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故事(插图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长之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山东省利津县人。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传》等。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界
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
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
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
。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
奠基者泰勒斯和辩证法的
奠基者赫拉克利特,在印
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
尼,在中国有孔子。
——李长之
后记
孔子是一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所以我们要讲他的
故事。
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
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
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
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
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我
们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进
步性,但是正如嵇文甫同
志所说:“承认孔子有一定
的进步性,并不是要提倡
尊孔读经。”
对于孔子要不要加以评
价呢?当然要。这笔账总
要算,应该算。毛主席教
导我们说:“今天的中国是
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
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
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但是在这本小册子里是
不是就要“给以总结”呢?不
能够。这主要是作者的思
想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做
这个工作的缘故。就是前
面所讲的故事,也只能是
从作者的思想水平出发而
编述下来的,在选择取舍
之间,在解释评论之间,
错误一定难免。写出来,
也只是请读者指教!这不
是客气话,是实话!因此
,也就谈不到什么“给以总
结”了。那是要留待更辛勤
的、更精通的掌握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者
来完成的。
可是读者中也许有人要
追问我究竟对于孔子是怎
样看法的。我在这里,也
就把我极不成熟的看法谈
一下。谈得不对的地方也
一定有,还是诚恳地向读
者讨教!
第一,从孔子所处时代
的社会性质来看孔子。孔
子处在春秋时代,以我理
解,春秋和战国实在是一
个整个时代,这个时代是
中国奴隶制社会崩溃、封
建社会形成的过渡期。春
秋和战国诚然有很大的不
同,但这个不同,在我看
来,只是社会变动的剧烈
程度表现得不同罢了。在
春秋时期,社会变动还没
有达到质的突变,而在战
国时期则完成了这一变革
。郭沫若先生说:
依据《史记》,把绝对
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
即纪元前
475年。在这之前的春
秋作为奴隶社会的末期,
在这之后的
战国作为封建制的初期
。如果划界的话,这样划
界自然也可以。但是这当
然不是说历史是可以截然
划开的。而这样的划界,
我觉得还不如把春秋战国
当作一个整个过渡期,因
为这样对一些学术思想的
演变要好解释些。只是孔
子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
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在
这点上,我是同意郭沫若
先生的看法的。
春秋战国是一个整个时
代,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
这一整个过渡期的剧变中
的意识反映。孔子是先秦
诸子中最早的一个。他的
进步面之一,就是反映奴
隶制社会崩溃期的“人”的解
放,这个伟大现实在他思
想体系上,就是“仁”的学说
,就是把教育从贵族所专
有(官学),在一定程度上开
放给一般人(私学)。孔子的
进步面之二,就是他在这
段过渡期——同时也是封
建社会的形成期——中,
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提供
了一些虽然粗略的但是规
模宏大的政治建设蓝图,
他研究了以往的政治经验
,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总结
,又加上一些适合社会发
展情况的创造,给后代封
建社会的统治规模打下了
一些基础。把他称为封建
社会的“圣人”,不是偶然的
。封建社会总比奴隶制社
会前进了一步,所以就当
时看,孔子的大部分政治
理想是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的落后面主要是他
还带有奴隶社会中的等级
思想,甚而是氏族社会中
所遗留的血统观念、狭隘
地域观念,这就是表现在
讲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讲正名,讲礼,讲君
子、小人,讲天,讲命,
讲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吴、
楚就加以敌视)等等。这里
很多东西是陈腐的,孔子
在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
也特别流露出留恋一些旧
事物的感情。
而且,更由于孔子所处
的时代的过渡性以及他的
政治地位(他既当过高级官
吏,而且一生主要活动除
了教育事业外也是奔走做
官,就是教育事业也主要
是训练弟子们做官的)的关
系,他的思想有许多不彻
底、不明朗、对上妥协、
对劳动生产和劳动人民轻
视的地方。这些地方集中
地表现了的就是他所谓“中
庸”之道。这是他的软弱处

他有进步面,有落后面
,有软弱处,而进步面是
主要的,这就是我对于孔
子的估价。概括地谈孔子
,就是如此。
如果仔细考究下去,孔
子的进步面、落后面、软
弱处,我认为也还是错综
的,好的不完全是好,坏
的也不完全是坏。举例说
,他讲仁,这是进步的,
但是同时讲礼,礼就限制
了仁;他普及教育,这是
进步的,但也并非普及到
一切人,限度也仍然是有
的。他讲礼,一般说是落
后的,但是他注重礼的内
容而轻视礼的形式,这就
又是改革;他讲天,讲命
,一般说也是落后的,但
他并没有迷信鬼神,也没
有全部陷入宿命论,这就
仍有他开明的地方。他讲
中庸,不错,一般地也是
妥协性的表现,但是在“和
而不同”上,在对弟子依不
同个性而分别指示“过犹不
及”上,在“学”与“思”并重
上,这就貌似妥协,而事
实上是避免绝对化、片面
化的正确态度和正确思想
方法,这就又不能一笔抹
杀了。至于孔子对后代的
影响,问题就更复杂,有
好影响,也有坏影响;在
坏影响中有的
目录
引子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十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十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十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十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十四 孔子终于出走
十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十六 过匡城被拘留
十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十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十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十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十一 孔子绝粮
二十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十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十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十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十六 编写《春秋》
二十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十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十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1 《史记孔子世家》
附录2 《论语》
精彩页
五、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块儿到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鲁昭公答应了,便给他们一辆车子,两匹马,还派了一个仆人,打发他们到洛阳去。
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有丰富的文化宝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老子这时担任保管文物的工作,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院院长。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套上车,到郊外去迎接,又叫他的僮仆把路打扫干净。孔子也依照当时的礼节,从自己车上下来,把作为见面礼的大雁捧着,送给了老子。
老子比孔子年纪大得多,经验阅历也丰富得多,他所接触的文物史料也远比孔子这时所接触到的广博得多。因此,这一次会见,对孔子是极其有益的。这时孔子还在壮年,在求知和修养方面,积极和热情有余,但是还不免有些急躁、粗枝大叶,仿佛还需要更阔大的胸襟,需要在精神内容上更加丰富一些,还需要从更高的眼界对自己所已获得的学识技能加一番审量。而在这些方面,老子恰是有资格对孔子有所助益的。从老子方面来说,他似乎缺乏孔子那样的积极和热情,好像缺少什么朝气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凑合起来,却可以构成一种宝贵的东西了。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会见是灿烂的古代文化史上饶有意义的一页。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东西,甚至就是孔子所熟悉的礼数方面,也证明老子比他懂得多。例如出丧的时候逢见日食怎么办,小孩子死了该葬到近处还是远处,国家有丧事的时候不避战争对不对,战争的时候应该把已死的国王的牌位带着还是不带,等等,老子都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做了明确的解答①。老子也深深器重像孔子这样一个虚心求知的人。
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给他送行,并且根据自己的处世态度,告诉他道:“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送钱,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赠几句话。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你所钻研的,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也烂了,不过剩下那么几句话。你不能把那些话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的是时候呢,固然应该出门坐坐车,阔绰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时候,只要过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在外面,有极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朴实的。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很多的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你都是没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庭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话了。”
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嘱,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孔子回到鲁国,见到自己的弟子,还不住地赞美老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常被人钓起来。兽,我知道它会走,可是会走的还常落了网。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云里来就云里来,它爱风里去就风里去,它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捉摸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
P22-25
导语
李长之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孔子的故事》大量参考了《史记》《左传》《孔子家语》《论语》《礼记》《韩非子》《庄子》等资料,仅注释达239条,参考书几十种,真正做到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这些都凝结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同时本书还配以二十余幅明清罕见刻本插图,数幅经典字画,包括明代仇英的名家画作,也包括清康熙帝的手书等。此外,还附录了《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孔子的言行及思想。
序言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
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
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
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
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
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
基者泰勒斯(约在公元前
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
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约在公
元前540-前480年),在印
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
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
在中国有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年)。就中国来说,
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
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
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
,思想家老子,历史家倚
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
胥、孙武等。
孔子出生的时期,在公
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中国
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
722-前481年)的中期。这
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冶铁
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
铸刑鼎就是一个例证;一
般生产工具——农具、手
工工具,大致已用铁制,
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农
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黄河中下游广大的土地
被开垦了,森林等资源也
有被开发的可能了。手工
业则逐渐走向专业化。在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上,商业也发达起来,当
时像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
贡)、曾为越国上将军的范
蠡,都以经商致富。随着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
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标志着由奴隶制
向封建制的过渡。
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
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
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
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
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
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
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
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以各国诸侯、卿、
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
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
因此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
,战争的结果,许多国家
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
,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
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
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
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
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
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
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
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
,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
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
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
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
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
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
重要代表人物。
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
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烈
变动、阶级关系发生新的
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就
要被迫改变了。没落的贵
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
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
。他们顺应了广大人民学
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
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
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
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
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
越的教育家。
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
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
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
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
点,是提倡“仁”,仁就是“
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
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
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
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
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
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
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
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
,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
“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
,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
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
、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
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
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
,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
的仁——爱人,便又被等
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
上,孔子终于没有完全突
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
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
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
处在过渡期的最初阶段的
历史限制。在对当前的政
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
。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
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
,他主张天下和平统一,
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
一个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
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
统一,是要像西周初期那
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let
贵族统治下的统一,这就
虽然含有新的因素而终于
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
矛盾,这也就是孔子在当
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
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因。
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
,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
子的矛盾,也是时代的矛
盾。
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
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
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
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
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
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
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
者。
内容推荐
《孔子的故事》是著名文史学家李长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介绍孔子生平的经典通俗读物。李长之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孔子的一生,再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及孔子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孔子的一个个侧面和形象:有上下求索的哲学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有问礼老聃、虚心向学的求知者,有生不逢时、被迫周游列国的政治家……这些不同的身份,让我们看到孔子的“直率而又含蓄,热情而又严肃,活泼而不失分寸”的形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9: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