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媒体评论) 傅小平的视野决定了他的深度,而深度又决定了他的 力度。接受傅小平的访谈不是一件轻省的事,他用力度炙 烤着你,直到你滴下思想的脂油。你惊讶于自己的表述, 因为你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这就是傅小平的神奇。 ——张翎 傅小平能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让被采访人畅叙切身体 会,分析自己取得的成绩所在和要点,在谈话中组成配合 默契的一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郑克鲁 傅小平是极少数既能在世界文学中谈论好中国文学, 又能在中国文学中谈论好世界文学的访谈者之一。傅小平 也是极少数既洞明文学创作,又兼擅理论批评的访谈者之 一。既然《时间的低语》出自傅小平之手,我有充分的理 由相信,这会是当代中国文学语境中的《巴黎评论?作家访 谈》。 ——徐则臣 精彩页 贾平凹:写作是需要纯粹的 小说当然有作家的观念,但更大力气的是呈现事实,它始终在那里,它就是它 傅小平:《山本》的研讨会听后,我惊讶于各位专家围绕小说本身,也能谈出那么多不同的理解。等我自己读完,我就想到他们能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是因为这部小说的确给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小说写的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秦岭,就像你说的“《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志”。我想知道,这是秦岭本身给了你丰富的启发,还是你追求复杂多义的艺术境界使然? 贾平凹:我看重一部小说能被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也经得起这样的解读。甚至梦想过,如果写成了一部小说,能使写的人感觉小说还可以这样呀,自己不会写了,而又能使未写过小说的人感觉这生活我也有呀,想写小说了。我一直在做一种尝试,其实从《废都》开始,后来的《秦腔》《古炉》,就是能写多实就写多实,让读者读后真以为这都是真实的故事,但整个真实的故事又指向了一个大虚的境界,它混沌而复杂多义。遗憾的是能力终有限,做不到得心应手。 傅小平:至少从《山本》看,让人读着真实,又觉出它的混沌而复杂多义。说复杂也源于写作视点的转移。涉及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小说聚焦于以井宗秀为代表的似乎更带有民国正统性的地方利益守护者的一边,而“革命历史小说”多聚焦于类似秦岭游击队所谓革命力量的一边。视点的转移有赖于你能突破意识形态以及思维惯性的束缚,这也意味着你给自己设置了很大的写作难度。 贾平凹:是有难度:一是怎样看待认识这一段历史;二是这些历史怎样进入小说;三是怎样结构众多的人物关系,其轴动点在哪里。《山本》的兴趣在于人性的复杂,不关乎黑白判断。 傅小平:写作视点转移后,你的确给我感觉,就像评论家王春林说的,以一种类似于庄子式的“齐物”姿态把革命者与其他各种社会武装力量平等地并置在一起。我想,这样一种处理方式,是不是也体现了你庄子式“齐物”的思想?我总觉得,这部小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你关于秦岭的“齐物论”。 贾平凹:我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我举过我以前曾画过的一幅画:天上的云和地下的水是一样的纹状,云里有鸟,水里有鱼,鸟飞下来到水里就变成了鱼,鱼离开水又跃入云里变成鸟。人在天地之中。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直寻找自己的位置,来梳理关系,这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当我身处一段历史之中,或这段历史离我们还近,我们是难以看清这段历史的,只有跳出来,站高一点,往前往后看,就可以摆脱一些观念的习惯性思维。小说当然有作家的观念,但更大力气的是呈现事实,不管你这个时期这个观念去解释它,还是那个时期那个观念去解释它,它始终在那里,它就是它。 傅小平:正因为小说在思想上的突破和艺术上的独具匠心,想知道你这部小说经历了哪些修改。我从一些资料里看到,你写了三遍,总字数达一百三十多万。在这三遍里,你是在总体布局上有调整,还是只做局部或细节的丰富与深化? 贾平凹:构思酝酿是最耗人的,它花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当故事基本完成,我都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闭上眼睛,人与事全在活动,我才开始动笔,仅把闭上眼睛看到的人与事写下来罢了。修改三遍,是我习惯一遍一遍从头再写,那只是稍作情节调整,丰富细节和精准语言而已。 不一定须得去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最重要的给人活着和活得更好的智慧的东西 傅小平:说到复杂多义,你首先是写出了人的极端复杂性。以井宗秀与井宗丞两兄弟为例,井宗丞为筹集经费,出主意让人绑票父亲,阴差阳错造成了井掌柜的死亡。而两兄弟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是对抗的,“井水不犯河水”不说,还可谓“老死不相往来”。但到了,井宗丞被人暗杀,井宗秀不仅祭奠了他,还祭出他的灵牌,要为他复仇。可以说,你把革命与人伦亲情之间的矛盾写透了,而如王宏图所说的“价值意蕴的暧昧性”,也给了读者多元化的解读。当然两相对比,前者是革命压倒了人伦,后者是人伦压倒了革命。为何做这样的设计? 贾平凹:在写作中,有些关系,以及关系所外化的一些情节,并不是刻意设计,仅是一种混沌的意识,就让它自然地发枝生叶。我一直强调自然生成,不要观念强加,这如土地,它是藏污纳垢的,只要播下种子,就有草木长出来,各有形态,肆意蓬勃。就合乎井宗秀、井宗丞来说,是一棵树上的左右枝股,是胳膊被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傅小平:感觉是这样。应该说,井宗秀兄弟俩都是英雄或英雄式的人物,但又似乎都是带有宿命色彩的末路英雄。两人都死于非命,且都没有留下子嗣。这像是应了陆菊人与陈先生的那段对话。陆菊人问陈先生什么世道能好?陈先生说没有英雄了,世道就好了。这样的安排,是否隐含了你的某种批判意识? 贾平凹:在那个年代,有了许多被虚妄的东西鼓动起来的强人,才有了兵荒马乱,也正因为兵荒马乱,许多人的存在都是死亡的存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导语 ★荟萃国内外16位当代文学大家 贾平凹、马原、韩少功、阿乙、徐则臣、托马斯·温茨洛瓦……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畅谈文学创作,透过声音洞见人生千姿百态,聚焦新时代文学成长与发展。 ★中国版《巴黎评论》 傅小平是极少数既能在世界文学中谈论好中国文学,又能在中国文学中谈论好世界文学的访谈者之一。傅小平也是极少数既洞明文学创作,又兼擅理论批评的访谈者之一。《时代的低语》是当代中国文学语境中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内容推荐 作者在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学者、思想家,例如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文学大家贾平凹,著名翻译家郑克鲁,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的徐则臣,被北岛誉为“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的阿乙…… 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作者以其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拘一格,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发更多的现实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