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姜夔词/家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姜夔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扬州慢(淮左名都)
一萼红(古城阴)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湘月(五湖旧约)
清波引(冷云迷浦)
八归(芳莲坠粉)
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
眉妩(看垂杨连苑)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探春慢(衰草愁烟)
翠楼吟(月冷龙沙)
踏莎行(燕燕轻盈)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惜红衣(簟枕邀凉)
石湖仙(松江烟浦)
点绛唇(燕雁无心)
夜行船(略彴横溪人不度)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琵琶仙(双桨来时)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念奴娇(闹红一舸)
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
满江红(仙姥来时)
淡黄柳(空城晓角)
长亭怨慢(渐吹尽)
醉吟商小品(又正是春归)
摸鱼儿(向秋来)
凄凉犯(绿杨巷陌)
秋宵吟(古帘空)
点绛唇(金谷人归)
解连环(玉鞭重倚)
玉梅令(疏疏雪片)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玲珑四犯(叠鼓夜寒)
莺声绕红楼(十亩梅花作雪飞)
角招(为春瘦)
鹧鸪天(曾共君侯历聘来)
阮郎归(红云低压碧玻璃)
又(旌阳宫殿昔徘徊)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庆宫春(双桨莼波)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浣溪沙(花里春风未觉时)
又(剪剪寒花小更垂)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
又(巷陌风光纵赏时)
又(忆昨天街预赏时)
又(肥水东流无尽期)
又(辇路珠帘两行垂)
月下笛(与客携壶)
喜迁莺慢(玉珂朱组)
徵招(潮回却过西陵浦)
蓦山溪(与鸥为客)
汉宫春(云曰归欤)
又(一顾倾吴)
洞仙歌(花中惯识)
念奴娇(昔游未远)
永遇乐(云隔迷楼)
虞美人(阑干表立苍龙背)
水调歌头(日落爱山紫)
卜算子(江左咏梅人)
又(月上海云沉)
又(藓干石斜妨)
又(家在马城西)
又(摘蕊暝禽飞)
又(绿萼更横枝)
又(象笔带香题)
又(御苑接湖波)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虞美人(西园曾为梅花醉)
又(摩挲紫盖峰头石)
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
少年游(双螺未合)
诉衷情(石榴一树浸溪红)
念奴桥(楚山修竹)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
侧犯(恨春易去)
小重山令(寒食飞红满帝城)
蓦山溪(青青官柳)
永遇乐(我与先生)
存疑词
越女镜心(风竹吹香)
越女镜心(檀拨么弦)
角招(甚时候)
姜夔词总评
参考文献
辑评征引书目
精彩页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③。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④。予怀怆然⑤,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⑦。
淮左名都⑧,竹西佳处⑨,解鞍少驻初程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②维扬:扬州的别称。《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③荠麦:野生的麦子。弥望:满眼。④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⑤怆然:悲伤貌。⑥自度: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姜夔《角招》词序:“予每自度曲,吟洞箫。”今其集中有《扬州慢》《长亭怨慢》等十七首自度曲。⑦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晚年居湖州,喜爱当地弁山千岩竞秀,自号千岩老人。赏爱姜夔才华,以侄女妻之。《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一篇。毛传:“《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借指亡国之慨。⑧淮左名都:指扬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淮南东路即淮左,首府扬州。⑨竹西: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⑩初程:刚开始的旅程。春风十里:指扬州昔时美景。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胡马窥江:金兵南侵。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军初犯扬州。其后绍兴三十一年(1161)及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军又数次渡淮南侵。杜郎:唐代诗人杜牧。俊赏:风流快意地游赏。杜牧在扬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写下很多描写扬州旖旎风情的诗篇。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云云比喻少女。青楼梦好:浪漫美好的冶游经历。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扬州的二十四座桥,乃一胜迹。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沈括《梦溪补笔谈》:“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红药:芍药花。
【辑评】
张炎《词源》卷下:词中句法,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功,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如……姜白石《扬州慢》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此皆平易中有句法。
张炎《词源》卷下:《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陆辅之《词旨》下:警句凡九十二则:……波心荡、冷月无声。
先着、程洪《词洁》卷四:“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字着力。所谓一字得力,通首光采,非炼字不能然,炼亦未易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白石号为宗工,然亦有俗滥处。(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陈廷焯《云韶集》卷六:起数语意不深而措词却独有千古,愈味愈出。“自胡马”数语写兵燹之后情景,任他人千百言总无此韵味。古雅精炼,突过清真。(“古雅”云云评“二十四桥仍在”至结尾)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白石《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过扬州》云:“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张德瀛《词徵》卷一: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钜制,多寓微旨。如……姜白石“淮左名都”,《击鼓》怨暴也。
陈锐《袌碧斋词话》:其《扬州慢》“纵豆蔻词工”三句,语意亦不贯。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二:诵白石道人《扬州慢》换头以下令人想望低徊,为之意远。惜其倚声之作仅此吉光片羽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兵后名都荒寒之状。“春风”二句其自序所谓“四顾萧条”也。“胡马”句言坏劫曾经,追思犹恸,况空城入暮,戍角吹寒,如李陵所谓“胡笳互动,……只令人悲增忉怛耳”。下阕过扬州者,以杜牧文词为最着,因以自况,言百感填膺,非笔墨所能罄。“冷月”二句诵之若商声激楚,令人心倒肠回。篇终“红药”句言春光依旧,人事全非,哀郢怀湘,同其沉郁矣。凡乱后感怀之作,词人所恒有,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入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蕴酿深也。近人蒋鹿潭乱后过江诸作,哀音秀句,略能似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梁启勋《词学》下编:淳熙三年丙申,与稼轩之《摸鱼儿
导语
姜夔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音律精严,且以“清空”“骚雅”的风格特点在词坛独树一帜,并赢得了当时及后世的赞誉和追随,形成了“姜派”。本书以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为底本,广泛参考前辈学者的著述,并列示说明。
序言
姜夔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音律精严,且以
“清空”“骚雅”的风格特点在词坛独树一帜,并赢得了
当时及后世的赞誉和追随,形成了“姜派”,这一派亦被
后世称为格律词派或清雅(醇雅、骚雅)词派,清雅词派
成为与所谓婉丽、豪放词派鼎足而立的“第三派”。清代
从康熙年间起,形成了崇尚白石词的风潮。有将白石词视
为最高成就的代表:“文极于左,诗极于杜,词极于姜。
”(吴蔚光《自怡轩词选序》)有将姜夔比作唐代诗圣杜
甫者:“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
,文中关键。”(宋翔凤《乐府余论》)享誉之高为其他
唐宋词人所不及。
一、生平经历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绍兴
二十四年(1154)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
一个没落官宦之家,其父姜噩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
)知县,在知县任上病卒。姜夔幼年随父居任职地,父亡
后,约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居汉川县山阳村,直到成年
。姜夔曾四次回家乡饶州鄱阳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其间曾流寓扬州、江淮一带,后又客居湖南。
姜夔虽为布衣却享誉诗坛,这得益于当时一些诗坛名
家的推赏。约在淳熙十二年(1185),姜夔认识了诗人萧
德藻。萧德藻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有“
四诗翁”之誉。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萧德藻将自己的侄
女许配给姜夔。淳熙十三年(1186)冬天,萧德藻调官湖
州,姜夔随行。途经杭州,结识了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
里对姜夔的诗词赞赏有加,并以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相比
。杨万里还写信向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推荐姜夔。范成大
曾官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已经告病回老家苏州休
养。读了姜夔的诗词,极为赞赏,认为姜夔高雅脱俗似魏
晋间名士。可以想见,这些名家的延誉对姜夔扬名诗坛起
到重要的作用。
姜夔曾寓居湖州达十多年,绍熙元年(1190),卜居
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遂有“白石道人”之号。居湖州期
间,姜夔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
南昌等地。绍熙元年(1190),他客游合肥,寓居赤阑桥
,在此他与一位(或者是两位)歌妓情深意厚,后人称之
为“合肥情事”。绍熙二年(1191),姜夔从合肥出发,
泛巢湖,游金陵,再赴合肥,到苏州,谒见范成大,在范
家踏雪赏梅,填《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让家妓习
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特意把家妓小红赠送给姜夔。
此事一时传为词苑美谈。
绍熙四年(1193),姜夔大约三十九岁,在杭州结识
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
,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此
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作诗填词,相互唱和。庆元二年
(1196),姜夔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及其族兄张镃,后不
再迁徙,在杭州居住终老。
姜夔精研音乐,曾希望用整理散落的乐典的特长得到
朝廷的重用。庆元三年(1197),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
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但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
》,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
仍旧落选。从此他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嘉定
十四年(1221),姜夔在贫病中去世,还是依靠友朋吴潜
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
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姜夔是一位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
不精善。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
说》、《绛帖平》、《续书谱》传世。姜夔词融入了诗学
、书学及音乐美学的精神,表现出特有的艺术品质。
姜夔词作风格与其本人的性格气质有深刻的内在关系
。宋人陈郁形容姜夔的容貌气质:“白石道人姜尧章,气
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
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
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藏一话
腴》内编卷下)这段描写展现出来姜夔的外表是一个弱不
禁风的文人样貌,但气质超凡脱俗,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名士。姜夔身为一介布衣,无官职无财富却受到当时许
多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的尊敬礼遇,究其原因,除了钦佩
其才学(尤其是其精通乐学),更多是向慕其飘逸的风度
。晚清人郑文焯说:“余平生慕尧章之为人,疏古冲澹,
有晋宋间风,又能深于礼乐,以敷文博古自娱。”姜夔身
上的“晋宋间风”又被人称之为“雅”,是一种超凡脱俗
的高雅。郑文焯说:“白石一布衣,才不为时求,心不与
物竞,独以歌曲声江湖,幸免于庆元伪学之党籍,可不谓
之知几者乎?”(《瘦碧词自序》)称赞姜夔不为富贵而
折腰,不为仕进而钻营,正如宋人所称赞的“人品高”(
《砚北杂志》)。将其高雅的人品写入词中,就形成了白
石词独特的词品。郑文焯说:“石帚幽寒自逸,其所作一
如其人之馨絜,无忏微身世之感,意绝荣落,终老江湖,
故所为词虽少,逊清真之高浑,而超逸纯粹则过之,当时
论者翕然无异词,且服其行谊之高焉。”(《批校唐五代
词选》)在姜夔的词作中没有阿谀献媚之作,也没有迎合
失节之作;没有绮靡狎亵之作,也没有低级趣味之作。姜
夔词作的这些品质特点都是与其人品气节相表里的。
二、题材内容
姜夔的词作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姜夔生活于南宋中
期,虽然战事平息,呈现偏安局面,但仍笼罩在亡国的阴
影之中。姜夔一生布衣,依人而存,漂泊四方,清寂孤贫
。姜夔词的题材可大体分为感时伤世、感时伤情感时伤怀
三类。
第一,感时伤世的家国之痛。姜夔所处之时,朝野靖
康之难朝廷南渡的悲愤激切情绪虽已渐淡,但战争摧残的
废墟仍触目惊心,家国之痛时时涌上心头。姜夔《扬州慢
》词即是这样的感时伤世之作。词人路过扬州,目睹了金
主完颜亮南侵之后,遭到战争洗劫的扬州萧条景象,“四
顾萧条”“戍角悲吟”,发出悲叹。扬州当年曾是一个繁
华的都市,唐朝的杜牧曾经说过:“春风十里扬州路,卷
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当年满目的富丽
景象与姜夔所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小序中特意指
出“千岩老人(萧德藻)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点明
了作品的主旨感情。荒凉之境的渲染、名都之悲的感慨,
均可见出词人的家国情怀。
……
姜夔词于南宋末年和清代初年两度显赫于词坛,并于
清康、雍、乾、嘉四朝百余年间,一直被奉为词学楷模。
即使道光以后常州词派笼罩词坛,姜夔词仍不时受到推举
。纵观词学史,姜夔词在词学史上的每次凸现,皆标志着
新旧词风的巨大变革以及对词体认识的重要改变。
让我们先来考察姜夔初登词坛亦即乾道、淳熙前后的
词坛风尚。清人陈撰说“当乾、淳间俗学充斥”(《自跋
白石词刊本》),四库馆臣说“其时方尚甜熟”(《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竹屋痴语》)。验之当时的词学文献,此
言不谬。南渡以后,偏安局面已形成数十年,朝野激愤慷
慨的情绪亦逐渐平息。社会各阶层虽不乏北望中原、壮志
难酬的悲愤,然而达官显贵则更愿意及时享乐。于是举朝
上下,文恬武嬉,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词这种原本即为
满足“娱宾遣兴”之需的文体,本以婉媚为本色,在此时
则更加绮靡。如年龄稍长于姜夔的蔡戡谈及当时的词风云
:“靡丽之词,狎邪之语,适足劝淫,不可以训。”(《
芦川居士词序》)在词坛的另一端,辛弃疾的“豪气词”
,“至刘改之诸公极矣”(王世贞《艺苑卮言》),亦形
成风气。正如王炎所概括的当时词坛风气:“今之为长短
句者,字字言闺阃事,故语懦而意卑;或者欲为豪壮语以
矫之。”(《双溪诗余自序》)无论是溺于淫靡,还是故
逞豪壮,其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在这种词学风尚的
背景下,姜夔词的清雅才会受到推崇。如汪森所云:“宣
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
,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
字炼,归于醇雅。”(《词综序》)姜夔词的出现,有矫
正词坛弊端的作用。
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明代末年词坛风气竟与南
宋乾、淳年间颇为相似,亦是香弱和豪宕两种词风盛行。
明末人毛晋谈及当日词坛的状况云:“近来填词家辄效颦
柳屯田,作闺帏秽媒之语,无论笔墨劝淫,应堕犁舌地狱
,于纸窗、竹屋问,令人掩鼻而过,不惭惶无地邪!若彼
白眼骂坐,臧否人物,自诧辛稼轩后身者,譬如雷大起舞
,纵使极工,要非本色。”(《花间集跋》)到了清初,
词风沿明末并无大的改观。一是“爨弄俚词,闺檐冶习”
(陈维崧《词选序》)的淫靡词风依旧;二是康熙年间一
些人模仿阳羡词人陈维崧的豪宕风格,沦于粗豪。正如当
时人尤侗所批评的:“予惟近日词家,烘写闺檐,易流狎
昵;蹈扬湖海,动涉叫嚣,二者交病。”(《南溪词序》
)针对清初词坛的现状,浙西派词人在批评两种弊端的基
础上提出了新的词学理想。朱彝尊从批评明人词人手:“
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排之以硬语,每与调
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水村琴趣序》)曹溶
则从正面提出“豪旷不冒苏、辛,秽亵不落周、柳者,词
之大家也”(《古今词话序》)。在这种词学思想的指导
下,姜夔词的清雅就成为浙西派的必然选择。
在词学发展史上,强调词的本色、,“曲尽其情”者
,易流于淫亵;突出词的社会作用,抒不平之气者,易沦
为叫嚣。而以姜夔词为代表的清雅词风就成为救偏补弊的
针砭。词学史上,姜夔词的每一次被推举,都伴随有剧烈
的词学思想的交锋,并预示着词风的丕变。
本书以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为底本,
广泛参考前辈学者的著述,并列示说明。在此谨表感谢之
忱。
内容推荐
姜夔是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其词音律精严,清空骚雅。姜夔首创的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成为广为词家承认的“第三派”。姜夔词于清康、雍、乾、嘉四朝百余年间,一直被奉为词学楷模。
本书收入姜夔词84首,存疑词3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姜词全貌。书中加以导读、注释、辑评、评析,书末附姜夔词总评,收录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等词学名家对姜夔词总体的评价,可看作历朝历代对姜词的批评接受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