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变形记(精)/世界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奥)卡夫卡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目录
一次斗争的描述
公路上的孩子们

衣服
过路人
倚窗眺望
乡间婚事筹备
归途
揭开一个骗子的面具
单身汉的不幸
决心
判决
变形记
在流放地
乡村教师(巨鼹)
一个梦
法的门前
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
猎人格拉库斯
视察矿区

豺狗和阿拉伯人
新律师
在马戏场顶层楼座上
陈旧的一页
骑桶者
敲门
万里长城建造时
邻居
致科学院的报告
家长的忧虑
十一个儿子
一场常见的混乱
塞壬们的缄默
乡村医生
普罗米修斯
新灯
在阁楼上
城徽
舵手
秃鹰
归来
小寓言
陀螺
最初的忧伤
饥饿艺术家
一条狗的研究
放弃吧
关于譬喻
一个矮小的女人
地洞
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
墓中做客
犹太教堂里的“宠物”
误入荆棘丛
序言
卡夫卡,其人不可做寻常观。
弗朗茨·卡夫卡,这位作为世界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之一的伟大作家,就其生活经历而言,也许除了三
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终生未婚之外,可谓是再平常不过
了。1883年他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是一个犹太商人之
子;小学毕业后升入布拉格一所国立德语文科中学;1901
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德语部,攻读法律,选修德语文学和艺
术史;1906年被授法学博士,翌年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
自1908年起供职于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公司;
1917年患肺病,1922年因病离职,1924年病逝,终年只有
四十一岁。这便是他短暂而普通的一生,既没有做出什么
惊心动魄的英雄业绩,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举动;既非春
风得意,亦非穷困潦倒;既非一帆风顺,亦非颠沛流离。
从形而下来看,一常人也。但若从精神层次来进行观察却
迥然不同,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痛苦和磨难、孤
独和愤懑的内心世界。他在给一度炽烈爱过的女友密伦娜
的信中用这样的字句概括了他的一生:“我走过的三十八
载旅程,饱含着辛酸,充满着坎坷。”
卡夫卡是一个犹太人,他不属于基督教世界,而他作
为一个犹太人却又对犹太教义持异议;作为一个说德语的
人,他不完全是捷克人;作为一个捷克人,他又是奥匈帝
国的臣民;作为一个白领,他不属于资产阶级;而作为一
个资产者的儿子,却又不属于劳动者;作为一个职员,他
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可作为一个作家,他既无法完全从
事创作,也不珍惜他的作品。正如他是一个二元帝国的臣
民一样,他内心是一个二元的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卡夫卡
性格上的矛盾性和两重性;无归属感、陌生感、孤独感、
恐惧感便成为这样一种性格的衍化物。
他是犹太人,生于布拉格,说的是德语,是奥匈帝国
的臣民;犹太民族、斯拉夫民族、德意志民族的成分混杂
于一身,这就使他成了一个多重的无归属感的人,成了一
个永远流浪的犹太人,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他在致密
伦娜的信中称自己是莫名其妙地流浪在一个莫名其妙的、
肮脏的世界上。在另一封同样是致密伦娜的信中,他沉痛
地写道:“……可是他(指卡夫卡自己)没有祖国,因此
他什么也不能抛弃,而必须经常想着如何去寻找一个祖国
,或者创造一个祖国。”
在这个他认为是莫名其妙的世界里,在他诞生的布拉
格,在他的家里,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异乡人。他在敞露心
扉的日记里(1913.8.21)写道:“现在,我在自己家里,
在那些最亲近的、最充满爱抚的人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
要陌生。”这种人生体验和生活感受,不仅流露在他的杂
感、书信、日记中,更见于他的作品。《失踪的人》中主
人公罗斯曼之在美国,《判决》中主人公本德曼之对父亲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之在家庭莫不如
是。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陌生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表
达。
当陌生感成为一个人的主宰时,他便不得不从他生活
的世界返回自身世界,这样孤独感便成了一个必然的产物
。表现在卡夫卡身上,这种孤独感不仅是在生活中、在人
际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领域里。他的一个同班同学
在谈到学生时代的卡夫卡时写道:“……我们大家都喜欢
他,尊敬他。可是完全不可能与他成为知己,在他周围,
仿佛总是围着一道看不见摸不透的墙。他以那文静可爱的
微笑敞开了通向交往世界的大门,却又对这个世界锁住了
自己的心扉。……却始终以某种方式保持疏远和陌生。”
在青年时期,他渴求爱情,但几次婚约和几次解除婚约表
明,他更渴求孤独。在他逝世前三年,他在日记中写道:
“与其说我生活在孤独之中,倒不如说我在这里已经得其
所哉。与鲁滨孙的孤岛相比,这块区域里显得美妙无比,
充满生机。”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是一种抗拒现实的外
化形式,是一种心灵上的需求。他在给他的好友勃洛德的
信中说得一语中的:“……实际上,孤独是我唯一目的,
是对我的极大诱惑。”这种生活中和精神上的孤独感必然
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来,他的长篇,如《失踪的人》《城
堡》,中短篇如《变形记》《单身汉的不幸》《最初的忧
伤》,孤独感都是复调式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声部。
在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杂感中,读者会一再遇到“
恐惧”这个字眼。恐惧外部世界对自身的侵入,恐惧内心
世界的毁灭。正因为他受到恐惧的左右,于是他对他生活
于其中的城市,他所遇到的人们眼中正常的一切,他对自
己的处境:恋爱、职业和写作,都怀有一种巨大的恐惧。
他写道:“我在布拉格过的是什么生活呀!我所抱的对人
的这种要求,其本身就正在变成恐惧。”这是他给勃洛德
的信中所写的,在给密伦娜的一封信中他在谈到这种恐惧
的普遍性时写道:“我总是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
,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物,叙述一些藏在骨子里的东西
和仅仅在这些骨子里的所经历过的一切。是的,其实并不
是别的什么,就是那如此频繁谈及的,现已蔓延到一切方
面的恐惧,对最大事物也对最小事物的恐惧,由于说出一
句话而令人痉挛的恐惧。”卡夫卡把写作看作自己人生的
最大追求,是维持他生存的形式,然而恰恰又是写作使他
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写作成了为魔鬼效劳而得到的奖赏,
是一种带来死亡的恐惧。他渴求爱情,渴求建立家庭,然
而也正是由于恐惧,恐惧爱情和家庭会使他失去自由。影
响他的写作而迟疑并几次解除婚约。卡夫卡尊敬和熟悉的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把恐惧和绝望看作对一个破碎和无
意义世界的回答,卡夫卡便生活在他认为是这样的一个世
界里,而他本人的本质,他自己便用了一个词来表述,这
就是恐惧。
卡夫卡,其作品不可做寻常读。
卡夫卡仅活了四十一年,从他1903年开始写第一部作
品《一次斗争的描述》到他逝世前1924年完成的《女歌手
约瑟芬或耗子民族》却用了二十一个年头。他从来没有成
为一个职业作家,始终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的。他的作
品,除去日记和书信,数量并不多;只有三部篇幅并不长
的长篇:《失踪的人》(《美国》1912—1914),《审判
》(1914—1918)和《城堡》(1922),且都没有完成;
一些中短篇以及也被包括于其内的速写、随感、箴言,如
以中文计,也就是百余万字。比起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德语
作家,如曼氏兄弟、黑塞、霍夫曼斯塔尔等人,其作品数
量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就是这些作品为卡夫卡死后赢得了
世界性的声誉,他被尊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行者和奠
基人”。因此,我们对他的作品不能做寻常读。
卡夫卡的作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品,有的评论家称
之为寓言或半寓言。也许称之为寓言式的作品更为确切些
,我们无论是读他的长篇还是中短篇,更无须说那些箴言
或者随笔了,其都似寓言,《城堡》中的K,《变形记》中
的萨姆沙,《骑桶者》等不都是广义上的寓言吗?但卡夫
卡的寓言式的作品显然不同于古代的寓言,如伊索的;不
同于经典性的寓言,如莱辛、拉·封丹、克雷洛夫等人的
。其一,卡夫卡不是去进行一种说教,去宣扬一种道德训
诫,而是以非理性、超时空的形式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现
代社会诸现象的观察、感受、表述乃至批判,或者如卡夫
卡研究者们所说的:卡夫卡的作品是欧洲危机令人信服的
自我表白,是“真实的二十世纪神话”。其二,是卡夫卡
寓言式作品的多义性。无论是古代的或者经典的乃至现代
的寓言都没有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它告诉你的只是一
种意义,一个教训,或是道德的伦理的,或是社会的生活
的。但卡夫卡的作品却通过诡奇的想象,违反理性的思维
,不可捉摸的象征,非逻辑的描述有了丰富而神秘的内涵
,从而有了多义性和接受上的多样性,甚至歧义性;换一
个立足点来说,是作品本身妨碍了或阻止了我们去做单一
的解释。试想一下,我们不会满足于用“仇父情结”或“
审父意识”来概括《审判》,同样也不能仅用异化来对《
变形记》做终结式的结论。法国荒诞派作家加缪对此有很
好的表述,他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诞》一文中写
道:“卡夫卡的全部艺术在于使读者不得不一读再读。它
的结局,甚至没有结局,都容许有种种解释……如果想把
卡夫卡的作品解说得详详细细,一丝不差,那就错了。”
我们不能也不应从卡夫卡作品中去寻求一个终极意义,一
种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不同阶层的读者,不同的心态,
不同的角度(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社会学的、美学
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间场合都会成为解读卡夫卡
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我们也不要想一下子就读懂
他的作品,也许你读了几遍也感到莫名其妙、一片懵懂,
说不出所以然。但是,你在阅读中间,在掩卷之后,定会
产生某种情绪,你的感官必会有所反应:或者惊愕(如读
《变形记》),或者恐怖(如读《在流放地》),或者悲
哀(如读《城堡》),或者痛苦(如读《审判》),抑或
皱眉、沉思、困惑、叹息。总之,你必受触动,必有一得
。之后,你不妨再理性地去对它们进行你自己的阐释,绘
出你自己的卡夫卡像来。
作家们都在用自己的笔去构建一个世界,卡夫卡创造
的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从他的第一篇作品《一次斗争的描
述》到他的最后一篇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
人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那是一个象征的、寓意的、神秘
的、梦魇般的世界——那里面五光十色,有离奇古怪的场
景,有超现实、非理性的情节,有象征化的动植物,有异
于世俗常人的形象,人物有荒诞的、非逻辑的行为举止。
无须举他的长篇为例,在这个中短篇选本中,像《变形记
》《审判》《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致科学院的报
告》《乡村医生》等,每一篇都是如此。然而,恰恰这些
在正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不可能存在的、不可能发生的,
在卡夫卡笔下,借助细节上描绘的精确性,心态上的逼真
酷似,特别是整体上的可信性,就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真
实,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可触摸到的,与我们息息相关,
甚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想想《变形记》中变成了
甲壳虫的萨姆沙,《致科学院的报告》中的人猿,《地洞
》中的小动物,它们不就是处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肮脏世界
中的人类本身吗?这种基于整体上是悖谬和荒诞上的真实
都令一向反对现代派的卢卡契大为赞叹,他在《卡夫卡抑
或托马斯·曼》一文中写道:“恐怕很少有作家能像他(
指卡夫卡)那样,在把握和反映世界的时候,把原本的东
西和基本的东西,把对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惊异,表现得如
此强烈。”
卢卡契上面这段话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整体
上的非真实性和细节上的真实性截然分开,从而得出如他
所说的:“从形式上的特点这一角度看,卡夫卡似乎可以
列入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观地看,他还在更高程度上
属于这个家庭哩。”卢卡契这篇文章的本意是对卡夫卡从
细节上肯定,从整体上加以否定。从实质上来看,卡夫卡
笔下的精神世界与经验世界是相互交织、相互干扰、相互
渗透的,甚至达到一种两者之间界限模糊的程度,精神真
实与感性真实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了。这样,就如威·埃
坶里希所表述的那样,卡夫卡作品中的“精神之物再也不
是在经验之中和一切经验之上游移的不可理解、不可捉摸
的东西了……而是作为一种十分自然的真实出现在眼前,
但同时,这个真实也突破了一切自然真实的法则”。现在
我们可以说了:卡夫卡不是去复制,去摹写,去映照现实
,而是独辟蹊径用非传统、反传统的方式去构建了一个悖
谬的、荒诞的、非理性的现实;而这个现实从某种角度上
来看,比自然现实更为真实,能使读者更为悚然、更为惊
醒,使人对自身和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更为深化和强烈。
这里就这个选本做些说明。本书所选均是卡夫卡的中
短篇小说,其中有些篇目已有译本,在征得译者的同意后
收入此书——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有些则系新译,均据
马克斯·勃洛德编,费舍尔袖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七卷
本《卡夫卡全集》译出。篇目的排列,无论是卡夫卡生前
发表的,还是在他死后由马克斯·勃洛德整理发表的,一
律以写作年代为序,但每篇附有简单说明,便于读者了解

卡夫卡的作品多已译成中文了,几家出版社都出了卡
夫卡的小说集,这次我把他的几乎全部中短篇作品都编在
一起,出一个单行本,便于读者一窥全貌。希望喜欢卡夫
卡作品的人能喜欢这个集子。编选和编排上的不完善之处
,尚希得到读者的指正。
高中甫
2010年6月18日
导语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精彩页
一次斗争的描述
人们身着服装
在沙砾上蹒跚地漫步
在巨大的苍穹下面。
它从远方的丘岗
直延伸到远方的丘岗。

近十二点的时候,一些人已经起床了,他们相互躬身致意,彼此握手,说道,“过得不错”,随后穿过巨大的门框进入前厅,穿起衣服。女主人站在房间中间,不断地躬身行礼,这使她衣裙上漂亮的褶裥摇晃不已。
我坐在一张小三脚桌子旁,这是一张三条细腿的桌子,绷得紧紧的。我正在品尝着第三杯果汁。在啜饮的同时,我忽略了我为自己挑选和叠放在一起的一小堆焙制的糕点。
这时我看到我的一个新认识的人有些沮丧和仓皇地出现在邻室的门框旁;我要走开,因为事情与我无关。但他却冲我而来,打消了我离去的念头,他笑着对我说:“请您原谅我来找您。但我直到现在同我的姑娘在隔壁房间里用餐,就两个人。从十点半开始。一个晚上就这么一次。我知道,我给您讲这件事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彼此还不大了解。不是吗?我们是今天晚上在楼梯上彼此相遇的,作为同一幢房子里的客人交谈了几句而已。可现在我必须请您原谅,这种幸福在我身上无法这么简单地继续下去,我自己无能为力。在这儿没有我信赖的熟人——”
我悲哀地望着他——我嘴里正含着一块糕点,它并不怎么可口——对着他赧颜得可爱的脸说道:“我当然高兴我值得您如此信赖,但不以为然的是您信任我。如果您不是如此惶惑的话,您必然感到,您对一个孤独地坐在这里饮酒的人讲述一个可爱少女的事情是多么不合适的。”当我说完这段话时,他一下子就坐在那里,向后仰去,并让他的两只胳膊垂了下来。随后他支起双肘把胳膊朝后背过去,用相当响亮的声音自言自语:“还在片刻之前,我们俩单独在房间里,我和安内尔。我吻了她,我吻了她的嘴唇,她的耳朵,她的肩膀。我的上帝,我的主哇!”
这儿有几个想是在进行一场活跃谈话的客人,打着哈欠靠近了我们。因此我站了起来,以使他们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那好,如果您愿意的话,那我跟您走,但我仍然认为,现在在冬天夜里去洛伦茨山是毫无意义的。再说天已变冷了,又下了些雪,外边的路像冰场那样滑。喏,随您的便——”
他先是惊奇地望着我,张开了嘴,露出了湿润的嘴唇,但当随后看到了就在跟前的那些先生时,他笑了,站了起来并说道:“噢,真的,寒冷是件好事,我们的服装都热得冒烟了;再说我又有些醉意了,虽然喝得并不太多;是呀,我们将分手并各走各的路。”
于是我们到女主人那儿,当他吻她的手时,她说:“不,我很高兴,您今天看起来非常快乐。”这句话表现出的好意使他十分感动,他再次吻了她的手。我得把他拉走。在前厅里站着一个整理房间的姑娘,我们是第一次见到她。她帮助我们穿上上装,并拿着一个手电筒,以便穿过楼梯时给我们照亮。她的脖颈是赤裸的,只是颈部围着一条黑色的丝绒带,她衣着松散的身躯躬身向前,并且当她引导我们下楼时老是探着身子,打着手电。她的双颊泛红,因为她喝了酒。在微弱的、充溢整个楼梯的灯光里,她的双唇在颤抖。
到楼梯下面,她把手电放到一个台阶上,向我的这位熟人走近一步,搂抱他并吻他,一直搂住他。直到我把一张纸币放到她的手里时,她才慢吞吞地松开她的双臂,慢慢地打开了小门,放我们进入黑夜之中。
在空荡荡的、亮得匀称的马路上方是一轮巨大的明月,云汉浩渺,薄云点缀其间。在结冰的雪地上人们只能小步移动。
我们一到外面时,我就明显地兴致勃勃了。我抬起我的大腿,让关节咔咔作响,我朝街巷上方呼唤一个名字,好像一个朋友在街角避开了我似的,我跳起把帽子抛向高处,然后趾高气扬地把它接住。
但我这位认识的人却无动于衷地与我并排走在一起。他低着头,也不言语。
这使我惊奇,因为在我预料中,我把他从社交场合之中带了出来,他定会快乐得发疯起来的。现在我也只好安静下来了。我正要在他背上捶上一掌,让他高兴起来,可我突然不明白他现在的处境,于是把手缩了回来。我不需要手了,就把它放进我外套的口袋里。
我们就这样沉默地走着。我注意到,我们脚步是怎样地响动,我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能和我这位认识的人的步子保持一致。天气晴朗,我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腿。不时也有人倚在一扇窗户那里,观察我们。
当我们走到费迪南大街时,我注意到我的这位熟人开始哼哼《美元公主》里的一段旋律;哼得很轻,但我听得非常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他要污辱我?我马上准备好了,不去听这种音乐,还要放弃整个散步。对的,他为什么不同我交谈?如果他不需要我的话,为什么他不让我安静,让我待在那儿暖暖和和地喝果汁和吃甜点?我真的不该被扯进这场散步里来。再说我也能自己散步嘛。我是恰巧在这场社交活动里,从羞愧中挽救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年轻人,并在月光中散步。事情也就是这样。整个白天办公,晚上社交活动,夜里徜徉在街巷,没有什么过分的。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其本性来说已放荡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