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墨子与中国哲学》对墨子哲学的探究沿着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条侧重对包括哲学观、政治观、功利观和逻辑观在内的墨子本人的哲学研究,一条侧重墨子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前一条主线以墨子的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侧重横向透视;后一条主线将墨子置于中国哲学的视域下,侧重纵向考察。横纵互证,静动结合,在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墨子哲学的同时,勾勒墨学从先秦到近代的传承轨迹。在此过程中,透过墨子的近代视界勾勒墨子以及墨学的历史命运,感悟传统文化与近现代的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理学与启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儒家的和谐理念与建构》(人民出版社,2010年)、《平等与启蒙——从明清之际到五四运动》(中华书局,2011年)、《妙语“联”珠——中国占代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近代围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等学术专著11部,并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同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成果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0余次。 目录 第一章 墨子的哲学观 第一节 本体哲学 一、天论与“天志” 二、“天志”与“天欲义而恶不义” 三、“天欲义而恶不义”与“兼爱”“非攻”“尚同”“尚贤” 第二节 道德哲学 一、义——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 二、义——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的准则 三、道德哲学的本体意蕴 四、道德哲学的政治意蕴 第三节 政治哲学 一、政治的理想境界 二、政治路线和行政方法 三、政治哲学的本体意蕴 四、政治哲学的道德意蕴 第四节 墨子哲学的三位一体 第二章 墨子的逻辑观 第一节 论证的隐逻辑 一、话语逻辑 二、设问逻辑 三、协调逻辑 第二节 观点的思想逻辑 第三节 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 第四节 墨子思想的内在统一 一、尚利、亲利的价值意趣 二、利→利→利的思想构架 第三章 墨子的命运观 第一节 天命论 一、法天、同天得赏,违天、逆天遭罚 二、法天 第二节 明鬼论 一、鬼神的存在 二、鬼神的作用 第三节 非命论 一、命之无 二、非命 第四节 墨子命运观的独特气质 第四章 墨子的功利观 第一节 兴利动机 第二节 谋利途径 一、天与人的关系层面——“为天之所欲” 二、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利之主体 …… 第五章 墨子的政治观 第六章 孔子与墨子思想比较 第七章 墨家与儒家思想比较 第八章 墨家与法家思想比较 第九章 墨子的先秦视界 第十章 墨子的近代视界 第十一章 墨学的历史命运 主要参考文献 导语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本书不仅从哲学观、政治观、功利观和逻辑性等方面探究墨子思想的同时,将墨子置于中国哲学的视域下,勾勒墨学从先秦到近代的传承轨迹,尤其是透过墨子在近代视界感悟墨子以及墨学的历史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