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教育不仅是关乎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国之大事”,也是关乎个体幸福生活的“民生事件”。本书是较少从社会福利视角看待教育问题的专著,采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帮助的福利政策变迁。本书刻画我国教育福利政策变迁中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分析政策变化对公民教育获得尤其是教育平等状况的影响,也对未来我国教育福利制度安排提出一些思考。 作者简介 刘宝臣,山东东平人,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职于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目前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研究,重点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的社会福利政策。在《广东社会科学》《社会保障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社会福利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探讨 二 中国教育福利制度研究 三 国家政策对公民受教育状况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福利:概念理解和制度框架 节 教育福利概念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 教育福利概念的基本理解 一 教育福利的两种基本理解 二 教育福利制度不同于教育制度或者教育政策 第三节 与教育福利相关的制度安排 一 教育救助和教育扶贫 二 教育津贴和学生资助 三 公共教育和免费教育 第四节 教育福利的界定和制度结构 一 教育福利的界定 二 教育福利制度的内容 第三章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节 理论基础 一 历史制度主义 二 社会福利与平等 第二节 分析框架 一 教育福利目标 二 教育福利制度安排 三 教育福利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第四章 阶级平等、再分配体制与福利化教育 节 教育福利目标 一 经济社会背景 二 政策文本考察 三 教育福利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教育福利制度安排 一 办学:国家包揽教育事业举办 二 供款:国家和集体承担绝大部分供款责任 三 优待对象:优先照顾工农阶级 第三节 教育福利的影响 一 基本教育普及情况 二 教育不平等状况 第五章 追求效率、市场机制与补缺式教育福利 节 教育福利目标 一 经济社会背景 二 政策文本考察 三 教育福利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教育福利制度安排 一 办学:国家包揽的局面被打破 二 供款: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三 优待对象:优秀人才受到更多照顾 第三节 教育福利的影响 一 基本教育普及情况 二 教育不平等状况 第六章 公平化、多元化与适度普惠型教育福利 节 教育福利目标 一 经济社会背景 二 政策文本考察 三 教育福利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教育福利制度安排 一 办学: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二 供款:国家财政责任回归 三 优待对象:更加侧重于对弱势人群帮助 第三节 教育福利的影响 一 基本教育普及情况 二 教育不平等状况 第七章 我国教育福利演变的纵向比较 节 教育福利制度变迁特征和机制 一 制度变迁过程和特征 二 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第二节 教育福利演变的影响评估 一 教育福利演变对公民受教育状况的影响 二 教育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 结论和启示 一 主要结论 二 政策启示 三 创新及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