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部分 美学的统一模型
第一章 设计的审美反应:一场冲动之战
1.美的困境
2.审美的功能
3.为什么我们喜欢我们所喜欢的?
4.感知层面:多样性的统一
5.认知层面:新颖的典型性
6.社会层面:独特的关联性
7.交互和意图
8.统一的审美模式
9.UMA项目
第二章 迈向统一的设计审美愉悦模型
1.进化适应:安全与成就需求
2.整合为统一的模型
3.测试美学统一模型
4.识别美学统一模型
5.美学统一模型的解释力
第三章 设计中的审美愉悦量表
1.测量审美愉悦
2.定义审美愉悦
3.决定因素量表
4.探索量表阶段
5.验证量表
6.五项设计的审美反应测量
第二部分 面向感官层面的多样性统一
第四章 网页审美中的多样性统一
1.审美中多样性的统一
2.研究1:系统操作网页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研究2: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审美欣赏
4.评估网页的审美欣赏的多样性统一
第五章 产品服务系统之美
1.产品的审美原理如何扩展到产品服务系统
2.两种产品审美原则的分析研究
3.讨论
第三部分 面向认知层面的典型性和新颖性
第六章 “最先进但又可接受”:典型性和新颖性作为工业设计中审美偏好的联合预测因素
1.典型性与新颖性
2.研究1:审美吸引力对比
3.研究2:专家与非专家对比
4.研究3:引入集中趋势变量
5.审美偏好的双重过程模型
第七章 典型性与新颖性对产品设计审美愉悦的共同影响:安全与风险的影响
1.审美愉悦的认知决定因素:典型,陛与新颖性
2.最先进但可接受(MAYA)
3.研究1: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平衡效应作为产品设计审美愉悦的联合预测因素
4.研究2:安全性和风险性对典型性和新颖性对产品设计审美的共同影响
5.一般讨论
第八章 产品隐喻的审美偏好决定因素
1.什么是审美上令人愉悦的产品隐喻
2.隐喻与审美
3.隐喻的潜在关联
4.隐喻的应用
5.产品隐喻感知与审美偏好的关系评价
6.产品隐喻应用与审美偏好的可控分析
第四部分 面向社会层面的自主性与关联性
第九章 自主但又关联:产品审美欣赏的社会设计原则
1.审美设计原则
2.研究1:关联性与自主性的审美评价
3.研究2:产品类别与审美欣赏间关系
4.关联性与自主性对产品社会属性审美判断的解释力
第十章 自主但又关联:产品社会审美原则的多向性评价
1.社会审美原则
2.发展“自主但又关联”的原则
3.研究1:关联性与自主性的最佳审美平衡
4.研究2:社会安全型产品的审美评价
5.研究3:监管焦点契合与审美评价差异
6.研究4:风险感知与审美评价差异
7.一般讨论
第五部分 审美与意图
第十一章 效率之美: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
1.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
2.研究1: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的综合效应
3.研究2: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的可控分析
4.一般讨论
第十二章 恻忻段实现最大化效果:效率美学
1.产品影响中的设计美学
2.判断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的基础知识
3.判断最小化手段实现最大化效果的复杂性
4.一般讨论
第十三章 产品欣赏与设计意图
1.设计意图影响产品的欣赏方式
2.研究1:设计意图知识影响的定量实验
3.研究2:设计意图知识影响的定性访谈
4.一般讨论
第六部分 交互中的审美愉悦
第十四章 交互审美愉悦中的平衡
1.审美与交互
2.审美愉悦——一种神奇的平衡
3.影响交互审美愉悦的决定因素研究
4.一般讨论
第十五章 谨慎拿捏!设计师为何以及如何使用产品隐喻
1.什么是隐喻?
2.什么是“产品隐喻”?
3.为什么要使用产品隐喻?
4.如何应用产品隐喻?
5.什么时候隐喻(不)有效?
6.一般性讨论
7.结论
索引一 专有名词/术语(中西对照)
索引二 人名(中西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