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夜谭/徐小斌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徐小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2014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著名女作家”。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加拿大第二届华语文学奖小说奖首奖,2015年度英国笔会文学奖等。代表作《羽蛇》成为首次列入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日、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巴西、希腊、阿拉伯等十余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书评(媒体评论)
她被誉为“后社会主义中国最出色的小说家”(澳
大利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Kay Schaffer );
她是“高度技巧化地传达被遮敝的声音”的小说
家(世界著名出版社西蒙舒斯特Atria Books副总裁
Judith Curr语)
她是“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的小说家(莫言
语)
她是“守护着超验的神性的迷幻花园”的小说家
(李敬泽语)
她是“把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小说家(陈晓
明语)
她是“站在中国文坛金字塔顶尖上”的小说家(
戴锦华语)
后记
最近我在做一件貌似与文学不沾边的事,就是受国家
开放大学之邀,讲授西方美术史二十讲。但是在备课过程
中,我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感悟到很多之前没有感悟到
的东西,我有意讲授了一批同一人格类型的画家,这类画
家都是在生前被遮蔽,而在过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后的当
代,被研究者们挖掘出来重新研究,获得极高的赞誉,在
美术史上占据了极高的地位。这些画家生前有多人都是贫
穷落寞的,绝不止是凡·高,包括塞尚、卢梭、雷东,等
等,他们天才的画作无人问津,无人喝彩,在一条孤寂冷
漠的道路上,他们怎么能够坚持下去?惟一的答案就是“我
执”。他就是爱这个,就是真爱。
联系到我们的今天,用戴锦华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现
在很难再重建‘你们男人’和‘我们女人’的叙述模式,
因为‘我们女人’自身碎裂了”。毋庸讳言,现在的社会
游戏规则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渗透在各个领
域。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娱乐节目、真人秀什么的,不知
大家注意到没有,所有选秀最后的冠军几乎都是男性,而
在网上各大论坛里,在各种言论中也几乎都是女性想如何
取悦男性的自轻自贱。这个碎裂如何拼贴,可能我太悲观
,我认为几乎不可能。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女
性如何在这样一个被自然雾霾和人文雾霾双重污染了的环
境中,坚持自己的写作理想,坚持纯粹的写作,惟一坚持
的动力就是“我执”了,也就是对文学的真爱——把文学
当作信仰来爱。
除了“我执”,还应“无执”。怎么讲?解释“我执”
与“无执”这两个概念,恐怕不会有比女画家狄妃奥的故
事更有说服力了。现在已经鲜有人知出生于1930年的美国
女画家筒·狄妃奥(Jy Defeo)。她曾经集美丽、富有、才
华于一身,却在二十九岁那年,自我封闭,画一幅《死亡
玫瑰》,画了整整十一年,画得爱人离异,朋友分手,其
间曾获顶级策展人之邀参加万人期待的重要画展,却被她
以作品尚未完成而拒绝;十一年后作品完成,上面的颜料
堆积重达三千多磅,合一吨多重,由八个装卸工破窗而入
,把这幅与其叫绘画不如叫雕塑的巨幅作品搬出(后此举
被一些画评家譬喻为阴道切开术),而这时,巴洛克时代已
经变成了POP时代,此画成为摆在旧金山艺术教室中长期被
泼洒咖啡、按熄烟头的废品,而那些由艺术家堆积的过于
厚重的颜料,也随着时日一块块崩塌。对此,狄妃奥只是
淡淡地说:“人类会消亡,艺术也会消亡。”
就这样,她精心建构的世界却被忽略,被遗忘,被淹
没,不是她的错,而是时代的变换——但她并不关心大众
的接受度与评价,更无意于去争风邀宠,哭爹喊娘,歇斯
底里,或者变成喋喋不休的祥林嫂,拦路告状的秦香莲,
或者像我们伟大的凡·高那样伤筋动骨(毫无贬低凡·高
之意,凡·高同样是我深爱的艺术家)—而是平静、沉默
地接受现实,因了这平静与沉默,她的接受显得格外高贵
——可谓“无执”。
提到“高贵”这两个字,似乎已经完全变味了。小时
候读的书,譬如《前夜》里那个坚忍的保加利亚革命者,
譬如那些不届的十二月党人,都是我心中对于高贵二字的
代名词,所谓贵族精神,与有钱没钱没有一点关系,这个
最简单的道理,在如今都要解释一番,也是很可悲了。譬
如现在我们的下一代,十有九个都被所谓“成功学”毒害
,因为看到了所谓出名带来的巨大利益,但是按照贵族精
神,出名是一件可耻的事,典型例子就是爱因斯坦在发明
了相对论之后,瞬间爆红,得到无数的邀约,他在数月之
后就感到益愧难当,赶紧躲回自己的房间里去。因为无论
是东方还是西方,贵族们都是以出名为耻的。但是现在最
可怕的是,已经有很多人不知道高贵为何物了,举一个最
近的例子:“带销三人行”最近一期中,窦文涛就讲到昂
山素季,说到她做出的巨大牺牲,说了一句话:“我不知
道她是怎么盘算的。”当时周铁君就说:“世界上有些人
就是为自己的信仰殉道的,并没有个人的盘算”,然后窦
文涛就说:“不要相信那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
其实现在持窦文涛观点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他们怎么解
释圣雄甘地?怎么解释马丁·路德·金?怎么解释耶稣基督
和释迦牟尼呢?高贵的精神不但被淹没,还不被相信了,这
真是一个民族的巨大悲哀。
其实,那种至死不混的高贵精神也是一种“执”。既
是“我执”也是“无执”。
在作客“凤凰名人面对面”时,当许戈辉问道“你写
得这么好,可是我之前不知道你”时,我对她讲了狄妃奥
的故事。在“我执”与“无执”这一点上,我与这位女画
家很是相通,甚至,比她更为极端。在文字上,我会对自
己非常严苛,每一部小说都是自我折磨充满疼痛的产品,
我会深度迷恋,忘记身处的世界,可谓“我执”;然而作
品完成后,我精心建构的隐喻世界常常很难被识破,但我
真的不大关心结果如何—可谓“无执”。佛说:“娑婆无
执。”
但说实话,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譬如在上世纪
90年代我的一系列作品出来之后,《羽蛇》《双鱼星座》
《迷
目录
一 艺苑魅影
灵魂出窍之瞬间
迷幻之美你无法抵挡
英伦十二日
被遮蔽的影子美丽绝伦
艺术家真相(系列)
二 星汉灿烂
大都会博物馆之梦
三 余墨遐思
绘本:文学的中国画风与世界面向
文学无国界——作家如旅人
中国古文化中的世界公民
八十年代琐忆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的角色冲突
百年孤独 万年一叹
伯格曼:手执魔灯的大师
孤独是迷人的
《钢琴教师》:从电影到小说
迷宫中的博尔赫斯
埃及艳后的智慧
寂寞猛于虎
看古人如何谈情说爱
如来:五色之光
爱不过是个枉费心机的企图
出错的纸牌
遇难航程中的飨宴
从“见山是山”到“见山是山”
辉煌的一瞬——关于《弧光》
走出那条无形的轨迹
并非原点
在当代书写爱情之难
不务正业与人生瞬间
四 万里撷珍
九寨沟的“花儿”
海 幻
海滩上的小房子
水之性灵——记本溪水洞
烟花三月
春城无处不飞花
野象谷
神光普照赛里木湖
冰美人
维吾尔族民居的女主人
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
阿里山之夜
大美青瓷
初次访美
斯芬克斯之谜
惊艳东欧
情迷西欧
魔幻南美
女王的两个身体(代跋)/胡行舟
后记 我执与无执
徐小斌作品系年
徐小斌文学活动年表
精彩页
灵魂出窍之瞬间
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盛世收藏”——全国首届名家书画邀请展将开幕,二百余位书画家被选入,我有幸是其中之一。我被选中的一幅画是《埃及艳后》。
打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好多怪想法:走进水果店我会想起夏娃的苹果,想起那株挂满了苹果的智慧之树,想起首先吞吃禁果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徜徉在月夜的海滩,我会想象有一个手持星形水晶的马头鱼尾怪兽正在大海里慢慢升起;走进博物馆,我会突然感到那所有的雕像都一下子变得透明,像蜡烛一样在一座空荡荡的石头房子里燃烧……“宇宙的竖琴弹出牛顿数字,无法理解的回旋星体把我们搞昏,由于我们欲望的想象的湖水,塞壬的歌声才使我们头晕。”(美,威尔伯)我想,早期支撑我创作的正是这种神秘的晕眩,或曰:灵魂出窍。
画画,其实是一种“灵魂出窍”的尝试。
大约两三岁的时候,会用“石笔”在洋灰地上画娃娃头。和两个姐姐一起。三个女孩比赛似的,画得洋灰地满地都是。再大些,五岁了,就照着当时的月份牌画了一个《鹦鹉姑娘》。用铅笔画的,然后用彩色铅笔上色。上世纪60年代出的那些月份牌,凡画着女人头像的,似乎与30年代上海滩的没什么不同。也是一律的柳叶眉、丹凤眼、檀口含丹、香腮带赤,像是初学工笔的人画的画,连衣褶都是一样的。月份牌上画的是个古装仕女,拿一把宫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最别致的是旁边一个架子上踏着一只鹦鹉,毛色斑斓得很,好些年后我才知道,那是鹦鹉中的名贵品种,叫作琉璃金刚鹦鹉。
这幅画得到广泛赞扬,于是画了整整一本古装仕女,后来被老家的爷爷拿走。特别喜欢画那些古代美女身上的珠宝饰物,画起来不厌其烦,把一粒粒的小珠子都画得精致。有一次还画了一个阿拉伯美女,画的时候我就想,要是将来我也有这样美丽的衣裳穿就好了。然而在我整个的青少年时代,那简直就是做梦!从东北回来之后我开始画各种名作的插图,都是靠想象画的。譬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看渥伦斯基赛马时,白衣白花,雍容美丽;而当她卧轨时,用的是青灰色调,用了一般绘画从没用过的角度:让卧在铁轨上的安娜在画面正中,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头颈向上挣扎着,因为挣扎面部有些变形,一列火车正对着她开过来,浓烟向后散去,因为透视的角度,好像火车马上就要从她的身上碾过……又如《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爱伦娜,我画他们骑在一匹骏马上,在暗夜中飞奔;再如《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和娜塔莎,《巴黎圣母院》中的艾斯美拉达,《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小姑娘尼丽,等等,画的基本都是油画,可惜两次搬家,没有保存下来。还在蛋壳上、瓷砖上、葫芦上画了一批工艺画,大多送了人,自己只留下一点点。十三岁正式拜师学画,老师是中央美院教授、国画系主任姚治华,就是前些年在春晚献出《百鸟朝凤》的那位老先生。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因画画引起的长辈对我的雷霆之怒。那是我十七岁那年,从东北回京探亲,因想“走后门儿”当兵,住在当“解放军大官儿”的伯父家里。闲暇无事,便画了一系列“封资修”的画儿,一日不巧被伯母发现,俨然如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似的把我伯父叫来,先还是和风细语地批评,后来,当他们发现我画的一幅《阿波罗死了》的时候,真正地震怒了!现在想想也确实很让长辈们愤怒——当时还是红太阳高照的时期,一个小丫头片子,竟敢画一幅太阳神阿波罗死了的画儿,岂非绝对地大逆不道?!
其实我的本心倒远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因看了希腊神话故事,凭想象画了一幅月亮女神狄安娜站在羊群组成的云端上,双手捧着阿波罗的头颅,而高悬在天空的太阳,则镂空出那个头颅而已,自认为是幅很有趣的画儿呢。那天的批判持续很久,由于我的不知悔改,“走后门儿当兵”的想法也泡汤了。
大人们大概永远不会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绝不会想到一个看起来乖乖听话的小女孩儿内心有多么顽强。我的画儿在一条崇洋奉古的道路上执着地走下去。只有一次,违背了我的本心,画了一次工农兵——那时我已经在北京西郊粮库的机电车间当车工了,每年粮食局二商局都要派出代表参加全国美展,我便乐得歇了工——组织上待我不薄,专门拨了一层小楼给我,为的是在全国美展中拿个奖。记得我当时的画作叫《决战前夜》,画的是一个女孩在麦收大会战前夜在磨刀石上磨镰刀,创意被赞扬,女孩却画得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半点铁姑娘的样子也没有。后来在姚先生的百般帮助之下,才画出了女孩面部的坚毅与腿部肌肉的发达,还有镰刀雪亮的质感。但是这一切比起其他单位选送的更加坚毅更加三突出高大全的形象,简直弱爆了。于是获奖无望。
大学时代最值得一提的,无疑是我参加校内画展的那幅《精卫填海》。启发来自顾炎武《咏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欲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此诗道尽了我当时的内心世界。我画笔下的精卫,上身赤裸,手持一钵石子,下身化
导语
徐小斌著的《夜谭/徐小斌经典书系》的唯美神秘是我们中国当代文学严重缺少的,她给我们的想象力打开了一个从来没有的空间。她和中国的另类传统文化有一种对话的关系。我们以为网络文学中才出现的奇幻,在小斌那里早就有了,她给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学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经验,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序言
徐小斌在当代中国文坛虽然说不上是妇孺皆知,但说
她声名远扬是不为过的。这当然主要体现在徐小斌是一位
个性显著的作家,喜欢她的人会盛赞不已。无疑,徐小斌
是一位实力派作家,她获得的赞扬与她作品创造的意义相
比是恰如其分的,甚至有不少评论家会说,徐小斌是一个
被低估的作家,她的作品中显然有很多的内涵还有待深入
挖掘。徐小斌内心十分沉静,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写作。她
对文学的那种执着的态度和方式,是当今中国作家所少有
的。徐小斌追求一种纯粹的文学,一种用汉语的纯美品性
来书写的文学。这种说法似乎显得很不必要,这能说明什
么问题呢?她似乎并不为时代热点所动,也不追逐重大的历
史命题,她的探索也不介入某些潮流。但徐小斌个性鲜明
却又具有多面性: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徐小斌是一个玄奥
的有神秘主义意味的作家;在另一些人看来,她是一个准
女性主义者;一些人认为她的写作非常前卫,也有一些人
会把她看成一个把传统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人。说到底,这
主要源自她的写作本身的多面性。但不管怎么说,徐小斌
对小说孜孜不倦则是肯定的。对于她来说,小说就是她的
生存世界,她倾心于这个世界,把自己全部交付给这个世
界。以这种态度来写作小说,也就不难理解徐小斌的小说
充满着虚构的色彩,这个世界融瑰丽的想象、诗性、形而
上的神秘意念于一体,在我们的面前无止境地伸展敞开。
一、让女人成为文学的精灵
徐小斌的小说写出一系列极其独特的女性形象,足以
让她在当代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她笔下的女性与在历史和
现实中还原的女性形象很不相同,她的女性形象,更主要
是诗意想象与神秘体验的产物。1993年的《迷幻花园》标
志着徐小斌写作的新阶段,她把女性的绝对的爱欲放置到
她的写作中心,把语言的精致化,与生存世界不可知的可
能性及其宿命论思想相结合,构造了一种纯粹隐含着复杂
变异的小说叙事文体。《迷幻花园》属于实验性很强的作
品,它没有明晰的故事情节,但是有着非常精致的感觉片
段。写过《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的徐小斌写下这种
小说是一点也不奇怪的,那篇关于精神病人的小说,据说
给诗人海子以很大震动。而《迷幻花园》又是一次对女性
的某种接近疯狂状态的心理描写。在最低限度上,这篇小
说可以看成是关于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显然,这
个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向对女性绝对命运的探寻
。少女之间惯有的纯真友情,在这里被处理成女人最初的
“镜像置换”。芬与怡最初通过对方认识到自己的特征,
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她们总是处在奇怪的分离和重叠的
状态中,她们各自占有对方的位置,又不断迷失。徐小斌
似乎试图表明女人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芬夺取怡的位
置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放逐。女人的形体与灵魂永远错位,
因为中间总是插入一个绝对的男性,她们永远无法跨越这
道门槛。徐小斌对女人存在境遇的书写,充满了绝望的诗
情,那些悲剧式的女性闪烁着精灵一样的美感。
随后的《双鱼星座》看上去是在讲述“一个女人和三
个男人的古老故事”,但这个古老的故事被徐小斌以非常
个人化的当代性的经验加以改造。卜零,这个优雅而聪明
绝顶的知识女性—与其说这是典型的知识女性形象,不如
说是知识女性乐于认同的自我形象。这个优雅的女人在三
个男人之间周旋,对家的厌恶,对权力和社会制度的拒绝
,与对爱欲的纯粹追寻相混淆,使卜零如此密切地扣紧这
个时期的物质生活。那些流行的俗世价值观念,又不断地
在虚幻的空间、在自我的想象中呈现。古典时代温情脉脉
的两性关系,那个生活的寄托—家,在这里却是生活的牢
笼,一个极为虚假而没有实际内容的处所。在20世纪90年
代,这个被普遍描述为商业/文化二元对立的时代,徐小斌
率先展开了对变了质的两性关系的书写。这一切混杂着对
这个时代的流行价值的押击和那些生命神秘体验的寓言性
叙述,使得徐小斌的这个既古老又当下的故事具有犀利的
直接性和女性神话学的另类经验。
徐小斌一直在探索一种新的写作法则,促使那种玄妙
的形而上的思想意念与明晰流畅的故事相交合—这在某种
意义上也表征着20世纪90年代趋向于形成的多元性的叙事
法则——显然,对女性爱欲的关注使她找到连接二者的自
然通道。把女性的爱欲与某些循环论和文化原始神话相混
合,构成她叙事的内在意蕴,它们使她的那些关于女性爱
欲的故事具有不可知的神秘性。她刻画的那些女性像是一
些镜子中的人,像在水上行走的精灵,她们以遗世孤立的
姿态决绝地走向生活的绝境。然而,她们却又异常明晰地
折射出当代生活的那些直接的现实和流行的价值观念,以
女性的特殊的话语实践对当代生活作出尖刻的析解。她的
叙述是一些独白,又是一种现实;是一种呈现,也是撕裂
;是一种抚慰,更是一种抗议。
《敦煌遗梦》是徐小斌20世纪90年代有代表性的长篇
小说,它显示了她对形而上事物的爱好,以及具有多元综
合的描写生活的能力。这部长篇更是抓住“敦煌”这个
内容推荐
《夜谭/徐小斌经典书系》是徐小斌经典书系之一种。著名作家徐小斌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在海外发行。这本书是她的艺术评论文章结集。共分“艺苑魅影”“星汉灿烂”“余墨遐思”“万里撷珍”四大部分,共四十余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