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孩子做更好的榜样/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鲁鹏程家教系列
分类
作者 鲁鹏程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鲁鹏程,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倡导“成功源自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以“用爱诠释教育,以心传播智慧”为己任,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研究与写作。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阳光芳草地》、江苏电视台《家有儿女》、凤凰网《智汇访谈》等节目特约访谈嘉宾。曾受邀在全国妇联、北京大学等做过多场专题讲座。
   已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多部。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出版3多年来持续加印,销量达50多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让孩子吃点苦吧》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我家孩子爱学习》入选《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海外。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中国教育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报道过其人其作。

精彩书摘

孩子是你的“镜子”与“复印件”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把父母的面庞、身材、凌乱的头发、不合身的衣服、粗鲁的言行……照得一览无余。想让镜子前的自己更端庄一些吗?那就重新整理头发,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镜子”中的我们才会改变。自然,孩子也就能从父母身上获得有益于一生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还是父母的“复印件”,当然,父母是原件,而家庭是复印机。如果复印件有问题,大多时候不是复印机的问题,而是原件的问题,所以,只改复印件是本末倒置的,重要的是原件要对,要先改原件。由此可见,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的一定是父母的问题,那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说法,是不是非常有道理呢?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不仅颇有文学修养,更是具有正直、坚韧、清廉等高尚品质。在国家被元兵侵略时,文天祥招集义军坚决抵制,终因不屈的精神而惨遭杀害,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伟大诗作。
   我们可以将文天祥这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作为一面镜子,反照一下他的父母,结果如何?文天祥的父亲文仪,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涉猎;性格豁达,注重道义,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乡间儒士;教育孩子必须修身立志,忠贞不屈。文天祥的母亲叫曾德慈,其人善良贤惠,知书达理。
   最终,文天祥在父母的培养熏陶下,成为一位同样喜好读书,并且拥有竹子一样坚忍不拔气节的民族英雄。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愧是千古绝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不息!
   其实,每个孩子都在“显”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根基一定相同。如,一个会用柔和语气开导别人的孩子,其父母就肯定具备了循循善诱、柔声细语的特质;一个会大声顶撞别人的孩子,其父母肯定有大嗓门、善辩的特质等等。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惊讶孩子怎么会这样让人感动或者让人难过,因为正是你才让孩子自小就已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才出生不久的孩子就会皱眉头。我们会纳闷:这么点的孩子怎么就会皱眉头?但经过观察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有皱眉头的习惯。这时,我们会说:“这孩子,骨子里都带着他父母的习惯。”没错,是“骨子里”就带着的。那么,“骨子里”是哪里?就是孕育期间。所以,与其说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等待着父母作画,不如说,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开始拿着“无形的画笔”作画了。那么,孩子一出生,就等于把尚未完成的画呈现给大家了。为人父母者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他看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才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这些,并在生活中都力争做到,那么,教育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
   【父母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会让父母感到困惑、无助、彷徨、气愤……也许你会忍不住训他、吼他甚至动手教育他,没有关系,等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身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孩子是不是正在拿镜子照我们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尽快改正不足,那么你就应该尽快这么办,尽快反观自己,使自己先改正错误。
   ◇从孩子的言语行为中反观自己
   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我们第一反应是责备。但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观察一下孩子平时对待物品的态度,这个态度很可能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当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推搡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反省自己:生活中的我们在烦躁时是否容易大嗓门?是否经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好好地说话?是否经常与另一半抬杠拌嘴,甚至动手?
   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一言一行的体现。通过孩子的映射,请多“观照”自己。
   ◇用实际行动去改正发现的问题
   当我们可以自我检查出能力欠缺和坏习惯时,就应该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将正确的行为立即付诸行动。
   比如,对待物品的动作是不是该轻柔些;说话的声音是不是该低一些;着急时是不是应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分析解决办法等等。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坏习惯、弥补了能力欠缺,孩子在上述方面的问题才会真正地改观。
   这时,孩子学到的不仅是某种习惯的养成,更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宝贵的品质和能力——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升。如果孩子有了这种能力,生活不会不幸福。P2-4

内容简介

本书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升涵养、学会处世、增长学问、启迪智慧、树立威信、锻造意志、丰盈心态、养成习惯、感通心灵等等。适合致力于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孩子心中榜样的广大父母们阅读。

序言

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珍贵的
存在?是每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件大
事,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遗感的是,很
多父母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这件事做好。
   难道不是这样吗?不然就请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孩子
服你吗?可能很多父母都会回答:“不服!”是啊,孩子
不服你只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都应该努力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彻底
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
   有父母可能认为,只要有威信,孩子就会信服。这倒
是一个真理,关键是怎样理解威信,怎样正确树立威信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讲话
,“别玩手机了!”“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
收拾房间去!”……各种命令弄得孩子乐趣全无。更严重
的是,这些父母还以为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能树立威信。
其实,这种态度很粗暴,性质极为严重。
   这样的错误,其实早在100年前便被批判得体无完肤。
1919年,鲁迅先生便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这样写
道:“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
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
了。”令人喟叹不已的是,100年后的今天,有的父母仍旧
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享有特权,可以对孩子任意发
号施令。殊不知,这非但不能树立威信,还会对孩子造成
极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本想树立威信让孩子信服,但却因为认识不到位
,反而步人了误区。除了这种“靠压制建立威信”的情形
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靠娇宠建立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
,有求必应,一概满足,结果导致孩子任性妄为,性格骄
横执拗。
   第二,靠收买建立威信。经常给孩子许诺,用礼品、
金钱收买孩子,想让孩子服从。实际上,这反而会助长孩
子的物欲、贪欲。
   第三,靠说教建立威信。居高临下,经常责备和威吓
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也
容易导致孩子唯唯诺诺,只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会辨别
是非,不会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四,靠自吹自擂建立威信。总是向孩子讲述着“好
汉当年勇”,想以此获得孩子的尊敬。这在孩子年幼时还
能管用,等到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现实的窘迫与历史的
辉煌之间的巨大差距瞧不起父母。从而让他们尊敬历史的
父母、蔑视今日的父母,从而造就越大越不听话的现象。
   第五,以疏远赢得威信。总是与孩子保持距离,很少
与孩子交流,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知道孩子
的需要,尽管这种距离会产生美,但却导致了亲情间出现
鸿沟。
   第六,以教训赢得威信。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总是
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孩子在这种环境中
成长,会厌倦父母的说教。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正确的
教育产生反感。
   总之,在孩子面前特意树立的权威不可能存在长久,
这种所谓的权威有害而无利。假如父母试图通过这些方式
树立威信,本身就是徒劳无益。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想不妨就从“教育”一词人
手。
   对于“教育”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但到底什么才是
“教育”呢?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
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我们将
孩子“丢”给各种各样的老师,让他们去传授他知识就算
完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上所施”,
让孩子“下所效”,从而“使之作善”。也就是说,我们
要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让他去效仿。
   简而言之,要想让孩子服你,就要给他做更好的榜样
,以身示教。
   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
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孩子来说,父母好的言谈
举止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我们懂得做父母的“道”,孩子自然会在孩子的“道
”上,一定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孔子曾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
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
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
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古代家训教化中非常注重父母的身教,要求父母
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位家庭成员,不得偏私。父母能
以身立范,孩子才能有所学处。
   其实,不仅仅是中华古圣先贤如此重视身教,国外的
教育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定是相
同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
外国。
   如,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认为,父母的言行
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
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
定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
好榜样。而另一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在教育孩子时
,与其让他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

内容推荐
本书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等方面, 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 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提升涵养, 给孩子传递永久的人格魅力 ; 学会处世, 为孩子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增长学问, 倾注精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 启迪智慧, 给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指引 ; 树立威信, 对孩子以理服人非以势服人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