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国部长刘建章》是第六任铁道部长刘建章的传记。 刘建章是一个忠诚守信的人,无论对信仰、对事业、对同志、对妻子,他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他敢于在国民党军阀监狱里在敌人内部发展共产党员,勇于在与党失去联系后自觉发展党组织为党工作。 刘建章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他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天下难容之人,纵使天下人负他,他不负天下人。 刘建章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无论是牢狱之灾,还是尖刀抵喉,甚至在党内冤遭残酷迫害,他都能平静坦然,果敢前行。 刘建章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能在日酋刺刀下冷静自救,能在凶险的土匪窝里谈笑风生、宣传抗日救亡,能赤手空拳将上万人的游杂武装改编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能在自身难保的“文革”后期,以一己之力在铁道部苦撑危局。 为国家民族复兴、为民众摆脱苦难、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正是成百上千万个像刘建章这样的人,前仆后继组成的钢铁“脊梁”,支撑着中国庞大羸弱的身躯,使国家民族免受列强的瓜分日寇的并吞,不但实现了中山先生渴望的“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遗愿,而且正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更加伟大的中国梦阔步前行! 作者简介 文炜,70后,新疆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作家、记者。先后就读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及鲁迅文学院,曾任武警总部文学期刊《橄榄绿》主编、央视特约撰稿人,现任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执行总编。已发表出版小说、报告文学、人物传记两百多万字。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多家刊物转载、连载,并被收入多种选本。文学、影视作品曾获中宣部、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等,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 “整风”,来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 太行党校的“托派头子” 烧成灰,我也对得起党对得起你 向着延安,出发 重回母亲怀抱 第二章 香慈,小荷才露尖尖角 熊希龄,第一颗启明星 世外桃源 乱世少年之思考 我选择了你 少年书记是怎样炼成的 我被老蒋撞了一下腰 第三章 大雪满弓刀 子弹,射向白山黑水 十八岁书记的建党大业 怕死不当共产党 一个囚徒的偶像派生活 屡败屡战 中共珲春县首位县委书记 第四章 万里归心对月明 孩子找娘泪花流 一个人的革命 娶妻当娶刘淑清 景县第一个党支部 小女人,大决定 第五章 一剑曾当百万师 是金子总要发光 搞定景县军界“一哥” 该出手时就出手 风雨北平 刀尖上的舞者 一起回家打鬼子 第六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 空手也能套“白狼” 女汉子的交通站 再向“虎山”行 敬酒不吃?上罚酒 “土包子”的一手“好牌” 第七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死神的气息 平原“马奇诺防线” 超级复合型人才 百团大战之破路奇兵 第八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 冀南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不战而屈伪军之兵 虎口夺食 统战统战,统天下而战 第九章 骁骑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再上征途 一块好砖 中国铁路,我来了 把党中央接进北平 第十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奠基郑州铁路局 新中国新铁路,走起 “大跃进”,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乱云飞渡仍从容 不可或缺的“泥瓦匠” 第十一章 只留清气满乾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 “吕家王朝”的“狗头军师” 副部长人间蒸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上书毛泽东告“御状” 中国改革先行者 就是要摸一摸老虎的屁股 在铁道部独撑危局的岁月 人祸何时了 第十二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青天”拨乱反正 71岁,老马识途 二线位置一线心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去了 管了老的管小的 尾声 后记
序言 1944年9月,河南辉县某村,中共抗日根据地。村口 ,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忧心忡忡的女八路的身影。她 一只手牵着刚会走路的儿子,一只手抚着即将临盆的肚子 ,遥望中共太行党校的方向,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 每个人都读出了女八路脸上的牵挂和哀伤。 女八路不知道,她的丈夫已经被决定秘密判处死刑。 那几日,一百多里外的山西太行山区麻田附近的柴城 ,连降大雨,被囚禁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党校的刘 建章心情比暗沉的天空还要阴郁。对他这位“死不改悔” 的托派头子,审干组的人看来已灰了心,已经有很多日子 没人提审他了。听着屋外狂暴的无休无止的雨声,刘建章 感到了可怕的孤独。 刘建章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 是什么。 雨终于停了,保卫部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他们决定 趁着雨停赶快办了这件事。于是,“托派头子”刘建章被 秘密押赴刑场,和他同赴刑场的还有时任中共冀南五地委 书记李尔重。 虽然没有人明白告诉刘建章要去哪里,但从早饭添的 一碗鸡蛋面,刘建章猜出了端倪。 雨虽然停了,天空并没有放晴。被持枪荷弹的士兵押 解着,走在阴沉的天空下,刘建章悲愤又无奈。 自从选择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刘建章早已把生死置之 度外,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死在敌人的监狱里 ,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将倒在自己同志的枪口下,他不甘 心呢!还有淑清和孩子们,一个背着叛徒家属沉重十字架 的女人,拖着四个孩子,以后她可怎么活呀? 自己是怎么在这次整风中成为太行党校头号“托派头 子”的?刘建章多么想在临死前搞清楚这个问题啊!他的 思绪回到了八个月前……
导语 本书抒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任铁道部部长,一位忠诚守信的人,无论对信仰、对事业、对同志、对妻子,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刘建章光辉一生。他敢于在国民党军阀监狱里在敌人内部发展共产党员,勇于在与党失去联系后自觉发展党组织为党工作。他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无论是牢狱之灾,还是尖刀抵喉,甚至在党内冤遭残酷迫害,他都能平静坦然,果敢前行。刘建章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他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天下难容之人,纵使天下人负他,他不负天下人。本书弘扬了刘建章那一代追求真理、胸怀信仰、品质高洁的革命者、建设者。 后记 2014年大年刚过,一个寒冷的傍晚,在北京一家虽不 奢华倒也干净齐整的酒店里,我接了个“活儿”。 委托人是一位毕业于东京日本医科大学的医学女博士 刘爱民,介绍人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时任秘书长张洪溪老 师。 女博士皮肤白皙,气质娴雅。她和她另外八个兄弟姐 妹正急于寻找一位合适的作家,为他们已然作古六年的老 父亲写一本传记。据说,我已经是他们找到的第五位作家 了,这件为父立传的家族大事也已经跌宕起伏了整整六年 。 我的一位同为传记作家的好友在得知此事后,郑重提 醒我,千万不要接医生和律师的活儿,这两种人特别精细 、特别挑剔,很难伺候,他们多次换作家就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我这人也有一个“特别”,就是特别虚荣。当张 洪溪老师向女博士夸大其词地宣称我的文字如何之漂亮, 我如何以绝对高票摘得最新一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 ”奖,如何身在军旅人品贵重、风清气正时;当女博士在 张老师的介绍下,对我频频颔首表示“久仰”时,我该死 的虚荣心立马胖大海遇水般飞速膨胀起来。 于是,我飘飘然在合同上签下大名,欣然应允:一定 为我的这位新传主——1926年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铁路结缘六十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任铁道部 部长刘建章,写出一本让在天之灵满意的传记! 原想,这不过是一本几十万字的传记,凭自己操刀代 笔早已驾轻就熟的经历,辛苦半年,准能圆满交差。可我 绝没想到,一纸合同竟让我从此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整 整挣命了两年!更没想到,这位故去的老人由此闯入我的 世界,影Ⅱ向了我的三观,改变了我对某段历史某些历史 人物的原有研判。 这种在思想感情上与传主产生强烈共鸣,在我多年人 物传记写作中,并非多见。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我在跟随刘爱民女士,对传主人 生道路、心路历程的漫漫追踪和不断挖掘中,这种共鸣逐 渐生发、强化和放大起来的。 在河北景县大刘庄,我们拜谒了刘老的故居,听老人 们讲述他在那里创建党组织,收编地方游杂武装,带领冀 南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英勇抗日,身负重伤的种种神勇传 奇。 在吉林延边,我们钻进珲春“大荒沟”深山密林,辨 析刘老八十多年前辗转白山黑水,冒死布道(传播共产主 义思想)、创建党组织的足迹。虫鸣鸟语问,似乎仍依稀 可辨他和他的战友们高亢激越的《国际歌》歌声。 在河北省档案馆、在铁道部档案馆、在延边和珲春的 党史研究室……尘封的档案,泛黄的故纸,冷静的文字, 我的心被一次次揪住,我的泪点被一次次戳中,我的灵魂 被一次次撞击。 500多万字资料的阅读、近半年的辗转采访,刘老穿越 时空隧道,越来越眉目清晰地向我走来。无数次,我与他 隔空对话,听他讲述血雨腥风的革命故事,波诡云谲的政 治斗争,艰难创业的铁路生涯,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相 濡以沫的夫妻爱情。 刘建章是一个忠诚守信的人,无论对信仰、对事业、 对同志、对妻子,他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他敢于在国 民党军阀监狱里在敌人内部发展共产党员,勇于在与党失 去联系后自觉发展党组织为党工作。 刘建章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他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能容天下难容之人,纵使天下人负他,他不负天下人。 刘建章是一个勇敢乐观的人,无论是牢狱之灾,还是 尖刀抵喉,甚至在党内冤遭残酷迫害,他都能平静坦然, 果敢前行。 刘建章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能在日酋刺刀下冷静 自救,能在凶险的土匪窝里谈笑风生、宣传抗日救亡,能 赤手空拳将上万人的游杂武装改编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 武装,能在自身难保的“文革”后期,以一己之力在铁道 部苦撑危局。 刘建章真是一个大忠大义大苦大累之人。我一次次被 他感动,他常常让我在写作时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让我 双手颤抖无法敲击键盘;他数次使我泪眼婆娑,无法辨析 屏幕上的文字;他甚至多次闯入我的梦境,使我午夜梦回 ,再难入眠。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什么意念支撑着他?答案是: 为国家民族复兴、为民众摆脱苦难、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 。鲁迅先生曾说过,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拼命硬干 的,埋头苦干的。并深情地说,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 斗历程中,正是成百上千万个像刘建章这样的人,前仆后 继组成的钢铁“脊梁”,支撑着中国庞大赢弱的身躯,使 国家民族免受列强的瓜分日寇的并吞,不但实现了中山先 生渴望的“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遗愿,而且正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更加伟大的中国梦阔步 前行! 一叶而知秋,一个刘建章让我加深了对一个政党伟大 性的认识,更加认同了共产党人得天下而治的必然性。今 天,在喧嚣的物质世界中,理想、信仰、牺牲、奉献,这 些神圣的字眼,似在某种程度上被标签化、淡漠化。而在 与刘老的神交中,使我相信,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 些神圣的理念,都有人在义无反顾地坚守,都 精彩页 第一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 “整风”,来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 当刘建章带领冀南军民对小鬼子进行着最艰苦卓绝的抵抗时,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全党开始了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 从1921年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石库门房及浙江嘉兴南湖上的小小画舫到1942年的延安窑洞,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之后,逐渐练就了一批在政治上成熟的领导骨干。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返中央领导层。1937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偕同康生等人从苏联回到延安。灌了一肚子洋墨水的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后,开始推行“右倾”错误观点,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批评洛川会议以来党中央在抗战和统一战线问题上争取领导权和独立自主等正确观点和政策。 这个喝洋墨水的王明,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土生土长的毛泽东背道而驰。毛泽东虽然赞成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但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就这样一条被从前和后来的事实反复证明的真理,在当时却受到王明的批评。由于王明身靠共产国际这棵大树,而共产国际当时在中共党内有着很高的权力和权威,因此王明的思想一度占了上风,给全党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混乱,给党在抗战初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 转机出现在1938年9月,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从苏联回国的王稼祥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承认毛泽东是中共领袖。此后,毛泽东在1940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上曾试图解决中共的思想路线问题,彻底否定1931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左”倾政治路线。但是由于教条主义在党内的思想基础仍然根深蒂固,他的努力没有获得完全成功。这让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必须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1942年2月,当中共冀南行署常务副主任刘建章带领冀南军民对小鬼子进行着最艰苦卓绝的抵抗时,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此,全党开始了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为切实加强对整风的领导,中央成立了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并由毛泽东任主任。 此次全党的整风运动开展到冀南抗日根据地时,已经到了1943年的春天,刘建章接到最新命令:前往中共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审干运动。 对于这场发轫于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的整风运动,刘建章当然一直在关注着,他甚至在反扫荡的难得间隙中,一字一句地阅读了整风中三篇最核心的指导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三篇文章都不长,但字字珠玑,字字见血,对党内存在的种种根本性问题剖析得通透彻底,真能读得人“心里亮堂堂”。 参加革命十五年了,虽然从没有见过毛泽东本人,但刘建章对毛泽东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精辟分析问题及把握大局方向的真知灼见,十分敬佩。很多年前,刘建章还在白山黑水间跟小鬼子周旋时,就听说远在千里之外的红都瑞金红军一军团政委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总结了一套对付老蒋政府军的绝佳战术“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那时,身为第一任中共珲春县委书记的刘建章就反复琢磨过这十六个字,越琢磨越觉得这十六个字太经典了,真是用兵如神啊!在冀南艰苦抗战的五年中,刘建章运用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敌后游击战术,带领冀南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在抗击困扰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现在,终于有机会去专门学习毛泽东著作了,作为毛泽东的追随者,刘建章心里揣满按捺不住的激动,他交接了工作,背起背包,跨上战马,在1943年2月的某一个清晨,带着警卫员出发了。 早春清冽的空气刺激得胯下的马儿连打两个响鼻,它抬起修长健壮的腿,很想痛痛快快驰骋一番,刚一抬腿,却被主人轻轻勒住了缰绳,马儿无奈地放缓了步子,矜持而高贵地颠着碎步前行。 刘建章确实不想让马儿快跑,他贪婪地注视着沿途经过的每一片田野,每一个山坡,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农舍,每一缕炊烟……这片土地生养了他,还给他生养了一个好妻子,更是他带领冀南军民和日本鬼子斗了整整五年的地方。邓小平、刘伯承、姚依林、王任重、宋任穷、陈再道、赵铸,还有刘金科、葛贵斋,还有救他一命的罗伯特、付振山……有太多无法忘记和不能忘记的人和事沉淀在他心里,注定将影响他的一生。 刘建章眺望远方,太阳已经离开地平线一大截了,橘红色的阳光渐变为金色,大地愈发壮丽,刘建章再次回眸,深情凝望,把这里的一切全部装进眼眸装进心里,然后,用力一夹马肚子。得到指令的骏马腾起前蹄,仰天长嘶,后面的警卫员也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两人两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奔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