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丛问集(礼仪秩序与社会生活中的中国古代建筑)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沈旸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垂教于世 孔庙
帝都的教化象征:历代都城庙学之演变
泮池:庙学理水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郡邑皆有孔子庙”?:唐代的地方孔庙
明代庙学建制的“变”与“不变”:兼及国家权威的呈现方式
地缘乡愁 会馆
会馆三看:历史·城市·建筑
明清大运河城市的会馆与城市:七个案例
就山立祠 镇庙
镇山与镇庙:古代山川崇拜中的建筑与景观呈现
通用的祭祀仪式与差异的建筑等级:镇庙早期历史及岳/镇庙的等级分化
官方态度与管理模式:镇庙建筑群规模差异的缘由探析
神地之道 社稷庙
民间社稷神崇拜的建筑与空间:以山西境内为例
田野考察(一):后土庙
田野考察(二):稷王庙
一脉泉随 晋祠
晋祠山门移位的时空误读
龙天与圣母:晋水流域民间信仰的在场与城乡关系
文物记忆: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晋祠及其保护
精彩页
帝都的教化象征:历代都城庙学之演变
就中国古代社会而言,道统主要指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可以理解为借由孔子的学术地位,力争教育学术的自主性,只不过在传统专制王权的环境下不易达成而已。道统是需要教育体制来维护和确保延传的,而这种教育体制的物质载体之最具代表性者即为“庙学”。所谓“庙学”,简单说,就是中国古代传授儒家经义的官方学校,以及与之相依存的祭祀孔子及其他儒家杰出代表的孔庙。学子于庙学之中,除了学习经典之外,也景仰圣贤,知识教育与人格熏陶均在此地完成,理性研习和精神崇拜的结合也正是东方精神的可贵所在。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专制王权建立的政治秩序兴衰不定,而以孔子作为“主神”的道统则屹立不倒。孔子被认为是“百世帝王之师”,正是传承道统与彰显权威相结合的最佳说明。那么,是道统重于权威的表达,还是道统反被权威利用?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历史问题。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建筑学回应,庙学的空间构成解析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庙与学的结合,发轫于东晋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基本定型于唐宋。本文选取历代帝都的中央官学和孔庙作为观察对象,一方面,这是帝国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其规模最巨,等级最高,除曲阜孔庙外可视作天下庙学的表率,具典型意义;另一方面,道统与权威的象征体现也拥有了历时性比较的可能,在梳理其建设轨迹的同时,还可以尝试厘清部分中国古代都城史研究领域中尚属含混的问题,如都城孔庙的出现时间、建筑布局的考证和简图绘制(尤其是宋及以前)、都城中轴线两侧建筑配置的变化(如文、武庙问题),等等。诸如此等方面的关注和些许收获,又恰恰是对古代都城空间的再认识和可能的补充。
庙学制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汉高祖刘邦在曲阜“以大牢祠孔子”,开创帝王祭孔的先河,至南北朝近八百年间,中华大地历经朝代更替、国家分裂、佛教兴盛;但祭孔、立庙相沿不废,并借由官方行为逐步建立起并巩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在世人心目中和国家统治机器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就行礼而言,汉魏时,辟雍、太学行释奠礼,各有所重,帝不亲l临,由职司礼仪、祭祀诸事的太常卿代为释奠,对旧制有所因循而又加以改变,预示帝行辟雍礼与释奠礼可分别举行。而自西晋始,释奠行于太学,是汉至晋的最大转折,故自西晋始,可视为在学行礼发展至一个新的阶段。“大学之设,义重太常,故祭于太学,是崇圣而从重也。”
释奠于辟雍,偏重宗教意义;释奠于太学,偏重教育意义。而释奠礼向太学的转移,正是孔庙得以建筑于学,进而并立于世的必要条件。
就中央官学及孔庙而言,西汉武帝兴太学,经王莽之手付诸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形态。自曹魏实施九品官人法后,门阀社会的形成,反映在学制上则以西晋国子学、太学分立为滥觞,东晋国学建“夫子堂”,庙学制(庙学合一)即告产生;且东晋建康又专设宣圣庙,由孔子后裔奉祀。
此后,国子学与太学的消长,也恰恰印证了贵族社会的盛衰,都城孔庙依附所在亦随着中央教育机构的变迁而屡有变化:
(1)两晋国子学初创时,隶于太学;
(2)南北朝后,二学地位盛隆日上,尤以北魏平城各有专址、皆设孔庙为盛;迁都洛阳后,仍分立,但太学建成与否不详;
(3)北齐设国子寺,统领诸学,为后世国子监前身;
(4)至隋唐,国子学则成为国子监诸学之中地位最高者;
(5)而入宋后,门阀制度凋零,国子监又明显地趋于太学化;但改变只在于学,庙学并立及唐时厘定的孔庙礼仪和从祀制度,为后世累代相传,并不断增制。
综合以上,就都城简言之,西汉至西晋主要分为帝率臣工行释奠礼于辟雍、太学师生行释奠礼于太学两个系统;自东晋设“夫子堂”后则庙学合二而一,经南北朝发展,于中央官学孔庙释奠渐成定制,礼仪亦渐具规模。且东晋庙学制的出现乃为自古以来学制之大变化,从而为唐中央庙学的进一步完备奠定了基础。 P7-9
导语
全书在礼仪秩序与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中,分别呈现了孔庙、会馆、镇庙、社稷庙、晋祠等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历代变迁、形态规制等。
全书以照片和图解,结合生动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大量参考文献和著述,呈现出古代建筑研究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于具体的建筑类型,不仅有空间形态的解析,事件前因后果的梳理,也从深层的意识形态根源去溯源,描述出上至统治阶层,下至普通百姓的精神诉求和物的呈现,并试图寻求它们在当代建筑、风景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本文是关于古代建筑研究的文集,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论述了孔庙、会馆、镇庙、社稷庙、晋祠等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历代变迁,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每篇文章针对主题的研究参考大量文献和著述,对古代建筑研究方面从业人员均有启发,也可拓展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总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0: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