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在江西的七年岁月(1927-1934)
分类
作者 罗庆宏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分少年磨砺、书生革命、井冈创业、瑞金岁月和苦难辉煌五个部分,生动叙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艰难摸索中国革命道路历经磨难的七年革命历程,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前进,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成熟壮大进而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伟大意义。本书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罗庆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史教研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井冈山斗争史和中央苏区史研究,著有专著《口述历史与历史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辅助教材《解读井冈山》《解读中央苏区》等,在国内刊物发表党史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讲授《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史概述及其几个重大问题》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少年磨砺
第一节 睁眼看世界:从水浒三国西游记说起
第二节 老师、同学眼中的毛泽东
第三节 “北漂”求职
第二章 书生革命
第一节 上海建党
第二节 在暴力革命中成长
第三节 毛泽东“上山”思想萌发
第三章 井冈创业
第一节 逼上“梁山”
第二节 “鸿门宴”
第三节 白手起家
第四节 改造袁、王部队
第五节 建立红色政权
第六节 “左”倾错误不是一句空话
第七节 策应朱德上山建立中共最大武装
第八节 红米南瓜打造钢铁战士
第九节 创立红色政权理论
第十节 撤离井冈山
第四章 瑞金岁月
第一节 雄关漫道真如铁
第二节 打开一片新天地
第三节 毛泽东落选与古田会议
第四节 反对本本主义
第五节 抵制“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第六节 打破三次“围剿”
第七节 在逆境中前进
第八节 毛泽东三落三起
第九节 武人中的文人
第一节 中央苏区丧失与毛泽东的突围计划
第五章 苦难辉煌
第一节 长征之问:谁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
第二节 领袖确立:毛泽东重要职务的调整
第三节 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命运归宿
附 毛泽东大事年表(1893—1949)
后记
序言
江西有许多令人敬仰和神往的地方,有中国革命摇篮
井冈山;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有举世闻名的中
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等。是谁把穷乡僻壤的井冈
山变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毛泽东等人:是谁把地处偏
僻的瑞金变成了中国最大的苏区,从而使它成为共和国的
摇篮?是毛泽东等人。
江西,因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和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
而闻名全国。近些年,江西的红色旅游如火如荼,井冈山
革命博物馆被中央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
工程”。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地来到井冈山和瑞
金,接受历史的教育和洗礼。这让许多党史教育工作者感
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使优良革命传统传得更
远,使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影响更大,成了党史教育工
作者研究与实践的大课题。
来到井冈山,人们会提出许多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
上井冈山?毛泽东什么时候提出“上山”思想的?毛泽东
为什么会选定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
队为什么要上井冈山?毛泽东是怎样改造袁文才、王佐这
两支绿林武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影
响、地位以及作用如何?什么是井冈山精神?等等。笔者
长年生活在井冈山,主要从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
工作中把学员、观众提出的这些问题一一记了下来,又用
自己的研究成果逐一解答,如此集腋成裘,便有了这本《
让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在江西的七年岁月(1927—
1934)》的问世。
在江西特别是井冈山和瑞金有许多革命博物馆、纪念
馆、旧址旧迹。在那里,有无数的文物和历史图片,默默
地向来来往往的学员、观众讲述着江西革命斗争史。在那
里,还有一批扎根于当地的专家学者,潜心钻研着这段光
荣史,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如根据地史研究、人物研
究、红色政权建设研究、党建理论研究等等,各方面高质
量的专著、论文也是琳琅满目。然而这类书虽然学术水平
高,但对于普通党员干部而言,可读性稍差,一般适合作
为科研工具类书。
为了系统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
的革命斗争史,做到不在前人的基础上炒现饭,既学习前
人,又有所创新,笔者几经思索,决定以历史文献、回忆
录、人物传记、口述史料等为基础,以毛泽东这个主要人
物为主线,用鲜活的语言来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的革
命斗争史。为什么选择毛泽东?因为,江西两块典型革命
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一块是
最早,一块是最大,都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创建的,毛泽东
在江西的革命活动史基本反映了党在江西的革命斗争史。
另外,在毛泽东主导下培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
又与毛泽东个人的奋斗精神分不开,个人精神、井冈山精
神乃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都是紧密关联的。
因此,《让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在江西的七年岁
月(1927—1934)》,不是一般地记述历史,也不仅仅写
毛泽东个人,更不是史料的堆积,而是系统地介绍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在江西的创业史,并有针对性地解
答学员、观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为了便于读者进入角色,
让本书既生动又有视野,本书以人物为主线,但不局限于
人物本人,而是着重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人物为主
线写史,这也是笔者写作上的一种尝试。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自1927年10月毛泽东落脚井冈山
,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江西,毛泽东等人在江
西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革命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是信念坚定
。中共一大建党时,代表们是清一色的年轻知识分子,平
均年龄只有28岁,尽管当时写出了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纲
领,但实际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在革命斗争遭受挫折后,毛泽东等人怀着坚强的理想信
念,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来;二是创
业艰难。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后,打仗苦、伤病苦、衣食苦
又超出许多人的预料,毛泽东等人克服种种困难,一关一
关闯过;三是毛泽东等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四
是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成熟,进而独立自主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全书约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写毛泽东在江西七年。鉴于
井冈山精神与苏区精神与毛泽东个人的精神特质紧密相关
,以及党是在苦难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本书向前延伸,以
少量篇幅写少年毛泽东的精神培育、学生毛泽东的奋斗精
神;向后延伸,以少量篇幅写遵义会议后党成熟了,毛泽
东得到全党公认。
为了向党员干部普及更多党史知识,本书以延伸阅读
的方式呈现更多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力图使广大读者全
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这段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
作者2018年1月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导语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以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革命家在江西的七年革命史的优秀读物,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为人物、事件主角,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革命斗争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依靠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史。该书对于学习中共党史、研究井冈山斗争史和中央苏区史,对于研究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不是一般地记述历史,也不仅仅写毛泽东个人,更不是史料的堆积,而是系统地介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在江西的创业史。该书既生动又有视野,以人物为主线,但不局限于人物本人,而是着重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颇具可读性。
后记
自2007年8月笔者来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工作,至今
已整整十个年头。用十年时间研究毛泽东在江西的七年,
仍觉得时间不够。
这十年,笔者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下,重走了秋收起义
路,重走了长征路。“重走”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
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的,认认真真作田野调查。在“重走”
的过程中,笔者多次深入地方党史部门、博物馆、纪念馆
、历史旧址旧迹等处进行探访、征集史料,特别注意查找
未出版、未刊印、最原始的史料,希望有新发现、新突破
,也希望对现有的史实做一些补漏补缺。作为学院重大课
题《井冈山斗争口述史》成员之一,本人有幸采访了许多
元帅、将军的后代,征集到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亲历者
手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13年,笔者和井冈山
斗争史乡土专家黄仲芳教授一起,整理了大量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的、未出版的、尘封至今的手记口述史料,这些
史料都是当年井冈山斗争亲历者的口述,共计120万字。该
书正式出版后,被许多党史工作者称为“难得的第一手史
料”。
此外,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先后启动了《井冈山斗争
史料集成与研究》、整理编辑《红色中华报》、《全国十
三块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等重大项目。这些重大
科研项目都是许多科研院所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比如《
红色中华报》,笔者在学生时代就得知,许多高校和社科
院所就想将它整理出版,因为它记载了原中央苏区的许多
重大历史事件,但油印的原始资料和繁体字很难阅读。《
红色中华报》最终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全院之力重新
整理出版。笔者有幸参与了上述全部项目,这为笔者写作
《让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在江西的七年岁月(1927—
1934)》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毛泽东等在江西的七年革命岁月波澜壮阔,涉
及武装割据、改造绿林、军事斗争、土地分配、政权建设
等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涉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
如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错误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深层原因、中央“左”倾错误对
中央苏区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怎
样的?怎样才能完整、清晰地向读者解析,这并非一件容
易的事情,要使来井冈山、原中央苏区的学员、参观者理
解、明白这段历史,需要下硬功夫。
因此,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领导以及
学院这个研究教学平台,是它为笔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
件。学院就处在井冈山根据地的腹地,离原中央苏区也很
近,征集史料、查阅史料非常便利。另外,还有一批长期
致力于研究井冈山、中央苏区的乡土专家,可以向他们学
习,请他们指导。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中国井冈
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余伯流、黄仲芳、廖才茂和中央党史
研究室研究员、教授姚金果等人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
衷心的感谢。
写历史并非易事,需要掌握大量史料,需要有较强的
分析与判断能力,还需要用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由于笔
者掌握的史料和认知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或不足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8年1月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精彩页
第一章 少年磨砺
第一节 睁眼看世界:从水浒三国西游记说起
六年私塾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年毛泽东天资聪慧,性格倔犟,不太服管教。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9岁才被接回韶山冲,送人私塾正式启蒙。回忆学生时代,毛泽东说:“我是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
毛泽东所说的“六年孔夫子”,其实还含有水分。毛泽东不太喜欢读四书五经,他不按塾师的要求认真读经书,相反,他更喜欢读被先生称为“杂书”“闲书”的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认为这些书更有吸引力。在这些小说中,他尤其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隋唐演义》《西游记》等。毛泽东后来回忆:那时候先生不让看“杂书”,我就瞒着先生看,几乎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
1936年在延安,毛泽东是这样对美国记者斯诺讲的:
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它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经书把它们盖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们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喜欢这些故事,而且经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有人提供不少佐证,说毛泽东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不管这话说得是否准确,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如果说《水浒传》中那些农民勇敢反抗统治阶级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少年毛泽东,那么成年毛泽东则从《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中读出了“军事辩证法”。在江西反“围剿”战争时期,他经常以三国为例,讲交战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骄兵与哀兵、进攻与防御之间的转换。因此,他也受到一些教条主义者的攻击:照着一部《三国演义》去打仗。
不管别人如何攻击他,对从未进入过军事学校的毛泽东而言,《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是一部活的兵法、一部形象的战争史。他说《三国演义》是他读过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在毛泽东24年的军事指挥生涯中,《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欲擒故纵等计谋时常萦绕于他的脑海里。比如毛泽东在他的军事名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在论述战略退却的时候,就引用了林冲打败洪教头的故事:“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毛泽东自幼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杂书”,而且读得极其用心,像读“正课”一样,在上面画上圈,打上记号,或写上批语,并且反复阅读。因此,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到天下大势,小到人物出处,都烂熟于胸,在报告演讲、漫谈闲聊中可张口即出、信手拈来。这里再举一个例子。1953年2月,毛泽东到河南许昌,与当时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纪登奎谈三国。毛泽东问纪登奎:“你知道关云长是哪里人?”纪登奎颇自豪地说:“我们山西人。”毛泽东笑道:“关云长是河南人,犯了命案,逃往山西。他也不姓关,路过潼关时,人家盘问他姓什么,他也不敢同答真姓,情急之中,一抬头,看见潼关二字,就随口说,我姓关。以后就落户山西,在那里造起反了。他和你恰恰相反,他是河南人在山西造反,你是山西人在河南革命。”
毛泽东一生对《三国演义》有过很多次评价,如1917年9月在湖南一师读书时说:“吾人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1938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对贺龙和徐海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
“六年孔夫子”生活,毛泽东看了不少的“杂书”“闲书”,这影响了少年毛泽东的成长。那时《水浒传》不像今天这样被称为“古典文学名著”,可以公然去读,大约因为从明朝崇祯皇帝起,《水浒传》就被列为禁书。这是由于当时山东有李青山等人起义,聚众梁山,攻城略地,阻断漕运。起义被镇压后,兵部尚书上奏崇祯,将李青山起义归罪于《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于是《水浒传》被禁。清白乾隆至咸丰,也屡次颁令严禁《水浒传》。清咸丰元年颁令严禁《水浒传》,起因在湖南。有人上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