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目录 引言 文本注释 鸣谢 英国2012版注释 序章:维也纳 A B C C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U V W Y Z 尾声 增补 导语 ★ 雅俗共赏的全能型文化偶像克莱夫·詹姆斯,横跨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一支健笔—— 克莱夫·詹姆斯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著名评论家、作家、诗人、翻译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通晓7门语言,横跨新闻媒体、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化界,是英美文化界的一支健笔。 ★ 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物辞典”,酝酿四十年完成的现代文明启示录—— 由近百篇评点历史人物的文化随笔构成,贯通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和艺术,串起一部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化史。 ★ 写给普通读者的“文明史课程”,“充满格言警句且极具启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 M. 库切)—— 金句大师詹姆斯的妙语之后总是隐藏着一位热情的博学者,“詹姆斯在他的写作中开采了丰富的智慧宝藏,以至于他的仰慕者几乎可以无休止地引用他的话。” ★ 在加速遗忘的时代回顾昨日的世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抵抗文化失忆”—— 我们生活的时代脱胎于20世纪,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书评(媒体评论) ★ 充满格言警句、极具启发的文明史速成课程。—— 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一颗惊人的星星迸发出炽烈的光辉。——西蒙·沙 玛(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 ★ 詹姆斯获得“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这一声誉, 当之无愧。——《洛杉矶时报》 ★ 詹姆斯证明了自己不仅拥有卓越的才智,而且还拥 有非凡的能力来传达自己的激情。——《观察家报》 ★ 当英国失去克莱夫·詹姆斯,就好像一架有五六名 最优秀的作家乘坐的飞机坠毁了。——德怀特·加纳(评 论家) ★ 诙谐、深刻、博学,关于二十世纪文化与政治丰富 驳杂的一流文集。——《星期日泰晤士报》 ★ 极具天赋,博学多才到令人嫉妒,他慷慨的书写包 罗万象。——约翰·班维尔,《纽约书评》 ★ 阅读詹姆斯的大部头《文化失忆》,就像是获得关 于二十世纪思想史的硕士学位。——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 克莱夫是一个全能型人物。他写小说,写诗,写散 文,写评论,写回忆录。他曾经将但丁的《神曲》译成英 文,而且他在主流的大众文化之外也是位极重要的文学人 物。他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严肃的学者,他有许多 面相,每种面相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在他的许多愿望中, 将知识普及给大众是他最致力于实践的,他写作的时候总 是很注重趣味和可读性。对他来说,沉闷的写作是一种犯 罪。”——托比·利希蒂希(《泰晤士报书评周刊》资深 编辑) ★ [克莱夫·詹姆斯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很了不起 ,是个全才,他写诗,写文论,教书,在BBC做节目,他是 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人。这套系统在BBC也很常见,他们的 主持人经常是作家和学者出身。——许知远 精彩页 安娜·阿赫玛托娃:对俄罗斯人来说,阿赫玛托娃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她做了什么,更在于所有那些她无法去做的事情,令人唏嘘惊叹……阿赫玛托娃本可以把她魅力四射的天性加工为创作主题,但历史没有给她升华柔情的机会。历史反而让她成了女英雄。 皮特·阿尔滕伯格:卡夫卡说,阿尔滕伯格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就像在咖啡馆的烟灰缸里找到烟头一样”。更为勤奋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另一个自我,更少羁绊,毫无野心,也不必恪守诚信道义。他是那些不堪理想重负者的理想。 路易·阿姆斯特朗:没有他,爵士乐就会是另一副模样,而没有爵士乐,美国二十世纪整个的艺术史就会是另一副模样,而这段艺术史与最终导致民权运动的美国政治史并非远隔万里。……六十多张唱片总共卖了几百万张,但是他的余生没有一个星期不需要站台卖唱。 雷蒙·阿隆:我们很难想象阿隆这样的人是在一种何其浓重的信仰雾霾中奋力抗争,又是多么耐心勇敢才能坚持下来。 B 瓦尔特·本雅明: 但是我们不该指责他的天真。许多长于世故的人也像他一样死于绝望。 马克·布洛赫:在战后的法国,他们也注定会被长时间遗忘,恰恰因为他们的勇敢如此毫不含糊。如果他们不曾如此英勇,不曾以勇士的身份死去,或许他们死后很快就会声名鹊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若说他创造出了一个仙境,他自己却并非身居仙境,即便在这位盲人偶像的人生最后几年,他的国民中也会传来提醒他的呼声:曾几何时他本应该更努力地用他的双耳去聆听。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他的双手沾了太多的血。拜他那些控诉者所赐,现在是他的血沾在了我们手上。 托马斯·布朗爵士: 他风格的肌理应该在时间中欣赏,正如猎豹的美需要透过树林去发现。 C 阿尔贝·加缪:诸神将成功倾倒在他身上,只能染黑他的风衣,却从未浸透他的肌肤。 迪克·卡维特:他教会了我做电视人最重要的一课:投身电视行业能为你带来各种意义上的回报,但要当心,不要除此以外一无所有。 保罗·策兰:他是那个带着一首情歌从火焰中走出来的人,这首歌以唯一可能的方式救赎了人类—承认这里没有救赎。 尚福:他说:“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在这个世上,不碎的心必得变成青铜。”……尚福凭借他的机敏获得了所有应得的奖赏,几乎使我们相信那是唯一值得一过的人生。 可可·香奈儿:在苦难的边缘,也就是苦难融入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最触手可及的悲哀。中心地带深重已极,殊难追究。 查尔斯·卓别林:科学的力量就是要把世界改变到连科学家都无法预测的地步。而人文学科的力量,是要以人人都能欣赏的方式来解读世界。 尼拉德·C. 乔杜里:他足享百年之寿,这意味着几乎在整个二十世纪里,世界上有一位最伟大的英语散文家是个印度人。……流放中的作家会有相似的语调,这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居住的共同国度——思想的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