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文豪之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阿部公彦//阿部贤一//楯冈求美//平山令二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家私人生活场所的再现,对于我们读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家宅小件到建筑装饰,这些作家生活的细部与真实环境,不仅引诱着人们在想象中对其私生活进行不请自来的“窥探”,也呈现了作家与物质生活关系的多种样态。
赫尔曼·黑塞使用多年的老式打印机,似乎还在吞吐着巨著书稿;被托尔斯泰锯得很矮的书房座椅,承载了想要看清文稿的失明老人晚年的所有懊丧之情;勃朗特姐妹创作伟大小说的袖珍小本,因为节省纸张而只能容下蝇头小字……当然也有海明威炫耀于起居室墙壁上的众多兽头,以及雨果自己操刀设计的豪宅装潢中精美绝伦的弗莱芒绣毯……
目录
第一部分 北美的文豪
埃德加·爱伦·坡之家
曾守护罹患结核病的妻子的小木屋
马克·吐温之家
在大豪宅完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欧·亨利之家
短篇小说高手的人生同样波澜万丈
劳拉·英格斯·维尔德之家
在农场的两个家里编织出的开拓时代故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之家
《绿山墙的安妮》与蒙哥马利
欧内斯特·海明威之家
酿出大作的、在加勒比的生活
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赛珍珠)之家
美国女性中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故乡——中国
玛格丽特·米切尔之家
因祸得福而产生的《飘》
约翰·斯坦贝克之家
早在故乡时便梦想成为作家,这个故乡日后成为其名作的舞台
专栏:《文豪钟爱的旅馆》
第二部分 英国的文豪
威廉·莎士比亚之家
现在仍让很多人着迷的天才剧作家的原点
约翰·弥尔顿之家
失明大诗人通过口诵完成大作的小屋
威廉·华兹华斯之家
为诗作带来灵感的湖区风景
简·奥斯丁之家
隐匿真面目的同时,持续描绘女性的日常
查尔斯·狄更斯之家
在作家职业全盛期购入的、载有孩童时代记忆的宅邸
勃朗特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安恩)之家
三姐妹所遗作品的舞台——豪渥斯
刘易斯·卡洛尔之家
与一位少女的邂逅产生的故事
托马斯·哈代之家
在亲手设计的家宅里,写作故乡韦塞克斯的故事
阿瑟·柯南·道尔之家
从无人问津的诊所医生变身为走红小说家
威廉·巴特勒·叶芝之家
晚婚诗人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十五世纪城堡
比阿特丽克斯·波特之家
绘本的世界从湖区的农场扩展开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家
文化人和艺术家荟萃的家庭
詹姆斯·乔伊斯之家
辗转各地的同时,接连写出以故乡为背景的名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之家
屹立于河畔的宏大别墅,是孩童时代所憧憬的宅邸
狄兰·托马斯之家
环顾海湾的崖上书房
专栏:文豪长眠的教堂
第三部分 法国的文豪
维克多·雨果之家
在逃亡之地完成的大作《悲惨世界》
马塞尔·普鲁斯特之家
遮蔽光亮和音响,专注于创作活动
让·科克托之家
多彩诗人的最终居所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之家
与伴侣共度的异国岛屿上的小家
玛格丽特·杜拉斯之家
与巴黎的居所同为其活动据点的第二座寓所
专栏:文豪钟爱的咖啡馆
第四部分 德国的文豪
歌德之家
专注于创作和政务的地方——魏玛
托马斯·曼之家
以故乡为舞台,描绘市民生活与艺术的相克
赫尔曼·黑塞之家
在可眺望明媚湖景之处度过其后半生
专栏:文豪钟爱的城镇
第五部分 俄罗斯的文豪
伊凡·屠格涅夫之家
孕育了《猎人日记》的儿时体验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家
在多次居住的圣彼得堡的岁月里
列夫·托尔斯泰之家
在继承的故乡领地上,即便作为地主和教育者也很活跃
安东尼·契诃夫之家
虽然遭遇病魔侵害,仍接连不断写出名作
马克西姆·高尔基之家
期盼提高母国文化水准之际却迎来死亡
专栏:文豪笔下的城市
第六部分 北欧和意大利的文豪
亨利克·易卜生之家
经历失意阶段之后,作为大作家返回母国
塞尔玛·拉格洛芙之家
身为作家获得成功并收回家族记忆之地
凯伦·布里克森之家
于故乡丹麦回首肯尼亚十八年
加布里埃莱·邓南遮之家
宅邸是一座拥有圆形剧场和军舰的巨大复合建筑体
序言
文学与栖居
《世界文豪之家》所展现的,是十六到二十世纪这四
百年间,对世界文学与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四十三位欧
美作家的现存家屋风貌。本书以国别划分和编年体例,通
过宏阔的时空框架,囊括了北美、英国、法国、德国、北
欧与南欧的诸多著名作家的生平与故居现状。从莎士比亚
到玛格丽特·杜拉斯,文豪们的故居散落在欧洲、美洲与
亚洲大陆,现今依旧与周遭的人文、自然景观进行着对话

本书编著者东京大学的阿部公彦教授、阿部贤一教授
、楯冈求美教授,以及中央大学的平山令二教授等日本著
名欧美文学研究者,历经多年,从世界各地采集了文豪故
居的内部构造与外部环境的照片,并以作家生平和文学活
动为背景对宅邸予以解说,复原了作家生活中最私密的个
人空间。
那么,作家私人生活场所的再现,对于我们读者来说
,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命题不仅是本书的编著者、故居
的遗迹维护者、造访游客和文学爱好者共同抛出的疑问,
而且也不断地困扰着历史上的大作家以及现代哲学家、现
象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成为一个关乎文学与生命哲学的存
在论题。然而作家故居近乎完好的存留或复原,从博物馆
化的居所现场到图像化的纸页,本应在时间中消磨殆尽的
作家生活细部的真实物质构成,似乎超现实地甚至充满虚
拟感地穿越年代断层,展现在读者面前:赫尔曼·黑塞使
用多年的老式打印机,似乎还在吞吐着巨著书稿;被托尔
斯泰锯得很矮的书房座椅,承载了想要看清文稿的失明老
人晚年的所有懊丧之情;勃朗特姐妹创作伟大小说的袖珍
小本,因为节省纸张而只能容下蝇头小字……当然也有海
明威炫耀于起居室墙壁的众多兽头,以及雨果自己操刀设
计的豪宅装潢中精美绝伦的弗莱芒绣毯……从家宅小件到
建筑装饰,这些作家生活的细部与真实环境,不仅引诱着
人们借此在想象中对其私生活进行不请自来的“窥探”,
也呈现了作家与物质生活关系的多种样态。
书中所呈现的近乎完好无损、原样存留的文豪之家,
在成为博物馆的同时,其作为建筑本身的命运,从与历史
变迁和人际活动的有机交融中脱节,成为凝固作家生平经
历的一座档案馆。在公共博物馆和文豪之家的对比之下,
人们倾向于认为,相对于公共博物馆的布展叙事,文豪之
家忠诚的保存方式显然更胜一筹;它的意义在于开启作家
生活某些瞬间的具有可靠物质依据的想象性再现。当人们
坐在伍尔夫常年写作的几乎封闭的小岗亭中,或者歌德会
客与处理政务的宁静绿色书房里时,在想象作家如何在此
构筑文学世界的同时,似乎成为了作家本人——在物质环
境和文本语境设身处地的包容中,读者与已逝作者的主体
性发生着交融。
文豪之家,又如何呈现了栖居于文学的生活和文学自
身的栖居呢?正如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所
言,“家宅是一种强大的融合力量,把人的思想、回忆和
梦融合在一起。在这一融合中,联系的原则是梦想。过去
、现在和未来给家宅不同的活力,这些活力常常相互干涉
,有时相互对抗,有时相互刺激。在人的一生中,家宅总
是排除偶然性,增加连续性。没有家宅,人就成了流离失
所的存在。家宅在自然的风暴和人生的风暴中保卫着人。
它既是身体又是灵魂。它是人类最早的世界。早在那些仓
促下结论的形而上学家所传授的‘被抛入世界’之前,人
就已经被放置于家宅的摇篮之中。在我们的梦想中,家宅
总是一个巨大的摇篮。”家宅的诗学,在于它成为了梦想
冲动的中心。借由梦想的本能脱胎而成的文学,在诞生于
家宅这一摇篮的时刻,承袭着幻想活动自身的幸福。正是
从这个意义上,马克·吐温将宅邸设计成了“蒸汽船式的
豪宅”,寓意着作家的人生及其作品所奋力展现的美国式
的昂扬冒险的精神内核;华兹华斯度过诗人纯熟岁月的“
湖畔鸽舍”,则寄托了寓居于自然灵秀之中的飞逸诗思…

文学写作正是在向世人(或者一些情况下,向作家自
己)展现栖居的诗意和家宅在隐喻层面的幻想之欢愉。然
而,与文学创作的愉悦相对的,也往往是文豪之家的物质
性环境所折射出的种种现实困境。这或许是贫困和飘零的
命运,如潦倒多病、多次搬迁的埃德加·爱伦·坡,俭朴
家舍更似流浪之中的驿站;也可能是超前于自身时代的女
性在写作时遇到的巨大社会阻力与性别偏见,如简·奥斯
汀在会客厅中遮蔽自己书写小说的那半盏屏障。
本书亦特别展现了种种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伍尔夫
就在《一个自己的房间》中谈到了前现代的西方天才女性
,如何在缺乏私人空间的境况下依旧坚持秘密写作的壮举
。在男性对知识和文字的权力把控中,女性以匿名或男性
假名书写,并在与世隔绝的代价下,如履薄冰地隐瞒着创
作的事实,却又留下一部部稀世绝作。
在《世界文豪之家》中,借由文豪宅邸的视觉呈现、
作家生平的简括和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跨越时空的回溯
性的文学想象,充满了种种个人化的可能。就像是托尔斯
泰的农庄图片所激发出的读者对于其作品的回忆,那是《
安娜·卡列尼娜》里,列文在晨光凛冽的旷野中对恋人吉
蒂的惊鸿一瞥,这一刹那,也是多少读者阅读生涯中熠熠
生光的惊艳一刻。经典化了的文学作品造就了个体化的集
体回忆,文学交融在了我们个人生命历史的体验里。文学
阅读所构筑的生命感性体验同个人命运不断交织,并在种
种机缘下被触发,而《世界文豪之家》的图文叙事,恰恰
是激发文学记忆的一种尝试。就像普鲁斯特品尝“小玛德
琳蛋糕”所激发出的宏篇回忆,《追忆似水年华》发生背
景的家屋原型,也会令读者的阅读体验一触即发。小玛德
琳蛋糕的味道一定令众多中国读者深感好奇,而蛋糕本身
已然成为化石般的文学象征,它的味道,正是回忆的物质
性通感。由文豪故居所触发的文学回想,也将激活我们文
学回忆中一切无所不能的想象。
导语
本书共选入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北欧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三位世界文豪之家,马克·吐温、欧·亨利、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带你走进他们的家,走进他们的私生活场所,去一探他们写作的舞台与卓越的文字之源。本书图片精美,资料翔实,对四十三位世界文豪的宅邸进行了详尽介绍,展示了文豪们各自的生活景象,同时也收录了他们喜欢的宾馆和咖啡馆,从另一个角度探寻文豪们的足迹,为了解一位作家、阅读一部作品,增添了更具趣味的视角。
精彩页
曾守护罹患结核病的妻子的小木屋
埃德加·爱伦·坡之家
虽挣扎于贫困中却仍然留下诸多作品的诗人、小说家。尽管作为编辑奔波于各地,却依然继续从事创作活动。主要作品有被称为推理小说原型的《莫格街凶杀案》和诗作《乌鸦》。虽然其为美国作家,但当时在欧洲仍获得很高评价,影响了波德菜尔等人。
同为剧团演员的父母相继失踪和病故,使得坡失去双亲,被里士满的商人爱伦夫妇收养、抚育。考入弗吉尼亚大学后,坡因赌博和酗酒负债累累而退学从军。经历了军队生活之后,坡考入陆军西点军校,却又被该校开除,凡此种种惹恼了养父。
其后,坡寄身于巴尔的摩的伯母马丽亚·克蒂姆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1836年,坡与克蒂姆的女儿弗吉尼亚结婚,其时,坡的妻子只有十三岁。当时,坡在~家杂志的有奖征文竞赛中入选,经评委约翰·P肯尼迪的介绍获得杂志编辑一职,其后作为编辑在各地杂志社工作,同时持之以恒地连续发表自己的诗歌和小说。然而由于生活窘困,坡沾上了酒瘾。1842年,妻子更是出现了咯血病状。
在这种境况下,坡在移居纽约的翌年(1845年)发表的诗歌《乌鸦》得到好评,因此获得良好的声誉,不过一家人的生活依然困苦。他们在纽约曾多次变换住所,最后的居住之所是一座木造小屋,位于当时尚为乡下小村庄的福德姆村(布朗克斯地区)。自1846年起,弗吉尼亚就在这座被绿色草坪环绕的小木屋里生活,却因结核病而衰弱不堪,于翌年故去,坡因此而沉溺于酗酒之中。在妻子死去两年之后,期待再婚的坡在巴尔的摩神秘死去。在他死去两天后发表的诗歌《安娜贝尔-李》,被认为寄托着其对弗吉尼亚的思念,也因此被猜测是在守护她的福德姆那座小木屋里写作而成。
在大豪宅完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之家
历经印刷工和领航员之职后改任新闻记者。以其度过幼儿及少年时期的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而获得赞誉。其后还发表了《王子与贫儿》和以汤姆的朋友哈克为主角且多用方言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小说。被称为美国现代文学之父。
马克·吐温出生于佛罗里达,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第六,四岁时搬家至汉尼拔,他在因密西西比河的船舶运输而繁荣起来的这座小镇上的生活经历,反映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作品里。他当时居住的宅邸目前附设了博物馆,在其附近,汤姆的初恋对象贝琪·撒切尔的原型人物的住宅也留存下来了。
长大成人后,马克·吐温当过领航员并在南北战争期间从军,其后便开始文学活动,撰写的旅行记引发好评,航行时的吆喝声“Mark Twain!”(水深12英尺)之意的笔名也开始为人所知。运用自己成长于残存着奴隶制的南部小镇的记忆,马克·吐温完成汤姆和哈克贝利活跃于其中的小说,是在以东北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佛名顿宅邸为据点的时期。他和妻子欧莉维亚等家人一同迁入这里,是在他三十八岁之际。他邀请著名建筑家设计的维多利亚哥特风格的居所,据说花费了当时算是天文数字的四万美元。宅邸的外观令人联想到蒸汽船,内部有四十五间房。在其三层放置着台球桌的房间里,吐温笔耕不辍,有时也会逗留于妻子的故乡艾玛拉,接连完成一部部代表作。
他在佛名顿的这座宅邸里一直生活至1891年。其间他对自动打字机的投资失败了,这次失败与其后的破产不无关联。另外,相邻房舍因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彼切·斯托夫人的故居,也广为人知。
八角形书房是妻子娘家赠送的礼物
纽约州艾玛拉市不仅是曾为富家女儿的、吐温的妻子欧莉维亚的出生之地,也是这对夫妻于1870年举办婚礼的地方。在其郊外,还有妻姐苏珊夫妇从父母处继承并生活于斯的农场,在始于1870年的大约二十年间,吐温一家都会来此度夏。1874年,妻姐夫妇将书房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这间八角形且具开放感的书房,建于距主建筑很近的小丘。据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诸多代表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现在,这间书房已被移建于欧莉维亚的母校的后身艾玛拉大学的校园里。
P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