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启文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一黄河的命运》《袁隆平的世界》等20余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四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等。 后记 虎门是一座屹立在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以南中国海 为背景的海门和国门,也处于中国历史转型的一个关键部 位。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悲壮的开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由此点燃,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就是在 虎门揭幕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镶嵌的第一幅汉白 玉浮雕就是虎门销烟。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早已是众 所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个民族的公共记忆,但多 年来一直未以文学的方式全面而纵深地揭示过。 对于我,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虎门既是一个耳熟 能详又远在天涯的存在,虎门其实也是一个海角。说来也 是因缘际会吧,十多年前我从湖湘迁居岭南,与虎门的距 离一下拉近了,但凡友人来访,第一就要去虎门销烟和鸦 片战争的历史现场走走。去的次数多了,时不时就会下意 识地追问,林则徐选择的销烟地,为什么偏偏是虎门?如 果没有虎门销烟,会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从虎门销烟到鸦 片战争,又与和我们今天的现实有什么关系? 一开始,我的目光只是盯着虎门销烟,但这只是一个 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或焦点,若对虎门销烟前后的历史掐头 去尾,这将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既难以解释这一历史 事件,也难以回答我一连串的追问。而我对历史真相的探 寻,就是以追问的方式直接切入,在追问和追寻真相的过 程中,我的历史视野也得以扩展,围绕虎门这一历史的关 键部位,对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进行逆向与纵 向开拓,力图将历史的两端予以贯穿、延伸,一方面探寻 这一历史事件与世界的关系,一方面探寻这一历史事件与 中国内部的关系。在这一时空大背景下,虎门作为中国近 代史的开篇地或揭幕地的历史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叙述上,我采用了“国运与命运”的复调叙事,将 清朝的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林则徐的个人命运结合在 一起书写,互相穿插,互为背景又互为因果,形成互文, 一边追问,一边推进,力图使国运和命运同时得以双重展 现。 对清王朝的国运,不能只采取单线条的、定式化的叙 述,必须从世界潮流、历史大势和历代王朝的演进规律等 多维度切入,从看得见的历史推进到看不见的暗流突进, 这样才能展现出一个王朝乃至历代王朝的兴亡感和时空的 沧桑感。清朝和历代王朝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性,而这 个王朝的国运一直与鸦片息息相关。尤其在鸦片烟毒泛滥 的道光年问已面临双重危机,这也是清廷必须面对的两难 选择:若不厉行禁烟,一个王朝乃至中华民族将在烟枪中 毁灭;如若厉行禁烟,势必触动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利益, 这个王朝又有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摧毁的危机。其实,清 朝也有很多化危为机的机会,但都被清廷一一错过了,其 根本原因就是对内的极度专制和思想禁锢,对外的闭关锁 国和颟顸自负,既扼杀了其内部的生气,又阻挡了外部的 活力,在天朝上邦、宠绥四方的盛世幻觉中,身染沉疴重 症而浑然不觉,一旦危机爆发,则是病急乱投医。林则徐 也开出了药方,那也许是猛药,猛药去沉疴,既可能让一 个危症病人起死回生,也有可能超过了一个危症病人所能 承受的极限,而清廷连试都不想试一下,就断然拒绝了, 那个疗效到底如何也就只能按历史逻辑猜测了。 从虎门销烟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时代的裂变和质变 ,但一个封建王朝帝国的性质并未改变,并且一直冥顽不 化地拒绝变革。从林则徐的后继者曾国藩、张之洞等洋务 派尝试的结局看,这药方最终没有拯救清王朝,但至少在 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清朝的崩溃,还曾创造出了一段如回光 返照般的同光中兴,而清朝最终的覆灭也比许多预言家来 得要慢。历史已经验证,失败的并非药方,而是清廷一再 拒绝这救命的药方,从虎门销烟、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这个王朝拒绝了太多的机会,最终自己打败了自己,自己 埋葬了自己。 清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林则徐走过了 其中的六十五年,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但乾 隆他只看到了一个尾巴,咸丰他刚刚看到一个开头,他的 人生仕途主要是在嘉道年间度过的,从政四十年,辗转十 四省,“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他也确实 是一位“远超时人”的政治家。 一个人臣的命运,只有在一个王朝的国运之下才能看 出山高水深。 林则徐从一个寒门之子成长为一位品味纯正的士大夫 ,又从一位治世之能臣成为深受道光帝信任的封疆大吏, 这首先取决于他的政治作为,如时人对他的赞许,“无一 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又如其自况:“在官无一日 不治事,无一日不见客,无一日不亲笔墨。”他既是一位 勤政、严谨、务实的典范,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典范,连 美国学者马士也称道“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 他的清廉不只是自律,而是自觉,对于钱财等身外之物他 非常清醒:“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 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 该书是一部文献性、专业性很强的纪实文学作品,被 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和东莞市 目录 引 子 为什么是虎门 第一章 国运和命运 一、寒门之子 二、帝国之门 三、一艘破旧的大船 四、国运与命运 第二章 倾斜的帝国 一、社稷之臣 二、鸦片,鸦片 三、道光十八年 第三章 钦差大臣 一、出发与抵达 二、息息谨慎,步步为营 三、一个百年难解的症结 四、封锁十三行 五、风暴已经改变方向 第四章 虎门销烟 一、以南中国海为背景 二、海 祭 三、虎门销烟 第五章 历史没有空白 一、人情 天理 王法 二、巡视澳门 三、鸦片战争之前的战争 四、开眼看世界 第六章 鸦片战争 一、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二、从钦差大臣到两广总督 三、一切都是顺序 四、历史或命运的转折点 第七章 沉重的告别 一、正闻烽火急 二、问何人忽坏长城 三、沉重的告别 四、四海狼烟起 五、泪洒三军血 尾 声 只有大海才有资格回忆 后 记 附 录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精彩页 世道无端,天行有常。一个人的出现,总是那么突然又那么必然。 若要探悉一个帝国的历史真相,先要尽可能逼近这个人的人生真相。先不论他有多么伟大,但他确实非常关键。而在大清帝国的国运之下追踪一个关键人物的命运,一切仿佛都是历史的宿命。说来,这个人降生于东南沿海之滨的福州,仿佛也是冥冥中的宿命。 我抵达福州正值农历七月,处暑刚过,“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然而福州的暑气远比中原要延续得更久,好在这里到处都是浓荫蔽日的榕树,阳光穿过榕树茂密的枝叶在地上制造了许多奇怪的图案,沧桑,斑驳,光怪陆离。我想要抵达的现场是一个叫侯官的地方,这是一个古老的县名,因“濒海产盐,唐置盐官”,而侯官置县则远在西晋年问。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侯官了,其实,当年的侯官县治就在如今福州市内。历史上,福州府城一直是由闽县和侯官两县分辖,直到民国初年(1912年)才将侯官和闽县合为闽侯县,县治仍设福州城内。而福州市于1946年才正式设市,并将闽侯县治迁出福州城区。这沧桑变迁也让我时常陷入时空错位的境地,正所谓“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这是刘伯温的千年怅叹。这位神人不止有神机妙算,更是一个充满了沧桑感的智者。 若要追溯更渺远的岁月,从福建到江浙沿海一带皆与珠江口一样,为大海的一部分,“鸿荒之世,东南外徼,沦于水国,未通大陆”。岁月无尽,海犹未枯,但涛声渐远。为寻觅岁月深处的一座老屋,我从一条老街拐进一条小巷,一条路变得狭长而幽深,而老屋犹在更深处。千回百转,左寻右觅,终于在一棵大榕树下找到了。这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左营司巷。在一堵黑底红墙的长方形碑上,赫然写着一个确凿无疑的所在——林则徐出生地。 据林则徐后来追忆,这就是他生与斯、长于斯的故园老宅,外观则是“矮屋三椽”,人内则是“敝庐四壁”。而这“敝庐”并非林家祖业,而是他父亲林宾日典当来的,其穷愁之境可想而知。但林家虽说穷愁,却从未潦倒,就像这老屋一样,在一百多年的风雨中日渐倾斜,却又一直倔强地支撑着。它能历数百年而不倒,在这老屋的骨子里,或许还有一股别的力量在支撑着。而就在我抵达这里之前,这座老屋已经重建,据说是按原貌重建的。想象当年那“矮屋三椽”,看看眼前这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这让我很难进行一次历史场景的切换。这座建筑已不是我想象中的老屋,一如离此地不远的那一大片明清仿古建筑群——三坊七巷,以木结构承重,有着古朴而严谨的布局,这也是人类延续或承载历史的另一种形式,却已嗅不到岁月幽深的味道了。 走进的这座建筑,已难以重温一位书塾先生之家的清贫与寒碜了。从前廊走向后院,恍若经过一段灰暗的过渡,眼前豁然一亮,下意识地仰望,在我头顶上空露出一方天井,阳光从天井中倾泻而下,那屋顶的曲线在倾泻的阳光中犹如波涛涌动,一座灰暗的建筑忽然生动起来。穿过天井,又朝后院的一个角落走去,感觉正渐渐进入历史的现场,在这建筑朝西侧有一间低矮狭小的小屋,很接近“矮屋三椽”的模样了。原来历史的真相就包藏在一个重构的外壳之内。透过一扇同样狭小的窗口,又是一棵榕树,据说,林则徐的胎衣就埋在这棵榕树下。眼下,榕树深绿色的枝叶和暗红色的须蔓,一直任性地蔓延到窗棂间,它们的阴影遮蔽着阳光,又连同阴影一起被阳光照亮。 走到这里,仿佛才真正进入状态,一种感觉说来就来了,那是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在两百多年前的那个农历七月,那个处暑刚过的时日,一个寒门之子毫无悬念地降生了,这是一座老屋与一个生命在血泊与哭声中遭逢。如果不是林则徐的降生,一座老屋连同那个确切的时日,或许早已被无尽的岁月湮没了。那是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农历乙巳年,属蛇。蛇在中华民俗文化中谓之小龙,可成大器。而在他终成大器之前,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重返那个年深日久的夜晚,想象一个生命从另一个生命里挣脱出来,那流血的母腹,脐带,胎衣,一个母亲悲欣交集的喊叫和一个婴儿猝然间的惊啼,这一切真正属于生命最铭心刻骨的体验,却因一个父亲过于强大的意念而被后世忽视了。 P16-17 导语 这是一部在叙事上独具匠心的作品,作者采用以点带面、以点穿线的叙事方式,点为现场,线为历史,即先抵达某一历史现场,由此而展开跨越时空的叙述,以历史观照现实,在沧桑对比、今昔互证中,以情景再现的描述还原当年的历史,一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的种种症结,一边展现虎门销烟之后中华民族探求真理的过程。 序言 有一种气味,与潮汐有着某种默契。天空开始呈现出 大海般引人入胜的蓝。海的味道越来越浓了,连空气也蓝 得发亮。我知道这里离大海不远了,甚至就在大海的身边 。 我一直踩着自己的影子,低头慢走。阳光是从我背后 照过来的,我一直没走出自身的阴影。但这与我的心情没 有关系。那种难以名状的惆怅,或与浩茫而渺远的时空有 关。念天地之悠悠,这是一片逐渐从大海中淤积起来的陆 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世界尽头的荒凉存在。那时候 ,这个世界真单纯,单纯得就像那些活跃于原始洪荒中的 生命,如在古老的图腾中存在的鸟和鱼,野兽,蛇虫,以 及人,——所有的生命都选择了大海。 追溯虎门珠江口原初的人类史,其实与今天的虎门人 没有直接的血缘传承。那很可能是一个早已失踪的古人类 族群。如今的东莞人、虎门人大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这 从他们世代相传的族谱中可以找到佐证。不过,那些原初 的先民其实并未失踪,只是处于深埋的状态,就像那逐渐 淤积的陆地把大海顽固地遮蔽了,遮蔽得就像一片绝对的 空白,直到某一天,当你有意或无意地打开大地的胸口, 蓦然发现,这沉默的大地埋藏着大海的秘密。那曾经的一 切,原来从未消失,一直就在你的眼皮底下,等待着有遭 一日被揭示。这其实是一种比文字更深刻的揭示方式。 而深埋的历史,又往往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或社会急剧 转型或变迁的过程才得以揭示。 揭开虎门的身世之谜,与一条现代化道路直接有关。 那是1987年春夏之交,一条连接广州、虎门、深圳、香港 的高速公路——广深高速破土动工了,文物工作者在对沿 线文物进行调查时,在珠江虎门人海口东岸的村头村发现 了大山园遗址。经抢救式考古发掘,在同一区域发现了两 个文化堆积层。上层堆积为明末清初的一个村庄遗址,那 房舍屋宇已相当气派,很多都是三进院落,这也是相当奢 华的乡村宅院了。而在这村庄遗址里也发现了很多船板, 那也是典型的鸟船造型,这是我国明代东南沿海一带普遍 采用的一种船型,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又由于鸟船 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称为绿眉毛。从整个船体看,头 小,首尖而体长。船身长直,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吃水 较深,利于破浪。除设桅、篷(帆)外,两侧有橹二支, 有风扬帆,无风摇橹,行驶灵活,而且篷长橹快,“船行 水上,有如飞鸟”。但这种鸟船绝非我想当然的那种像小 鸟一般的轻舟,据航运造船史家考证,在郑和船队中就有 鸟船,船长三十一米,宽约七米,吃水深达两米多,排水 量二百三十吨,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达二十四五米, 使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九海里。又加之其梁拱小, 甲板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远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力。—— 这种鸟船,也将在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中频频出现。 而在明末清初的遗址之下,历史出现了大片空白,时 空的切换实在太快,一下就从明末清初穿越到了商代遗址 ,这还真是超越时空的对接,从商代到明清,那数千年的 历史在这一方水土上仿佛是绝对的空白。这座商代遗址是 一处可以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据说是中国 最大的、亚洲最大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贝丘遗址。这 也是迄今为止同时期同类型遗址中被发掘面积最大的、遗 存最丰富的一个遗址,从发掘出来的房址、灰坑、墓葬、 壕沟,到出土的陶质小口折肩罐、釜、豆、器座以及石铲 、石斧等遗物,这深埋于厚土之下的遗址,以亘古的存在 ,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为后世提供了牢不可破的参照物, 而出土的陶片之丰富,则为当时广东省考古发现之最。当 然,既是贝丘遗址,在其文化层中必然会夹杂大量的贝壳 和各种鱼虾类以及软体动物壳的骨骸残渣,根据贝丘的地 理位置和贝壳种类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海岸线和海水温 差的变迁,大致可以复原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这为 我们对三千多年前的珠江口和南海提供了某种猜想的空间 。 其实不用猜想,透过这些只属于大海的粗粝而坚韧的 生命残骸,一个猜测得到了确证,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岁 月深处,所有的生命都选择了大海。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众 生,海是万物之始,也是无尽之路。从古东江的流向看, 那些早期出海的东莞先民,大都是从虎门珠江口出海的, 他们踩着松软的沙土,穿过滩涂上疯长的咸水草,从远古 一步一步走过来,而大海就是他们命定的方向,这是他们 下意识的生命本能,又何尝不是宿命。每一次潮水都让人 追忆,他们在涨潮时扯起风帆,然后迅疾地驶出了珠江口 ,一条迢迢无尽的水路,从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摇动的船 桨下延伸着,辈辈不绝。最初,他们只是本能地追逐着鱼 群,自然而然地又开始追逐别的东西,一条路变得越来越 长,那是比一千年更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一条历尽奇险 的淘金者之路。多少人的淘金梦就这样漂洋过海,一些传 奇中的海盗必将成为他们的真实遭遇,还有比海盗更可怕 的风暴。而在另一个涨潮的时刻,潮水会把一些漂浮的尸 身和碎裂的舢板带回来,带回他们出发的地点。而无论远 去还是归来,又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归来,这里的人都像 野生的莞草一样生生不息,眼下,还有赶海人在潮水退却 后的沙滩上刚刚留下的脚印,正透出湿润、清冷的光泽。 掀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虎门就是第一个无法回避 的存在。 多少事早已耳熟能详,但偶尔那么不经意地一问,却 让脑子猛地一顿。 林则徐销烟,为什么偏偏选在虎门?谁都会说那是历 史的选择,而历史为什么偏偏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疑问 接着一个疑问,历史往往就这样疑窦丛生。我就是带着一 个个疑问走向虎门的,这迟到的追问,或许只有大海才有 资格回答。 眼前是半透明的水,几乎倾倒了整个天空。但我还不 敢确认这就是海。 然而,海外贸易不止给大清帝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也 让康熙帝倍感来自海上的威胁。为防“番邦洋夷”或海寇 在沿海滋事,康熙随即又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诏谕沿海 各地增设炮台,而对这些来自海外的不速之客,康熙既存 有戒心更充满了忧患意识,他在诏谕中云:“海外如西洋 等国,干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 不忘危。”应该说,康熙帝对“海外如西洋等国”的高度 警觉和忧患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他的第二大举措其实 又是“闭关锁国”之策。不过这一次,他并非全面禁海, 而是诏令南洋禁海,即所谓“南洋禁海令”,而南洋包括 了闽粤两省的海上贸易,是当时海上贸易最活跃的地域, 此举对民间海外贸易、国内的工商业和沿海民生都是摧残 和压抑,实乃下下之策,如时人所记:“既禁之后,百货 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穷者困。” 高压之下,必有民怨,沿海百姓虽是敢怒不敢言,但 民生之艰、积怨之深,清廷还是有所察觉的。到雍正五年 (1727年),清廷担心闽粤沿海居民因南洋禁海而引发事 端,又废止了“南洋禁海令”,又重新开放了粤、闽、江 、浙四口通商口岸,但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诏令 关闭了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而仅存粤海关,如此一 来,广州成了中外贸易唯一的通商口岸。与此同时,清廷 还一再严令限制丝绸、茶叶等外商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商品 的出口量,对中国民间的海上贸易也颁布了许多禁令。从 此之后,清廷的“闭关锁国”一直未见松动,并且愈演愈 烈,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帝国那紧闭的国门终 在“英夷”的炮火中轰然洞穿…… 从一个民间传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我要探悉的历史 真相其实就在历史的夹缝之间。历史的夹缝往往也是历史 的关键,而我要追溯的历史主人公,正是一个处于历史夹 缝中的关键人物,随着这个人在东南沿海降生,一个被命 名为林则徐的人,有朝一日必将与一个被命名为虎门的海 口遭遇,或是“幸得遭遇其时”,抑或是不幸遭遇其时, 幸或不幸,这一次遭遇都必将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面朝大 海的开端。 内容推荐 虎门,一座屹立在珠三角几何中心、以南海为背景的海之咽喉、岭南门户。 虎门销烟,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一幅浮雕,事实上那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悲壮的开端,首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由此点燃,一部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篇…… 每个人走里,都会立刻想起两个互为因果的地方,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一个民族的公共记忆,——虎门销烟池和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国近代史的一页,就是在这里掀开的。一百六十年了,林则徐还伫立在那儿,这位大清帝国的饮差大臣,这位被后世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一人”,他的双眼,如同他镶嵌着五彩宝石的尚方宝剑,光芒四射。在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火药味已经很浓了,林则徐把从英美鸦片贩子那里收缴来的两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就是这两个土坑,如同被打开的阴暗地窖,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走近了,只要走近了你才能真切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悬崖的边缘。当年,林则徐站在这池边,是否也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但他一下就在这悬崖边上站稳了脚跟,以一种大义凛然的、彻底而决绝的方式,来阻挡一个帝国的急遽堕落。 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部以虎门销烟为专题的文学专著(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在电影《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只是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虎门销烟绝非一个简单的反抗侵略的故事,在一个民族的深层动机里,支撑它的是一个伟大的救国梦、强国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