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绍勋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武立金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爱国老归侨黄绍勋的传记。全书以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披露了黄先生颇具传奇色彩却大多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全书共8章,以时间为脉络,对黄绍勋先生的一生进行了记叙,书写了一位爱国老归侨的传奇人生,条理清晰、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武立金,笔名苏北。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文风严谨,笔法洒脱,善于用坦诚、通俗、优美的散文式语言书写历史事件和人物,令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遇险实录》、《周恩来遇险实录》、《险难中的刘少奇》、《险难中的邓小平》、《毛泽东的家庭生活》等。以上作品有的被列为畅销书排行榜,有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还被外国书商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寒门游子 第一节 天下父母疼小儿 第二节 辍学避难 第三节 有钱难买少年穷 第四节 高材生当了售货员 第二章 回国之路 第一节 初执教鞭 第二节 师生同行 第三节 遇险越柬边境 第四节 失散与巧遇 第五节 好事多磨 第三章 梦想成真 第一节 魂牵梦绕的故乡 第二节 终于来到祖国首都 第三节 入学天大 第四节 校园岁月 第四章 风华正茂 第一节 重操旧业 第二节 与农民“三同” 第三节 大喜而后惊 第四节 挫而不折 第五节 南迁分宜 第六节 不平凡的一年 第七节 担任实验室主任 第五章 翰墨飘香 第一节 一日师生,一世朋友 第二节 结缘中央统战部 第三节 光荣退休 第六章 退而不休 第一节 老骥伏枥 第二节 传播民族文化艺术 第三节 意外加入书协 第四节 乡谊永驻 第七章 德艺双馨 第一节 生死离别 第二节 义卖赈灾 第三节 举办个人书展 第四节 情系母校 第八章 盛世殊荣 第一节 被评为“乐为标兵” 第二节 出书与送书 第三节 奉献爱心 第四节 回报社会 尾声 黄绍勋大事年表 附件1:黄绍勋书法长卷目录 附件2:黄绍勋书法线装书目录 序言 黄绍勋是一位爱国归侨、模范的致公党员、著名的中 国书法家。 黄先生出生于越南南方,青少年时代是在国外度过的 。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他正在越南的堤岸区上中学。从那时起,他就为“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欢呼跳跃,他向往着伟大的祖国,为 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而骄傲,而扬眉吐气。 22岁时,黄先生暗下决心,准备归国深造,要用自己 的才能去建设社会主义。当时的形势,他只能采取偷渡的 方式回国。于是,他辗转柬埔寨、泰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 和地区,冲破重重封锁,闯过道道险关,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黄先生受父兄影响,从小就如痴如醉地热恋白纸黑字 ,而且一恋就是七八十年。内心热爱与外界需求的契合, 产生了一种强大动力,推动着他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地探究 ,愉快地享受着书法艺术世界中朵朵奇葩散发的墨香。 睽诸中国艺术史,名家的炼成,都缘于衡久的坚持。 反观黄先生的书法,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与此道暗合。 不过,黄先生的成功,并不是阳关大道上的顺风走马,他 的人生和艺术之路,充满着苦难和荆棘。然而,他以惊人 的毅力克服了种种障碍,终于达到一个自由辽阔的境界。 黄先生的隶书,在飘逸古朴笔意中藏有方劲高古的形 态,在洒脱自由中又多了些奇纵恣肆之姿。粗疏中显示严 谨,厚重中展现灵动,表现出一种自然率直的浑厚美。 笔墨虽出之于手,实根之于心,有什么样的心态,就 会写出什么样的字来。黄先生是一个爱国归侨,为人忠厚 ,处事低调,其作品内容充满着正能量,多为求学上进之 格言,为人处世之哲理,修身养性之警句。他在国内外多 次举办书展,获得过金奖、银奖等多种奖项,受到贾庆林 、王兆国、王光英、刘延东、韩启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接见和赞赏。 黄先生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致公党文化 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致公画院 副院长。他用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统战事业做了大量的 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 和友谊,他曾去韩国、马来西亚、欧洲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和宣传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此外,他还进校园、进 军营、进社区,传授书法知识,向贫困学生、向灾区人民 捐款或赠送书法作品和图书。 黄先生已进耄耋之年,却像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仍 笔耕砚田,只争朝夕。他对书法钟爱之深、浸淫之深,令 人惊叹。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愿黄老先生与时俱进,超 越自我,再铸辉煌! 《黄绍勋传》即将付梓出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这不光因为黄先生是一位著名书法家,而他更是一位爱国 归侨。 李昭玲 2019年4月8日 导语 黄绍勋是一位爱国归侨、模范的致公党员、著名的中国书法家。黄绍勋先生在北京服装学院(前身系北京化纤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工作了30多个春秋。 《黄绍勋传》以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讲述了黄先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大多鲜为人知。他出生于越南南方,高中毕业后曾在芹苴华侨中学任教。年轻时历经艰险回国深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化纤工学院,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直至退休。 精彩页 第一节 天下父母疼小儿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濒临南海,国土形状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这个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壮丽的山川、丰富的矿藏、黄金般的森林、白银似的海洋。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这是越南国父胡志明的诗句。胡志明还说过:“我们越中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 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两国人民的历史关系和友好往来不断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时值法国殖民者为加紧掠夺越南资源,采取免税优待等多种手段吸引中国劳工,形成中国人迁徙越南的高潮。到1921年,越南的华侨人数已达29万之多。 由于中越两国相邻,语言相通,民俗相近,加之历史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越南居留身份明确的华侨约130万人,仅在越南主要民族京族之后,居全越各民族中第二位。 越南的所有姓氏都和中国一样,农历和有关节日也完全相同。越南的文字主要是汉字,13世纪后,他们借鉴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喃字,为早期的汉越文。19世纪法国殖民者开始推广法文和拉丁化的越文,现在的越文就是由拉丁化的越文发展而来,但越南的历史典籍基本上仍使用汉字。 位于西贡(今胡志明市)西南部约五公里的堤岸,是越南的第一富庶之地。 堤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也是越南最大的唐人街,有“小香港”之称。早在明朝就有华人陆续移居到这里,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已有华侨135万,占全越华侨总数的90%。 在堤岸第五、六郡街道上,可以看到中国式的楼房和写着汉字招牌的店铺,还有很多由华人所建的中文学校、医院及庙宇,规模较大的有天后庙、关帝庙和同庆大道的霞彰会馆、明乡会馆以及孔子大道的二府庙等。 堤岸的另两条主要长街是水兵街(今同庆大道)和梅山街。当年堤岸这两条最繁华的长街都超过两公里,更有数条小街贯通连接,使整个商业街和住宅区连成一片,著名的璇宫戏院、丽都戏院、大光明戏院就在这两条街上。 当年到堤岸演出的中国演员也很多,尤其是粤剧演员。20世纪50年代,著名粤剧演员薛觉先、白玉堂、红线女、马师曾等都先后到堤岸演出过。 在堤岸东郊,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华侨之家,主人叫黄以登。他的祖籍是中国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三水区芦包镇长歧村。黄以登共兄弟四人,他排行最小,其中老大叫黄以森,后移居到新加坡,生有一子,叫黄绍桐;老二叫黄以鹏,也曾一度移居到越南堤岸区,因患眼疾,视力不佳,难以为生,后又回到老家长歧村,享受五保户待遇;老三出生不久即夭折。他们的父亲叫黄国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由于家庭贫困,黄以登和他的哥哥黄以鹏于20世纪初移民到越南南方谋生,立足后又把眷属接到越南,从此他们再也没回过祖国。 中国过去有个说法:“京城居,大不易。”其实,海外生活也不容易,海外华侨华人的生活相当艰苦,挣钱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些事业有成、生意兴隆、收入丰厚的,但大多数人并不是富翁。看到回国探亲的华侨华人穿得比较光鲜,气色比较滋润,就以为国外是天堂,其实不然。黄以登和大多数华侨一样,过的只能说是刚刚解决温饱的生活。 黄以登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华侨了,跟所有的华侨一样或甚于他们。他身材瘦长,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腰略有些弯。他平常总穿的是一身黑色衣服,每年春节由妻子亲自做一套新的,从来不到商店购置衣服。由于堤岸天气炎热,他不喜欢穿袜子,成年穿的是一双黑色的布鞋。因为家贫,他没读过几年书,只简单认得几个字。闲时喜欢看看报纸,了解一下时事。他在越南一个华人工厂当职员,做的是过磅和记账工作,收入并不高。 黄以登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很聪明,手脚很灵巧。家中有些简单的家具,如桌子、椅子、板凳等,大多能自己制作,可以省些费用。他有一套做铁活的工具,如锯子、凿子、锉刀、锤子,等等,闲着时经常做些小刀,很精致、漂亮、实用。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还用竹子给孩子们做灯笼。 黄以登的妻子骆有也是老家人,出生于广东省花县莲塘乡门口坑村。她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旧社会给她留下的最深刻、最难忘的记忆是,祖国是那么贫穷,那么落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她身材虽然瘦弱,却能上山砍柴,下地种田,没有不能干的活。每天天未亮,她就得起来挑着水桶,到数里外的自来水站挑水,因家中没有自来水。她还得到市场买菜、洗衣、做饭,家中还养着几头猪,还得做猪食。加上全家几口人的缝缝补补,每天从日出到日落,她一刻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艰苦的生活锻造了她刚毅、善良、勤劳、无畏的性格。她用柔软的双肩挑起了儿女成长的重担,用挚爱为儿女撑起一片蓝天。 1935年7月12日,对黄家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黄以登又添一子,取名黄绍勋。之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