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走出北大荒》讲述了上海女知青夏钢上山下乡到北大荒以及返城工作、下海创业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在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坚守理想,寻找爱情;回城工作后,坚持学习,努力奋斗。故事折射出中国人身上所一贯具有的坚韧、乐观、顽强的可贵品格。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下卷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导语 “北大荒“的魅力在于她的浩翰和质朴。当地人用“绿了、黄了、白了”来形容她的大美以及四季更迭和变幻,将“北大荒”的壮美刻画得既生动又传神! 《走出北大荒》讲述了女知青在北大荒的故事。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精彩页 第一章 秋日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扫过三江平原,给田野和草原镀上一片金黄,宝力山依然孤零零地在松花江南岸静静矗立。山上低矮的柞树林和灌木丛中参差耸立着高大的桦树和落叶松,夏日里曾经郁郁葱葱的山坡,现在秋叶在轻风中飘落,斑斓的色彩向原野奉献着人冬前最后的烂漫。 松花江闪着粼粼波光从山的北面平缓流过,黑褐色的沙土公路从山腰东边穿出来绕过半个山转到了山脚下直奔县城而去。公路两旁那一排排低矮的黄色土坯房、红色砖瓦房鳞次栉比地从半山坡向山脚下伸展。这里原是黑龙江农垦局下属的一个农场,随着大批知识青年的涌入,现在成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团部。 夏钢站在宝力山山脚下一片用木栅栏围起的院子——团部酿酒厂外的岔路口,焦急地注视着团部这条唯一的街上过往的车辆。昨天接到指导员的电话,连队的酒坊准备开工了,让她结束在团部酒厂的培训,今天尤特车(一种四轮拖拉机)到团部办事,顺便把她接回连队。 秋意渐凉,夏钢在咖啡色灯芯绒外套里加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宽大的草绿色军裤掩盖了她略微偏瘦的身材,她微微蹙着眉头顺着公路向东面宝力山的山腰望去,这是尤特从连队过来的方向。蓝绿色的卡车、红色的尤特车像变魔术似的从山腰背后转出来,在黑褐色的公路上卷起滚滚烟尘;四匹马拉的大车在车老板响亮的鞭哨声中“嘚嘚嘚”地从她眼前跑过,马儿气喘吁吁地喷着响鼻。夏钢没有看到自己连队的尤特,她又转身向西望去,尤特可能先到团部办事,团部机关和大多数部门在酒厂西边。 今天街上显得比往日喧闹,身着军装戴着领章帽徽的军人——那些团部的领导成员,正登上吉普车下连队检查秋收准备工作;已调入团部机关的知青们也提着行李、煞有介事地在路口等着搭车下连队蹲点;到团部办事的人也大多行色匆匆。夏钢望着一辆辆车从身边驶过,不时眯起眼睛回转身子以避开阵阵扬尘,好不容易有一辆车拐进酒厂岔道,是一辆拉酒的运输车,与她无关。她叹了口气,走回酒厂门口,坐到紧紧捆扎好的行李上,翻开挎包拿出一本红色的硬面日记本。 下乡已经三年多了,夏钢断断续续地写日记。今天正好是她21岁的生日,早饭吃的是大米查粥和咸菜窝头,除了爸爸妈妈会在来信中向她祝福生日快乐,只有她在日记中才记下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21岁也许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从今天开始,她回到连队将在酒坊做酒,不必再下大田风吹日晒,这微不足道的转折给她带来一小点满足。她坐在行李上低头写日记,直到有一辆红色的尤特从大路上拐了进来开到面前,她才突然站起来。车门上探出一个人头,她并不认识,说:“姑娘,跟你打听一个人。” “我不是这儿的人,你上里边去打听。”夏钢用一只手挥赶尘土没好气地说,尤特突突突地从她身边开了进去。她继续坐到行李上写日记。 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夏钢,夏钢,你们五连的车来了。”只见哈尔滨知青小王、大丽领着刚才那个小伙子走了过来,大丽对小伙子说:“你看,那不是你们连的夏钢吗,她已经等了半天了。” 夏钢站了起来,慌乱中把日记本往行李旁装脸盆杂物的网线袋中一塞说:“可是,我并不认识你。” “噢,我叫李平原,才调到五连几天,”他对夏钢咧了咧嘴,勉强表示笑意,“今天指导员让我来接你回连,刚才办了点事又到木材厂拉了些木板,所以来晚了。这是你的行李吧?”说着他抓起行李一使劲托上了车斗,又拎起网线袋放上车,然后跳上车斗将这两件东西在木板中间放平整了,跳下车斗,对夏钢说:“上车吧,赶到连里正好吃午饭。”夏钢登上车,返身向女伴挥手告别,在尤特的突突声中离开了团部酿酒厂。 尤特绕过宝力山腰沿着团部通往连队的公路颠簸地行驶着。夏钢歪过头来悄悄地打量着新来的尤特驾驶员,他穿着机务排战士常穿的土黄色的带着油腻的工作服,显出他那宽宽的肩膀、结实的头颈;他只管注视着前方,好像也并不想与她讲话,是不是刚才夏钢没搭理他,他心里不高兴?到连队还有挺长的路,夏钢可不想一路闷着不说话,再说与尤特驾驶员混熟了以后搭车可以方便些,于是主动与他搭讪:“你是从哪个连队调来的?”(P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