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雪肌》是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世界上三种肤色的人组成了一个平凡又特别的家庭,一对北美夫妇收养了一个华裔女孩儿和一个非裔男孩儿,无私的爱将毫无血缘关系的他们联系在一起。世界上总有疼爱自己的人,尚未解开的真实也变得不再重要。两个孩子最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却更加感恩养父母…… 作者简介 亦舒,职业小说家,华语世界独具影响力作家。她以简练文笔书写动人故事,传达女性独立爱情观与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论男女,都因为她而不断改变、与时俱进。 亦舒自称“说故事的人”,出道以来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作品300余部。代表作包括《玫瑰的故事》《喜宝》《圆舞》《我的前半生》《朝花夕拾》《天若有情》等。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亦舒在作品中娓娓道来,女生要自重自爱然后爱人。“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她教会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勇敢前行。“风景这么好,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截,路的确是弯曲一点,但有什么关系?我们最终会到达罗马。” 新浪微博:@亦舒 目录 壹 贰 参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导语 无论什么,你不放在心上,人家也就不能奈你何。《雪肌(精)/亦舒作品》是亦舒经典小说作品、指定授权。与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都市女性。金庸、林夕、蔡澜、张国荣推崇备至的女作家。“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精彩页 “我第一次觉得事情奇怪时只有三岁。 “爸妈、哥哥与我到海滩散步,我找到一只大海星,妈妈同我说:‘小英,看完了把它放回海滩,它家人等它回家呢。’ “我看到冰激凌小贩,我走近。 “有一家人已经在那里,他们也有一个小女孩,那小孩对我说‘你好吗’,我知道她表示善意,我朝他们笑。 “小女孩过来拉我的手。 “妈妈这时叫:‘英,别走远。’ “我转过头去:‘妈妈,妈妈。’ “不料那家人大大惊异,他们看向我妈妈,又看着我:‘那是你妈妈?’ “忽然,他们像是自觉失言,尴尬地走开。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看到我妈妈,有那样的反应? “妈妈叫林茜·安德信,雪白的肌肤、碧蓝双眼、金发,在电视台工作。 “她自莎拉·劳伦斯女子学院毕业,读新闻及政治系,家族在一百年前自爱尔兰移民到多伦多。 “外公姓奥都,经营小小咖啡店,渐渐扩充成一家著名餐馆,叫作‘爱尔兰眼睛’,客似云来,许多明星艺人、政客都是常客。 “外公对我与哥哥十分钟爱。” 小英问哥哥小扬:“怎么样,开头还过得去吗?” 小扬笑笑:“若你还在十一班,我会给你甲。” “真气馁。” “你还谨记着小学老师屈臣太太所说:文章开头需有特殊吸引力,叫读者追看?” 小英点头。 “那真是过时的写作方式。” 英不服气:“《双城记》第一句是‘这是最好时刻,这是最坏时刻’,《异乡人》第一句是‘母亲今日辞世,或者是昨日’,都采取这种写法。” “他们是一级作家。” 英笑了。 “别理我,别听我,做一个写作人,第一步路就是寂寞的,别管别人说什么。” “扬,你第一次觉得事情奇匿是什么时候?” “三岁。” “同我一样。” “我不比你笨啊。”他笑。 “你从来没与我讲起是怎么一回事。” “三岁,上学前幼儿班——” “是,—切烦恼从挪时开始,—与人接触,就会有摩擦。” “一个白人男孩骂我:‘那是你妈妈?你倒想,你倒想有一个雪白妈妈!”’ 小英恻然,紧紧抱住哥哥手臂。 “我的肤色比你更深,我受到歧视,比你更多。” “三岁到六岁是最难受的几年。” “是,一过八九岁,孩子们也学会虚伪,知道当面奚落看低人家是自贬身价的行为,所以都把真实感受掩饰得很好。” 小英微笑:“我从那时开始,在公众场所,不再大声叫妈妈。” “我也是。” “狡猾的小兄妹。” “后来就觉得爸妈真伟大, 小扬取过车钥匙:“不与你说了,我有约会。” “玩得高兴点,早些回家,莫喝酒,小心驾车。” “你比妈妈啰嗦。” 妈妈出差到英国去了,做一个特辑,访问英国一般市民,看他们对英政府刻意亲美作风的意见。 林茜·安德信在行内已是皇后级人物。 . 英到国家电视台参观过,由衷崇敬母亲,只见一大班工作人员跟在她身边打理服装、化妆,她一边看新闻稿一边坐下,最后助手喊:“三、二、林茜。”妈妈抬起头来,艳光四射,眼睛如蓝宝石般绽出晶光,微带笑容,读出当日头条。 比起妈妈,小英自觉又黄又瘦,真不像妈妈的女儿。 妈妈不是生母。 她与哥哥是安德信家庭的领养儿。 这解释了一般人看到黄皮肤小孩唤白人妈妈时的讶异神情。 妈妈的生活圈子里全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拥有异常的智慧涵养,也拥有与平常人不一样的机心,深沉阴暗。 他们对不相干的事才不会轻易表达意见,看到安德信兄妹,一直亲切招呼问候。 普通人就比较率直。 嘴巴不说,眉毛也扬起,打着一个大大问号。 有些会喃喃自语:“伟大,真伟大。”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