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史料运用
第二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
一、辽朝科举取士的肇始
二、初创时期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一、辽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二、辽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三、辽朝科举制度的尾声
第三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辽朝科举应试的对象
一、应试对象的地域
二、应试对象的范围
三、对应试对象的限制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应试科目
一、常举
二、制举
第三节 礼部贡院和知贡举
一、礼部贡院
二、知贡举
第四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程序
第五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第四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规模
第一节 辽朝开科次数和年限
一、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次数
二、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年限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和录取人数
一、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
二、辽朝科举考试的历科录取人数
第三节 历科状元与擢第进士之礼遇
一、历科状元
二、擢第进士之礼遇
第四节 辽朝进士题名录
第五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
一、继承与发展了唐宋科举制度
二、变革了辽朝选官制度
三、有效地向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播了中原儒家文化
四、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一、为辽朝官僚机构输送大批治世人才
二、促进儒家文化在北方草原的广泛传播
三、提高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水平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一、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
二、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相对滞后性
参考文献
金代卷
绪论
第一章 金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金代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宋朝在复燕过程中的失误为金朝提供机遇
二、金朝对新占领地区政策的及时调整
三、实行科举制对巩固金初统治、促进金政权封建化的作用
第二节 太宗、熙宗时期的科举取士
一、金太宗天会年间的科举考试
二、熙宗时期的科举考试
第三节 海陵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一、建立教育机构,培养金朝的知识分子
二、并南北选为一,精简科
三、确立殿、省、府、乡四级考试制度
第四节 世宗章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
一、世宗朝的科举考试
二、章宗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金代晚期科举的衰落
一、考试时间和地点的变更
二、科举取士制度的混乱
三、文风的衰落
第二章 金代科举的四级考试制度
第一节 金代科举禁限及考试搜检制度
一、金代科举禁限
二、严格的考试监考搜检制度
第二节 金代乡试和府试
一、金代乡试
二、金代府试
第三节 金代会试和殿试
一、金代会试
二、金代殿试
第三章 金代科举的考试科目
第一节 汉儿科举的词赋、经义进士科
一、金代取士科目与唐、宋、辽的关系
二、三年一举与取士等第
三、金代的词赋科
四、金代的经义科
第二节 女真人策论进士科
一、女真进士科的创立
二、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三、榜次与录取情况
四、女真进士科的特点
五、女真进士的政绩和学术成就
第三节 明经科、律科和经童科
一、金代的明经科
二、金代的律科
三、金代的经童科
第四节 金代的武举和特科
一、金代的武举
二、金代的特科
第五节 金代的恩例和特赐进士
一、金代的恩例
二、金代的特赐进士
第四章 金代科举的考官制度和试题
第一节 乡试和府试考官
一、乡试考官
二、府试考官
第二节 省试和殿试考官
一、省试知贡举官
二、殿试读卷官
第三节 考试题目和程文
一、天会皇统年间的考试题目
二、海陵朝的考试题目
三、世宗朝的考试题目
四、章宗至金末的考试题目
五、程文举例
第五章 金代进士及诸科举人的授官制度
第一节 词赋、经义进士的授官
一、中第后的各种仪式
二、天会皇统年间汉进士的授官
三、海陵朝汉进士授官
四、世宗至金末汉进士授官
第二节 女真进士的授官
一、女真进士释褐授官
二、女真进士官职的迁转
第三节 恩例、宏词、特赐进士及诸科举人授官
一、恩例、特赐进士、宏词科授官
二、明经、律科、经童科举人授官
第六章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