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蜀都名儒(五老七贤演绎成都)/崇丽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跃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成都不乏名人,但“五老七贤”无疑是近代成都不容越过的名帖。汉唐以来,文人人蜀就成了一种传统。他们大多寓居成都,在风起云涌、世事蝶变的那个年代,以自己的方式在成都演绎了历史华章。
作者简介
王跃,当代作家,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作品上千万字,出书四十多种,并数十次获奖。所著《老茶客闲话》系列八卷为著名图书品牌。小说《雪地藏獒》多次再版,《成都批判》和《成渝口水仗》为人文评论的创新之作,《成都美女》是地域文化图书的代表,《拉萨故事》和《南方浮华》为文学创作的示范之作。
目录
正篇
骆成骧:“布衣状元”三电袁世凯
赵熙:诗豪的诗词岁月
林思进:清寂堂并不清寂
宋育仁: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四川第一人
尹昌龄:慈惠堂的慈善事业
颜楷:鬻字养亲教子
刘咸荥:劝善书画和教育是一生的主题词
徐炯:一生致力办教育
谢无量:书坛独树一帜
吴之英:愤而退居的隐士
吴虞:“只手打孔家店”
尹昌衡:诱杀赵尔丰
廖平:一代经学大师
方旭:五老七贤中的外省人
邵从恩:大起大落的跌宕人生
庞石帚:受人尊仰的人
外篇
赵门三杰之向楚
周孝怀和樊孔周的“娼场厂唱”
严雁峰和严谷声父子的精神家园——贲园
序言
世界上所有的名城都是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而彰显扬
名的,一座城市因为这些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
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
;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
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文化名流们用他们的创作、他
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名人的
名气越大,他所代表的那座城市便与人们的关系越密切,
对这个世界的感染力也就越强。甚至许多城市干脆就用了
某一位大师、巨匠或泰斗的名字来命名。
成都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汉唐以来,
文人就有入蜀的传统。但是如果光是外面的文人进入盆地
,而没有本土的文人与之唱和,影响总是有限。只有互动
起来,酒过文从,佐以轶闻,城市的名气才被载入史册,
并传扬出去。唐代曾流传过一句俗语:“扬一益二。”这
是当时人们对全国除长安、洛阳之外,两个最大、最繁华
的经济都会扬州和成都地位的评价。扬州和成都之所以能
成为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是因为隋统一中国后开凿了
大运河,扬州一跃而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而成都有了都
江堰的灌溉之便,又依托这肥沃的川西盆地,一时富甲天
下,成为另一处富饶之乡。这两座城市靠一条水道长江连
接,一个地处长江头,一个地处长江尾,是文人最为向往
的两处繁华所在。李白写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陆游也有诗写成
都: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不朽诗篇正是扬州和成都的闻名的写照。扬州曾
有二十四桥明月夜,成都亦有十二桥平分秋色。
今天,扬州的地位早已被上海取代,但成都却一直雄
踞中国西部之首,这其中除了经济的因素、地理环境的因
素和政治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因素。成都被公
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因其有两条文化线路:一条是中国文
化传统,这是由司马相如、诸葛亮、杜甫、薛涛、花蕊夫
人等,乃至近代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等文化名人所沿
革和演绎的文化源流;另一条则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西部
之后,在所谓“欧风美雨”“西学东渐”的浸润下,英国
人陶维新、启尔德和美国人毕启等人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
,尤其是加拿大人林则,他最早将西方的口腔医学引入崇
山峻岭之中的成都,在华西坝建立了中国口腔医学的摇篮
。许多外来人不明白落后的中国西部为什么会矗立着成都
这样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大都市,不仅是因为成都建城
2300年以来一直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不仅是
因为成都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茶马古道的起
点,是一处商埠集散之地;更因为成都是文人荟萃之所,
是一座文化名人汇聚之都。
蜀地的五老七贤在前后二三十年的岁月里,展现出了
一番有所作为的别样风景。民国初年,陈宦任四川督军时
每月采用“知单”形式邀约十来位名流咨询。尹昌龄于
1940年年初在成都市第一届敬老大会上谈到“五老七贤”
的由来时说:“入川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和入川黔军总司
令戴戡之战结束成立善后会,刘存厚以‘十二长老’充任
,并报出了名单。”实际上,辛亥革命以后,从尹昌衡、
胡景伊开始,历任督军、省长都会聘请一些公署顾问。
1918年,熊克武时期,除一般顾问之外,还有高级顾问十
余人。其实五老七贤并不是官方正式的任命或聘请,而是
民间对这些有崇高社会声望的绅士自然而然形成的尊称。
刘师亮穿着一身长袍就去见杨森,见面说是来向督理
讨打的,众人都为之一愣,不知这刘师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刘师亮说:“督理提倡穿短衣服,我却穿着长袍来见督
理,这不是我居心冒渎虎威,该挨打吗?打赤膊的罚打手
心,我是该打屁股了!”刘师亮的言语引得哄堂大笑,杨
森说:“穿短衣服是为了节省布匹,有了现成的长袍放起
来不穿再去做短衣服,这不是节省,而是暴殄天物。有人
叫我是蛮干将军,这是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遇事蛮干、
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刘师亮这才提起对联一事,说:
“师亮草芥庶民,拙联只不过表示我渴望马路早日滚平,
从速开车以孚民望而已。”杨森呵呵一笑,说:“先生把
我当成武夫,还听不懂语义双关骂人之妙吗?”
杨森此时表现得很和气,他这人非常聪明,虽不买五
老七贤的账,但对于刘师亮这种文人他知道要用怀柔政策
才可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果然,刘师亮说:“师亮昔
日只仰将军龙虎雄姿,今面聆领教得亲凤麟化采,真乃儒
将大风。师亮舞笔弄墨,实属班门弄斧,惭愧!惭愧!”
杨森被刘师亮恭维得飘飘欲仙,很爽快地采纳了刘师亮建
设新四川实行新政也要伐谋为上、取得民心的建议。还当
面表示要各机关法团、他的部下多订《师亮周刊》,开放
眼界,增加知识。
另一位五老七贤的代表人物徐炯创立大成初级中学,
自任校长,尊经崇礼,教育方针与时代相悖。当年的情景
极为可笑,学校内祀孔子大成殿,学生每天早晨起床入殿
上香,每月朔望跪拜。每年孔子生日停课三日,庆祝“孔
诞”,行礼如仪,八佾舞于庭,韶乐齐奏。在此时社会名
流云集,拜孔子之外兼拜徐先生。徐先生长袍马褂,端坐
受礼,俨然当世孔子。每晨第一堂课由值日学生高声朗读
“圣训”中《论语》“视思明,听思聪”一段;吃饭时读
一段“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连如厕亦有训……
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成都已是一座人口1600余万的城
市。在中国,这种人口量级的城市并不多,在世界范围内
也没有超过30座。我认为在这些大城市中的成都永远都不
会衰落,这是基于以下原因:有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的依
托,枕着岷江这条高原大河,有都江堰的灌溉之便,有成
渝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和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能力,更
为重要的是成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聚落,是中国文人的文
化情结,在这里生活着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之一,
成都那种悠然浪漫泡在盖碗茶中的慢生活早已为世人所向
往。
从1900年到今天的100多年间,成都在许多中外大事
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数的文化名流和社会精英在纷纭
的历史舞台上表演。本书讲述了一群叫“五老七贤”的成
都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雨浅唱,或幽默
风趣,或令人回味。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间,正是因为有
五老七贤这些风云人物的精彩表演,才再次把成都这座城
市的历史推向辉煌。
成都是一座移民城市,张献忠剿四川,成都已成一座
空城。在成都连续居住了五代以上的城民已经非常之少,
今天的成都人大多是湖广填四川之后的移民。成都近代史
上经历过四次大的移民浪潮,成都的人口从70年前的60多
万发展到今天的千万之众。
五老七贤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各种版本之多,
涉及的人最多的可达35人,而非12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并不生于成都,但主要活动及重要成就是在成都进行和取
得的,更有发生在成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者、亲历者
,或以上诸因素兼而有之。在成都历史上,许多名人并非
成都土著,杜甫流寓成都写下了千古名篇;诸葛亮入川之
后成就了一代伟业;薛涛从长安而来,却为成都留下丰富
的文化遗产。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她海纳百川,聚集
了如此众多的文化名流,在中国西部独树一帜,并在世界
城市之林彰显着她独有的城市气质!
正是从一群老人的奔走呼号之中我再一次发现“我们
成都”!
王跃
2018年春节
导语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读物。作品主要介绍近现代以来大成都范围内的地方名儒,包括骆成骧、赵熙、宋育仁、尹昌龄、颜楷、刘咸荥、徐炯、谢无量、吴之英、吴虞、尹昌衡、廖平、方旭、邵从恩、庞石帚等人的典型事迹和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社会影响。这些名儒有的是书法家,有点是地方贤达,有的是慈善家,有的是文学家、教育家等,史称成都“五老七贤”。全书图文并茂,行文轻松,史料充实丰富,能令各个年龄段的人全面认识近代以来成都名流的魅力之所在,真正领会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正原因。
精彩页
骆成骧:“布衣状元”三电袁世凯
四川走出过无数的文化名流,但出过的状元并不多,哪怕这少许的状元也大多出在某一个地域。有人做过统计,从唐代武德五年(622年)起,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在实行开科取士的近1300年间,共出了596个状元。四川籍的状元屈指可数,总共只有26人。唐代5人,五代5人,宋代13人,元、明、清各1人。把张献忠建立的短命大西朝也算在内,则多出2人。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区是阆中。阆中素有“秦蜀孔道”“巴蜀要冲”之称,更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四川本就不多的状元中5个都诞生在这里。
四川的第一个状元是内江人范崇凯,最后一个状元就是资中人骆成骧。骆成骧1895年乙未科进士,有清一代,蜀士中夺魁者只有骆氏一人。骆成骧中状元成为川中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传说,推动了新学在四川的流行。那些热心于维新的志士受到鼓舞更积极地活跃于维新运动,就是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也不得不学点新学,以便猎取功名富贵。
尊经书院是最为尊崇汉学的,也大讲其新学。新政时,骆成骧得到官费资助去日本学习法政,毕业回国后,被聘主持法政校,1910年又简放山西提学。四川的资中似乎也得天独厚,竟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状元,有小东坡之称的赵逵,另一个就是有“布衣状元”之称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骆成骧。
骆成骧(1865—1926年),字公骕,资中舒家桥七里沟人,曾祖父叫骆朝珩,祖父名骆恩升,父亲骆腾焕。世代为农,无人读过书,更无人为官,这就是骆成骧“布衣状元”之说的由来。农民家庭出生的骆成骧从小就爱读书,以至于有人说他是抱养的,生父姓李。也有人说骆父叫骆文廷,考取过秀才,从小教他读书。各种说法都存在,人一旦出名,成为某一领域的翘楚,就有许多闲话流传,其中许多有讹,哪怕真事也有不同的版本,在那种档案制度不健全,信息又不发达的时代,各种传言自然甚嚣尘上。有一次州里考官看到小骆成骧的作文,深感诧异,问是哪个老师教你的?骆回答是父亲。由此看来骆成骧父亲不仅读过书,还颇有文采。骆成骧自幼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一次父亲出联:“抖起精神触落漫天星斗”,骆成骧思索片刻,对以“长成羽翼冲开万里云霄”,得到父亲的夸赞。
骆成骧9岁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14岁应州试,旋以岁试第一名人成都尊经书院。在当时尊经书院是四川最高学府,是第一批提出学习西方文化的高等学府之一,1875年由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成都文庙西侧石犀寺旧址正式开办,由经学家、文学家湖南王闿运任山长。四川近现代史上的一批著名人物如杨锐、廖平、宋育仁、吴之英、蒲殿俊、尹昌衡、吴玉章、彭家珍、吴虞、张澜等都是尊经书院的学生。1902年尊经书院奉旨改建为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之一)。
骆成骧在尊经书院受到山长王闿运的器重和重点栽培,学业大进。骆成骧有个同学叫谢泰来,来自四川射洪,其贫困的家境与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两人对对联,谢出上联:至穷无非讨口。骆成骧马上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终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传为佳话。后来谢泰来的儿子谢兴尧拜于骆成骧门下,成为骆的弟子,这是后话。尊经书院不收学费,还每月给学生发放“膏火”银子四两,骆成骧总是用酸菜下饭,省吃俭用存下钱回家孝敬父母。
癸巳(1893年)四川乡试,骆成骧取第三名,成为举子,次年(1894年)入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可惜落榜。骆成骧索性留在京师以教书糊口,同时准备下一次科举考试,这便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乙未科考试。骆成骧中了进士,获得参加由光绪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的资格。殿试为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为选拔天子门生,皇帝要亲自主持、监考、出题,并当面提问、亲自阅卷、打分等等。
光绪帝问骆成骧:“为何开创之初,财富少而愈富;承平之后,财富多而愈贫?是否由于会计不精呢?”
骆成骧答道:“非会计不精,实出之多而入之少也。”进而他指出财政上入不敷出的症结在于“兵额太广、靡费太多、侵渔太多、上下相蒙、隐忍不言”。最为严重的则是官吏们上下相蒙的贪污腐败。骆成骧认为:“人君奢侈,大臣效之;大臣奢侈,士庶效之。”骆成骧虽不明说,实则隐约沉痛地批评了慈禧太后的骄奢淫逸所造成的风气败坏。呼吁:“念民生之日思物力之有限,躬行节俭为天下先。”
策对中骆成骧写道:“臣愿陛下思昔之所以强,今之所以弱;昔之兵额何其少而无敌,今之兵额何其多而无用。”
在殿试策对时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光绪皇帝而获满分。“臣对:臣闻忧所以启圣,故盛世不妨有水旱之灾,走访所以竭忠,故诤臣不避斧钺之罪。”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