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关注的是青少年数字能力和数字时代的教育问题。全书以西方学科理论为支撑,基于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调查青少年数字能力现状,并依据实际经验,论证数字时代教育教学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当前青少年数字能力的提升策略。作者应用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术探讨的同时亦对数字时代作伦理审视,更注重考量对数字时代中的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 作者简介 马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领域涉及教育教学、文本分析、信息技术等。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31项、出版教材5部、编著论文集5部、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数字时代青少年数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信息技术 第二节 青少年数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数字时代的青少年 二、社交媒体的“前世今生” 三、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 四、社交媒体的益处 五、社交媒体的弊端 六、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第二章 数字公民和数字能力 第一节 数字公民 第二节 数字鸿沟 第三节 数字能力 第三章 媒体素养、信息素养、数字能力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媒体素养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信息素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数字能力的基本理论 一、数字能力的概念 二、数字能力涵盖的主要技能 第四节 媒体素养、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简介 第一节 欧盟和欧盟的数字能力 第二节 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简介 第五章 青少年数字能力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手段和方法 第二节 调查情况概述 一、青少年网络应用情况概况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 二、潜剖面分析 第四节 青少年数字能力现状总述 第六章 数字时代的大脑和网络游戏 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大脑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思考力和注意力 第三节 网络游戏 一、网络游戏的魅力 二、网络游戏的潜在风险 三、网络游戏的未来 第七章 青少年网络应用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青少年社交媒体应用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和社交能力 二、社交媒体的选取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 二、调查工具 三、调查方法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五、研究假设 六、数据统计及假设检验 七、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家庭对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二、调查方法 三、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四、调查结果 第四节 青少年“网络依恋”的心理成因 第八章 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的策略 第一节 国家、政府层面的策略 第二节 学校层面的策略 一、数字能力教育融入学校的方方面面 二、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 三、渗透计算思维,夯实学生信息基础 四、回应数字时代青少年的需求 五、教师的数字能力培训不间断 第三节 家庭层面的策略 第四节 网络文化和网络礼仪 一、网络文化 二、网络礼仪 第五节 数字能力提升的出发点:“搜商” 第九章 数字时代的教与学 第一节 今天的学校教育 一、信息技术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 二、数字时代教师的挑战 三、数字时代学生的挑战 第二节 “多元能力”教与学 一、“多元能力”教学的新思路 二、教师的“多元能力”教学技能 三、学习的条件 四、数字时代的终身学习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教育愿景 附录1 图表目录 附录2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调查使用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二、中文论文 三、英文著作 四、英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