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品格必修课 |
分类 | |
作者 | 朱晓平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青少年品格教育专家朱晓平,面向青少年群体及其家长,针对青少年品格教育问题:首先,撷取古今中外的9位名人,剖析成就他们卓越人生的品格“种子”是如何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种下”的;接着,向大家介绍成就卓越人生可以从自己(或孩子)身上发现的48颗优质品格的种子及其培育方法;最后,就青少年及其家长的20个常见疑难问题(迷恋手机、做事拖拉等),从品格教育的角度给出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广大读者若想获取属于自己(或孩子)的开启卓越人生的钥匙,本书不失为一本指南书。 作者简介 朱晓平 中国家庭教育爱自然生命力体系运营CEO及专家导师。 “微教育”理念提倡者,提出“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案例、处处是学校,微教育无处不在”的教育理念;著有畅销书《微教育》(2017.6)、《微教育日记》(2018.6)、《青少年品格必修课》(2019.9)。 青少年品格教育的引领者,践行者,研发并开设“青少年品格”系列课程,惠及数百万中国家庭。 江苏省家庭教育优秀指导老师,创办立智微教育品牌,拥有数十家连锁培训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 目录 第1章 对青少年品格教育的思考 No.1如何定义品格?我思考了蛮久! No.2品格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做个好人 No.3中国人最注重的教育是什么?品格! No.4品格教育全世界都不会忽视 No.5时代呼唤品格教育! No.6什么影响着一个人的品格? No.7如何进行青少年品格教育? 第2章 解读9位名人背后的品格 为何先来解读名人品格 No.1孔子——坎坷童年,仁礼天下 No.2刘邦——心中是王,方可成王 No.3牛顿——热爱学习,发现规律 No.4林肯——不惧失败,绝地重生 No.5特蕾莎修女——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No.6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活出精彩 No.7稻盛和夫——了无私心,动机至善 No.8林清玄——笔耕不辍,觉悟人生 No.9埃隆·马斯克——创造无限,落实于行 写完本章后的感受 第3章 播下品格的48颗种子 设计人生 No.1热爱祖国,心怀天下 No.2爱与规则,平衡人生 No.3未来世界,我来创造 No.4世界眼光,全球竞争 No.5细心用心,避开大患 No.6追求精致,不求完美 突破自我 No.7相信自己,学习他人 No.8发扬优势,改善不足 No.9专注当下,约束自我 No.10勇敢面对,知错能改 No.11鼓起勇气,突破边界 No.12控制自我,延迟满足 No.13拥抱未来,当下“三吃” No.14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学习成长 No.15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No.16 主动学习,收获未来 No.17有意注意,刻意练习 No.18 三省吾身,日日精进 No.19 修炼心性,心开花香 No.20常常分享,成人达己 厚德载物 No.21珍惜资源,厚德载物 No.22遵守承诺,收获信任 No.23尊重他人,得到尊重 No.24心怀感恩,贵人相助 No.25发心利他,了无私心 良好心态 No.26境由心转,相由心生 No.27 贫穷富有,无须比较 No.28控制情绪,理智面对 No.29 知足常乐,感受幸福 No.30失败不败,正常面对 No.31遇到困境,微笑面对 连接万物 No.32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No.33敞开内心,主动连接 No.34真诚沟通,化解矛盾 No.35珍惜时光,感恩缘分 No.36尊重老师,理解学校 No.37 孝顺父母,感恩长辈 No.38水和万物,融合共生 拥抱财富 No.39解决问题,创造财富 No.40善用金钱,大舍大得 No.41充满好奇,创新无限 No.42整体思考,大胆大气 No.43合作共赢,同心共创 No.44坚守中心,远离诱惑 利益他人 No.45发现美好,由心赞美 No.46 宽恕他人,释放自己 No.47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No.48点亮他人,照亮自己 第4章 答品格修炼20问 品格是一个不断自我修炼的过程 No.1 迷恋手机,总是放不下手机怎么办? No.2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怎么办? No.3 不想学习,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No.4 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怎么办? No.5 喜欢嫉妒,看不得别人好怎么办? No.6 总爱发火,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办? No.7 遇到批评,心里难过放不下怎么办? No.8 害怕失败,常有恐惧在心头怎么办? No.9 害羞胆小,不敢与陌生人交流怎么办? No.10 好高骛远,想很多做很少怎么办? No.11 压力太大,有些扛不住怎么办? No.12 朋友交往,被冤枉被误解怎么办? No.13 父母控制,不被父母理解怎么办? No.14 老师批评,不喜欢老师怎么办? No.15 单亲家庭,心里面有阴影怎么办? No.16 父母吵架,我夹在中间怎么办? No.17 暗恋同学,怎么办才好? No.18 同学优秀,我怎么追都追不上怎么办? No.19 喜欢明星,耗费精力追星怎么办? No.20 生活迷茫,不知道选择做什么怎么办? 序言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 爱自然生命力体系品格教育专家、立智微教育校长朱 晓平老师潜心少年儿童教育研究,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立 德树人,带领一支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团队不断探索、 积极进取,逐渐发展成集合智能开发、团体训练、家庭辅 导等多种服务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同时在全国爱自然生命 力体系中,在林青贤院长的指导下,和一群有理想、有思 想、有爱的导师们,一起研究如何做好青少年品格教育。 值得赞许的是,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朱晓平老师抱负 远大、积极探索、著书立言、辛勤耕耘,在推广先进的教 育思想和凝聚教育共识、探索现代教育规律方面不断努力 ,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这本书就是他众多成果当中的一本 重要著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问题上明 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教育的地 位、方向、目标、任务等根本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 反复强调了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论 是在重视程度上,还是落实要求上,都比以往提升了一个 新的高度。这些重要精神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 的一系列重要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价值和实践成果, 是所有教育必须坚持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 指导思想和原则,不仅关系到党中央精神和指导思想的落 实,而且关乎治愈当代中国教育的痼疾,真正实现我国以 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方向。朱晓平老师以思想品德 教育为主题著书立说,把握住了当代中国教育的根本方向 ,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作者做人做事的积极态度以及教育者 对孩子、对社会的负责精神,而且表现出了较好的政治理 论水平和对教育本质的积极探索与思考。这无论是对于中 国当代教育,还是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定位与发展,都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品格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一种积 极实践,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构,其涉及的问题是多方 面的。从大的角度,这一问题关乎教育的本质,关乎全社 会的教育观、儿童观;从小的视角,这关系到在培养目标 和教育体系当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定位、内容、教育方法乃 至评价体系,及它与其他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可以说 ,树立一个全面的德育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 础和关键。朱晓平老师的这部著述,虽然没有完全从理论 上进行系统的阐述,但他所搭建的论证阐述结构具有较好 的理论背景和架构的支撑,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上述几个问 题,从分析框架上体现了相对完整的理性思考。这对于在 全社会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解和实践,具有很重要的启发 意义。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 的精华之一。“立德”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提出 的“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提出了人生要想留下痕迹实现不朽,可以有三个方 面的作为:有道德是高层次的不朽,其次是立下功勋,再 次是留下思想和言论。立德从道德的角度告诉人们,具有 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就能使人格 不朽;立功从事业的角度告诉人们,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造福人们与社会,能使事业不朽;立言从思想文化的角度 告诉人们,著书立说,留下有价值的言论,就能使思想不 朽。这三者都不会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是能够超过有 形生命实体的永恒价值存在和追求的。而这三者之中,立 德为高,是价值之基石、修身之根本。在一定意义上说, 立德树人所说之德,既包含了古代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 ,包含了全世界人类的共同价值,也包括了体现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朱晓平老师的 这部著述,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著名人士的道德故事,不 仅可以直观地引导孩子践行立德树人的实践,而且有利于 引导教育工作者思考立德树人背后的深远的文化渊源和深 刻的文化价值,以及这一主题背后的多方面的价值表现。 立德树人重点是价值观教育,但同时立德树人也是重 要的实践引领。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强调道德的践行,以全 世界共通的慈善文化为例,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就不仅强 调仁义、善良的社会价值,而且积极倡导行善、善行。一 些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优良的家风家训,也常常会 以具体的实践为基本要求,从行为训练入手。杭州一带著 名的洪氏家训,以“六戒”(戒游、戒博、戒饮、戒斗、 戒色、戒逸),从行为规范上教训后代:不能乱交朋友, 不能赌博,不能饮酒过度,不能打斗,不能沉溺美色,不 能贪图安逸。这份看起来简单的家训,让洪氏家族家风清 正八百年,一门三宰相、五尚书,还出了剧作家、金石学 家、钱币学家等文化名人。可见,践行是中国道德教育的 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领少年儿童树 立正确道德观的必由之路。 导语 朱晓平老师的《青少年品格必修课》这部著述,非常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培养好的人格,如何用贴近少年儿童、能够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又有较好成效的方式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少年儿童自己通过具体的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别是还针对少年儿童在道德发展当中常常遇见的问题,给孩子们提出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精彩页 No.1 如何定义品格?我思考了蛮久! 既然要谈“品格”,总该先给“品格”下个定义。这挺难的,我思考了蛮久。 为何?因为品格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喜欢追求实在的东西,如成绩、金钱、房子等,却常常忽视虚无的东西,比如,我们天天呼吸着空气,沐浴着阳光,很多人却感觉不到空气和阳光的珍贵。品格就好比空气和阳光,在人的一生中看似不实在却又无处不在!品格近“道”,可“道”很难讲清楚,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注重品格教育,一需要从虚无的“道”开始,了解规律,按照规律去为人处世! 品格的“格”字,我认为用“格物致知”解读更好。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理解为:我们需要通过对外在发生一切的觉察,不断反观自己,觉察自己,启发自己,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当自己改变了,才能让家庭、国家、世界因为自己的变化而变化!另外,品格在古希腊文中,本意是在玉石或金属上雕刻,延伸为行为的典型和道德的塑造。也就是像雕刻石头一样磨炼自己,所以“格”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 有人会问:品格和人格有什么不同?品格和人格在我看来没什么差别,如果一定要说有区别,我更喜欢“品”这个字,因为它有三个口,说明当一个人品格好的时候,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身边的人会口口相传的。纵观中外历史,品格好的人如孔子、包拯等名留青史,而品格糟糕的人如秦桧、希特勒等则遗臭万年! 如果再问:为什么不用品德?因为我觉得品德更加需要通过“格”的方式来实现,“格”在此解释为塑造,所以最终选择了“品格”一词。我并不是搞学术的,所以并没有作那么严谨的考据,在书中我也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能对有缘看到本书的人有一点点启发,我便心满意足了! 总结一下,什么是品格?我认为是人格,是品德,是虚的,是道,是口碑。它需要依靠“格”的方式日日修行,方能不断完善。 NO.2品格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做个好人 品格教育的目的仅仅是做个好人吗?我认为不是!因为,好人指的往往是有善心、宽厚待人、利益他人的人,而一个人的品格修炼,不光有利于他人,更会让自己受益!做个好人只是品格修炼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品格教育需要包含五个维度: 一、爱 什么是爱?爱也是虚的,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我很喜欢繁体字的爱——“爱”,因为爱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品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做个好人,而是让一个人内在能够温暖自己,外在可以温暖他人,如同一盏灯一样,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所以,品格的爱,首先要好好爱自己。这里的爱自己不是自私,不是什么都考虑自己,而是能够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突破自己、温暖自己,然后富有同情心、同理心和慈悲心地去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动物、利益万事万物。这一切都需要爱的能量。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樊登老师(曾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读书会发起人)在介绍《感受爱》这本书的时候谈到一个故事:这本书作者的女儿患了抑郁症,作者相信药物可以改变情绪,于是给女儿用了多种抗抑郁药,可是女儿仍然因为病情持续恶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之相对的,有一位已经被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的人,却因为遇到了生命中的最爱,坠入了爱河,每天心情都特别好,还和爱人一起去旅行,结果身体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想必,这就是爱的力量吧!所以,爱是品格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