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熊平生,湖南永州人,1972年lO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6月获得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获得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省教改项目1项、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项目l项。此外,还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国家级重要核心期刊《地理科学》《山地学报》《地层学杂志》《高校地质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著作依托的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2 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研究剖面 2.1 赣南地区 2.2 衡阳地区 参考文献 3 湘赣丘陵地区红土原始物质来源分析 3.1 赣南地区第四纪红黏土物源分析 3.2 衡阳地区母岩型红土的物源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4 湘赣丘陵地区第四纪红土粒度分布特征 4.1 红土粒度分布特征 4.2 红土粒度参数特征 4.3 粒度曲线 4.4 粒度参数判别分析 4.5 综合C—M图 4.6 红土剖面粒度变化及其环境指示 参考文献 5 湘赣丘陵区红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常量元素含量变化 5.2 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 5.3 红土化学风化强度 5.4 元素含量标准化曲线特征 5.5 A—CN—K三角图 5.6 红土和黄土化学风化强度的区域对比 5.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6 湘赣地区红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1 微量元素的含量 6.2 微量元素含量标准化特征 6.3 微量元素迁移率 6.4 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6.5 微量元素比值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6.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7 湘赣地区红土磁化率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7.1 磁化率分布特征 7.2 磁化率和粒度的关系 7.3 红土磁化率与风化系数的关系 7.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8 湘赣丘陵区红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指示 8.1 表土孢粉组合 8.2 红土剖面孢粉组合 8.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9 湘赣丘陵区红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9.1 艿坞C值与艿珀O值及风化系数的关系 9.2 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比值的关系 9.3 碳氧同位素与磁化率的关系 9.4 碳氧同位素与碳酸钙含量的关系 9.5 碳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9.6 松木剖面与段家坡剖面碳同位素对比 9.7 结论 参考文献 10 红土沉积记录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0.1 研究剖面的选取和描述 10.2 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选取及其气候意义的确定 10.3 ESR测年和年代序列的建立 10.4 结果与分析 10.5 讨论 10.6 结论 参考文献 11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南方红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概括和总结了南方红土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其主要科学问题,探讨了湘赣地区第四纪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和外动力特征。运用了详实的测试数据,分析了红土剖面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比值对古气候变化的指示。对比分析了红土剖面低频质量磁化率和风化系数的关系,以及磁化率在红土沉积研究中的环境意义。基于孢粉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红土沉积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指示。尝试了红土剖面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在红土沉积环境变化研究中指示作用。首次在衡阳地区建立了更新世以来红土沉积时间尺度和古气候变化曲线,为深入探讨南方红土沉积过程和古环境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解决红土沉积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