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希特勒金钱/蓝色东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捷克)拉德卡·德内玛尔科娃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拉德卡·德内玛尔科娃(1968- ),捷克作家、剧作家及翻译家,也是一位四次获得捷克颇负盛名的Magnesia Litera文学奖的作家。德内玛尔科娃一九六八年生于捷克库特纳霍拉,后就读布拉格查理大学日耳曼研究及波希米亚研究专业,一九九七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捷克科学院捷克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二〇〇四年起至今一直为自由撰稿人。二〇〇六年出版小说《希特勒金钱》,并凭借该作于二〇〇七年获得Magnesia Litera文学奖。现居布拉格,其作品被翻译成十九种语言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六个章节,六次尝试回归家园。战争开始前,吉
塔·劳希曼诺娃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直到全家在对自
己犹太身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关进了集中营。首次
的回归预示了第二次的回归,同时也开启了战后长时
期的历史悲剧:村民们侵占了吉塔家的财产和土地,
因此想要将从集中营幸存回归的孩子们清除掉。他们
设法杀死吉塔的哥哥,埋葬了他;但吉塔活了下来。
黑暗的罪行和不公正的抢夺让村民们紧密团结。六十
年后的夏天,吉塔重新出现,整个村庄陷入震惊,也
拒绝接受她,即使吉塔根本不想追回被盗窃的财产,
她只是希望能建立一座关于她父亲的纪念碑来表达正
义。五个夏天的回归,让吉塔明白承认罪行是多么困
难,特别是当整个村庄都参与其中时。宏大的、阴暗
的、现实的故事,却达到了古典戏剧的深度。
——Magnesia Litera文学奖评审团
《希特勒金钱》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这部小说
讲述了种族迫害和驱逐的经典故事以及争取正义的斗
争。拉德卡·德内玛尔科娃为德国—捷克—犹太关系
的编年史做出了重大而实际的贡献。
——乔治亚·德西西亚图书奖评审团
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 高兴
不可追回,不可逃避——历史语境之下的荒诞悲剧(中译本前言) / 姜蔚茜
楔子
第一次归来(一九四五年夏)
第二次归来(二○○五年夏)
第三次归来(二○○五年夏)
第四次归来(二○○五年夏末)
第五次归来(二○○五年夏末)
第六次归来(二○○五年秋)
精彩页
丹尼斯手握一把绿色的小尖铲,用力推入松软的红黏土中。夜里刚下过一场暴雨,土壤显得格外湿润。
舌头抵住缺了两颗牙的白栅栏,丹尼斯踩着小铁锹越挖越深,铲出的泥土堆在一旁隆起了一座小丘。丹尼斯用手把泥土堆拍打成形,他喜欢这种黏糊糊的东西。放下铁锹,他把食指伸进泥堆里。当第二个指关节没人泥土时,温润的凉意便包裹了手指,但泥土也钻进指甲缝里挤成一团,拼命撑开手指与指甲间的缝隙,再往里伸下去,幸福就会变成惩处。丹尼斯飞快地拔出手指,好奇地看着从泥土里翻出来的衣服夹,仔仔细细地研究,然后把它贴到脸颊上,在左脸和右脸上各画了一条线,然后是额头中间,最后在喉结上。
就像一个潜伏在战壕里的印度人。
小脏手重新握住绿漆斑驳的手柄,丹尼斯继续铲地,挖出一块块满是草根的黏土堆。过了一会儿,小铲子碰到了坚硬的障碍物,丹尼斯只得让步。他不再往深处挖,而是绕着黏土陀螺般轻柔又激动地铲下去。他气喘吁吁,终于挖出一个又长又窄的碗,一个白色的碗。碗面上有奇怪的凸起,还有粗糙的裂缝和孔洞。他把碗捡起来,清理干净里面的残留物,然后他用一个壶身是绿色、壶嘴却是红色的儿童水壶,从生锈的浴缸里灌满了水,来回两次把此碗清洗干净。几年前这个旧浴缸被弃置在草莓地旁,丹尼斯夏天的时候曾经在里面划水。多孔的碗已被掏空洗净,他转了转,然后拿起来。
他惊讶地看到了两个空空的洞。两个眼窝。
这是一个头骨。
人的头骨。
五岁的丹尼斯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果园移到了沙坑。
女人叉腿站着,心不在焉地用红白格子布擦拭着早已干爽的手。虽然已经擦了很久,但她仍旧没停下动作。她沉浸在遗失的记忆里,试图将它们重新捕捉,整合,分类。她把抹布搭在火炉旁那油漆剥落又反复上色的椅背上,拿起一个白瓷盘,瓷盘底部绘有蓝色的花纹,明亮的色泽和她饱经风霜的乡下人脸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她把馒头片摆成均匀的扇形,用金属勺把深褐色的肉酱汤舀进干透的盘中,她的动作非常小心,生怕白色的馒头片被汤汁浸染。
男人疲惫地洗了把脸,卷起法兰绒衬衫的袖口,坐到餐厅里。女人把盘子放在他面前。男人没有说话,只顾着大口吃喝。女人坐在他身边,看着他那双强有力的手,指甲龟裂,手背上覆盖着黑色柔软的毛发。那双可爱的手不大舒展地握着银色勺子,仿若不知疲倦的挖土机,清扫着盘子里的污垢。
女人起了一次身,去厨房拿她忘在那儿的抹布。她紧紧地把抹布握在手里,时不时擦拭一下她泛红皲裂的手。男人用最后一片馒头在盘子上刮了两次,蘸满剩下的肉酱,一口吃掉。当最后一小块肉消失在他嘴里时,女人终于鼓起勇气,告诉酒足饭饱后哼了哼的男人,她看见丹尼斯在沙坑里堆城堡,堆城堡,堆城堡,堆不好城堡就推倒。① 男人打了个响嗝,喝了一大口装在发泡瓶里的冰镇啤酒。尽管专门用于喝酒的杯子就摆在他面前,上面还雕刻着不同寻常的花纹。
“所以呢?”
她看见丹尼斯在堆城堡。他蹲在大片大片的细沙中间,周围环绕着形状奇怪的小山丘。暗黄色的山丘坑坑洼洼,沙子不停滑落,就像烤箱里尚未烘烤就已塌陷的面团。丹尼斯专心致志地用潮湿的沙子填满面前怪异多孔的容器。
“要是他拿了你厨房里的东西,给他一巴掌,他就不敢了。”
女人深吸一口气,重新组织她的语言。她走进沙坑里,意料之中,丹尼斯依然沉默着。也许他已经意识到,眼前是某种珍贵而神圣的宝藏;他只是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女人把诡异的物品从他的小脏手中拿走,转身朝棚子走去。丹尼斯沉默倔强地跟在后面,扯住她的裙角试图和她争夺。她反身给了他一巴掌。
“到底他妈的怎么了,女人?快说完!”
“这东西……不太常见。它是……它是……”
仿佛有人把馒头片塞进她喉咙里,连同强烈的恐惧一起让她的声音颤抖个不停。
“我希望你能亲自看一眼。”
“那就拿过来!”
“不行的,你必须跟我过去。起来吧,我们走。”
P1-3
导语
拉德卡·德内玛尔科娃在本书中的创作风格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具象与意象的交融,将人物灵魂深处的炽热呐喊通过形而上的方式扭曲地展现出来,大量大量的短句展现出的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的譬喻让文本充满了张力与对法西斯的控诉。
德内玛尔科娃无意用宏观叙事的笔触去描述历史的发展轨迹,即便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人物也仍旧保留了特征化下的独立人格。故事的女主人公吉塔·劳希曼诺娃是一名在捷克生活的德裔犹太人,幸免于难逃出集中营后,她几度试图重回旧日故土,却始终未能成功。捷克,德裔,犹太人,涉及人性、正义、清算、记忆、良知等主题,每一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段不幸的历史。
对戏剧的热爱和曾投入心力的编剧工作让德内玛尔科娃的小说在脱离历史意义之外,充满着个人特征鲜明的文学色彩。德内玛尔科娃擅于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在同一个乡间舞台上,不断营造激烈程度不同的戏剧冲突,而断点的情节又用插叙、闪回、白描、切换视角等手段粘合在一起。即使不了解捷克历史,读者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中的匠心之处。
序言
不可追回,不可逃避——历史语境之下的荒诞悲剧
姜蔚茜
捷克虽然从未拥有广袤无际的领土,但波希米亚这片
富饶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从马哈的《五月》
到塞弗尔特《世界美如斯》,从现代主义先驱卡夫卡到小
说大师昆德拉,从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到赫拉巴尔的打包工
汉嘉,群星璀璨的捷克文学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而拉
德卡·德内玛尔科娃正是当今捷克文坛新生代作家中的佼
佼者。年仅五十一岁的德内玛尔科娃已先后四次获得捷克
国内最重要的文学奖MagnesiaLitera,继二○○七年《希
特勒金钱》获得年度最佳书籍后,时隔十二年德内玛尔科
娃再次获得了这一殊荣。巧合的是,二○一九年的最佳书
籍《命》,讲述的却是欧洲人在中国寻找、服从、抗争特
定时代中个体命运的故事。
二十世纪的捷克斯洛伐克处于地缘政治上的东西欧交
界处,政权的更替和战争的风暴也让这个民族不断地陷入
无穷无尽的灾难。一九一八年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
克正式组建,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借慕尼黑协定占领苏台德
,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无论是依附
于奥匈帝国还是德意志帝国,捷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笼
罩于德语的统治下,而精通德语和捷语的德内玛尔科娃无
疑有足够的资本成为其本民族历史的优秀记录者。
但德内玛尔科娃无意用宏观叙事的笔触去描述历史的
发展轨迹,即便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人物也仍旧保留了特征
化下的独立人格。故事的女主人公吉塔·劳希曼诺娃是一
名在捷克生活的德裔犹太人,幸免于难逃出集中营后,她
几度试图重回旧日故土,却始终未能成功。捷克,德裔,
犹太人,每一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段不幸的历史。因为生
在捷克,风雨飘摇的奥匈帝国无法成其倚仗,实现民族自
由的同时更大的政治困境浮出水面;因为生为德裔,德意
志帝国的崛起至倒塌也在所经之处留下了傀儡的阴影;因
为身为犹太人,劳希曼诺娃一家便无法躲开被歧视被清洗
的命运。永远处于弱势方的吉塔在逃脱了一切困境后,仍
旧得不到任何公正的待遇。就算被官方平反,她依然无法
在故乡找到立足之处。普克里茨寄托着她的童年和她的家
人,为了回到普克里茨耗尽了她的一生和她的全部。回归
不仅是证明对身外之物的所有,更是寻回对自我身份的认
同。吉塔·劳希曼诺娃用自己的坚韧对抗着命运的不公正
,有人理解,有人嘲讽,有人在内心煎熬中伸出援手,有
人在道貌岸然中继续制造伤害;但无论做何选择,这都是
她的一生。
结局之前的和解所暗示的困境或许指向的是西方社会
难以启齿的自我开脱。在不可阻挡的暗流涌动中,又有谁
是无罪的呢?当苏台德地区的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时,曾
夹道欢迎希特勒党卫军的德裔和暗地里义愤填膺失去地位
的波希米亚人有何分别?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困境,或
迎风而下,或逆流而上;更多的人用沉默解释着无辜。吉
塔·劳希曼诺娃所做的正是打破这种沉默,掀开幕布,直
视滑稽的剧本。即便要承认,打算为其父亲建造纪念碑的
钱,是一笔来自希特勒的钱。
对戏剧的热爱和曾投入心力的编剧工作让德内玛尔科
娃的小说在脱离历史意义后,同样充满着个人特征鲜明的
文学色彩。德内玛尔科娃善于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
在同一个乡间舞台上,不断营造激烈程度不同的戏剧冲突
,而断点的情节又用插叙、闪回、白描、切换视角等手段
黏合在一起。即使不了解捷克历史,读者们也可以体会到
作者遣词造句中的匠心之处。
尽管毕业以后一直在捷克工作,但文学翻译于我依旧
比较困难。译文疏漏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二○一九年四月
内容推荐
故事的女主人公吉塔·劳希曼诺娃是一名在捷克生活的德裔犹太人,幸免于难逃出集中营后,她六次试图重回旧日故土,却始终未能成功。在书中,作者用荒诞、冷漠的语言,叙述二战与纳粹的不端行径给民众带来的困苦和人性的伤害。女主人公吉塔1945年离开集中营时,还是个失去父母,失去兄弟姐妹的小女孩。她发现自己实际上已无处可归。纳粹的野蛮远未结束。对于吉塔而言,生活已不再存在对和错这一问题。生存便是一切。在追求生存的过程中,她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灵魂。吉塔的一生几乎都与死亡捆绑在一起,身份的认知混乱,灵魂的认知混乱。终其一生,吉塔都在寻求回归,回归家园,回归童年,回归开始的平和的命运秩序,然而直至到死亡那一刻的到来,她也无法从中解脱开来。文本以小男孩丹尼斯在自家的园子里挖出了一个骷髅头骨作为开端,这个头骨是属于年轻的安迪——吉塔的哥哥从集中营逃回家园,被侵占了他们家园的人们终结了生命,至此,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几十年的时间,串联起了集中营的残酷,侵害者为其自身的利益对被迫害者制造的身体、生命与心理的戕害。书本以吉塔的生命与精神救赎为主线,丹尼斯作为正义的“窃取者”的生活轨迹为辅线,两条线索出现的各队人马似乎以独立的个体出现,实则螺旋扭曲地交缠一起,如同书中经常出现的蜘蛛网这一个喻体,分不开,厘不清,没开始,无结束。吉塔从首次回归是从集中营逃出对家园的渴望回归,第二次回归是她从曾经的家园逃离追求生存的回归,接连的几次回归,她从对实体的追求到实现她立一座纪念父亲的碑作为精神的回归,然而始终无法如愿。家园的分崩离析,命运的扭曲,精神的折磨,文本从隐约的呐喊到后的爆发中体现出来的,是关于人性的救赎的方向,吉塔希求得到作为人的正义、尊严的公正对待,而非作为种族、财富、人格附属之上索取的对待,历史的“窃取者”在了解一切内情后相助她完成这一救赎,即便过程困难重重而且并未能达成所愿,她的一生都在乞求脱离物质带来的扭曲了的人性,然而她又必须利用金钱影响下的社会物资能力来夺回失去的一切,金钱的纠葛是命运的死循环。这两个矛盾的对立体,在作为人的这一层面进行的平等对话,关于对纯真生活的奢求的对话,值得回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