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33年出生的晓庄,是新中国最早的女摄影家之一,亲历并记录了中国70年发展的全历程。本书选取晓庄摄影作品中1950—1980年代的人物肖像,涵盖从部队战备活动到抗美援朝,从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从干部下放、知青下乡到“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每一段历史都有一长串丰富的影像,平凡人的面孔,折射出当年的社会风尚、经济基础与政治意识形态。他们的眉梢眼角,透露出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们的肢体动作,述说着恢弘运动中的个体情绪。他们,是岁月中不知名的普通人,也是时间冲刷下各自有着丰富故事的人。 这些被定格的瞬间,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是一个国家、民族珍贵的历史档案。解读他们,是我们进入历史的最好方式。 作者简介 晓庄(1933— )浙江奉化人。1949年3月参加浙东四明山区游击纵队,1950年3月在部队报社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52年9月转业到《新华日报》任摄影记者。1970年1月下放至南通,先后在南通日报和南通市文化局工作。1980年3月调到江苏人民出版社,筹办全国性摄影刊物《光与影》并任主编,开创了省级单位办全国性摄影刊物的先例。1992年《光与影》和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出版总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三峡》大型摄影画册,集策划、编辑、摄影于一身,为了保证画册质量,花甲之年三上三峡组稿和摄影,1995年《中国三峡》大型摄影画册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1957年参加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曾任第四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第四届、第五届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3月离休。现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顾问。1996年12月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荣誉杯。2009年9月17日获中国文学艺木联合会颁发从亊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 目录 逝去的年代,永远的脸谱 50年代 处女作 昔日童年 少先队员 交代不完的“问题” 解放“半边天” 爱国卫生运动 从“苦恼村”到“欢乐村” 全民扫盲运动 互助合作好 人民当家做主 进入社会主义的锣鼓声 国庆游行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做“人民老爷” 五花八门的票证 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公社社员上工记 老新郎,老新娘 农村文娱活动杂忆 娱乐休闲 节日庆典 百业待兴 从“修旧翻新”说起 生活百态 万里长江横渡 终身遗憾的往事——第1届全运会开幕式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向科学文化进军! 传统手工艺 工人面孔 60年代 赤脚医生 一心为国 盛大的集会 隆重的“阶级教育”展览会 将“革命”进行到底 政治明星——顾阿桃 “红宝书”《毛主席语录》 大跳“忠字舞” 大字报 全国发行《毛泽东选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周信芳在南京传艺 文化名人 集体劳作 妇女插秧大军 田间的女性 逝去的职业 农副产业 体育 娱乐生活 说说“耳机” 生活中的“三大件” 学文化 70年代 “一花独放”的革命样板戏 全民皆兵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儿童与政治 幼儿园也“批林批孔”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大队合作医疗室 80年代 繁荣的号角 城市生活 橱窗 专业户进城 寻常人家 渔家女 船上人家 乡村电影院 节日庆典 进城购物 看西洋景
导语 本书以大量纪实图片与文字叙述,由普通中国百姓的视角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晓庄老师镜头下的人,都是当年社会的普通人,他们或许通过新闻报道曾经有名有姓地留在过历史中,更多的人,是无声地散落,杳无音信。单纯人像照集锦,用人物来反映历史,每一个小人物后面,都有家庭、都有集体、都有属于这个国家特有的时代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