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从童子兵起始,历经数十载军旅沉浮,凭着超常意志、坚韧奋斗、胆识才干,在风云变幻、翻云覆雨的乱世中,使所率之西北军独树一帜。
滦州起义、反对帝制、讨伐张勋、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南口大战、五原誓师、解围西安、参加北伐、中原大战、张垣抗日、反对投降、献身民主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和冯玉祥的名字紧密相连,正是这一幕幕历史活剧,汇成了他非凡多彩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冯玉祥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星亮//惠郭俭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他从童子兵起始,历经数十载军旅沉浮,凭着超常意志、坚韧奋斗、胆识才干,在风云变幻、翻云覆雨的乱世中,使所率之西北军独树一帜。 滦州起义、反对帝制、讨伐张勋、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南口大战、五原誓师、解围西安、参加北伐、中原大战、张垣抗日、反对投降、献身民主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和冯玉祥的名字紧密相连,正是这一幕幕历史活剧,汇成了他非凡多彩的人生。 目录 军旅生涯的开端 苦难童年 少年入伍 投奔新军 在风云变幻的年代 武学研究会 滦州起义 升任旅长 反袁护国之役 讨伐张勋复辟 武穴主和 驻守常德 转战陕豫 北京政变 南苑练兵 发动政变 驱逐溥仪出宫 欢迎孙中山北上 出任西北边防督办 国民军的发展 支持五卅运动 开发西北 联郭倒奉 再度下野 五原誓师 赴苏联考察 五原誓师 固甘援陕 中共的朋友 曲折的道路 进军中原 郑州会议 徐州会议 “清党” 拥蒋北伐 调解宁汉之争 肃清后方巩固豫省 参加二次北伐 蒋冯战争 “裁兵”之争 从“调虎离山”到“削藩”之策 在蒋桂战争中 第一次蒋冯之战 第二次蒋冯之战 蒋冯阎中原大战 冯、阎再度结盟 屡战告捷 战局骤变 冯军诸将领的归宿 隐居峪道河 苦读 不忘老百姓 寻找共产党 力图东山再起 张垣抗战的日日夜夜 抗日情殷 隐居泰山 抗日同盟军的崛起 鏖战察东、察北 被迫下野 泰山一南京 读书救国 为民造福的“老先生” 抗日救国矢志不渝 南京受命 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奔走 在反投降、反倒退中抗战 出任第三、六战区司令长官 在武汉的日子 检阅新兵和督练军队 讨汪 痛悼张自忠 陪都岁月 肝胆相照 引人注目的文化活动 发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 组织“利他社” 献身民主功在国家 欢宴毛泽东 为建设民主国家呼号 出国前夕 反对美国援蒋的斗争 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魂归 冯玉祥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冯玉祥(1882.11- 1948.9)是中华民国历史上 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 。出身落魄军人家庭、半 文盲的冯玉祥,从童子兵 起始,历经数十载军旅沉 浮,凭着超常意志、坚韧 奋斗、胆识才干。在风云 变幻、翻云覆雨的乱世中 ,使所率之西北军独树一 帜,称雄于世。他的军事 政治活动,影-向和改变着 中华民国的政治格局和社 会变迁。滦州起义、反对 帝制、讨伐张勋、北京政 变、驱逐溥仪、南口大战 、五原誓师、解围西安、 参加北伐、中原大战、张 垣抗日、反对投降、献身 民主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 大事件,都和冯玉祥的名 字紧密相连,正是这一件 件的惊天伟业,汇成了他 非凡多彩的人生。 冯玉祥有着强烈的爱国 热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身为统治营垒中的既得利 益者,在剧烈的阶级斗争 和社会变革中,他往往左 右摇摆,联蒋又反蒋,反 共又亲共;在义、利之间 艰难抉择,既有为国为民 献身之心,又为扩军抢地 拼死相争。他身上集中体 现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两面性和实力派人物的特 征。同时,又展现着一个 旧军人在国家衰败,民族 危亡,救亡洪流的推动下 ,在剧烈动荡的社会分化 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追求 进步、追求民主所经历的 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是国民党中屈指可数 的顶层炙热人物:曾任国 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 员长、国民党中央常委等 职务;又受到中共领袖周 恩来、邓小平夸赞“丰功伟 业,已举世闻名”,“始终献 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 不懈”,“他是同我们党长期 合作的好朋友”,“是很值得 我们纪念的人物”。冯玉祥 跌宕多舛的生涯中,曾五 次被撤职,五次被迫下野 ,五次立下遗嘱,八次被 嘲倒戈,历尽挫折和危难 ,不屈不挠,在黑暗和迷 茫中向着光明和进步奋力 拼争,使心中所追求的目 标和层次在不断升华。他 的许多作为和做派,在当 时社会和时人眼中是特立 独行,罕见诧异的:酷好 读书,一生嗜学;混迹军 阀圈,情系国民心;敢于 对上诤言,公开抨击时政 ,直言反对专制,积极追 求民主;终身俭朴,不贪 不腐,鄙视奢华,乐于贫 民生活;平易近人,自觉 自律,疾恶如仇。因而, 他被许多上层显贵和官僚 政客讥为“倒戈将军”,“反 复无常”,“为人过假”,“矫 揉造作”,“不近人情”;而 百姓和士兵赞其“布衣将军” ,“平民将军”,“植树将军” ;中外媒体多冠之“基督将 军”;中共则誉其为“民主将 军”,“爱国将军”。中国老 话讲“盖棺定论”,冯玉祥一 生的荣辱功过,褒贬是非 ,至今殊多非议,毁誉纷 杂,莫衷一是。 多年来,学术界对冯玉 祥及西北军的研究,始终 不辍,日益深入。这不仅 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历史认 识的愈发明澈清晰,而且 ,冯玉祥传奇式的人生经 历,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 照照、看看、想想,以明 得失,在借鉴、记取、启 发中,汲取更多有益的养 料,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 导语 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本书作者具备扎实的史学功底,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书中还对冯玉祥“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的特殊个性进行了着力分析和记述,是一部可信、可用、可读,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人物传记。 后记 旧中国半个多世纪中, 冯玉祥将军曾经五次人陕 ,在三秦大地上演出了一 幕幕活剧。民间至今仍流 传着他许许多多的史迹, 留有许许多多的遗迹。青 少年时候,我们就听到老 人们讲述冯玉祥将军的逸 事,对这位叱咤风云人物 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后 来,我们都从事中国近现 代史、中国革命史的教学 和研究工作,不仅对冯玉 祥将军的生平事迹有了较 多的了解,更对他的人生 轨迹有了较深的理解,便 将研究冯玉祥将军作为我 们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一,不断地收集史料,访 问与冯玉祥将军有关的历 史老人。在此基础上,撰 写了一些研究文章,并在 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 专题教学中增加了有关冯 玉祥活动实践的内容,受 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从1995年春天起,我们 开始着手撰写冯玉祥传稿 。其间,我们二人虽有分 工,但互相启发,共同探 讨,对冯玉祥六十六年的 生涯及其特征达成共识, 认为尽管冯玉祥将军在人 生的历程中遇到过各种艰 难险阻,走过一段曲折的 道路,但是,爱国救国、 追求民主,是他终生为之 奋斗的目标。从他一生的 许多“闪光点”,诸如滦州起 义、反袁斗争、北京政变 、五原誓师、张垣抗战、 泰山读书、和中共的多次 合作、在武汉与重庆的抗 日民主活动、与蒋介石决 裂,等等,无不得到充分 的证明。鉴于记述冯玉祥 将军爱国救国的史著已有 面世,因而我们在撰写本 书中,着力突出冯玉祥将 军追求民主、呼吁民主、 献身民主这一主线,并对 其中的诸多问题,如冯玉 祥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冯 玉祥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 、冯玉祥与抗日战争、冯 玉祥的治军思想与实践的 功过等,做了一些思考。 诚然,撰写一部较为成 功的人物传记实非易事, 没有诸多师友的帮助和指 导,是难以完成的。中国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史研究室、浙江省社 会科学院、解放军西安政 治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 院、政协陕西省委文史办 、西北大学、西安体育学 院的同人,从资料的提供 到编写提纲的拟定,都给 予了许多热情支持和帮助 。尤其在编写中,我们吸 收了史学界不少研究冯玉 祥的最新成果,前已注明 ,不再赘述,谨此向他们 致以深切的谢意。同时还 要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责 任编辑王亚嘉和文博,为 此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 书中错误及不当之处,敬 祈读者和同人不吝指教。 梁星亮 惠郭俭 2019年10日 精彩页 军旅生涯的开端 苦难童年 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省巢县西北乡竹柯村(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 据《冯氏宗谱》记载,冯氏家族从江苏句容迁居安徽巢县的第一世祖,是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的冯省二,经过历代繁衍,冯氏逐渐成为大族,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有记名简政提督军门骑车博巴图鲁正一品封典”。但到第十五世的冯彩明,即冯玉祥的曾祖父,却终身为贫苦佃农。冯彩明生活于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娶妻周氏,生有四子,谱名为云士、连士、玉士、邦士。云士无子,过继胞弟连士的二儿子兆文为自己的继承人,即冯玉祥的父亲。兆文生于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五日子时(1846年3月2日),原名秀文,家谱名为兆文,后改名有茂,字郁亭。 有茂十五岁时,父亲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家境贫苦,他以泥瓦匠兼雇工为生。冯玉祥的伯父与三叔以裁缝为业,四叔是佃农。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安徽时,有茂带着母亲和妹妹,避兵灾而北逃,流落外乡,在一个姓张的地主家当雇工。张家聘有武术教师教两个儿子习武,有茂身材魁伟,力量过人,生眭勇武,酷好武艺,劳作之余常陪着地主家的少爷习武,有空便向教师讨教拳术、刀枪、弓箭等技艺,并独自苦学潜修。教师见其习武有志,功夫也颇有根底,很喜欢他,于是着意尽心指教,使有茂武术大有长进。同治七年(1868)有茂陪同地主的两位少爷去武试投考武学堂,两位少爷落选了,而他却考中了武学堂(当时称“武庠”即官办武学),这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和以后从军的跳板。 冯有茂最初投身于淮军将领刘铭传的军队,时称铭军,后改为练军。“有茂”之名,即投军时所改。他身体健壮,身手不凡,武艺过人,屡建战功,同治十年(1871)即升为铭军哨长(副排长),后多年均未晋级。其随军转徙于陕西、甘肃、新疆、直隶(河北)、河南、山东济宁等地,参加了平定陕甘回乱,随左宗棠进军新疆,后随军从新疆调防内地进驻山东济宁。有茂为人“严正憨直,义侠豪爽”,忠勇尽职,正直本分,不会钻营。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才升任保定练军哨官(排长),被派任协助管理本营事务。但不久即被免职。 冯玉祥的母亲游氏,是山东济宁北关人,长得身材高大,食量过人,因常遭受继母的虐待而离家出走,与外乡人冯有茂在济宁结为夫妻。游氏“勤俭有家法,孝慈温惠,亲族无闲言”。婚后共生了七个孩子,因家境困难,营养不良,缺医少药,有五个夭折,仅成活二人,长子族谱名基道,次子族谱名基善,即冯玉祥。 冯玉祥的长兄冯基道一岁左右时,铭军解散改编为练军,冯有茂携妻儿回到原籍巢县竹柯村。屡考武举不中,四年之后即1881年,冯有茂又到济宁重新入伍练军,并随军至直隶省天津附近的青县兴济镇(又称兴集镇,今属河北省沧县)。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寅时(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兴济镇(1941年,冯玉祥做六十寿辰时公布自己的生日是公元1882年11月14日,但按历法农历和公历对照应为公元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兄长冯基道的乳名叫“北宝”,意即在北方出生。“是年,郁亭公本应赴江南乡试考武举人的,但因军职羁身,不能如愿南下,而宁馨儿适于是时出世,所以就为他取乳名曰‘科宝’,用作科技宝贵的纪念。”冯玉祥三岁时,部队移驻保定府,冯家随军迁居距保定城东约二里的西康格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