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拱廊与灵光--澳门的120个美好角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绍珊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此书主要收录了作者于2008至2016年间在香港媒体发表的关于澳门生活的专栏文章。小城澳门的一百二十个幽微角落或情感瞬间,或美好邪恶,或优雅粗糙,或混杂细碎,作者闲逛于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穿梭于雨后的葡式碎石路和欧式拱廊,对成长之地入木三分的凝视、关注与透彻书写,全面呈现出城市肌理、饮食文化、生活日常、花鸟虫鱼、表演节庆、流行痴迷等不为人知的面向。此书试图为高速变化的小城立此存照,调动读者的触感、味觉、嗅觉、听觉、视觉,从中窥看城市秘而不宣的美,以及转瞬即逝又过目难忘的动人灵光。
作者简介
袁绍珊,生于澳门。北京大学中文系及艺术系(影视编导专业)双学士、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及亚太研究双硕士。曾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华语诗歌奖”“首届人民文学之星诗歌大奖”“淬剑诗歌奖”“澳门文学奖”“海子诗歌奖提名奖”等奖项。2014年任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村诗人,曾应邀出席纽约、里斯本、吉隆坡、台北、香港等多个国际文学或诗歌节,担任澳门首部本土原创室内歌剧《香山梦梅》作词人。曾为台港澳多家报刊媒体撰写专栏。
著作包括——
诗集:《太平盛世的形上流亡》《Wonderland》《爱的进化史》
诗选集:《流民之歌》《苦莲子》《裸体野餐》及《这里》(中英双语)
散文集:《喧闹的岛屿:台港澳三地文化笔记》
目录
闲逛
行走城市
情侣路与恋爱巷
没有蝉鸣的夏天
澳门,看得见的城市
蜗居
走在新马路上
二龙喉访黑熊
凤凰花开
问路的哲学
自来动物
活的历史书
窗外好风景
潮湿的恒常状态
爱都酒店前随想
衣食住行
——近五年目睹之新现象
爱的鼓励
赤裸步道
去看海
占士邦的海上皇宫
老澳门的周末
涂鸦
春日登山去
雨季风景一
城市的声音
留一个秘密的排洪口
城市之门
陈船长的渔家乐
泳池与海滩的浮世绘
城墙边的男女
阿摩尼亚城市
水舞与喷泉
亚热带的桑拿
大甩卖的风景
城市,深深的抚摸
椅子上的流动风景
街灯,昏黄的街灯
街道的灵光
掌心中的人情
拍与自拍
阅读一座城市
亚热带的坦白
音乐,在路上
舞动的种种
斑驳日常
一封信,一条长街
货币的身世
过节
下一个十年,迎来甚么样的圣诞
熊猫、圣诞老人与礼物篮
闹市的马槽
双庆之年
春节种种
办年货与买年花
鸭仔的自由
回味
逛灯会
灯笼与月饼
天台共婵娟
体验之旅
节日与哀悼日
复活节的天国游园
牌楼复兴
深情的街招
末世代
看戏
仙乐闻处
哑巴
假如朱丽叶懂得自爱
节庆中的质问
说戏瘾
澳门与奥斯卡
多开几扇观景窗
潮语
三文四语
兔立鸡群的澳门建筑
那个满街靓人的年代
艺文工作者之生存与生活
远东和远西
那一抹志愿彩
在颁奖台上空手而回又怎样
清明的智慧
音乐若是一部成长史
饮早茶,看早戏
雀仔园的迷人大戏
远眺

上帝的骰子
地震一刻
敏感
济世的光环
人心的重建
鸡蛋、高墙与世界杯
出省城
正宗广味
授课与太空
玉渊潭记
玩物
绵羊与哈利
代步的艺术
有关商品的季节性,或季节的商品性
超市迷
家有一宝
活色生香的方寸之地
冠绝全球
市集人生
趁墟
黄金周与购物天堂
山水交缠的城市
用武之地
玻璃之城
剪发记
指上风华
杂食
饱嗝
本楼煎士的
禾虫记
食客三千的时代
上馆子打卡
夜市人生
与庶民觅食
手信二三事
带走一片云彩
深巷咖啡香
春困
生猛的黄昏

序言
值此“澳门文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不由想起1997年3
月至2013年4月之间,对澳门的几次造访。在这几次访问中
,从街边散步到社团座谈,从文化广场到大学讲堂,我遇
见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我置身于其中的文学
气氛越来越浓,我被问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集
中于澳门文学的建设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感觉到:澳门文
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确乎如此。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在内的
“澳门文学丛书”,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筛选,目前收纳
了多达四十八部著作,暂分两批出版。这一批数量可观的
文本.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老中青三代写作
人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由此.我们欣喜地发
现,一块与澳门人语言、生命和精神紧密结合的文学高地
,正一步一步地隆起。
在澳门,有一群为数不少的写作人,他们不慕荣利,
不怕寂寞,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心甘情愿
地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学书写。这种纯业余的写作方式,
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热爱,一种诗意追求的精神需
要。惟其如此,他们的笔触是自由的,体现着一种充分的
主体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
的思考,也是恳切的,流淌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澳门
众多的写作人,就这样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
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
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
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这情形呼应着一个令人
振奋的现实:在物欲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在视听
信息量极大的网络、多媒体面前,学问、智慧、理念、心
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并没有被取代,即便是在博
彩业特别兴旺发达的澳门小城。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
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
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
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
所谓“作品”。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有屈原、司马迁、
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
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蒲松龄;应该有莎士比亚
、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夫斯基、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夫卡、乔伊
斯、福克纳……他们才是我们写作人努力学习,并奋力追
赶和超越的标杆。澳门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正不断地透露
出这种勇气和追求,这让我对她的健康发展,充满了美好
的期待。
毋庸讳言,澳门文学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甚至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正如鲁迅所说,幼稚并不可
怕,不腐败就好。澳门的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要沉得
住气,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日将月就,在持续的辛劳付
出中,去实现走向世界的过程。从“澳门文学丛书”看,
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
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
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
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
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
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
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
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
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
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
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
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真应该感谢“澳门
文学丛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和出版者,他们为澳门文学
乃至中国文学建设,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2014.6.6
导语
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
本书以闲逛、过节、看戏、远眺、玩物杂食为主线描述了作者在澳门生活的日常细节。
后记
此书主要是我2008年至2016年间在点心卫视的网上平
台“点心网”的专栏结集。专栏由广州、香港、澳门三地
的作家书写各自的城市生活,每月两篇,却因此给了我美
好的借口,时刻留意澳门的日常细节,重新审视这座熟悉
又陌生的城市。起初我也怀疑小小的澳门,有没有足够的
题材值得书写,结果撰写这些文章的八年间,恰巧是澳门
赌权开放后、城市发展最为急速的一段时间——日新月异
的大桥、马路、人行道、公共广场、商店、百货公司、购
物中心、天际线、海岸线、区域融合——城市的改变,也
意味着生活的改变。
我对城市学和空间研究一向很感兴趣。深受本雅明《
拱廊街计划》中的“漫游者”(Flaneur)和《机械复制时
代的艺术作品》中的“灵光”(Aura)的概念影响,在城
市边缘和角落随心而行,搜索那些一闪即逝、无法复制的
生活光景,试图用眼耳鼻舌身重塑当代城市的空间经验。
这些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更像是走路走出来的。空间
不只是单纯的、单一维度的地理概念,它可以是记忆深处
的片段、一道灯光、一张饭桌、一朵花开花落……作家的
责任除了想他人之未想,还要把平日视而不见之物,珍重
地放到人们面前。
这并非供人按图索骥的旅游指南,而是呈现澳门文学
地景的尝试。澳门的美好角落又怎会只有120个?当中会否
也有黑暗、腐朽与崩坏?澳门永远是待续的故事,我不过
是记下她驳杂的此刻此时。
日子有喜有悲。有光明也有幽微。但只要你深入她的
肌理,这座小城便从未停止给人惊喜。
精彩页
行走城市
我的高中世界史老师讲课总是时评与史论兼备,有次提及某欧洲小国暴政史,惯用生动教学法的她以一比喻作结:“不切实际的施政就是,在澳门用巨资建地铁,第一站是关闸,下一站就是黑沙!”
八年前的天方夜谭居然应验。澳门在2007年通过了轻轨方案,宣布年内动工,预计2013年可正式启用,总投资约42亿澳门元。
小时候最害怕就是下雨天上学,小孩子怎能挤得进没有上落秩序可言的巴士?幸好争先恐后的乘客总会好心让我先上车,所以从小对澳门交通网络印象颇佳。但自2007年,澳门人口剧增,我也从北京回澳工作,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通勤者,每天眼看无数超载的巴士“飞站”而过,直至有好心的司机让我挨着后门上车;下班后看废气和大小车辆堵塞路面,还要不时提防蟑螂于座椅间穿梭。偶尔有朋友驾车载我外出,车子在目的地附近绕圈半小时无功而返更是平常事,在街上找到车位跟在地上捡到钱的几率没有两样。旅客想要了解真实的澳门民情民生,应该在早上的繁忙时段于北区车站等一趟巴士,很容易被市民吐之不尽的苦水淹没。
多伦多的地铁比纽约的简单很多,没有汽车很难走得远;北京也不是个适合行走的城市,半天不见过街天桥人行道,挤公交车如同投身杂技团。交通,是任何国际城市都要想方设法解决的难题。
尽管车多路窄,人山人海,澳门由始至终都追求缓慢。昂贵的碎石路和纵横交错的旧城小径形成的悠闲便捷,浑然天成的赛车险道所要求的小心低速,构成了这座城市宜于行走的特质,以致我常常王婆卖瓜地向外地朋友吹嘘,澳门是如假包换的背包客乐园。
我热爱现代化又方便实用的交通网络,不忍见四十多亿元建造的轻轨,将像在只有90米高的晨运圣地松山建缆车一样枉然(长度只有186米,堪称全球最短的观光缆车)。轻轨路线似乎以服务游客为主,其中26个站台皆非城市心脏地带,从路线到票价都不见得能改善平民百姓出行难的苦况。
既决定建轻轨了,在紧接着的交通黑暗期里,不如先有效改善巴士公司的服务和限制赌场接驳巴士数量。与此同时,我珍惜澳门作为“行走城市”的特质,多走路,尽可能脚踏实地去认识我的城市。
2009年5月5日
情侣路与恋爱巷
近日有报道指,筹划多年的港珠澳大桥拟于珠海侧连接线设出入口,珠海的“情侣路”因此有望延伸来澳。不难看出珠澳融合的脚步越来越快了。
第一次注意到“情侣路”,我还在念初中,当时正好随同澳门某管乐团到珠海演出,除了嘈杂的剧院,不知何故还要去水上乐园演奏古典音乐给泳客听。回程时,导游说情侣路作为沿海长堤,是珠海人谈情说爱的胜地,正值青春期的大伙儿顿时金睛火眼,想一窥黄昏中情侣暖昧的身影。散步的人三三两两,气氛安稳绵长,乍看更像是老夫老妻的散步区。
大江大河的山光水色不是催情剂,横街窄巷的邂逅更曲折迷人。先是“后花园幽会”情结见诸中外古典文学,后有因缘际会的现代化都市艳遇。美剧《色欲都市》(Sex and the City)成功的主因,不是那四位花枝招展的半老徐娘,而是曼哈顿的五光十色。电影《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和《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男女主角闲逛于街头巷尾相接的维也纳和巴黎,城市的人、物成为不绝的话题和多变的风景。《花样年华》中的香港旧城,暧昧气氛靠的就是那半明半暗的街灯,以及有着无限可能的街角。以澳门为背景的《伊莎贝拉》,父女相称的男女主角,也忍不住在半夜的“恋爱巷”,催生出充满禁忌的爱慕。
大路上,人与人努力保持距离避免交集,巷子却成就四目交投的惊艳。澳门著名地标“恋爱巷”两旁是色调柔美的葡式建筑,沿小石阶抬头望去,便是充满历史感的大三巴牌坊。游客对“恋爱巷”的喜爱,不只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是它的名字可塑性之高,足以构成千百则城市传说——相比大刀阔斧的现代化马路、天桥、海滨地段、冰冷的办公大楼,摩肩接踵错落有致的旧城,才是酝酿真爱的起点。
和邻近的大三巴、手信街相比,“恋爱巷”少了络绎的人潮及喧闹的叫卖声,多了份等待命运造访的不安与狂喜。无法轻言海阔天空、六根清净,真正的神迷是对万千世界视若无睹,眼中只有独一无二的你。
港珠澳大桥作为区域融合的象征,随之而来的庞大流动人口,会否造就越加脆弱的人际关系?还是让更多异地情缘经得起考验?当整座城市的巷子都成为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景,面朝大海的开阔景观,好应留给失恋的人想想事情。
2009年5月9日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