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基地中大学生们的身影活跃在神州大地上,他们一路寻访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抗击雪灾、震灾中不畏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民族精神和迎接奥运、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奥运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一代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前行,奋发有为……
本书就记录了参加“为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寻找亲人”活动的志愿者的文章,大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了亲身经历的一段荡涤心灵的旅程,相信读了以后您会被震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想青年--寻迹(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高校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志勇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色寻访基地中大学生们的身影活跃在神州大地上,他们一路寻访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抗击雪灾、震灾中不畏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民族精神和迎接奥运、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奥运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一代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前行,奋发有为…… 本书就记录了参加“为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寻找亲人”活动的志愿者的文章,大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了亲身经历的一段荡涤心灵的旅程,相信读了以后您会被震撼!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录了参加“为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寻找亲人”活动的志愿者的文章,大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了亲身经历的一段荡涤心灵的旅程,相信读了以后您会被震撼! 从同学们的字里行间中,不难发现,为烈士寻亲的过程是艰辛而快乐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爱国忧民、勇担责任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他们在活动中享受着同学的友爱、感受着社会的博爱、体会着国家的大爱。 目录 红色记忆 光荣与责任 路漫漫,情悠悠 寻亲有感 追忆红色之旅 传承 暑期寻亲记 信念之旅——一次烈士寻亲活动 寻找烈士李世华的亲人 寻亲纪实 寻找中,我们感动着 寒假寻亲记 烈士寻亲感悟 光荣、使命与责任同行 瑞雪中的火焰——寻找烈士亲人活动感悟 在路上 寻亲所感 社会实践心得 净化心灵的旅程——寻找郭耀山烈士亲属 向天堂鞠躬 城乡差距与乡乡差距 我走过,我收获 曙光下的大地 我眼中的“大”学生 烈士魂归故里——参透历史可为师 寒假“寻亲”慰英灵——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走过四处都是情——记“寻访”之襄樊行 民族之魂永立 洗礼——寒假寻访烈士亲属的感悟 远去的硝烟 传承的责任 走出象牙塔 学生反响 永恒 责任·奉献·使命 感动春天 千里追寻 缅怀烈士,尊重历史 铭记历史,关注今天,成就未来 传承精神 学习先烈精神 立志报效祖国 媒体关注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9份阵亡将士通知书引发特殊社会实践——湖北华中大172名学子利用寒假为先烈 寻找亲人 净化心灵的旅程 华中大学生奔波两万里为烈士寻亲 寒假奔波两万余里 华中大学子为英烈“寻亲” 让英灵魂归故里——一次荡涤心灵的“寻亲” “寻亲”活动收获成长——华中大学生对话烈士家属 亲人离开的日子里 华中大“寻亲”学子山西祭吊英烈 风雪中,大学生蹋上“寻亲”路 行程2万里 访问近万人——一次跨越时空的特殊寻找” 为鄂籍烈士寻找回家之路——武汉学子感动晋城 “寻亲”,我们到底寻到了什么——对“为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寻找亲人”活动的思考 后记 试读章节 风雪连天,远方的征程路漫漫 2006年1月20日,我们的行动正式开始。满怀信心的我们却遇到了天气的挑战。连续几天的大雪让襄十高速公路全线关闭,铁轨都结了冰。原计划在谷城会合的我们不得不改变行程。21日晚上我们在聚会后,决定分头行动。据我们了解,太平店原属谷城县,后属襄阳区,而2002年划归樊城区管辖,现在的地理位置在老河口通往襄樊的国道上。于是,我们决定,孙倩、曹程前往老河口与李超、刘嘉会合,因为他们已于23日先行前往太平店,作为我们的先头部队去实地考察了。而我和彭寅彬则留在谷城,前往民政局和档案馆查找资料。 23日上午,我和彭奄彬来到谷城民政局,找到刚外出办完事的石书记,他简单问了我们一些基本情况后,就带我们到优抚科找到一个姓顾的主任,要求他来协助我们调查。顾主任在了解情况后告诉我们,民政局主要负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估计我们要找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很难,但他还是很热情地向我们提供了《湖北省烈士名录》,并请同事帮我们查询我们所需的谷城县县志。我们翻阅了《湖北省烈士名录》,并没有获得相关信息。这时,我见到了父亲的好友李叔叔,他答应领我们去地名委员会查太平店资料,同时我们和顾主任商量,请襄樊市樊城区民政局协助我们调查。在谷城民政局,我们翻阅了相关的资料,找到了一套不完整的谷城县志。就在其中的第一卷里,我们查到了谷城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大事,其中记录着:1944年,谷城有184名知识分子参军,于是我们把萧烈士参军入伍的最早年限确定了下来。在此书中,记录太平店这一完整提法是在]946年至1947年前后,在此前只记有太平镇(区\乡),所以根据烈士阵亡通知书记有烈士家乡是太平店村,我们估计烈士参军的最晚年份是1946年或1947年,并且以当时普通兵升任见习文教的时间作为佐证。下午,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档案馆,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民国时代的一张老地图,但馆里规定不能拍摄,我们只好手绘了一张草图。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返回时,曹程学姐打来了电话,从她的声音可以听出,她今天也是十分辛苦,但这丝毫掩藏不了她的兴奋。她告诉我们,他们在杨旗营找到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公公就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一直没有回来,她公公的很多情况都与我们手中的烈士资料吻合,但是名字不一样,叫萧文杰。她公公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个一岁多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丈夫。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老奶奶的公公就是我们要找的萧汗弼烈士,但总算有了线索。据杨旗营的人讲,这里的肖姓人家都是从肖家庄搬来的。我们决定第二天集中所有成员前往太平店镇实地考察。 1月24日,我和彭寅彬、杨先议从谷城出发,于上午9点半到达老河口,李超、刘嘉,以及两位学姐早已在车站等候我们。由于是春运期间,发往襄樊的班车不在太平店停留,我们只好挤在一辆小麻木上,虽然一路颠簸,但由于有了线索,因此大家心中充满了期盼和快乐。 当大家到达太平店镇后,顾不上吃饭就急忙寻找前往肖家庄的车辆。但我们却被众多司机告之,太平店没有肖家庄,只有群里(肖笆),而且距离很远,道路崎岖,下车后至少需步行17里泥泞的山路才能到达,一天难以来回。当大家准备先去找到昨日的杨旗营,再找知情的人带路到肖家庄时,恰逢一位三轮司机是肖家庄负责计划生育的阿姨,她主动提出降价将我们送往肖家庄,她说那段路很远,非常难走,没有车愿意前往,平时村民都是自架摩托和拖拉机来镇上赶集的,但她愿意帮助我们。一路上坑洼不平.几次车子都熄火了,面临翻车人沟的危险,大家纷纷主动下车推车,由于水洼连连,大家身上被溅满泥点。而且我们进山后,手机信号也变得微弱,难以和外面联系。我们在中午到达大冲村,并找到了村支书张成发。村支书今年60多岁,他说辖区中的肖家庄曾被国民党放火烧毁,大家都被迫搬到山下杨旗营去了。现有的肖家庄还要往山中走几里地,庄中还可能有其他线索。70岁以上知晓情况的老人已经屈指可数了。据他所掌握的肖家庄符合情况的只有萧元凯和萧文杰,尤其是萧元凯更是家喻户晓。但其家属已经搬至杨旗营,具体地址情况只有其后人萧兴魁和萧兴斗两兄弟知晓。 大家商计后,准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原肖家庄和杨旗营去核实情况。我们在肖家庄村口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告诉我们,肖家从上到下辈分依次是文字辈、元字辈、兴字辈,作为兴字辈的他已经是个晚辈了,因此对当时的情况也知之甚少。他劝我们还是去杨旗营寻找。 我们又打听到林子深处住着一位老人,见到这位老人后,他也说对当时的情况不太清楚。这时我们已经走到村子尽头了,离镇上二还有10多公里,手机也没信号。我们跋山涉水,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待我们走到镇上时已是下午四点半了。P4-5 序言 为80后喝彩——《理想青年:寻迹》序 本书主要收录了参加“为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寻找亲人”活动的志愿者的文章,大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了亲身经历的一段荡涤心灵的旅程,读了以后我被震撼了。 我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部门领导接触以后,他们就毅然决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加人为烈士寻找亲人的行列,令我非常感动。同学们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假期为烈士寻找亲人,用自身行动告慰烈士英魂,这一举动实属感人。在寻找之前,同学们不仅要系统地学习搜集和整理各类资料的方法,还要加强训练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和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的能力。在寻找过程中,年代久远、天气恶劣、信息不详等客观情况给大学生们的行动增添了重重困难,寻亲过程异常艰苦和曲折,同学们不仅要凭着坚强的意志前进,还要应付随时出现的新情况,分析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可以说,为烈士寻找亲人的过程,是对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意志品质、综合能力的一次系统考验。 从同学们的字里行间中,不难发现,为烈士寻亲的过程是艰辛而快乐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爱国忧民、勇担责任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他们在活动中享受着同学的友爱、感受着社会的博爱、体会着国家的大爱。在同学们的总结报告会上,许多志愿者在讲述寻找经历时,不禁泪流满面,他们被许多人所感动,也感动了很多人。 大学生志愿者们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更是一个了解、认识革命历史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的过程。所有参与寻亲活动的同学都是值得赞赏的,他们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接触社会的形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与历史的对接。 大学生为烈士寻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行动不仅使烈属们感到了作为烈属的荣耀和社会的关爱,同时让广大的青少年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身应该担负的社会道义与责任,也向全社会发出了尊重历史、缅怀英烈、关心烈属的呼声。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和未来,只有认识过去,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烈士寻亲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尊重,是大学生们勇于实践、敢于拼搏的体现,对于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拓展。 日前又欣闻华中科技大学学子把为烈士寻亲活动拓展成为建设红色寻访基地活动,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教育来讲又多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衷心祝愿华中科技大学红色寻访活动越办越好。 王文本 2008年6月5日 后记 在大学生们为余下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寻找亲人的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求助信如雪片般飞来,其中有两封彩信引起了为烈士寻亲团的特别关注。 一封是湖北赤壁市公安局老警察余法海写来的《请青年志愿者接过我为142位英烈寻家乡找亲人的接力棒的求助信》,信中提到他在赤壁市羊楼洞村16组茶山上找到一片悲壮荒凉的142位烈士墓群,因为年代久远,岁月沧桑,而被后人逐渐淡忘。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有所野战医院,专门收治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初期各地剿匪战斗及抗美援朝前线战场转送来此救治的伤员,牺牲的军人就埋在这里。1956年6月,这所医院完成历史使命后被撤销了,留下的是一座座墓冢。余法海在抄录碑文的日寸候发现,142位战斗英雄籍贯涉及全国24个省份113个县市,其部队涉及当年第一、三、四野战军、中南军区、福州军区、广西军区共18个军33个师78个团及湖北军区一些地方部队,其中志愿军占60%,解放军占30%,公安军(相当于现在的武警部队)占10%。 另一封是孝感晚报社寄来的《孝感市三汊镇志愿军烈士墓探访记》,主要讲述的是在孝感市三汊镇的涂家山上,有一个荒凉、沉寂、鲜为人知的烈士墓群,50多年前,许多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回国后因医治无效牺牲,默默地躺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从墓碑的情况看,这些墓并不为人所知,烈士的亲人也自然无从知晓。 得知情况后,华中科技大学为烈士寻亲团迅速搜集资料,征集志愿者,在2007年寒假、暑假和2008年寒假三次共组织了干余名志愿者前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最终又为20位烈士找到回家的路。至此,华中科技大学为烈士寻亲团共为长眠在太原、赤壁和孝感的30位烈士找到自己的亲人,使他们得以魂归故里。 在寻访烈士亲属的同时,大学生们自身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历史,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在一夜之间长大”。200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了大学生红色寻访基地,旨在让大学生在寻访革命烈士亲属、红色遗址遗迹和先进人物事迹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2007年暑假,学校红色寻访队伍就有30多支,从红旗渠的建设者到三峡大坝的工程师,从援疆干部到海拔4000多米青藏铁路上的护路工人,从重走南巡路到武汉保卫战万里行等,红色寻访队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还是中华民族经受自然灾害严峻考验的一年。红色寻访基地中大学生们的身影又活跃在神州大地上,他们一路寻访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抗击雪灾、震灾中不畏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民族精神和迎接奥运、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奥运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一代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前行,奋发有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