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南丰先生评传(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曾巩文化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琦珍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琦珍,1944年生,江西峡江县人。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曾巩评传》《礼与传统文化》《翰墨天下雄一一桐城派精品赏析》《古文观止赏析》《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杨万里与诚斋体》,整理出版《杨万里诗文集》(上中下)等。 书评(媒体评论) 曾巩(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世称“南丰先生”。2019年是曾巩诞辰 1000年,江西推出这套《曾巩文化丛书》,一共8册, 从曾巩的诗、文、传记、家族、年谱、生平事迹、仕 历等方面着手研究,力图全方位展示曾巩的整体形象 。探寻两宋江右文化繁荣兴盛的原因,必须以深刻分 析研究人物个案为切入点。这套《曾巩文化丛书》是 一次很好的践行,值得细读精研。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原会长王水照 后记 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写过一本《曾巩评传》,1990年 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按体例,那其实是一本研究性著 作,我原定的书名为《曾巩研究》,但因为当时学术著作 发行非常困难,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我接受了出版社的 意见,将书名改为“评传”。书出版后,发行量虽然不是 很大,但三十年来,还是受到了学界比较广泛的关注。限 于自己当时的学养和水平,加上当时文献资料收集非常困 难,拙著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对一些材料的理解 也存在明显的错误。这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关于曾巩首 次赴试的时间,拙著采用的是王焕镳先生《曾南丰先生年 谱》的说法,定在仁宗景j;占三年。而根据李震先生发现 的新材料,应该是庆历元年。二是曾巩耕读期间置办田地 的南源庄,我原以为是金溪的南源。而根据原南丰县博物 馆馆长邱模楷先生的考证,应是距南丰县城十余里的崇觉 寺附近的南源。三是曹彦约“诗才清不羡沧浪”的“沧浪 ”,我原解释为南宋的严羽,而实际上严羽晚于曹彦约。 曹诗是沿用了《楚辞·渔父》的典故。四是对潘德舆“五 七言古甚排宕有气”一语,因句逗错误而作了错误的理解 。五是《赴齐州》一诗,应是晁补之的作品,《宋诗纪事 》误为曾巩所作。我未辨真伪,沿用了这一说法。一个二 十来万字的小本子,竞出现如此之多的失误,实感惭愧。 以此,多年以来,我也一直企望有机会对这些失误进行纠 正。所幸的是,中共南丰县委、南丰县人民政府拟在2019 年隆重举办曾巩诞辰一千周年纪念活动,南丰县南丰地方 文化研究中心和江西人民出版社特约我写一本新的曾巩评 传,这使我终于得到一个机会,来对旧作中的失误进行修 正。为此,特向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江西人民出 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学界同行及阅读过拙 著《曾巩评传》的读者致歉。 此次新写的这本评传,除对旧作的上述错误作了修正 之外,也遵循评传体例的写作规范,在结构上做了比较大 的调整,并且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研究视野也有所拓展 。对旧作中一些我自以为已梳理或辨析清楚了的问题,如 曾巩的历史评价等,则没有过多的重复。对一些实在不得 不重复的内容,写作时也在篇幅上做了适当的调整。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工作,我曾经得到江西高校出 版社,以及许多前辈学者和方方面面朋友的热情帮助,这 一直让我非常感激。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又得到南丰地方 文化研究中心夏老长主任和陈飞龙书记、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一木先生、抚州市社科联罗伽禄先生、南丰县博物馆王 永明馆长等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 谢。去年秋天,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进行曾巩研究 、甚至临终前还在给本书写作提供新的材料的原南丰县博 物馆馆长邱模楷先生不幸去世,没能看到我这本书的出版 ,为此我感到深深的遗憾。但愿这本小书的出版,能给他 一点小小的告慰。 我年事已高,自觉精力大不如前,书中或许还会有新 的错误,愿识者不吝指正。 王琦珍 于江西师大南区宿舍雨风斋 2019.1.8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建隆家业大于天 第一节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第二节 “北兵林林长备胡”——北宋前期的边境形势 第三节 “独恨无人作郑笺”——北宋前期的文坛风尚 第二章 所慕少壮成功名 第一节 “东鲁春风‘吾与点’”——曾氏家族的儒学风范 第二节 “龙潭瀑布入胸臆”——初次求仕与三年疾患 第三节 “青秧绿水自催耕”——躬耕陇亩与苦读南轩 第三章 皎皎丹心欲语谁 第一节 “念随薄禄困垂首”——初入仕途与校书史馆 第二节 “万里波涛一点萍”——十二年外任的天涯漂泊 第三节 “白头归拜未央宫”——晚年的京官生活 第四章 欲挽白日之西颓 第一节 “内成德化,外成法度”——曾巩的变法革新主张 第二节 “儒术远追齐稷下”——曾巩变法思想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 “谁道京师有政声”——转徙七州的政治实践 第五章 文词近比汉京西 第一节 “蓄道德而能文章”——曾巩的古文理论 第二节 “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曾巩早期古文的风格 第三节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曾巩后期古文的风格 第四节 “遗恨何人比海棠”——曾巩的诗歌创作 第六章 盛世文坛竞风流 第一节 “谁能出口献天子”——曾巩与庆历名臣 第二节 “言繇公诲行繇公率”——曾巩与欧阳修 第三节 “太阿犹恨失龙泉”——曾巩与王安石 第四节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曾巩兄弟与三苏父子 第五节 “振拔崎岖长者心”——曾巩与文坛新秀 第七章 望处更有山几重 第一节 疑义何妨相与析——曾巩谥议之我见 第二节 所幸天未丧斯文——元大德本《元丰类稿》述录 第三节 一生殷勤一部书——清顾刻本《元丰类稿》述录 结语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建隆家业大于天——曾巩和他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新兴王朝,在其鸿业初开时,自然都有一种令人鼓舞的欣欣向荣的气象。建立于公元960年的赵宋王朝也一样。后来南宋时的杨万里,面对只有半壁江山、偏安于江南的小朝廷,就很怀念北宋开国之初国家的鼎盛局面,写下过“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的诗句。但实事求是地说,赵宋王朝的前期其实也还是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除燕云十六州和西北地区之外,天下基本一统。随着政权的日渐巩固及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国家确实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气象。但另一方面,赵宋王朝的统治者所施行的文官政治,也给国家的安危造成了许多的隐患。 赵宋王朝文官政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接受李唐王朝因藩镇割据而最后倾覆的教训。“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新增了许多节度使,他们所管辖的地区被称作“藩镇”。唐王朝的统治者原本是想通过这些藩镇来加强中央对各地区的军事控制,以便随时平定地方的叛乱。这种设置,在“安史之乱”以后直到黄巢起义的百余年问,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割据倾向,也在渐滋暗长,发展到后来,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力图摆脱中央政府控制。到黄巢起义失败之后,藩镇连兵,天下大乱,李唐王朝终于在晚唐文人们一片哀婉的悲歌声中灭亡了。接踵而来的,便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这样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对新兴的赵宋王朝来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二是与其开国皇帝赵匡胤自身的经历有关。赵匡胤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将领。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去世,六岁的周恭帝继位。赵匡胤和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控制了军队。这年年底,人们正热热闹闹地准备过春节,京城开封突然传闻纷纷,说是另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联合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起兵来犯。仓促之中,朝中执政大臣未辨真伪,立即命赵匡胤率兵出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驻扎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军中术士苗训声言天象异常,“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天明时分,军中发生哗变。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一批心腹如赵普、石守信等,将事前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山呼万岁。然后回军京师,逼迫七岁的小皇帝恭宗退位,赵匡胤正式即位,改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而北汉、契丹是否真的联合犯境,赵匡胤即位后便没了下文。至于术士苗训之言、陈桥驿军营的哗变,乃至预先准备好的黄袍等等,是否说明这原本就是策划周密的一次军事政变,也就成了一桩历史的迷案。 这两件事对后来赵宋王朝治国方略的制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前者是逐渐摆脱了中央有效控制的藩镇,既然可以使强盛的李唐王朝最后土崩瓦解,新兴王朝的藩镇不也会一样效法吗?后者是国家的军队一旦落人有野心的将领手中,便很容易导致直接颠覆国家政权的变乱。窃国者当然最怕新的政变阴谋在自己王朝上演。赵氏政权既然是通过军事政变取得的,作为阴谋家,赵匡胤他们自然深谙其中的奥秘。他们自然而然地会首先想到,是否有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不准什么时候,也步其后尘,来个“黄袍加身”呢?而这两种威胁,又都与武将有关。所以,赵宋王朝的统治者,较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对武将都更具备一种忌讳和戒备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到近乎变态的程度。于是宋朝一立国,也便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重大政治事件。 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赵匡胤的心腹大臣赵普。赵普,字正则,是在陈桥兵变中,参与给赵匡胤披上黄袍的人物之一,此后一直辅佐赵匡胤平定天下,拜为宰相。赵普自小学习吏事,原本是不太读书的。拜相之后,因为赵匡胤一再勉励部下要多读书,赵普专学《论语》,“每决大事,启阁观书,乃《论语》也。时称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这便是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源。这话说的虽然是赵普个人,其实后来却成了北宋文官政治的代名词。 P1-3 导语 作为中国文学史两宋期间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曾巩被誉为“上续需子,下启濂洛”,也因此,他被视为“千古醇儒”。 本书系统研究了曾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和成就,是作者在40多年曾巩研究的基础上的一次全新的创作,内容扎实,叙述严谨,语言很美,是一部无可替代的曾巩评传。 序言 在宋代文坛上,曾巩是一位很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 他以自己的成就,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卒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后人尊称为“南丰先生”。 以往研究曾巩,比较多的是从“唐宋八大家”的角度 来看待他的成就。这自然是应该的。但倘若我们尝试着拓 开一些视野,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来看待他的全部政 治和文化活动,看待他的文学创作和整个社会背景的密切 关系,那么,我们对他的观照和研究,可能就会更全面、 更完整、更深刻一些。 曾巩生活的时代,是11世纪的中叶。如果孤立地从朝 代更替来讲,这正是赵宋王朝的前期。赵宋王朝的建立, 结束了自唐代安史之乱以来几百年的动乱局面,一代王朝 鸿业初开的喜悦和气象,给人们带来了创建太平盛世的憧 憬。但几百年的政治动乱留给新兴王朝的历史教训,也迫 使他们去深人地反思和总结,力图寻找到一种新的治国方 略,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者 所确立的这个最基本的方略就是崇文抑武,后人将其称之 为“文官政治”。一千多年后,当我们冷静地来回顾这段 历史、评价它的得失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方略确实比 较有效地保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的短暂繁荣 ,而更主要的,是造就了一个文化事业空前鼎盛发达的时 代。所谓的“风雅大宋”,至今也还为许多文人所倾心向 往。但这一方略造成的严重后果,却也是毋庸讳言的,这 最主要的,就是明显地削弱了防御外来侵略的能力,同时 还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不堪承受的负担,最后导致了一代王 朝的覆亡。而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来说,安史之乱 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赵宋王朝则正好处 于这种下滑的最初阶段,尽管它也曾一度充满鸿业初开的 喜悦,但就时代的总趋势看,中国封建社会毕竟已是日过 中天,表面的繁华与承平,还是掩盖不了业已出现的衰败 征兆,江河日下,百感苍茫,于是,有抱负的最高统治者 和政治家们,总想通过革新朝政来扭转局面。所以,在曾 巩生活的北宋前期的政治舞台上,也便交织着复杂而激烈 的革新与守旧的矛盾,充满着改革与反改革的抗争。这一 时期有成就的文人,绝大部分都被卷入了这些政治风暴里 。他们的诗文,也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一历史阶段的 社会风貌。曾巩也一样。 内容推荐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文学成就突出,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是南丰的文化名片,是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本书是对曾巩的生平评价。全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全面展示了曾巩的一生,并对其的政治、文学、史学思想及其在其他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以及缺撼进行了评价,从而凸现传主在北宋中期政治大变革和诗文革新过程中的光辉业绩、地位和影响,使传主的茂行懿德垂范后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