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红庆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20世纪中期开始,郭兰英随着歌剧表演、电影走进干家万户,走进亿万人心中。她成了那一个时代的标志,在开创民族歌剧事业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至今无人可以超越。《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图文并茂,经典的音乐、感人的文字、珍贵的图片会让广大读者全面认识这位为人民歌唱的伟大艺术家。
作者简介
刘红庆,1965年生于山西左权县。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山西晋中学院、忻州师院客座教授。曾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任编辑、记者或部门主任。现在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文化研究所”从事《盲人百科》的编辑与写作。创作的名家传记有:《沈从文家事》(新星出版社,2012年)《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齐鲁书社,2010年)《左权:一团奔突的火》(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创作的草根传记有:《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4年)《向天而歌又十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年)《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齐鲁书社,2009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晋地之中彼汾一曲
第二章 流浪卖艺并州学戏
第三章 名师打戏少年成名
第四章 远走口外挂了头牌
第五章 喜儿血泪感化从军
第六章 新戏首秀叫响冀中
第七章 救场失控一跪成名
第八章 唱响世界“土派”代表
第九章 太行少女再成经典
第十章 “死的光荣”汾河英雄
第十一章 一条大河唱诵祖国
第十二章 钻研舞台窦娥还魂
第十三章 恨山仇海个人办会
第十四章 家乡风光花篮花香
第十五章 劫后悲欣唱哭中国
第十六章 别时掉泪办学还愿
尾声 破译魅力密码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郭兰英
颁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一个艺术家
至高无上的荣誉;30日上午,郭兰英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向
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鲜花;10月1日上午,郭兰英在天安门
城楼上就座,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阅兵和观礼万人游行
。10月5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为人民歌唱—中国乐
派声乐大师郭兰英艺术成就音乐会》。90岁的郭兰英精神
矍铄,风采绰绰,给世界以“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的强
烈印象!郭兰英出生在汾河边上的平遥香乐村,三晋大地
的乡土风情滋养了她。她是山西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她的
艺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她对国家的贡献巨大,对中国
民族声乐发展的贡献巨大,对宣传国家强大的形象贡献巨
大!
在晋剧舞台上,她摸爬滚打后塑造出一系列为老百姓
所喜欢的人物形象,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以及马玉
楼等表演艺术家合作,在省内外和中南海的舞台上,弘扬
了晋剧艺术,宣传了山西文化。
在歌剧舞台上,她开创性地完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
体系的建设,在中国民族歌剧界“泰斗级”的地位无人越
动。她所塑造的《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
的小芹、《刘胡兰》中的刘胡兰、《窦娥冤》中的窦娥等
艺术形象,都已深人人心,至今无法被超越。
在中国歌曲演绎上,她完成了中国乐派声乐体系的建
设,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影响深远。她演唱的《我
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经典作品,家
喻户晓,传唱至海外。
在中国声乐教育实践上,她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哺育
下一代,为中国声乐界培养了李元华、刘玉玲、彭丽媛、
万山红、雷佳、吴碧霞等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以及更多
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歌唱演员。
从20世纪中期开始,郭兰英随着歌剧表演、电影走进
干家万户,走进亿万人心中。她成了那一个时代的标志,
在开创民族歌剧事业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至今无人可以
超越。
在郭兰英的声乐艺术作品中,最宝贵的是她淳朴、执
着的“中国心”。在20世纪,当不少歌唱家以“洋气”和
“科学”得意与风光的时候,郭兰英果断而坚定地在本民
族文化的长河里稍伴而不随波逐流。因为她有扎实雄厚的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基础,加上她聪慧、努力,不断追求
完美,从而形成了她自身的审美标准和一整套表演路数,
在歌剧舞合形成了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郭兰英歌剧
表演艺术体系。
在整个20世纪,立足传承、努力创新,郭兰英可以说
是第一人。从传统戏曲拓展进歌剧领域,她一路摸索,取
得的成果令人惊喜不断。她迷恋传统文化、乡土艺术,演
唱原版晋剧时她有板有眼,演唱歌剧时她出神入化。她以
观众为中心、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在“技术至
上”学习方法的强大包围圈里,显得非常可贵。
郭兰英在16岁之前,受的是传统戏班刻板的“虎妈”
式的魔鬼训练。16岁的时候,歌剧《白毛女》唤醒了她。
她是人,不是“戏曲表演工具”。那时,与其说她向往的
是“革命真理”,不如说她向往的是“我是人”的那种“
五四”时期播撒在城市知识女性中的“自我解放”意识。
所以,她果敢地对人生做了第一次“清零”,毅然走进《
白毛女》剧组,“演戏要演这样的戏”。过去过多地把郭
兰英的这一抉择归结为“阶级觉悟”,其实,更多的是“
人的觉醒”。《白毛女》直接教育了她,如同《秦香莲》
教育了很多农村妇女一样,对“秦香莲”再熟悉不过的郭
兰英,要解放一次自己。那时,她对旧戏丧失兴趣,不仅
因为旧戏形式老套,更多的是旧戏中一些保守的观念对于
女性的“束缚”。因此,郭兰英演《白毛女》就与别人不
一样,她是把自己放在了戏里,她就是喜儿,她就是那个
“不要做鬼要做人”的喜儿!
《我的祖国》是郭兰英代表作中最具魅力的一首歌。
虽然在演唱时她没有费力气,但是多年舞台磨砺积聚的能
量是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猛然爆发的。歌词、旋律带给她瞬
间创造的欲望,心里装着的只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心里
没有河山只有对音准把握的能力,怎么可能唱出《我的祖
国》那条宽宽的河和两岸的稻花香呢?
郭兰英唱过许多时代背景非常明确的歌,但她的作品
中,不少是可以超越时代、超越空间而不朽的。像《我的
祖国》和《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歌曲现在依然感动着我们
,并将继续感动下去。
在数十年的舞台实践中,郭兰英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计报酬,不计名利,真正实
践着“歌唱为人民,颂歌献给祖国”的艺术初衷。正因为
如此,才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成为千千万万艺术工作
者的榜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导语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是著名音乐传记作家刘红庆先生根据郭兰英采访实录撰写的力作,深入细致地展现了人民艺术家郭兰英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系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图书,由郭兰英艺术发展基金会提供照片支持。
精彩页
汾河边上的香乐村隶属平遥县。不过,香乐村离平遥县城远,香乐人去汾阳县城倒是方便。村民向西一过磁窑河,就进汾阳地界了。香乐村中耸立着一块大石碑,半块碑身被水泥糊在下面。村民李绍基告诉笔者,碑上大字刻着“平遥西界”。立碑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如果这块碑没有挪过地方,那么香乐东半村在平遥县,西半村在汾阳市。今天,山西省道汾屯公路222线穿村而过。李绍基说:“香乐村向西是吕梁山,向东是太行山。”原来在香乐村顺着汾河水流的方向,左手一指是太行山,右手一指就是吕梁山了!
磁窑河,古名塔莎水。今天的磁窑河是汾河的一条支流,它与汾河从北向南大致平行而下后于介休市汇合。不过,在古代,河流改道现象频繁,磁窑河也曾是汾河故道。
2500多年以前,这里或许就流传着这样的民歌:彼汾沮如,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萱。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这是人编《诗经》后的样子。用今人能看明白的话说,该是:
汾河谷地采野菜,帅哥颜值爆了表。太帅了,他“官二代”可比不上!
汾水边上采桑叶,帅哥颜值赛鲜花。太美了,他“官二代”可比不上!
汾河湾处采泽泻,帅哥颜值赛美玉。太棒了,他“官二代”可比不上!
或许正是先民们唱着民歌《汾沮沏》的时代,西周姬姓封地上的虢人迁移到了汾河边上,建立了一个“瓜衍县”。县境范围较大,含今日香乐村周边数县。县城在今天孝义市的大虢城和汾阳市的小虢城。虢人继续北迁后,始用“郭”为姓。西汉,郭姓继续流布。到唐朝重臣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后,汾水之阳的汾州就是其“食邑之地”。据说,现在汾阳市的栗家庄、田村、石塔、堡城寺、冯家庄一带,全是郭子仪的“饷田”。郭氏家族中有人专门定居到栗家庄经管这些田亩。于是,兼有长安风味的“地秧歌”在汾阳流行起来,一直到现在。
香乐村一带的郭姓人,是2000多年前虢人过境留下的,还是1000多年前重返汾阳的郭子仪的后裔呢?我们无法想象那么遥远的事情。
香乐村东牵平遥,西挂汾阳,北扯文水,南接介休,西南拽着孝义。周边五县县城,距离香乐村的路程差不多,香乐村在五县的中央。所以,香乐姑娘选帅哥,五个县的都可以!不知道《诗经》产生的年代香乐村有人定居了没有。假如有,他们夸的是哪个方向的帅哥呢?五县中的文水县历史上曾属太原府,平遥、介休、汾阳、孝义四县曾同属汾州府。从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平遥家硬,介休家诈,汾阳家软,孝义家短”可见四县交往频繁,个性鲜明。这句古话,笔者是多年前听平遥籍晋剧名家程玉英说的,她进一步强调:“平遥人有股子劲哩。”晋中人一般认为:“平遥人固执近乎偏执,他们主体意识异乎寻常的强烈。”
郭兰英在“硬平遥”和“软汾阳”之间的香乐村出生并成长,她的个性是“硬”的还是“软”的呢?
郭兰英生于1929年12月31日。在她出生前,母亲刘福荣已经生了五胎。刘福荣生于1901年,属牛。她的丈夫郭英杰比她大十来岁。郭英杰有个哥哥,叫郭英武,本来同住一个大院子,但是英杰越过越穷,于是哥哥嫌弃弟弟一家,就在院子中间垒了一堵墙,隔开了。
英杰家为什么穷呢?
农民靠天吃饭,天不给粮食,就无法为生。对香乐村农民影响最大的磁窑河,曾发生一次重大洪灾。而山西是“十年九旱”,所以香乐村不涝即旱,土地本不肥沃,单位面积土地上人口又多,所以,当时的人们生存压力大。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