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抵万里(蔡飞跃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飞跃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蔡飞跃,1958年出生于福建南安水头镇,现居泉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紫陌行吟》《红尘笛韵》《白园滋味》《绿叶菩提》《丰泽山水》《青衿骋怀》六部。四次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单篇散文曾获2015—2016年度庄逢时海内外散文奖大奖及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奖项。散文诗人选《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福建百年散文诗选》《闽派诗歌·散文诗卷》(百年福建散文诗大型选本)等选本;散文作品人选《新中国散文典藏》(十二卷本)并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等选本。 书评(媒体评论) 蔡飞跃的散文不论写什么,都讲究结构,讲究画 梁雕栋般的涂墨佰彩,还讲究语言典丽铿锵的民族特 色,以及随题材、主题不同的色调变化。我想,这正 与他所理解的建筑美学的原则不无关系,或大有关系 。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张炯 仔细琢摸蔡先生的作品,不难发现作品抒情要素 的多样。他不仅善于单纯的抒情,而且往往能够把抒 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在描绘和抒发中结合概括的议论 ,让抒情带上一些理性。 ——著名作家、福建师大中文系博导 孙绍振 蔡飞跃的写作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也少卖弄,文 词不饰华丽,追求的是一种清纯与自然,是那种切肤 之感的体悟和最朴实的民间情绪。 ——著名作家、河北《散文百家》原主编 贾兴 安 后记 作家如农夫,写作如种地。缘于敬惜文字,作家辛勤 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似一个农艺不精却又敬畏土地 的村夫,固守着信念,落笔为锄,走笔为犁,耕作精神家 园。 20世纪50年代末,我出生在南安一个有山有水的小山 村。自七虚岁启蒙,我对书籍便有特别的兴趣,那些冠如 巨伞的榕树就是顶好的“阅览室”。我经常在树下与小人 书、通俗读物里的古今中外名人进行情感交流,四周协奏 着一片蝉声与鸟鸣。虽说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文学,但真正 勾起我创作欲望的是,1984年至1985年因公赴非洲贝宁共 和国援建洛科萨棉纺厂工作的这两年时间。其时,远离故 土,远离家人,百无聊赖之中,为缓解思乡离绪,我经常 到大使馆借书看,或信手写点文章。偶有一日,向有文学 素养的法语翻译小陈看了我写的游记,认为有自己的风格 ,鼓励我坚持写下去。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把异国观感记 满在两本厚厚的笔记簿上。当时对散文的概念只是一知半 解,这些文章主要用于练笔。 回国后一段时间,有一位文学造诣颇深的好友阅读完 我的旧作,鼓励我投给报刊一试。于是,壮着胆子把修改 后的《贝宁南部之旅》寄给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散文 百家》,承蒙编辑厚爱,我的第一篇作品终于变成铅字。 受到鼓舞,我把记于贝宁的观感整理成散文、散文诗,陆 续被报刊采用,记日记让我收获满钵。就这样,我以游记 散文步入文学圈,当意识到创作能悦己娱人,可以丰富精 神家园,便让生活的花朵开在笔耕的田园里,题材也就多 样化了。我偏爱散文,皆因这种体裁可抒情、寄意、写景 、咏物、论事,自由自在。我对名胜古迹的痴爱缘于念的 是建筑专业,每每在苍穹下的旷野中寻觅,心境别样舒畅 。风从身边掠过,那长期困囿在水泥森林中沉积下来的郁 闷一扫而光,涌上心头的是难以言喻的快意。 面对人间的风景,无心人只知走马观花,有心人且行 且珍惜。成为行吟者的有心人,他们懂得怎样抒发、表达 、寄托思想情感。我发现行吟者最懂得感动的真谛,于是 决意做一位行吟者。雪中有人送“炭”,雨中有人撑伞, 危难时有人施以援手……都是感动的触点。正是有了感动 ,才有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就有好灵感。 心抵万里,游目骋怀。非洲游历中,我在贝宁共和国 与骨瘦嶙峋的婴儿在吸吮干瘪母乳时的眼神相撞,“心如 掏空般’’震撼;苍茫旅程里,解读《澎湖的符号》《金 门:闽南人文的钤记》,品赏《白园滋味》,又《熏沐在 宋元东方大港岸上》,聆听《清曲南音》《古寺的交响》 ,悟彻《拘那罗陀的微笑》《鹅湖之会》……努力以“行 动”飞扬情绪和记忆,呼唤“心灵在场”,创作出一篇篇 散文,与诸君分享自己的感受。 多年的笔耕经历告诉我,作家体验生活,应该像树根 扎入泥土,扎得越深枝叶越繁茂。海底有种珊瑚虫,小珊 瑚不断生长,代代相传,至死不离母体,堆积成珊瑚树或 珊瑚岛,越发珍奇而美丽。一篇好文章的完成,应该有珊 瑚树形成一样的过程。 我深知,写作是件苦差事。单凭一腔热血未必能够成 功,但不离不弃终会有所收获的。凡是坚持不懈的人,意 外的惊喜终将降临。缘于笔耕是写作者的一种幸福,我固 守着文学田园获取快乐。 总有一种声音令我感动。这本散文集能够出版,应该 感谢李朝晖先生对本书提出具体要求,感谢原福建省泉州 市文联副主席、原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志泽先生拨冗写 序,感谢关注我的人……应该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恕 我未能一一罗列。但愿结集出版的这几十篇散文,能够给 予读者诸君些许快乐。 春天来了,窗外的树绿了,花儿开了,灵感的精灵翩 跹而至,于是,就有了这些意犹未尽的文字。感谢春天, 感谢所有推动我往前走的人。 蔡飞跃 2018年春于泉州 目录 波多诺伏之旅 走进黑人村落 澎湖的符号 金门:闽南人文的钤记 白园滋味 边荒落雷 大明兵裔 转角处遇见一个王朝 爱情不沉岛 行走的宫殿 鹅湖之会 上蔡秋祭,细节或瞬间 不老的宋船 古寺的交响 清曲南音 为一首诗去苏垵 兵魂的栖居 五里桥断想 长汀古街寻美 百姓古镇秋访 万岁坡 锡兰王子的血脉 弘一法师舍利塔 月夜蟳埔 熏沐在宋元大港岸上 善行,从古渡播撒 对渡 马可·波罗从这里出航 郑成功焚青衣处 同乡李贽 漫过岁月的泉港观音山 拘那罗陀的微笑 吴鲁:心忧天下的自觉 一山佳茗 南天禅寺题刻的陶沐 步寻草庵 蔡襄祠尘影 后记 精彩页 波多诺伏之旅 旅行观光,眷恋山水的人总有激动难耐的热情。居留贝宁的第六天,专家组安排翌日游历波多诺伏,意外的惊喜着实让我彻夜难眠。 夜雾渐疏,东方泛白,深邃的天空抖掉了青蓝色面纱。轿车在隐伏草丛的柏油路上向南飞驶,早把洛科萨住地抛得无影无踪。旷野上,椰树和棕榈翩然摇情,山花和绿草尽情翻卷…… 途经首都科托努,轿车循着海岸线继续前行。一路上,我的头不时探出窗外,眺望着蔚蓝的海面,银色的沙滩,任由大西洋吹来的清风轻拂。一旦适应当地的环境,心里反而接受西非海洋性气候了。 猝然间,我记起询问波多诺伏的路程,翻译小陈告诉我:“快了,距首都波多诺伏只有三十里之遥。”怀疑他说错了首都,我替他紧张。他又继续解释说:“贝宁是个一国两都的国家。1960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后,定都原殖民地首府波多诺伏,事隔不久,为摆脱政治阴影和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决定迁往首都外港——全国最大城市科托努。尔后,各国使馆纷纷迁址,地图上虽然标明波多诺伏是首都,实际上仅是个空架子。” 此时,司机老王故意和我们开了个小小玩笑,猛然高揿喇叭随后戛然而止,我先是惊讶,随即恍然大悟起来。有人俏皮地喊了起来: “已到了波多诺伏湖,阿米尔,冲!”大家闻声而动,磕磕碰碰挤出车门,稚童般在湖畔盘桓。 湖上风光很美,惹得游人含情凝睇:风不兴,浪不作,目不可及的?湖凝成固定的画面,一种无名的肃穆弥漫其间。明媚恬静的湖面上,在旭日金辉映照下,显得五彩缤纷。草木纹丝不动,仿佛都在遐思。偶尔有水鸟飞起,那水平如镜的湖面涟漪荡漾,如同赞歌的和声,使我祈祷般地将视线转向南方的天际,油生飘逸欲腾的感觉…… 进入市区,街道上时有汽车、摩托车来往穿梭,显得有点喧嚣。马路两侧行道树宛如一把把巨伞,把条林荫道装扮得诗意盎然。低层楼房错落有致,门面装潢虽很简朴,但现代气息浓于洛科萨。街景不突出,但总督府和基督教堂不可不瞻。典雅的造型和周围平民很不协调,颇似鹤立鸡群。人们来此的目的,并非只为陶醉于典型的欧式建筑氛围,而是对历史进行沉痛反思:应知道,法国殖民统治者踏上这片国土,名为上帝使者,实是巧取豪夺——先把有价值的财物囊括一空,又肆无忌惮地贩卖黑人。金钱或运回国内,或营造消闲的去处。贝宁独立后,总督府被改为他用,而基督教堂继续开放,成为信徒们祈祷诵经的场所。 在波多诺伏,柜台上的商品值得关注。闲逛几家商店,商品来源与洛科萨相似。中国产品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可用灿若繁星、琳琅满目来形容,诸如,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海鸥牌照相机、蓝宝石文化衫、天坛牌清凉油……有的竟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的抢手货,由此可见中国产品深入贝宁市场的程度。 时近晌午,寻个僻静处就着自备干粮打尖。此刻,姗姗走来一位头顶瓷坛的贝宁老大娘,停在我们身边打手语。一时间,连陈翻译也如坠烟海,不知所云,很久才拍着脑门清醒过来,忙不迭地解释说:“贝宁是个穷国,水也稀贵,捧出清水请客人饮用,是主人接待贵宾的礼节。因为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相当可观的资金,不仅帮助贝宁兴建了体育馆、卷烟火柴厂,还有我们参加建设的棉纺织厂工程,并且派出医疗队、农业技术组,中国人的献身精神折服了贝宁人。无论在科托努、波多诺伏,即使在偏远地区帕拉库,中国专家都会受到贵宾式的礼遇。” 面对如此盛情的主人,我们怦然心动,那种因为语言不同、风俗迥异的陌生感一下子荡然殆尽。为了不拂她的好意,赶紧舀好清水一饮而尽,她欣慰地笑了,皱纹密布的黝黑脸庞上神采飞扬。 时间还很充裕,蓦然想去她家串门。正是收获季节,见有远客造访,赶场的主人连忙歇手围来道寒暄。一位老者大声催促晚辈上树为我们采椰果。只见他把砍刀往腰里一别,两手抱住树干,弓着腰,魔术般爬上树梢。眨眼工夫,椰树底下堆起高高的椰果,憨厚的主人热情地请我们品尝新鲜椰汁。唯恐见外,我们不再推辞,一面啜饮着沁人心脾的椰汁,一面畅叙友情,心里充满感激。 …… P1-3 导语 蔡飞跃,丰泽区作协主席,福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紫陌行吟》、《红尘笛韵》、《丰泽山水》。他的的散文不论写什么,都讲究结构,讲究画梁雕栋般的涂墨佰彩,还讲究语言典丽铿锵的民族特色,以及随题材、主题不同的色调变化。 《心抵万里(蔡飞跃散文集)》是他的一部散文集。 序言 陈志泽 与蔡飞跃先生相识于我工作上困难最多的年月,一直 到我临近退休和退休后的这十几年,我们的交往不但没有 疏远,反而更加密切。深感他的为人真诚、谦和与重情义 ,这回他要我为他的散文集《心抵万里》作序,我忽然想 起,多年来他对于散文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如期到来的丰厚 收获,不正是源于他为人的品格?我想写散文也和做人一样 ,是最需要这种品格的。这篇序也就从这里写起。 众所周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有过十分宝贵的拨乱 反正、兴旺发展的纯正时期,各种文体的创作空前繁荣, 优秀作品异彩纷呈。可是,渐渐地,转型期的大浪淘沙也 促使文学创作的队伍出现重新组合和明显变化。一部分作 家走向物质财富的创造而离异了文学,或若即若离于文学 ,我熟悉的蔡飞跃却始终以他的谦虚谨慎和真诚,以他的 执着追求、扎实勤勉不断加大文学的重量。他不但长期在 做好建筑行业的本职工作之外,担负市、区繁重的文学组 织工作,执行主编刊物和文化丛刊的工作,还从不间断地 坚持散文创作。 蔡飞跃为人的品格体现于散文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字里 行间。娓娓道来是蔡飞跃散文很突出的讲述方式。犹如面 对亲人、朋友般,面对读者的亲切交谈抑或发自心灵的自 言自语。 在《熏沐在宋元大港岸上》,作者平静却满怀深情地 讲述海丝的故事,点面结合,有骨有肉,引人入胜。请读 这一段:“自汉开始的那条陆上‘丝绸之路’到北宋末年 被迫慢慢地中断。”笔锋一转接着道:“万幸的是南宋以 后,当通往西域的商旅驼铃声暗痖的时候,我国的东南沿 海已是舳舻千里,航帆蔽天,一批批丝绸、茶叶和瓷器亟 待出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市井云集 ‘十洲人’,市声喧嚣鼎沸,商贾接踵摩肩……这景观气 象颇似一幅南方的《清明上河图》,慰藉了南宋皇帝们的 ‘故国之思’,缓释了北宋遗臣们的‘东京梦华’之恋。 ”场景也出来了。散文的叙事功能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卡 佛说:“这个世界上才华有的是,但能持久的作家必须有 自己独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以 艺术的叙述。”叙写海丝历史的散文本来是很容易写得枯 燥无味的,但该篇作品却写出可读性。有魅力的叙事,体 现在作品消化了许多翔实的历史资料而提取其精华并精心 提炼为细节,缜密的结构,让读者易于并乐于接受。 《一山佳茗》起句“飘零的细雨把梦吹远”,简洁而 富有诗意,立时把读者带进茶乡的独特氛围中。作者的描 述,把茶乡的历史、风物,制茶的流程与主体的感受、感 觉有机地连接起来,成为动人的水墨画卷,这是作者的拿 手好戏。作品题旨的升华非常自然:“品茶让我想起人生 ,想起如茶一般的人生,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如同品 尝清香型的铁观音,富有隽永的韵味。作品整体的细腻、 缠绵、诗情画意与一山佳茗的客体呈现十分吻合,而神妙 的笔触更将大自然的景象与茶乡人的精神风貌提高到应有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一路行吟,迤逦而进,以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讲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动人故事,以及他在非洲等地的游览经历、感怀和风情。 作者以“行动”飞扬情绪和记忆,呼唤“心灵在场”,善于从寻常的景象中发现隐藏的、不寻常的精神珍宝,并在娓娓道来之际糅入简洁而精辟的议论,将题旨表达得深刻又多姿多彩。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在他的笔下透射出厚重的历史感和在场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