强调“诗人 散文”作为一种不同于一 般意义上的散文的特质和 必要性。 诗人身份和散文写作 两者之间是双向往返和彼 此借重的关系。这也是对 散文惯有界限、分野的重 新思考。“诗人散文”在内 质和边界上都更为自由也 更为开放,自然也更能凸 显一个诗人精神肖像的多 样性。 应该注意到很多的“诗 人散文”具有“反散文”的 特征,而“反散文”无疑是 另一种“返回散文”的有效 途径。这正是“诗人散文” 的活力和有效性所在,比 如“不可被散文消解的诗 性”“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 特殊重力”,比如“专注的 思考”、对“不言而喻的东 西的省略”以及对“兴奋心 情下潜存的危险”的警惕 和自省。 我们还看到一个趋势 ,在一部分诗人那里,诗 歌渐渐写不动了,反而散 文甚至小说写得越来越起 劲儿。那么,这说明了什 么?说明他已经不再是一 个诗人了吗?说明散文真 的是一种“老年文体”吗? 对此,我更想听听大家的 看法。 我期待着花山文艺出 版社能够将“诗人散文”这 一出版计划继续实施下去 ,让更多的“诗人散文”与 读者朋友们见面。 2019年秋于八里庄鲁 院 导语 “诗人散文”,是区别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个专有概念,因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和特有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 世界上许多著名诗人,在散文创作中亦享有盛誉,展示了“诗人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本套丛书作者皆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们的散文作品亦代表了中国“诗人散文”的最高水平,展示了中国“诗人散文”的艺术风采。 本书收录了《大河滩是如此辽阔》《超越时间的梦想》《我们的身体》等作品。 精彩页 黄蜂筑巢观察录 我见过大黄蜂筑巢,筑泥巢。时间是1997年夏天一个晴朗的中午,地点是我家的窗台上,一起看到黄蜂筑巢的人还有我的儿子和女儿。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家客厅的窗玻璃外飞来了一只大黄蜂(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姑且就叫它大黄蜂吧)。这是一只金色的蜂,它落在我家客厅外的窗台上,离我们只隔一层玻璃,直线距离也就是两三厘米左右,所以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我们发现,它正在用泥巴筑巢!这只黄蜂,体长足有三厘米,腰部细而长,腰最粗的地方直径也不足一毫米,而腰长却有五六毫米,细腰连接在胸脯和肚子之间,我真怀疑它吃下的东西是怎么从这细腰过渡到肚子里去的。在细腰的后部,是一个鼓胀胀的大肚子,非常饱满。它的翅膀大而透明,看上去很有力,它在工作时翅膀是收缩的。它的胸部形状和大小像是一颗黄豆粒,只是比黄豆稍微小一点儿,它的四只短腿和两只长腿都长在胸脯上。画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它在忙碌、认真地工作;我们三个脑袋紧贴在窗玻璃上,在忙碌、认真地观察和记录。我们和它相隔只有几厘米,也许室内和室外光线有别,屋里光线较暗?也许是它视力不太好?也许是它专心于工作?也许是它根本就不怕人?总之,它似乎没有发现我们的存在。 大黄蜂可能是嫌这个地方风水不太好,刚打好小泥巢的地基,就飞走了,不再来了。我们正在纳闷儿,不知它去了何处,谁知它又相中了我们卧室外的窗台与墙角之间,一个三角地带,又在那里另打地基,在重新筑巢。它选的位置与客厅外的墙角一样。当我们发现这个新址的时候,新巢已经有了三团泥。这时是12点50分。我们看得非常仔细,它是这样工作的:它从窗台上起飞,落在两个楼房之间的空地上,那个地方肯定有一个小泥坑,它肯定是用爪子团好一团泥,拨出泥里的小石块或大一点儿的沙粒,然后抱起这团泥,艰难地起飞。我们看见它飞得很吃力,从东南方向飞来,落在我家的窗台上。它可真是一个大力士,四只前爪抱着一团泥,飞翔时两只后腿向后伸,它抱的泥团足有自己的胸脯那么大。它把新泥抹在旧泥上,地基是一个圆圈状的泥墙。它抹的时候,是用嘴和两只前爪工作的,而且配合得非常默契。它的嘴往后抹,两个前爪往前和往上推抹,直到把泥巴垒起来,真不知它是从哪学来的手艺。它抹好泥后,还要在巢上转一圈,然后飞走。它抱来新泥后,正好前一次的旧泥已经凝固,它抱着新泥,在巢上停下来,约略观察三四秒钟,也许是歇一下,也许是选择地方,看看把这团泥抹在哪里最好。从12点50分至l点20分,它抱了七次泥,垒了七团泥,已经在墙角垒起了一个圆圈。我们一边观看,一边做记录,它去楼下取一次泥并把泥垒到巢上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四分钟左右。 具体观察记录如下: 第八次泥…… 第九次泥…… 第十次泥是1点40分。 第十一次泥是1点44分。 第十二次泥是1点48分,1点50分飞走。 第十三次泥是1点53分。(1点53分飞来,1点55分飞走,这中间的时间是垒泥墙占用的时间。) 2点1分,女儿发现这只大黄蜂又把泥抱到了客厅外的老巢.正在往上垒,这时老巢已经约有五团泥那么多。我们感到奇怪,它不是已经抛弃了这个老巢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因为两个巢的地理位置是相似的,是不是它的判断出了错误?它忙活了一分钟,2点2分飞走。 2点分20秒,老巢第六次泥,2点9分飞走。 2点11分20秒,老巢第七次泥,2点13分飞走。(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