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女性心理和家庭教育培训师,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认证讲师,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特聘家庭教育专家。擅长子女教育与家庭关系调节。合作出版《豆豆妈妈的成长》《宝贝的72变和我的36招》《父母效能培训手册》等。 王宏老师率领专家团历时10年,针对4-18岁孩子不同问题和训练目标,研发出一套高效解决孩子学习困扰的训练方法:通过专业测试、专家诊断、专家咨询、1对1系统训练、豆豆妈妈好习惯训练营等,根本解决孩子问题,提高父母效能,快速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目录 第一章 情绪篇 一、哭泣≠哭闹 二、解密魔咒:“家长一生气孩子就听话” 三、孩子大闹课堂为哪般 四、“我不想上学了”是陷阱吗 五、孩子委屈了不能哭吗 六、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吗 七、挨打的变成打人的,谁之过 八、爱说爱动就是多动症吗 九、孩子宁愿挨打也不愿意没人理 十、我懒,我笨,我就是做不到 第二章 习惯篇 一、孩子磨蹭、找碴儿怎么破 二、老师找家长的迷思 三、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 四、好习惯是打出来的吗 五、磨蹭吉尼斯:1小时作业5小时写完 六、孩子不睡午觉还捣乱怎么办 七、孩子为什么被限期转学 八、孩子,你为什么撒谎 九、老师说:再不管,会变坏 十、爱捅娄子的调皮大王 第三章 学习篇 一、孩子为什么“不想活了” 二、为什么孩子没上学就厌学了 三、妈妈竟然不让孩子写作业 四、一年级孩子竟然三科不及格 五、孩子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六、作业没写完谁之过 七、打!骂!罚!作业就是写不完 八、孩子怎么教都不会怎么办 九、谁偷了孩子的时间 十、为什么孩子作业没写完就睡着了 第四章 性格篇 一、孩子怕黑吗 二、孩子一激动就动手怎么办 三、13岁的“妈宝儿”不催不动 四、上课发呆发愣的木头人 五、姐姐磨蹭花样多 六、偷拿,偷吃,还作弊 七、孩子总说“等会儿”急死人 八、“乖孩子”为何变身“小魔头” 九、孩子怕输怎么办 十、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第五章 实践篇 一、矫正孩子“接话茬儿”,提高听课效率 二、解析“我不想上学了”,与孩子的心灵进行沟通 三、孩子发脾气,家长怎么办 四、口算错了不该检查吗 五、孩子考得差还不复习怎么办 六、孩子一写作文就如临大敌怎么破 七、孩子一再犯错能不罚吗 八、孩子忘记作业还撒谎怎么办 第六章 理念篇 一、认识情绪 二、调整情绪 三、亲子沟通 四、心理因素 五、行为特点 六、教养态度 七、问题解决 第七章 结束语 精彩页 人最基本的情绪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大致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而“自信心”只是“成功后”的“正向情绪”。 本篇通过对十个案例的剖析,帮助父母分清“事”和“情”,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他们的情绪,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情”,把孩子从“负向情绪”的煎熬中解救出来,体验“正向情绪”的愉悦,感悟到“我能行”,从而更自信。 一、哭泣≠哭闹 幼儿园的乖宝宝,回到家里就变成了蛮不讲理的小霸王,性情急躁、脆弱,依赖心理极强,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一顿晚饭都能吃到大哭大闹。爸爸说孩子喜怒无常是妈妈惯的,妈妈说自己都是“照书养”的…… 案例回放 菲菲4岁多了,非常聪明,在幼儿园里无论学习、人际关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都表现极好,深得老师赞赏。可是,一到家里就变得脆弱、急躁,很依赖妈妈,总要跟妈妈一起玩,动辄哭泣,攻击爸爸,与爸爸对立。父母总希望她性格开朗,个性坚强,情绪稳定,妈妈的观点是要在充分的爱中建立安全感,培养自信,建立规则,走向自立自强;爸爸则认为女儿的脆弱、喜怒无常都是妈妈惯的,要严格培养。两人不断争论,孰是孰非,没有定论。 妈妈读过许多育儿书籍,可是对于孩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理解与处理方法,比如:吃晚饭时,菲菲说“谁需要什么要举手,不能直接说我要什么”。妈妈觉得这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规则,就同意了。 妈妈先吃完,就对菲菲说:“妈妈累了,到客厅休息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菲菲在餐厅不满地大声嚷起来:“我举了好久,胳膊都累了,怎么你们都看不见!”妈妈这才发现,她在那里举手想要什么东西,还没等妈妈解释,她就委屈地跑到小屋大哭起来。 爸爸也在客厅,头也不抬地说:“看这孩子现在脆弱成什么样了,你不要去,要忽视她这种无理行为。”尽管妈妈觉得爸爸说得对,但同时又觉着父母都在客厅休息,无论孩子哭多久都置之不理,这种方法不只是冷淡,简直就是冷漠,这不仅不会使孩子坚强,反而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情感,造成亲子隔阂。(点评:妈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孩子哭的时候,要判断孩子是伤心难过的哭泣,还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的哭闹,这两种哭的应对方式完全不同,前一种要积极倾听,接纳他的伤心难过等负向情绪,后一种则要选择忽视。) 菲菲哭了十几分钟,妈妈觉得菲菲是伤心、委屈,应该关注,于是不顾爸爸的阻拦,假装去小屋干别的事,悄悄观察菲菲,等她发泄完了、需要台阶下的时候适时地给她,不致造成冷漠带来的伤害。 妈妈只是去干别的事,进进出出,并不去关注她,但让她知道妈妈就在旁边。第二次妈妈拿东西时,菲菲用腿挡住妈妈,不让妈妈出去,并且躺到地上,妈妈就顺势把她抱起来,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抱着她,她仍在大哭,在妈妈怀里扭动身体,疏解心中的委屈和不安,又继续大哭了10分钟,突然就平静下来,懊恼地说:“你怎么不说话呀!” 妈妈平静地说:“你心里还有什么不痛快吗?”菲菲也平静下来说:“没有了”。这时候妈妈平静地说:“妈妈跟你说过,妈妈累了到客厅休息,妈妈低头看报,怎么能看见你举手呢?你要是叫妈妈就能听见了。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她说:“我想再吃一碗饭。”“好,妈妈给你盛。”然后,她就平静而高兴地坐到餐桌前把饭吃完,情绪一直很好。(点评:面对孩子的情绪、哭闹,妈妈保持冷静,以理智的心态应对。当孩子主动示好时,妈妈适时抱起孩子,给孩子台阶下,没有说什么大道理,而是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接纳孩子的感受,等待孩子自己停下来,然后告诉孩子妈妈的想法。其间没有任何指责、抱怨。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后,慢慢就会平静下来。) 女儿的事情告一段落,妈妈本想喘口气,可是当妈妈回到厨房时,爸爸大吼大叫起来:“我对你失望透顶!你就是被那些书给毒害了!”于是夫妻二人大吵起来。幸好,女儿正在餐厅吃饭,没有受到影响,而后爸爸也没当着孩子的面再表露什么。 爸爸认为妈妈把孩子惯坏了,而妈妈认为爱、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培养孩子自信和坚强,冷落高压下只能使孩子越来越沉默,并对父母产生隔阂。 P2-4 导语 “小魔头”不见了!本书用真实案例+科学分析和诊断,招招搞定“熊孩子”,将调皮捣蛋的“小魔头”瞬间变成可爱的“小天使”! 通过阅读本书,家长将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分析和建议中学会具体的解决办法,提高自己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在成长中避免“我不行”的挫败,获得更多“我能行”的体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序言 西方有一句谚语:“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 ”这并非说父母有问题,而是父母开始面临孩子成长过程 中层出不穷的状况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曾连续四年 主持过一项国内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果确如西方文献所指 :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即进入一个不断地失衡再重组的时 期,尤其是身心状态和生活作息方面更是一个不断地从混 乱到有序的过程。此时父母的价值感和自信心会受到很大 的冲击,他们在碰到一些超出自己理解或能力的孩子行为 问题时,渴望能得到一些家庭教育和家长咨询方面的专业 帮助。 认识王宏老师时,她的儿子豆豆还是小学三年级的稚 嫩小子,如今已是24岁的帅气青年了。她虽是北京师范大 学心理学硕士,但碰到豆豆的不少行为问题仍是束手无策 ,甚至有一段时间对自己所学的心理学感到失望,也促使 她毕业后向企业界发展。2004年5月她参加了我主持的第二 期“父母效能系统培训”的讲师课程,这成为她转变心意 回到心理学的契机。培训课程结束一个月后,她辞掉了原 先待遇不错的工作,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豆豆妈妈 工作室”,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家庭教育的事业中。 这些年她将所学身体力行地运用到了儿子的教育上,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的豆豆早已成长为一位自信开朗 、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孩子,我敢拍着胸脯说我是他们 母子一起成长的最有力见证人。她除了不断地主持家长学 习团体、家长教育讲座和咨询、儿童情商和时间管理培训 外,自2005年5月出版第一本书《豆豆妈妈的成长》之后, 近年来更是再接再厉地创作了四本书:《父母效能培训手 册》《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 》《儿童时间管理情商手册》。这样的卓越成就,不仅令 我感受到她作为一位优秀母亲的特质和魅力,更令我敬佩 她身为积极助人者的精神和能力。 本书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呈现了许多真实咨询的案例 ,对于家长应对孩子行为问题有极大的助益,因此我深信 本书的问世将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大福音。我有幸曾为她 的老师,如今是她亲子教育的合作伙伴,祝愿她有更多理 论结合实践的大作,更期盼她能为家庭教育这个伟大的事 业继续贡献宝贵的心力。 钟思嘉 2019年6月24日 内容推荐 孩子上学以后,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天使”瞬间变成“小魔头”,磨蹭拖拉、大哭大闹、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厌学被动、逆反攻击、对抗家长、胆小爱哭、说假话……一谈学习更是眉头紧锁,令家长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本书集结作者十余年的咨询实录,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帮助困惑中的父母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学习亲子沟通技巧、获得解决方案,在提高父母效能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效率,让孩子更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