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地的回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薛忆沩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薛忆沩,生于郴州,长于长沙,现居蒙特利尔。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从蒙特利尔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1996—2002~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一2010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2014年获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第三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2014年及2015年连续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
主要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遗弃》(2012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一个影子的告别》(台湾版)、《空巢》(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及《南方都市报》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流动的房间》(2013年新版)、《首战告捷——“战争”系列小说》(《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十大中文小说”)、《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与马可·波罗同行》、《献给孤独的挽歌——从不同的方向看“诺贝尔文学奖”》。
书评(媒体评论)
他不属于文学界,因为他只属于文学:薛忆沩就
是这样的经典作家。
——周国平
美丽、干净、温暖,是文学的祖国,也是思想的
家园。
——何怀宏
愿更多的读者,与薛忆沩金子般的文字共鸣。
——刘再复
作为薛忆沩的欣赏者,我向他的勇气、耐力以及
他对孤独的爱致敬!
——哈金
被“翻译”发现的中国小说家。
——《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文学的秘密。
——《蒙特利尔报》 The Montreal Gazette
精细地呈现人的孤独是《深圳人》的成功之处。
——《责任》 Le Devoir
这位生活的极简主义者在语言里寻找自己的天堂

——《新京报》
目录
自序
文学随笔
文学的祖国
写作者的“分身术”
语言、蝴蝶和彩色的螺旋
献给孤独的挽歌
致命的殊荣
“大地”的回报
读书随笔
伟大的抑郁
与“主义”无关的凯恩斯
最后一篇日记
读《看不见的城市》
现代的“命运”交响曲
人生随笔
异域的迷宫
人物随笔
晚安,克娜蒂娅!
父亲的“遗嘱”
最后的午餐
散原老人的“少作”
外婆的《长恨歌》
生死之间的“桂姐”
浸泡在菌油里的乡愁
城市随笔
“我”的唐人街
走进上海的早晨
访谈作品
面对卑微的生命
在“文学的祖国”里执着生根
奇特的“文学三十年”
精彩页
文学的祖国
如果我能够从一本书里面引出如下的一些句子,我引用的是哪一本书?
我深信,语言是我周围的世界混乱的根源。
口语好像是暴雨,书面语言则似乎是缓慢移动的白云。
人们以死亡来雕琢历史。
时间将我分析成一些基本的元素。我用这些元素组织起一个混乱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一颗骚动不安的心。我假定那是我的心。
在我感到寂寞的时候,我进而感到自己是唯一的实在。
我无时无刻不在犹豫。我就是犹豫。
每个人都是死亡的候选人,而且都是一定能够最终获胜的候选人。
如果我能够从一本书里面引出如下的一些句子,我引用的会不会是同一本书?
去思想就是去毁灭。
我靠近的每一个柔软的事物都用锋利的刀刃刺伤我。
我已经悄悄地见证了我生命的逐渐瓦解,见证了我想成就的一切缓慢的隐没。
我写作就像我记账一样,细心又冷漠。
对我来说,世俗的爱是平淡的,它只能提醒我失去了什么。
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写的作品。我将自己在句子和段落中展开,我给自己加上标点。
我感觉如此无聊,我的泪水几乎都要涌出来了:不是那种会流下来的眼泪,是那种会留在内心深处的泪水。那种泪水起因于灵魂的病症,而不是肉体的疼痛。
这两组引文来自两本不同的书。其中第二本书的主体是一部由481个片段组成的“没有事实的自传”。作者将这部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了里斯本的一位助理簿记员。这个虚构的人物用作品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他“出生在一个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信仰上帝的时代”。而第一本书的作者称他的作品的主体部分是一个自愿失业的“业余哲学家”留下的日记。这位“业余哲学家”的一封短信出现在作品的开始。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一个例外,我只有在消失中才能够感到完美。”这个“虚构地”生活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人与那个“虚构地”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葡萄牙人在性格和思想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翻读佩索阿的《惶然录》(The Book of Disquiet),我想起了我的《遗弃》。佩索阿曾经借用他的虚构人物的名字发表自己的一些诗作,而我也将自己在1988年前后写下的那些没有人能够理解的短篇小说慷慨地转让给了虚构的“业余哲学家”。这种转让使我不得不在一篇文章中佩服我的虚构人物比我自己“更高的”文学才能。看到这虚构的人物将我疯狂地写下的那些作品冷漠地安插在自己的日记里,我感到过难忍的嫉妒。我的这种感觉显示出我并没有能够借助写作来完全忘记自己。而《惶然录》的英译者在他漂亮的导言里告诉我们:最早忘记了佩索阿的是佩索阿自己。
但是,我们不能够像佩索阿一样忘记佩索阿。这个孤独的葡萄牙人靠翻译商业文件维持他简单而短暂的生活。他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世俗的“爱情”更是或许从来没有过“体”验。像同时代的卡夫卡一样,他生活在灵魂的“城堡”里。这“城堡”的遗迹被语言保存下来。当我们以阅读的名义闯入这神秘的世界,我们会看到无数的镜子,我们会从这无数的镜子里看到无数的自己。
“我的祖国是葡萄牙语!”里斯本的那位助理簿记员这样写道。这显然也是佩索阿自己的声音。
语言是文学的祖国。这祖国蔑视阶级的薄利、集团的短见以及版图的局限。这是最辽阔的祖国。这是最富饶的祖国。
写作者的“分身术”
写作者是魔法师,这近乎常识的隐喻凸显了写作的“非凡”特质。以“变性术”为例: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成功的变性手术完成于1952年,而对文学史稍有知识的读者都知道,早在1856年,也就是这医学奇迹发生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变性的壮举就已经在写作中实现。“包法利夫人就是我!”福楼拜这样说。这惊世骇俗的爆料扫除了比原罪还要原始的男女界限,确保了文学想象的自由。(P3-7)
导语
薛忆沩“文学三十年”自选虚构、非虚构作品集各一册,此为非虚构卷。
作品在国际引起关注,鹤立于国内文学界和知识界,无论何种形式、文体,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连续荣获十大好书奖,进入各种年度书单,获得国际奖项。
周国平、何怀宏、刘再复、哈金等名家推荐。
序言
三十年前,在《作家》杂志的头条位置上看到自己的
名字,误以为那就是写作能够带来的最大的喜悦。三十年
后,在文学的道路上孤独地面对着卑微的生命,才知道写
作还能够带来更深的喜悦:那是与虚荣和功利全然无关的
喜悦,那是截获人性密码和撞开语言宝库的喜悦,那是被
上帝选中的喜悦。
2015年夏天,在大学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上,组织
者请每位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概括自己三十年里的作为。
我的概括只用了十秒钟。我说我从北京航空学院八一级计
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变成了中国当
代文学界成绩“最好”的作家之一。这一晃而过的戏言很
容易让人产生人生如梦的幻觉。要知道,这神奇的“化学
反应”耗费了三十年的时间,耗费了难以估量的汗水和泪
水。毫无疑问,概括中的第一个“之一”应该全部由我自
己负责。但是,正如我曾经多次强调过的那样,其中的第
二个“之一”要归功于无数人的鼓励、支持和鞭策。
向那无数的前辈、同辈甚至晚辈致意是出版这一套“
‘文学三十年’作品选”最主要的理由。任何一个文学生
命都受制于和受惠于一个特定的时代:被上帝选中也就是
被一个特定的时代选中。
而这表面上立足于过去的出版实际上也为未来设定了
标杆。我肯定自己已经过去的“文学三十年”没有辜负汉
语的养育之恩。我也同样相信自己未来的“文学三十年”
不会愧对文学对一个卑微生命的殷切期望。
薛忆沩
二〇一九年三月九日
内容推荐
《大地的回报》为薛忆沩“文学三十年(1988-2018)”非虚构作品集,篇目、装帧设计皆由作者自选自定,具有纪念意义。
这本随笔选集包括薛忆沩曾被《读者》和几乎所有文摘类杂志转载的散文《外婆的〈长恨歌〉》《献给孤独的挽歌》《面对卑微的生命》,广受好评的《读〈看不见的城市〉》(节选),长篇随笔《异域的迷宫》等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境界和文学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