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叙述了中国汀南溧水地区自1907年至1952年的一段故事。通过庄家、黄家、袁家、李家、赵家等若干家庭的人和事,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人伦与罪恶的冲撞,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以庄家为代表的各个家族通过各自家族的辛苦劳作,让家庭富裕,人丁兴旺,寄托了各自家族期盼自家香火传承、根深叶茂的传统心愿。 庄家独子庄坤林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抛弁家庭富裕的生活,投身于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安危的时代浪潮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弃小家,为了中华民族之大家,舍生忘死,体现了知识分子勇立潮头的大无畏精神,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庄坤林为代表的家乡人民在波澜壮阔的抗战中,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的根互相缠绕,始终扎在祖国家乡的热土上。 作者简介 庄深,男,1956年6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现任常州市武进创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大专),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首批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常州土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原武进区政协委员、武进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 目录 引子 一、茅山求子 二、纳妾 三、心想事成 四、寻觅茧商 五、神仙酒 六、巧结金兰 七、初吻 八、分钱 九、庄周托梦 十、生了 十一、起名 十二、大树的喜事 十三、逃离匪窝 十四、回门 十五、娃娃亲 十六、以假乱真 十七、秋生的秘密 十八、相亲 十九、震旦大学 二十、邱巴的计划 二十一、震旦人生 二十二、跑官 二十三、十字路口 二十四、土匪绑票 二十五、秘密入党 二十六、护村队 二十七、国事之争 二十八、日机轰炸 二十九、高桥设宴 三十、红枪会 三十一、偷袭洪蓝镇 三十二、通缉庄坤林 三十三、汤全团长 三十四、同室操戈 三十五、借兵 三十六、血案 三十七、烧粮库 三十八、为国殉难 三十九、告慰英灵 四十、归宿 后记 导语 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为发生在中国江南溧水地区的一段历史故事。通过庄家、黄家、袁家、李家、赵家等几个家庭的变故,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人伦与罪恶的冲撞,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作者庄深,江苏作家,他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创作以诗歌、散文为主。《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他为我们塑造了庄坤林这么一个人物形象,而正是这么一个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投身于抗日护国的庄家独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后记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溧水县,那里埋着我们庄家一代代 的先辈。当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的时候,父亲常常操着浓 浓的家乡话,和母亲讲着家乡发生的事情。家乡的乡亲们 每当到常州来时,只要知道父亲的地址,总会上门来看望 父亲。那个年代,家里穷,可每当操着乡音的不熟悉的人 来到家里,父亲的兴奋劲立马上来,拿出我馋了很久的食 品,招待着他们。客人走后,我忍不住责怪父亲:“我们 自己都不舍得吃,你怎么能给外人吃呢?”那时的父亲微 笑着回答我:“儿子,你不懂,我们的根在那块土地上。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家乡来的人特别多。我记 得,每当他们离开时,父亲总要往他们的手里塞上三块、 五块、十块的钱,满脸沧桑的乡亲也总是带着感激的笑容 ,高兴而去。虽然我没有在溧水生活过一天,但溧水这个 名字,在我的童年时代深深地烙在了心里。我从小就没有 见过爷爷,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们在爷爷的陪伴下欢快玩 耍的时候,心里总会出现莫名的失落。忍不住时,我会问 父亲:“我为什么没有爷爷?”父亲怜爱地摸着我的头, 默默无语。 1980年的金秋,父亲突然问我:“想不想去老家?” 他兴奋地告诉我:“溧水县委、县政府要为你的爷爷举办 隆重的追悼大会。”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我,我的爷爷 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死后近四十年,为什么家乡的人民 还要缅怀他?直到父亲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个被 红布包裹着的物件,打开后,那是一张革命烈士证书。听 完父亲简短的叙述后,我才知道,原来我的爷爷真是个英 雄人物。 爷爷名叫庄坤寿,早年在上海读大学,参加进步的学 生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他与曹明梁等同 志一起,开辟韩胡村游击区,任新四军韩胡区副区长,从 事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不幸于1943年8月7日被日寇杀害 ,壮烈牺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爷爷牺牲时,残忍的日本鬼子把他的人头割下来,挂 在溧水城隍庙前的旗杆上几天几夜,成为当时轰动溧水县 的一大惨案。 小时候,我和姐姐寄宿在姑妈家中,姑父王德胜也是 溧水人,他是红军干部,知道祖父的一些往事,我也常听 他和姑妈讲述过祖父的点滴事迹。直到有一天,姑父家中 来了几位他的老战友,杯酒过后,讲述战争年代的往事。 激动时,情绪亢奋,哈哈大笑;悲伤时,个个眼里闪着泪 花。他们讲述的往事,保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第一次 去家乡,是我做了父亲后,一踏入中山烈士陵园的大门, 我的血液莫名其妙地感到沸腾,我在内心急切地呼唤:“ 爷爷,我来看您了!”在烈士事迹陈列室,我第一次见到 了爷爷,那是一张年轻英俊而带着书生气的脸,正深情地 凝视着我。此时,我和父亲都哭了。 前些年去了趟北京,看望了母亲的表哥,他曾是共和 国的农林部长。年近百岁的老人探身四楼的窗口,见我渐 行渐近,兴奋地大声呼喊:“庄深侄儿……”老人开心地 给我泡茶,指着沸水中沉浮的茶叶,激动地对我说:“这 是溧水的茶,我妹妹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令我动 容。 回忆往事时,老人兴奋地攥着拳头,不住地告诉我: “你的祖父是新四军,在南方活动;我是八路军,在北方 活动。溧水是根的所在地,永远不能忘记。” 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来中山烈士陵园,已成我们家的 惯例。每当驱车行驶在家乡的土地上,我总有一种家乡人 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着处处让人惊喜,日新月异、美丽 富饶的家乡,我能感受到这块土地上的父母官心中装着他 的人民,勤劳的乡亲们正开创着溧水的新未来。 从此后,认识的和不熟悉的乡亲们,只要知道我们来 的确切日期,常常在中山烈士陵园门口等候着我们。临走 时,汽车的后备厢里,装满了乡亲们送的家乡的土特产, 好客而又热情的家乡人,他们的举动,让我感动。每当此 时,我总看到老父亲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嘴里会说:“我 们的根在这里。” 2018年7月,在去加拿大的飞机上,我内心突然涌出 一种莫名的冲动,犹如山呼海啸,无法抗拒。到多伦多的 第二天,在激情的涌动下,提笔在纸上胡乱地写起来,这 一写就是四个月。我忽然发现,铭记历史,热爱中华,热 爱家乡,感恩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博爱的精神在 人与人相处中传递,正是促使我内心冲动、急于写出这些 文字的原因。 2019年1月,我带着涂鸦的书稿回到了国内,又经过 两个月的整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稿子送给常州著 名作家陆涛声先生,以及一些教授、博导、董事长和总经 理们,受到他们热情的鼓励,于是我把书稿交给了出版社 。在此,我真诚地向关心和鼓励我的陈晓兰、夏梦、薛苑 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她们是我的第一批读者,并给予 了我很大的帮助。 庄深 写于2019年3月 精彩页 一、茅山求子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初秋,清晨。 天还未亮,“喔喔喔……”,鸡窝里的公鸡就开始昂头啼叫了。随后,整个村子里的公鸡呜叫声此起彼伏,就像约好了似的。 大奶奶的起床比平常早了点。对大奶奶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自从嫁入庄家,二十年来,大奶奶已经习惯了大奶奶这个称呼。她缓缓地推开房门,步入厅堂,熟练地从桌子抽屉里拿出火柴,点燃了煤油灯。瞬间,油灯上跳动的火苗,发出光亮,照亮了四周。 大奶奶端着油灯,走进厨房,厨房的角落边摆放着一口大水缸,里面盛着大奶奶天天要用的梳头水。梳头水是她自己配的料,从她娘家带过来的土法。用纯净的山溪水浸泡上百年香樟树的刨花片,浸上三五日后.用盆装水,用木梳沾水,缓缓地,不断重复着梳头,直至头发发梢稍有滴水为止。 香樟树本身含有芳香,树木自身防虫防蛀,加上充满矿物质的山涧水,虽然已四十的年纪,大奶奶仍然是满头乌发,油黑发亮。 漱完口,大奶奶走近窗边,窗外模模糊糊,什么都看不见。 山里的清晨雾气重。有时候起雾时满世界都是,有时候雾气像烟,一缕缕飘来;有时更像面团,浓浓厚厚,一团赶着一团来。 “唉!”大奶奶重重地叹了口气,自己心里有一团雾。这雾又浓又重,压在心里有二十年。 二十年前,大奶奶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岁的庄世伯。庄世伯家境殷实,小有财产,土地二三十亩,房子已有七八间。庄世伯是家里的独子,人长得高高大大,虽算不得英俊,但看上去壮实。当时家里早有两个雇工,喂着牲口,种着庄稼。 庄世伯人不懒,也没什么喜好。每天带上干粮,和雇工一起,清早出门,落日归家,年复一年。这期间,虽有雨涝干旱,但家里吃穿不愁,温饱有余。 庄世伯对大奶奶十分疼爱,话语中常常带着腼腆。两口子结婚到现在,没拌过嘴,没红过脸,更没吵过一次架。 尽管这样,大奶奶心里清楚,庄世伯心里有事,这事只有她明白,这苦只有她一人知道,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 作为一个女人,大奶奶明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庄世伯是家里的独子,五十岁的人了,连个香火都没有。 这些年来,大奶奶也不是没有去看过医,拜过神。方圆百里的郎中,有些名气有点来头的都去寻访过,有点传说有点历史的庙宇,磕过上千的头,烧过几十光洋的香。 离庄家村十来里路的东庐山,原先有一座很小的观音庙,年久失修,破落不堪,烟火断绝。大奶奶心诚,花了银子,请来工匠,收拾一新,为菩萨重塑金身。自此后,观音庙香火不断,拜佛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大奶奶曾跪在菩萨前,双手抚摸着菩萨的脚,心里渴求着大慈大悲的菩萨给自己送上一子,哪怕来世做菩萨的侍女。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从黄花大闺女,到三十岁的少妇,到四十岁的半老妇人,大奶奶和庄世伯也没少云雨,可肚子也没见鼓起。 其实,大奶奶心里的苦庄世伯也懂。 自从大奶奶嫁过门来,勤俭持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年秋收后,卖了粮食和牲口,大奶奶除了留够家用,多余的钱总是拿来收购土地,鼓动乡亲,种桑养蚕。没几年,土地扩展了,酒坊办起来了,雇工也多了,还盖起了三进三出的大宅子,在县城是数得上的大户人家。 庄世伯看得明白,大奶奶要强,是要证明给自己看,庄世伯没有娶错女人。 早年他挑担到外地吆喝卖自家产的茶叶,天热难耐,汗流浃背,饥肠辘辘,幸好路过一人家,讨了碗水喝,又吃了那家姑娘煮的一大碗阳春面。无礼相送,两斤茶叶抵了面钱,姑娘不肯,推让再三。自己心头顿生爱意,临行时讨要到姑娘芳名,叫柳月。后托媒人上门提亲,二十个光洋作为聘礼,和姑娘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姑娘成了现在的庄家大奶奶。 大奶奶走到灶前,拿起备好的草结,“滋啦”一下划开火柴,点燃草结后塞入灶膛。红红的炉火燃烧着,泛着乱麻般的灰烟。接着,又往炉内放入七八根干树枝。随着一股烟气,炉火瞬时猛烈地燃烧了起来。 这是大奶奶每天早晨必做的事情。待世伯醒来,大碗热腾腾的阳春面,煎上两个鸡蛋,撒上碧绿新鲜的小葱,是庄世伯最爱吃的早餐。 大奶奶也曾多次变换着早餐的花样,譬如蒸点馒头,熬点稀粥。可世伯每次吃完,都念叨着阳春面。大奶奶心里明白,这是世伯对她的痴情。世伯越是这样,大奶奶心里越觉得温暖,也更觉得亏欠了世伯。 灶台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该下面条了。 大奶奶做好早饭,走到窗前。雾已没有刚刚那么浓厚,透过窗户,已能看到不远处山的影子,庭院橘子树枝上挂满果实。她轻轻地推开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湿湿地扑面而来,顿时感觉人清气爽。 今天对她来讲,正需要一个好天气。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