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回应,旨在彰显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强大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理论张力。具体而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主要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圈》《资本论》及其手稿等的解读,分三个大的专题即现实性与超越性、个体性与社会性、价值性与文化性进行论述。三个专题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集中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诸如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与“社会”,“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等等。 作者简介 王虎学,甘肃庆阳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曾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精品课”。近年来,已出版个人专著3部:《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与现代视域》、《马克思分工思想研究》(荣获中共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个人译著3部:《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一个真实的奥巴马》;合著多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10余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先后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研究。 目录 上篇 现实性与超越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 “物质生产”的历史剥离与奠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再思考 “社会形态”及其演进的历史辩证法 “自由的精神生产”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对重大关系 中篇 个体性与社会性 青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社会”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条件 从社会分化的视角理解分工 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 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 “共同体”“资产阶级社会”“自由人联合体” 下篇 价值性与文化性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多元社会的价值重建 “分化-整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学诠释 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与民族国家的价值本性 “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何以可能? 参考文献 导语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和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在汉语语境和学术研究中,“第一个伟大发现”至少存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三种不同表述和称谓。本书在此基础上开掘并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观、哲学观和方法论层面的思想革命之“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都是一项具有前提性且意义重大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