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蓝色的七千米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于潇湉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赞扬我国海洋深潜探索事业巨大成就的儿童文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本以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书主人公是10岁的男孩付初,他的爸爸在蛟龙号母船向阳红9号上当厨师,这让付初觉得有些不起眼,他更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深潜英雄。在一次向阳红9号开放日活动中,付初结识了热爱海洋文化、立志成为潜航员的青年——唐冉。唐冉以深潜英雄付云涛和唐佳霖为楷模,却因为家庭环境的局限,不得不暂时放弃梦想。两个年龄差距10岁的男生,因对海洋和蛟龙号的迷恋而成为挚友。
付初在爸爸帮助下,鼓励和协助唐冉完成了成为潜航员学员并与深潜英雄一起探索7000米深海的梦想。在这个过程里,他和唐冉结识了身世坎坷的女孩梅兰竹,并一起接受了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和潜航员们悉心指导。最终,付初理解了爸爸这份平凡而了不起的工作,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群可亲可敬的英雄们。
作者简介
于潇湉,生于1982年,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签约作家。代表作《空煜断锦》《比姆的暖冬》《鲸鱼是楼下的海》等,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短篇作品多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文学少年》《意林》等刊。所编辑的儿童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少儿报刊协会编辑一等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白色大船
第二章 第四极
第三章 骨螺记忆
第四章 蛀人考试
第五章 零与海平面
第六章 台风日志
第七章 夏的后半段
第八章 潮水的日子
第九章 深蓝暴雪
第十章 海上晴或雨
尾声
作者手记 深潜
序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近71%,其中,国家管辖范围之外
的国际海域则占地球表面积近一半。国际海域的海底蕴藏
着多种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的
资源宝库,并且对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
多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太平洋马里亚纳海
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
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标志着我
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广袤浩瀚的深海,
对于我国的科研专家来说,再也不是一片无法探寻的未知
世界了。
17年前,当蛟龙号的研发和试验刚起步时,我国已经
缺席世界载人深潜领域50年,而当时,我国的载人深潜纪
录也仅有几百米。从几百米到7062米,在短短的10年间,
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自主设计创新。
他们不畏大洋深处的各种危险与挑战,与台风周旋,与时
间赛跑,与高温战斗,挑战深海极端环境,克服了技术基
础薄弱、队伍年轻缺乏经验等困难,终于攻克了一道道难
关,完成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在全
球大洋开展深海资源探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
支持,是我国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蛟龙号的研制和试验过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
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
平同志率国家有关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载人深潜先进集体
和先进个人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
强同志多次对载人深潜工作做出批示,并发来贺电,极大
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2018年12月,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
聪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截至2018年11月,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在太平
洋和印度洋下潜几十次,考察了深海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
,取回了大量深海样本,圆满完成了各项下潜任务。伴随
着蛟龙号一步步踏入国际领先领域,蛟龙号科研团队也从
初出茅庐到走向成熟,成为未来我国深海事业发展的中流
砥柱,为建设创新型海洋强国贡献了力量。
蔚蓝海洋蕴藏着无尽奥秘,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
境。希望《深蓝色的七千米》的出版能使广大青少年读者
更加了解蛟龙号,激发他们对我国深海探测的兴趣、对广
袤海洋的热爱、对海洋科学的向往,为少年儿童打开一扇
通向海洋世界的大门。
“中国载入深潜英雄”称号获得者、蛟龙号潜航员、
工程师:付文韬 唐嘉陵
2019年2月
导语
中国首部蛟龙号主题儿童小说,中国载入深潜英雄付文韬、唐嘉陵推荐!
本书情节生动,人物刻画鲜活,对蛟龙号科研人员的描写亲切感人,对蛟龙号的科考活动描写细致准确,笔下的海洋世界波澜壮阔,极具视觉冲击力,是一本优秀的主旋律儿童文学。
后记
我是个与海结缘特别深的孩子。我生在海边,名字里
都是“水”,父母的职业也都与海洋有关。
十几岁时,妈妈因参加公海划界项目随大洋一号出海
航行了一个月,寄回一本她自己写的航海日记给我。里边
描写了海上的日出、伴游船侧的海豚,还有刚被鱼叉叉到
甲板上、不停变换颜色的章鱼,以及被一望无际的海洋包
裹所产生的孤独和壮美感。
夜晚,我跑到海边,目光所及之处,黑潮涌动,船上
的灯光冷冷地闪烁在天幕与海平面相接的地方,像是星星
在海上游荡,同时垂钓着我对妈妈的思念和对海的全部幻
想。
我想,整个人类都对海洋有着隐秘而瑰丽的幻想吧,
可是只有科学能还原海的真实。
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出现,给予
了人们揭开海平面面纱的机会。2015年,搭载蛟龙号的母
船向阳红9号停靠在青岛港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与此同时
,国家深海基地正式启用。
有一件大事就发生在身边,身为“海洋人”后代的我
,竖起了浑身的雷达。我想,我为什么不写一本关于深海
和蛟龙号的故事呢?这个选题让我很兴奋,于是,在自然
资源部北海分局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帮助下,我得
到了采访蛟龙号科研团队的许可。
采访时,我听到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印象最深
的是潜航员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冷静,以及他们为整个下
潜事业所付出的一切。
潜航员傅文韬的一段话特别打动我。我问他:“下潜
到几千米深的海底,真的不害怕吗?”
他回答:“我对蛟龙号是很有信心的,安全问题我是
一点儿都不担心的。”
我又问:“那家里人担心吗?”
他答:“那就不告诉家里人,免得他们担心啊!”
另一位潜航员唐嘉陵话不多,可是每次都非常热情、
诚恳,有问必答。当我说,我写的是儿童文学时,他立刻
温柔地笑了,说他的儿子才3岁,每次都会指着蛟龙号的模
型喊:“爸爸。”可是,要跟儿子解释蛟龙号是什么,实
在太难了,有了这本书,他以后就可以念给儿子听了。
怀着极大的好奇,我走入了蛟龙号的车间。在这里,
工程师们面对着满地的仪器设备和零件,一样样核对当天
的任务。车间隔壁的一个房间是专门用来给潜航员练习机
械臂抓取动作的,潜航员需要在这里练习上千次才能在水
底完成精准、微小的动作……
下潜深度7062米,这个荣耀的数字闪烁的,是人类的
智慧和探索未知永不满足的脚步。
这是一群英雄,他们把梦想奉献给海洋,陪伴家人的
日子少之又少。在向阳红9号这艘大船上,在远离大陆的地
方,潜航员和工作人员连亲人生病、离世,新生儿的出生
都可能无法亲自到场。这些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留给他们
的是大面积的空白,可他们无怨无悔。这是为了国家,更
是为了全人类的蓝色梦想。
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没有考试的自
修。我看了所有蛟龙号的纪录片,所有能买到的相关书籍
,所有深海基地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分享给我的资料,
然而还是有无数的问题不停冒出来、冒出来:怎样把这么
多深奥的科学知识和专业名词用更浅显而准确的文字告诉
孩子们?怎样让孩子真正了解科研团队的训练和工作的流
程,切身感悟他们的刻苦、严谨、勇敢和热情……
最后,我决定让一群来自不同家庭、为了同样的梦想
而走向蛟龙号的青少年们自己叙说。在现实中,他们只能
怀着好奇遥望蛟龙号,但在我的故事里,他们和潜航员们
成为朋友、参加了少年潜航员的选拔、模拟操作蛟龙号潜
入深海,还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蛟龙号遇到的危险。虽
然,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们用灵动的眼神鼓励我、驱
动我,使我的故事逐渐丰满、成型。
完成了这本书,我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下潜。
十几岁的我,那个对着妈妈的航海日记向往不已的少
女啊,我是否也圆了你一个梦呢?
于潇湉
2019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潜航员、蛟龙号、自主科研……这些看起来距离
儿童生活十分遥远的字眼,在这本书里却变得亲切、
妥帖。于潇湉将笔触落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英雄身上
,显现出了她作为青年作家的气魄和格局。一代代科
学家持之以恒,突破人类极限,不断探究深海所隐藏
的奥秘。相信借由本书所描绘的故事,蓝色的种子也
将会在无数孩子心中落下、发芽。
——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 刘海栖
以科学为骨、文学为心,于潇湉用翔实的科学考
据,引领读者走近蛟龙号团队从训练到深海探索的全
过程;同时又用艺术性的手法,在其中自然地融入跨
越年龄、出身的青少年间的率真友情、父母与子女两
代人的微妙亲情,展现了游弋于海洋与梦想中的少年
们的勇气和志气,读后真切感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
凤霞
精彩页
引子
一艘潜水器正缓缓穿过西印度洋。它有8组灯,一起打开时,光柱将面前八九米的地方映成了冰蓝色,仿佛将海水凿出了8条洞穴。
潜水器名叫蛟龙号,几个小时之前,它从印度洋的海面向下、再向下,搅起的气泡掠过那些风暴般的鱼群,消失在褐绿色的海藻森林中。然后,黑暗便袭来了,越聚越多、片片凝结,直至将它包裹。
潜航员付云涛、唐佳霖和科学家杨敏正坐在狭小的球舱中,透过圆形的观察窗向外凝视,他们来到了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
付云涛24岁,唐佳霖23岁。加入蛟龙号团队之前,他们从未见过大海,大海也不认识他们。他们俩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四川,来参加潜航员考试时,才第一次见识到了海。那次相遇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谁能想到,最后只有他们两个通过了全部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潜航员。而在那之前,他们周围甚至连知道“潜航员”这个职业的都没有几个人。
那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但每次下潜,他们都还会想起。
此刻,鲨鱼形状的蛟龙号是深海中唯一的光源。他们正缓缓逼近目的地——近3000米深海处的山脉:洋中脊。如果你能把海水排空,就会发现,那几乎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它穿过地球上所有的大洋,拥有一道长达十几公里的裂谷。跟这条山脉相比,蛟龙号就像是古老地图上的一枚图钉。
潜水器内部的仪器屏幕上显示,当前的深度是2984米,准备着底,从蛟龙号的腹部两侧无声无息地落下了两组大铁块。
“注意注意,压载铁已抛下。我们要着底了。”唐佳霖提醒道。
灯光下,压载铁搅起的白色粉尘毫无节制地扑过来。过了很久,他们才能再次看清窗外的景象。那里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块,拳头状,灰色夹杂着白色。如果它们能发出声音,一定是一片愤怒的呐喊。可惜它们的声音被海水吞没了,只能攥紧拳头忍受着。
“这些石头的形状,是海底火山造成的啊!”杨敏激动起来,她是研究海洋地质和生物的专家,“是熔浆把它们变成一坨一坨的,又沿着火山的斜坡滚落,就成了现在这样。”
付云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的观察窗,他坐在主驾驶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蛟龙号。在他头顶,有整整一面仪器,闪烁着各种各样的按钮和仪表灯。
“这座火山还很年轻,最近还在活动。唐佳霖,麻烦帮我测一下现在的海水温度。”杨敏说。
坐在左侧观察窗旁的唐佳霖看了一眼仪表,“1.7度。”
“不是这里,不是这里!我要找的是那个地方,温度肯定有两三百度,是个‘黑烟囱’!”
“黑烟囱”才是他们这次下潜的目的。在海底火山喷口附近,滚烫的热水遇到冰冷的海水,一时间浓烟滚滚,仿佛刚被浇灭的炉子,因此被称为“黑烟囱”。
杨敏换了个跪姿,趴在窗前,拍照、观察、记录。“唉,就像购物狂进了大商场一样,我什么都想要啊!水样、岩石、沙子样本……啊,看,那是什么!”
随着岩石坡度的爬升,一大片零零星星的白色花朵展现在面前。
“花?这里怎么会有花?”付云涛也愣住了。
“不可能有花!在这个海底深度,你看到的所有像植物的生物,其实都是动物。我看看……那些花都是海葵!”
每一只海葵都拥有无数根丝线一般细长的触手,张张合合,洁白柔软。先是几只,接着十几只,错落在岩石上。
“的确是海葵!我们到了,这一定是‘黑烟囱’附近。”
蛟龙号沿着陡峭的火山攀爬,45度的斜坡,稍有不慎,就会剐擦到潜水器的底部。当它一跃到悬崖顶部时,只见无边无际的海葵蔓延成片、张开触手,仿佛刚刚落地的蒲公英,还没有扎下根须,只得随着洋流左右摇摆。在海葵的近旁,贻贝簇拥在一起,像蘑菇一样,一片挨一片地生长。
“这里在地理学上被称作热液区,由于火山的原因,这里的热液从烟囱里喷出来,与外边冰冷的洋流相遇,冷热交织,就瞬间凝固,变成了一个个黑烟囱,持续地冒着烟。这里没有太阳,这些烟囱就是所有生物的太阳。”杨敏兴奋地解释,不禁再次惊叹,“这里可真美啊!小付,你帮我采集一点儿样本,那个海葵帮我弄一只带回去。”
潜水器慢慢靠近,模仿人类胳膊的机械臂戳了戳一只海葵,它不躲不藏,不惊讶也不欢喜,只是轻微地张合。
“你看,它们都不怕人。”付云涛轻轻松松地就捞了一只海葵,可它太柔软了,一托起来就被洋流冲走了。
“这说明我们是它们见到的第一波人类啊!海葵抓不到的话,沉积岩能来一块吗?”杨敏想站起来指是哪块石头,但蛟龙号的球舱不高,她只能弯下腰,尽量把头伸到主观察窗附近。
唐佳霖向后挪了挪身子,给她让出地方,同时无意间瞥了一眼杨敏那侧的观察窗,他几乎惊呼出来,紧接着就把杨敏推回座位上,而后者还在比较哪块石头更大,于是不大乐意地在位子上扭了扭身子。
“杨老师,您仔细看看窗外。”
观察窗外的景象让杨敏和付云涛同时大吃一惊。蛟龙号离黑烟囱太近,窗外黑烟滚滚,直扑而来。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