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沿坟墓而行(穿越东欧大地走向伊斯法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德)纳韦德·凯尔曼尼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有一片广袤的土地,从德国以东,跨越俄罗斯而绵延至近东,它始终让人感觉陌生,它被频仍的战火与灾祸撕裂。纳韦德·凯尔曼尼沿着当今在欧洲重新出现的壕沟长途跋涉:从他的家乡之城科隆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再向南翻过高加索山,抵达他父母的故乡伊斯法罕。他对含义丰富的细节有着清晰无误的敏锐感受,并藉此在自己的日记中讲述被遗忘的地区,那里的人们如今正在创造历史。
目录
科隆
第一天 什未林
第二天 从柏林到布雷斯劳
第三天 奥斯维辛
第四天 克拉科夫
第五天 从克拉科夫到华沙
第六天 华沙
第七天 华沙
第八天 从华沙到马祖里
第九天 考纳斯
第十天 维尔纽斯及周边地带
第十一天 穿越帕内拉伊去明斯克
第十二天 明斯克和哈腾
第十三天 在切尔诺贝利封锁区
第十四天 库拉巴蒂和明斯克
第十五天 在科拉思纳博乐背后的封锁区
第十六天 从明斯克到基辅
第十七天 基辅
第十八天 从基辅到第聂伯河
第十九天 在顿巴斯前线
第二十天 穿越马里乌波尔到达黑海
第二十一天 沿黑海海岸前往敖德萨
第二十二天 敖德萨
第二十三天 从敖德萨起飞
第二十四天 经莫斯科前往辛菲罗波尔
第二十五天 经巴赫奇萨赖去塞瓦斯托波尔
第二十六天 沿着克里米亚海岸
第二十七天 从克里米亚岛俄罗斯大陆
第二十八天 去克拉斯诺达尔
第二十九天 从克拉斯诺达尔到格罗兹尼
第三十天 格罗兹尼
第三十一天 在车臣山区
第三十二天 从格罗兹尼去第比利斯
第三十三天 第比利斯
第三十四天 第比利斯
第三十五天 去哥里,去格鲁吉亚-奥塞梯停火线那里
第三十六天 从第比利斯去卡赫季州
第三十七天 从卡赫季州去阿塞拜疆
第三十八天 沿着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停火线
第三十九天 乘夜间火车前往巴库
第四十天 巴库
第四十一天 巴库和戈布斯坦
第四十二天 从巴库起飞
第四十三天 埃里温
第四十四天 埃里温
第四十五天 去塞凡湖并继续前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第四十六天 穿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第四十七天 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停火线那里,并继续前往伊朗
第四十八天 途经焦勒法去大不里士
第四十九天 途经阿哈马达巴德前往阿剌模忒堡
第五十天 抵达里海并继续前往德黑兰
第五十一天 德黑兰
第五十二天 德黑兰
第五十三天 德黑兰
第五十四天 从德黑兰起飞
与家人在伊斯法罕
启程
致谢
序言
那片位于火车站后的街区,我每天都会穿行而过。在
这边听到人说阿拉伯语,那边又传来了波兰语,左边听起
来像是巴尔干地区的语言,土耳其语是屡见不鲜了,偶尔
也有零星一点儿让我竖起耳朵去听的波斯语,有非洲人说
的法语,有亚洲人的语言,也有色泽和味道截然不同的各
式德语,来自金发人,也来自东方人,来自黑人或者黄种
人。这儿也不总让人感觉安心。那些流浪汉们,那许许多
多的黑色人造革夹克衫(或者也可能是真皮革,我看不出
来);哦,神呀,那些身穿彩色长裙、抱着围巾里的孩子
的黑发女人,门牙镶金,手边身前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孩
子;那些四处晃悠的少年,那些瘾君子,身上挂着伤痕,
住在“科拉能树下”——我的街区这儿的街道真叫这个名
字——的宿舍里;这之间还有几个留着“可疑”长胡子的
穆斯林。不仅仅是在科隆的火车站后面会有这样的现实状
况。在西欧的所有大城市里,多半都能找到混杂在一起的
土耳其蔬菜店,中国食品,革命之前在伊朗的国家电视台
做过导演的商贩卖的伊朗特色商品,传统的面包店,自助
面包店,依次排开的手机店和网吧——打电话去伊朗 19
芬尼每分钟,土耳其 9 芬尼,孟加拉 24 芬尼——廉价宾
馆,性用品店,婚纱店,为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人、非
洲人、喝酒或不喝酒的土耳其人开设的特色酒馆、茶馆和
咖啡馆,时髦或破旧的餐馆,泰式按摩馆,提供酒或不提
供酒的赌厅;在进出口贸易商铺之间是出卖家具或印章的
一家家老字号店铺,在主干道上有难民宿舍,住着把窗户
玻璃卸下来好安装圆盘状的卫星接收装置的吉普赛人。到
了冬天,这里还会隔三差五地出现身着蓝色或红色制服、
戴尖角帽、配弯刀的一群中年男子先锋队,一群印第安人
或者半裸的匈人——狂欢节社群。那些在自己超大尺寸的
店铺里贩卖千篇一律、一欧元 20 节电池的商贩,他们靠
什么为生?肯定不是靠电池,因为顾客盈门的老号专业店
铺一家接一家地败倒在了上涨的房租前。民族交往是在街
区的首尾两端,在四条长吧台旁边,那里有最久经考验的
科隆妓女在一直敞开的窗口和肥胖的德国人,也和喝醉酒
的土耳其人一起唱起“洪穆巴·特特拉” A 。这就是新的
中心,而在科隆火车站后的中心要比其他地方平和不少,
不,往往比这里所说的、比言语可表达的更为恬静安详。
它们也足可以被称为纯净了。它们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没有
关系,不过它们也不会抹除历史,更不用说科隆已有 2000
年历史了。它们仿佛就是要让科隆回归它最初的词义,即
殖民地。它们就好比异乡来客的殖民地,不过是许多不同
的外来客,彼此之间也感觉陌生,就好比在网吧里两个隔
板之间坐着,或者在电话商店门口成群站着时那样。我常
常想,他们大概也是在丹吉尔(Tanger)附近上的船,在
深夜里,在一座斜坡下面,只是他们的船没有下沉,也没
有被截获——即便他们还
是得五个人共住一间,对警察感到恐惧。这些大抵都
算是成功的故事吧?打电话去伊朗 19 芬尼每分钟,土耳
其 9 芬尼,孟加拉 24 芬尼。这些人不是边缘社会群体。
他们是从城市中心往外晃荡的。边缘是那些看上去还是同
样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城市按照收入分割开来。
在中心一切都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我走过街区,我在这
边听到人说阿拉伯语,那边又传来了波兰语,左边听起来
像是巴尔干地区的语言,土耳其语是屡见不鲜了,偶尔也
有零星一点儿让我竖起耳朵去听的波斯语,有非洲人说的
法语,有亚洲人的语言,也有色泽和味道截然不同的各式
德语。有一半是我听不懂的,真的有一半。而我听得懂的
一半,我大多也只懂其中一半,因为那些话要么是消失在
了窗户或店铺门后面,要么发音不清或者离得太远,要么
是我从别人身边时走过时走得太快,或者是别人走过我身
边时走得太快。我会自己把句子说完或者想出句子的开头
,我要想象出一些故事,不是发生在德国或者发生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而是发生在中国的县城,在尼日利亚的
大学,在船上,在集装箱和候机大厅里,在心奔驰的地方
导语
受《明镜周刊》的委托,作者穿过东欧,从家乡科隆前往父母的家乡伊斯法罕。这段路程带他深入沙皇时代犹太人的“定居区”,二战时期的“血色土地”,东方与西方之间的裂痕处。他看到了被毁灭的文化的碎片以及新旧叠加的破坏痕迹。特别是,他遇到了内心分裂的人,这些人必须选择留守家园或者出走获得财富。寥寥几笔他就使大城市的夜生活跃然纸上,具有苏联时期特色的商场,时髦的咖啡馆,前线附近的宁静以及所有人对他人的恐惧。
书评(媒体评论)
“纳韦德·凯尔曼尼的范例说明,这一类作者必
须要有多么丰富的事先历练,必得经历多少次破碎、
排挤、为此沮丧同时又狂喜,不论遭到多少批评都必
定要为世界振奋如斯,他们才担当得起政治作家这个
本身也闪耀动人光彩的角色。”
——莱纳尔德·葛茨,2015年毕希纳文学奖获奖
演说词
“记者作家纳韦德·凯尔曼尼着迷于异国他乡。
他对令人不愉快的真相的那份好奇让他具有同理心,
努力以写作来理解是什么将人与人分隔,又是什么将
人与人相连。”
——安德里亚斯·吕格,德国电视一台,2018年3
月18日
“他的纪实报道也许是这位公共知识分子的核心
作品。它们缔造了一部不可言传者的文化史。”
——菲利普·霍尔斯坦因,《萨尔布吕肯报》,
2018年3月20日
“这本书的突出特征将会久久萦绕你心头:那便
是对这个世界中总有无法治愈之伤的感触。”
——汉斯-迪特·徐特,《新德国》,2018年4月
11日
“这是一本如此丰实饱满,扣人心弦的书,值得
花五十四天去读,每一天都会让你潜入一个新世界。

——卡嘉·怀瑟,《北德广播电台在线版》,
2018年1月26日
“他的五十四天让人感受到,在他走过的十二个
国家之间,在这上万公里的旅途中有着多么无穷无尽
的伟大的文化财富。”
——克劳迪娅·梅奥德,《新苏黎世报》,2018
年2月21日
精彩页
第一天什未林
“真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我满腹疑惑地询问了一位在板式建筑组成的小区里为叙利亚儿童主持周日学校的女士。“没有,”这位女士回答道,“没有什么大问题。”她偶尔会听到一两句针对她头巾的难听言语,但是这和她的家庭在叙利亚战争中所遭受的那一切相比又算得上什么呢。她腹中的孩子将会在和平中出生。
伽迪娅·哈纳(GhadiaRanah)40岁,她在叙利亚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职业教师了。现在她负责136名叙利亚儿童,这些孩子每周末都会在德雷仕(Dreesch),也就是什未林最大的平顶屋居住区,练习阿拉伯语以维持和故乡间的联系。然而,我课间在福利中心的操场上询问的那些孩子们却不再想要重返家乡。我几乎无法相信,他们已经将德语掌握得如此之好。他们在这里才八九个月,就已经可以运用虚拟式表达如果他们仍然留在叙利亚,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学校,不能在室外玩耍,担忧炸弹、坦克和战士。在这里,在德国,所有人对他们都十分友善。
2016年9月,我的旅行才刚开始,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原先多么闭目塞听:我之前的想法是,在我下午要听德国另类选择党(AfD)是如何评价这些难民之前,自己先和他们聊一聊。我当然有心理准备,以为自己会了解到天晓得多么可怕的情形。在当时西德人的设想中,曾经的东德土地对每个难民来说都会是一种惩罚:敌视外国人的邻居、无法胜任的政府部门、孤立,大概还会有侵犯。事实上,我遇到的是心情愉悦的救助者、积极进取的难民、玩耍的儿童,就仿佛欢迎团体恰好就在这片板式建筑小区里为我上演了一部宣传片。
阿拉伯语志愿教师中的一人向我解释道,叙利亚人中流传着什未林的状况对难民而言尤其便利的说法。麻烦再说一遍?是的,两三个月后人们就能在这儿拿到自己的证件,可以开始工作。或许还不能从事需要接受培训的职业,例如药剂师或者工程师,但是可以去做工人福利机构或者工地上的翻译。除此以外,在有这么多空置房屋的情况下,难民也不会被安置在收容所,提供给他们的语言班还没有人满为患,政府门前还没有排成长队。不久,叙利亚人创建的协会将会向感兴趣的邻居免费提供阿拉伯语课程。在小庄园主居住地,难民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也已经开始提供帮助。
和邻居间的关系倒也没有这么简单,克劳斯·约勒金(ClausOellerking)说道。约勒金年轻时曾担任过学校校长并在德雷仕参与创建了难民救助机构。这些叙利亚人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出自中产阶级,积极性高,受过良好教育,因此相较于其他棘手人群,他们的适应过程要快得多。这样的棘手情况在难民中当然也存在,尤其是当涌人的难民潮因为常规的逃难途径受阻而变得完全不受控制的时候。一方面,这片板式建筑小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不论是作为被驱逐出境者还是作为在俄罗斯的德裔,又或者是在兴建工厂的70年代作为工人迁来什未林的人。相应地,这群人救助他人的意愿更为突出,尤其是年长者们—刚开始时,难民救助机构被涌来的礼物包围得水泄不通。另一方面,这里的许多德国人有着被时代甩到了后面的感觉。两德统一后工厂的关闭带来突如其来的失业,微薄的退休工资或者哈茨四级救济金,单身的比重奇高,40岁往上的年纪,过少的孩子,再加上东德时期遗留下来的配给心态—而如今数以百计的叙利亚人搬进了这片居住地,年轻的男人,尤其是年轻的家庭,在幸运地拯救了自己的生命之后,他们坚定地将生活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或许更加情绪化,有着别样的风俗,说着另一种语言,此外女人还戴着头巾。这当然会招致抵触,即使抵触是悄然进行的。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