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特拉夫尼克纪事(波斯尼亚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第1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书评(媒体评论)
(安德里奇)写了三部出色的长篇小说。它们通
常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在震耳欲聋的炮火轰
鸣声和当时似乎是难以估量的巨大民族灾难的阴影笼
罩下,能够创作出这些作品,确实是一件格外令人震
惊的文学成就…这三部以小说形式出现的编年史,均
已达到了史诗式的完美程度。安德里奇使现代心理的
洞察力与《一千零一夜》的宿命观点结合在一起。他
对人类怀有强烈的关怀同情,但却从不回避恐怖和暴
力,对于他来说,它们恰好最为明显地证明了邪恶确
实存在于世界上。作为一位作家,他掌握着一整套独
创的主题,它们只属于他一个人。可以说,是他翻开
了世界编年史上人们所不知道的一页,他从巴尔干的
奴隶们深受苦难的灵魂深处,向我们的良心发出了呼
吁。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一部极具智慧、充满人道主义与幽默的杰作。
——《文学评论》
目录
《特拉夫尼克纪事(波斯尼亚三部曲)》无目录
精彩页
特拉夫尼克商业大街的尽头,有一眼叫作舒梅契的泉水,水流汩汩,冰冷彻骨。泉眼下面,有家年代久远的“卢特维纳”咖啡馆。卢特瓦是这家小店的创业老板,可是连老头儿们也不记得他:他躺在特拉夫尼克郊外的一座坟墓里已近百年了。然而,那些常来喝咖啡的人还知道这个名字.还常常提起它,而那么多苏丹、丞相和贝格们的鼎鼎大名,却早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了。在咖啡馆的花园里,在山冈脚下的一块岩石下方,有一片微微凸出的高地,那儿浓荫蔽日,清幽雅静,巍然挺立着一棵古老的椴树。在椴树周围,在岩石与小树丛之间,点缀着一些不成形的板凳,矮矮的,坐下去很舒服,站起来就吃力了。由于长年使用,长凳坑坑洼洼。歪歪扭扭,同周围树木、岩石、泥土完全长在一起,融合为一了。
夏季,从五月初到十月底,特拉夫尼克的贝格们以及他们愿与之交往的一些头面人物,按照古老的传统,在午祷后都聚集在这里。这种时候.无人胆敢坐在小山冈上喝咖啡。此处叫沙发,这名儿一代传一代,如今,在城市居民中,已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因为在沙发上谈到的、议论过并一致首肯的事,人们一向认为,这与酋长们坐在总督府真正沙发上作出的决议具有同样的意义。
一八〇六年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这一天天阴气晦,起了风。在这一季节,起风预示着下雨,可是,这儿仍然有十来位贝格正襟危坐,心平气和地发表宏论,冥然沉思地凝视着太阳与乌云追逐嬉戏,忧心忡忡地咳嗽个不停。
他们在议论一个重要消息。
阿依瓦兹·苏莱曼贝格前不久去利夫诺办事,遇上一个斯普利特①人,那人谈起此刻他向各位贝格转告的这个重要消息。苏莱曼贝格说,那个斯普利特人是个认真的人,不会瞎说,可是,贝格们还是不大清楚。七嘴八舌地打听详情细节,要他再重说一遍。
“事情是这样的,”苏莱曼贝格又开口说,“那个人问我:‘喂,你们特拉夫尼克在准备迎接客人了?准备得怎样了?’我回答说,没准备,我们哪有工夫迎接客人。‘不管愿意不愿意,你们总得迎接,’他说,‘有个法国领事要上你们这儿来了,波拿巴要求君士坦丁堡帝国政府准许他们在特拉夫尼克开设领事馆,并派驻领事。他已得到准许,到今年冬天,领事就到任了。’我说了个笑话,想敷衍过去。我说,几百年了,咱们没有领事,祖祖辈辈也活过来了,今后还照样活下去。领事到咱们这儿有啥可千呢?可他还唠叨个没完:‘咳,有什么办法,从前这样活过来了,如今就得同领事一起活下去。年月不同了嘛。再说,领事总能找到事情千的。坐在总督身边,发个号,施个令,监视阿迦②和贝格们的言行,注意贱民们的举动,然后再禀报波拿巴。’我打断他的话,这种人,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准有;我们的事,过去没人敢说三道四,今后也不容他指手画脚。
P1-2
导语
“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资源丰富,且大多历史悠久,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诞生了多位优秀作家。安德里奇可谓前南斯拉夫乃至东欧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具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特拉夫尼克纪事(波斯尼亚三部曲)》以大气而不冗长的史诗气概,叙述了波斯尼亚那段令人难忘的动荡历史,准确地反映了当地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展现了作者高超的人物刻画功力和对复杂主题的驾驭能力。
序言
2001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伊沃·安德里奇的《桥·
小姐》,收入在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丛书里,很长一段时间
里我以为这部伟大作品的书名就是《桥》。当时在书店里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以前看过的那部电影
的原著,克尔瓦瓦茨导演的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
拉热窝》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我去电影院看了几遍。
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了伊沃·安德里奇的
作品,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
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我重读有了正确书名的
《德里纳河上的桥》,另外两部是第一次阅读。
伊沃。安德里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通向了波澜壮阔的
叙述,他是这方面的大师。很多作家在叙述的时候都会在
重要的部分多写,不重要的部分少写,伊沃·安德里奇不
是这样,他在描写事物、人物和景物时的笔墨相对均匀,
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是重要的,也没有什么是不重要的
,只有值得去写和不值得去写,他写下的都是值得的。我
们不会在他的书中读到刻意的渲染和费力的铺张,他的叙
述对所有的描写对象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又是
那么的安静自然,犹如河水流淌风吹树响。用这样的方式
写下不朽之作的作家不多,伊沃·安德里奇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再去寻找,托马斯·曼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为
笔墨相对均匀的叙述是坦诚的,是很难用技巧来掩饰缺陷
的,这样的叙述可以说是最大限度挑战了作者的洞察力。
《德里纳河上的桥》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部小说的时间有
四百多年,涉及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这样的题
材让很多作家望而生畏,可是在伊沃·安德里奇这里却是
轻松自如。他叙述的时候,什么地方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和
人物真是恰到好处,令人赞叹,他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场
景和人物,这些场景这些人物如同一叶见秋,既表现了各
自活生生的命运,又命名了岁月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他
没有参考编年史这种过于兢兢业业而显得笨拙的方式,虽
然这四百多年里出现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但是他的写作
不是举重比赛,倒是有点像跳高和跳远,然而最终呈现出
来的却是文学史上难得的沉重之作。
伊沃·安德里奇对他笔下的人物、事物和景物一视同
仁,这是他的叙述立场。如果不去关注他的塞族身份,单
纯去看《德里纳河上的桥》,我无法判断作者是穆斯林,
天主教,还是东正教。我相信他在写作的时候首先将自己
虚构成了一名叙述者,然后再用这名叙述者去虚构作品,
二度虚构之后出来的作品已经没有了作者的宗教信仰和民
族身份。
不仅是叙述立场,在叙述情感上他也维护了写作时的
一视同仁。《德里纳河上的桥》是这样,《特拉夫尼克纪
事》也是这样,即使在《萨拉热窝女人》里,伊沃·安德
里奇毫不留情地写出了拉伊卡的自私和冷漠。同时也毫不
掩饰地写下了对拉伊卡的同情和怜悯。这就是我所理解的
伊沃·安德里奇,一位在写作时努力摒弃偏见的作家。
1975年,伊沃·安德里奇去世了。我不知道他生前是
否预感《德里纳河上的桥》的故事还会延续,从1992年4月
到1995年12月,他出生、成长和生活过的地方战火纷飞,
然后南斯拉夫没有了,世界各地介绍他时出现了这样的句
子:前南斯拉夫的伟大作家。 我的朋友彼得·汉德克,
这位一直保持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德语作家,在关乎南
斯拉夫和塞尔维亚时,为了他看到和知道的事实,单枪匹
马和整个西方媒体对着干。他1995年底来到塞尔维亚,写
下了冬天旅行故事。1996年夏天,又来到塞尔维亚,他的
旅行故事因此得到补充,他还来到波黑,来到维舍格勒,
站到了这座“德里纳河上的桥”的桥上。他学会了一些波
斯尼亚语骂人的脏话,其中有一句“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
”,意思是起火了和爆炸了。可见,CNN在报道波黑战争时
出现过太多起火和爆炸的画面。
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小时候就去了美国。他现在美
国念大学了。一起发生在美国的事件,他先看了左倾的NBC
新闻,又看了右倾的FOX新闻,然后他疑惑了,NBC和FOX
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而且偏见都穿上了真理的
外衣,我的意思是真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随时可以换掉
的外衣,他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堂而皇之的外衣
。如果你要去反驳偏见,你不会赢,因为你的话还没有说
完,偏见已经换了外衣。有一个方法可以考虑,就是用彼
得·汉德克学会的波斯尼亚语脏话“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
”去回击他们,这是很高级的脏话,用中国的话说,这叫
骂人不带脏字。
2018年1月27日
内容推荐
《特拉夫尼克纪事(波斯尼亚三部曲)》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伊沃·安德里奇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之一。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的盛衰,波旁王朝复辟,塞利姆三世的统治和灭亡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法国驻波斯尼亚领事达维尔探索人生道路,最终理想破灭的过程,以及波斯尼亚两任总督穆罕默德帕夏和易卜拉欣帕夏的命运。
特拉夫尼克大街小巷和市场内的斗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农民起义,奥地利与法国两国军队间的仇恨;各种观念、信仰相互冲突,相互博弈……它们与几位主人公的行为轨迹和内心激荡宿命般地交织在一起。安德里奇以极其精美的形式,展现了那一段疾风骤雨的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