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侯凯,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2015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获电影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海峡两岸电影研究等。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独立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多个课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 三、概念厘济与时空界定 四、诠释路径与方法调用 第一章 电影传入上海与影选身份建构 第一节 “光影”未见之时的上海城市娱乐 第二节 幕布开启与上海电影消费初兴 一、香港0R上海?电影传入中国之略考 二、“奢居”生态与消费初兴 第三节 影迷身份的建构与生成 一、独立姿态:专门移院的出现与建设 二、受处之争;电影的逆表 三、“影述”出现与身份生成 第二章 异空间与社会分层:上海早期影迷生态考察 第一节 虹口:中国移述的最早聚集之地 一、中国电彩放映事业的盗觞与洲效 二、虹口影院集群的成因查勘 三、虹口影迷的摩登生活 第二节 异空间的多元诱因 一、上海城市空间:一市三治与两界六区 一、区城分布、彩院分级与社会分层 第三章 银幕之外的另一种“凝视”:影迷与电影、明星的互动 第一节 趣味迎合下的衍生物 一、电影类刊物的印行出版 二、明星照相集的发行与销售 三、刊物的影迷本位 第二节 影迷威事:媒介助推下的明星选举活动 一、两个“世界”的“第一次” 二、30年代的评选热潮 三、“女明星的商品化”男性话语主导下的参与快感 第三节 明星作为消费对象:多重体验与欲望投射 一、电影形象与摩登示范 二、商品代言与广告宣传 三、生活观念与多维展现 第四节 电影审查与观影把控 一、风气、性道德与辱华片 二、观影把控与实际效应 第四章 早期“迷影人”:文人影迷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从文人到影人:“鸳蝴”作家的观看与介入 一、文人影瓣与观影不倦 二、以文论影与观念洋现 三、光影驾梦与从影回路 第二节 从“外国式”到“中国的”:郁达夫的观影与认知 一、日记中的移迷身份与观影行为 二、电影的辩证性认知与前赔性视野 三、民族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国的”、“新的”电教 四、两种向度的介入 第三节 从影迷到制片:陆洁的身份变进与角色转换 一、专业影迷与术语普及 二、喜观西片与创作“欧化 三、身份变过与角色转换 第四节 从以影为乐到弃文从影:刘呐鸥的光影之路 一、看电影为乐:日记中的光影碎片 二、文中显影:以电影技法来写作 三、持摄影机的男人: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早期倡导者与践行者 第五章 影迷话语空间与现代意识萌生 第一节 社会公共事件与影迷话语空间 一、《不怕死》事件:影迷造势风波起 二、阮玲玉之死:人言可畏长恨歌 三、徐来加冠礼:标准美人惹怨声 第二节 影迷文化、现代意识与都市生活 一、影迷组织与影迷活动 二、影迷现代意识的萌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一书是侯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经数年不断修订打磨而成。本书第一章,主要探讨电影传入中国以及此后的影迷身份建构问题。第二章则是从空间角度入手,论述影迷在生成之后的空间分布和社会分层等问题。第三章则是围绕影迷与电影和明星的互动来展开论述,主要涉及早期影迷消费文化的问题。第四章专门论述上海早期活跃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影迷知识分子”的观影行为和电影介入。第五章主要探讨影迷文化与现代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