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从南方到北国,从大陆到海外,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涌现了成百上千的名家大师,他们以各自的智慧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他们的人生,汲取他们的智慧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本丛书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讲述了姚雪垠大师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姚雪垠(大师的智慧)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蒋晔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百年来,从南方到北国,从大陆到海外,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涌现了成百上千的名家大师,他们以各自的智慧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他们的人生,汲取他们的智慧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本丛书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讲述了姚雪垠大师的故事。 作者简介 蒋晔,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1995年开始进行20世纪500位中华杰出文化人物访问计划,现已访问300多位,其中有南怀瑾、冰心、费孝通、雷洁琼、启功、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等。出版有《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人生智慧丛书》《中国实践经济学探索》《白寿彝画传》《佛教图藏500罗汉》等近300余种图书。 2008年为“中国印”摩崖石刻所写的碑记,被北京奥组委所选定,镌刻在密云县云蒙山。 目录 姚雪垠:“无止境斋”永无止境 姚雪垠小传 姚雪垠的故事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姚雪垠先生的人生对我的启发 序言 本丛书能够得以和读者见面,不能不提到李世琦兄。 世琦兄是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他因知我、又 知河北人民出版社,所以,在他的努力下,开辟了《文化 名人人生智慧丛书》这一图书系列。正如他的预测.该丛 书已出版的10册,得到大家的厚爱,竞连续获奖,精神文 明、物质文明双丰收。这都是我兄世琦的功劳! 这套丛书引起了同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贺秀红女 士的高度关注,在世琦兄引荐下,我得以幸会小贺。多次 交流,使我深知小贺热爱此丛书之原因,她心目中所追求 的那种生活状态,正需要大师的智慧所指引,她要在编辑 此丛书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觉悟,并把大师的智慧,去 利益众生。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世琦兄和小贺共同努力下,出版 社的诸位高层领导,均大力支持这个《大师的智慧》丛书 ,希望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策划、设计与出版,并作出重要 批示。这一情景,使我在今年知天命之年到来之时,更加 明白了“天命”两字的深刻含义。 “人的命,天注定”“天命不可违”,是两句一俗一 雅的古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何谓 “天命”?规律也。 我从1994年开始访问中华文化名人,至今已近20年。 从当年的全国非常少见的、带有系列性的、在报纸发表的 “独”家访谈,到现在的各家报社、杂志、电视、网络. 都特别重视“大师的智慧”,此乃“天命”也。众人需要 智慧,时代需要智慧。人类失去智慧,世界将会怎样?肯定 是毁灭。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如果没有一点人生 智慧,你肯定到处碰壁,一事无成。为了人生的幸福,去 寻找智慧吧!大智慧,便是“知天命”。 “知天命”,就是知“天人合一”的关系。在“天人 ”之间,真正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规律。人在大自然这个世界、宇宙里,最根本的是要“ 顺其自然”,而不可能“人定胜天”。“人定胜天”是小 聪明,而不是大智慧。 在大自然里,矿物、植物、动物,千奇百怪,丰富多 彩。在动物中,人又是其中之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你想把这种造化,搞一次“同 化”,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要“同化”的思维、行动,其 方向就是错误的,下再大的力气,也是无用功。理解了“ 顺其自然”,便会敬畏大自然,便会尊重生物的多样性, 尊重世界的多元化,尊重文化上的差异,以“兼和”为哲 学基础,去为人类造福。 “兼和”者,兼容众异、得其平衡。对“众异”进行 “兼容”,其目的是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代著名哲 学家张岱年先生,用毕生精力所总结出来的“兼和”思想 ,在将来日益显耀。我通过他的弟子、清华大学教授刘鄂 培先生,才知其如此重要,便写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中国印”摩崖石刻的碑文之中,被国家所确认。“知天命 ”者,“兼和”也。 “天命不可违”,即是:“兼和不可违”。“人的命 ,天注定”,即是:“人的命,兼和来注定”。你拥有多 少“兼和”思想,你的“命”就“注定”了多少。 我近20年所访问的文化大家,其智慧,可用很多精彩 的语言来表达,但归根结底是两个字:“兼和”。这便是 大道至简。 蒋晔 写于北京颐和山庄紫霄园 导语 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自成》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本书讲述了姚雪垠大师的故事。 精彩页 姚雪垠:“无止境斋”永无止境 1995年10月3日,我们在常香玉老师的引荐下,在北京木樨地拜访了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那一年,他86岁。在采访他的时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在他的书房门框上方,有一个玻璃匾,匾上有4个大字:无止境斋。这肯定是他书房的雅号了。通过这个雅号,我们便可鲜明地感受到姚雪垠先生那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永无止境,便是“无止境斋”的灵魂,也是斋主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自成》的构思源于开封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是我读研究生时的母校,我在这所美丽、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工作、学习了3年时间。由于姚雪垠先生也曾求学于此,所以,我们的话题自然从河南大学谈起。 姚雪垠说:“我这一生的成就很小,但是论起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就,我不能忘记在河(南)大(学)预科两年的学生生活。这是我一生道路开始的地方。 “1929年春天,我不满19岁,从河南邓县,来到了当时的省会开封。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结束了浑浑噩噩的少年生活,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也有了自己的追求。这所学校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野。” 我们问他全新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们:“河南大学两年,我在几个方面获益不浅:一是阅读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知识。二是阅读了‘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品、苏联作品和文学理论读物。‘五四’新文学运动给了我第一次思想启蒙,而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文学运动又给了我第二次思想启蒙。三是在河南大学期间,读了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等晚清学者的著作,清代朴学家的治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给我以极大的影响。 “我在河南大学就读的年代,是国内阶级冲突最为激烈的年代,全国学生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我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学潮委员会组织的活动。1930年,反动当局以‘共党嫌疑’为由,将我逮捕,因查无实据,4天后取保释放。1931年暑假,我又因参加政治斗争和学潮,被学校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学籍,大学的学习生活至此结束。虽然我在河南大学只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但这却是我一生中的关键时期,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短短的两年时间,给我的深刻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格锻炼,对我以后的学习起了启蒙和引路作用。” 我们问他什么是启蒙和引路作用,他说:“在河南大学期间,对于我来说,最具有意义的是处女作短篇小说《两个孤坟》的发表。当我到报馆领到了《两个孤坟》的稿酬五毛钱时,我的眼睛顿时发亮了。五毛钱,这是一个最不起眼的数字,可是,对处于生活困境中的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五毛钱,我可以在地摊上美美地喝几碗热气腾腾的绿豆面丸子汤;五毛钱,这是我几天的生活费呀。五毛钱带给我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接济,更重要的是对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及时鼓励,精神的安慰。从此以后,我一生都未脱离文学的航道。可以说,河南大学两年,为我以后的创作做了初步的准备。 “最早接触李白成的材料,是在1931年暑假离开河南大学后,那时,我仍然不断往来北平、开封之间。利用寒假,回开封探亲,看望住在岳父家中的妻子,我还经常到河南省图书馆(今开封市图书馆)读书。正是在这里,我意外地发现了记载李白成3次进攻开封的两本书,一是李光璧的《守汴日志》,一是周在浚的《大梁守城记》。这两本书,是我接触明末农民战争史料的开始。正是从这里开始,我已经隐约地出现了创作《李自成》的意识萌动。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广泛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明清有关人物的重要活动、重要战役、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为此,我一一做了索引,分门别类,抄成卡片。这项基础工作做了很长时间。你们来看看。” 我们跟着姚雪垠先生走进他的创作室,只见卡片柜靠墙而立,卡片柜有10个抽屉。姚先生让我拉开一个抽屉,只见里面的卡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个卡片上都密密麻麻、简明扼要地记载着某一个历史事件的梗概和所引用的文献。可以讲,没有这些卡片,没有这些大事索引,就不可能有《李自成》这部文学巨著。 “姚老师,您构思《李自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真正动手写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是为什么?除了资料上的准备需要一段时间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