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林肯传(林肯先生的美国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戴尔·卡耐基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也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学鼻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就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沟通的艺术》《卡耐基人际关系学》《语言的突破》《演讲与口才》等。其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热销。如同每个奋斗者一样,卡耐基的一生也历经坎坷。从不同阶段的生活层面上,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人们不断生活在忧虑、恐惧与无力改变现状的恶性循环中。后来他在青年会得到了一个夜大讲师的机会后,便开创了公开演说的课程,积累下来的成果就是“卡耐基训练”的蓝本。之后,他致力于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教育事业。 书评(媒体评论) 他(林肯)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 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个出类拔萃、道德高尚的 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 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卡尔·马克思 充满戏剧性的故事,犹如一部动感的电影,画面 仿佛历历在目。 ——《纽约时报》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人性深处的秘密刻画得如此深邃……读来像一部 小说。 ——《纽约先驱论坛报》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与教科书所写完全不同的林肯 。卡耐基是位讲故事的大师,他展示了不幸的家庭生 活和战争给这位伟人带来的痛苦。林肯最可贵的成功 品质就是对痛苦的忍耐能力。 ——著名学者、评论家 布萨拉基 所有人都会面对麻烦、痛苦和一些旷日持久的折 磨,常人会屈从安逸舒适的欲望,而真正的英雄只做 他们认为正确的事,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林 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著名作家 丹尼尔·S.多里乌斯 目录 自序 第一部 早年生活 她,敢爱敢恨的女人 一无所有的童年 求知若渴,却得不到系统的教育 他为机遇而做的准备 恋人离去而致终生忧郁 她一定要嫁给能成为总统的人 对婚事的惧怕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她 第二部 走向白宫 不愿面对的家庭生活 一位有正义感的律师 为何他的脾气如此暴躁 满溢悲伤 一次意义深远的演说 “我只是滑了一下,但没有跌倒。” 总统候选人 动身华盛顿前的心路 活着进入白宫 第三部 人性辉煌 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军为何溃不成军 空谈家却在统率着军队 接连的失利与失意 矛盾重重的内阁成员 《解放宣言》 葛底斯堡演说 从被军队开除到将军 伟大的悲悯之情 总统夫人 那颗罪恶深重的子弹 第四部 永垂不朽 追随总统灵柩的人们 惶惶的逃亡之路 刺客到底有没有被抓获 总统夫人的不堪处境 永垂不朽 精彩页 第一部 早年生活 她,敢爱敢恨的女人 在哈罗兹堡——那时那个地方还叫哈洛堡——有一位名叫安·麦金蒂的女子。根据史料记载,把第一头猪、第一只鸭子和第一架纺车带到肯塔基州的就是安和她的丈夫。不仅如此,她还是第一个在这片黑暗而又血腥的蛮荒之地上做出奶油的人。但这些都不值一提,真正让她名垂青史的是她在商业和纺织业创造的双重奇迹。在这片神秘的印第安土地上,棉花既种不出,也买不到,绵羊也总被狼叼走,几乎找不到织布的原料。安·麦金蒂别出心裁,用西部最多,也最便宜的两种原料——荨麻和野牛毛,织成了一种叫作“麦金蒂布”的布料。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方圆150英里的主妇们纷纷赶来,向她学习这种新技艺。她们一边纺线织布一边聊天,纺着荨麻和野牛毛的时候,也纺织出不少小道消息。没过多久,安·麦金蒂的小木屋就成了公认的流言集散地。 那时候通奸会被告上法庭,生下私生子也是一项轻罪。有证据表明,安·麦金蒂的生活太乏味了,于是她有了一个对她来说特别有趣,让她心满意足的爱好:刺探出某个不幸女子的不检点之事,并向大陪审团告发她。哈洛堡季审法庭的记录中一再出现某个可怜的姑娘“被安·麦金蒂密告通奸”的记录。1783年春天,哈洛堡统共审理了17起案件,通奸案就占了8起。 1789年11月24日的一份诉状里是这样记载的: “露西·汉克斯犯有通奸罪。” 露西已经不是初犯了。几年前,她第一次犯下这项罪行的时候还是在弗吉尼亚州。 案子距今时日已远,仅存的资料也只是把事件记录下来,未做具体描述。我们只能利用这些材料,在保证基本事实无误的基础上,尽量还原出当时的情形。 拉帕汉诺克河和波托马克河之间夹着一片狭长的土地,那里居住着华盛顿家族、李家族、卡特家族和其他有权有势的人家,汉克斯一家也住在那里。每个周末,上流人士们都要去教堂做礼拜,他们那些目不识丁的穷邻居,比如汉克斯一家,也和他们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 1781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露西·汉克斯照常来到教堂。那一天,华盛顿将军邀请拉斐特将军一起去教堂做礼拜,一个月前,他协助华盛顿在约克敦大败了康华里勋爵的军队。人们非常兴奋,翘首以待,想一睹这位非凡的法国人的风采。 最后一首赞美诗唱完,晨祷结束了。做礼拜的人们排成一队,挨个和两位战斗英雄握手。 除了军事策略方面的爱好,拉斐特先生对年轻美丽的姑娘也分外青睐。每当遇到一位符合他标准的女士,他都会献上一吻,表达自己对她的赞美之情。这一天,他在教堂前亲吻了七个姑娘,人们议论纷纷,其热切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牧师布道词的关心。露西·汉克斯就是那七个得到幸运之吻的姑娘中的一个。 这个吻是之后一连串事件的契机。与拉斐特将军指挥的那些战役相比,这些事件在相同,甚至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一位出身颇高贵、非常富有的种植园主也参加了那天的集会。他还是单身,知道有汉克斯这么一家人,既穷又不识字,地位远不如他。但这天早上——当然,这可能只是出于我们的想象——他觉得,拉斐特将军亲吻露西·汉克斯的时候,好像比亲吻其他姑娘时更加热情。 这位农场主既崇拜他的军事才能,又钦佩他欣赏美人的眼光。露西·汉克斯开始出现在他梦里。醒来之后,他动起了脑筋。很多举世闻名的美人都和露西·汉克斯一样出生在贫寒之家,有些还不如她。汉密尔顿夫人就是这样;还有杜巴瑞夫人,她是一个穷裁缝的女儿,全家都是文盲,自己也几乎大字不识,但尽管如此,她仍成为了路易十五时期全法国最有权势的人。他从诸多先例中得到了安慰,觉得自己的念头还是挺光彩的。 那天是星期天。星期一一整天他都在思量着这件事,第二天他就骑马,跑到汉克斯家那间泥巴铺地的小木屋,提出要雇露西到自己的种植园的农舍做女佣。 他有好几个奴隶,本不需要再雇人,但他还是雇了露西,吩咐她做些家务杂事,不让她和那些奴隶打交道。 弗吉尼亚的富有家庭习惯把儿子送到英格兰接受教育。露西的雇主在牛津读过书,他从那里带回一批书,把它们视如珍宝。一天,他信步来到书房,发现露西手里握着一块掸尘布,正坐在那儿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历史书的插图。 对一个仆人来说,这是逾越本分的做法。但他非但没有责备她,还关上了门,坐下来把图画下面的说明文字念出来,讲解给她听。 P5-9 导语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版本。戴尔·卡耐基是林肯的粉丝,《林肯传》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一部传记。也许,粉丝写自己偶像的传记,在情感上会不够冷静客观。的确,本书充满了汹涌的情感,把林肯的理想写得如此高尚,把他的仁慈写得令人感动,把林肯的传奇经历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传记,充满了感情,令人惊叹、佩服、感动不已!读者不但可以从林肯总统的一生中学到受益匪浅的人生真理,还可以在充满硝烟战火的战争中感悟历史的进步,人类的成长。 序言 几年前的春天,我在伦敦的黛沙尔特宾馆吃着早餐, 和平时一样,我翻阅着《晨报》的各个栏目,想找出一些 和美国有关的内容。我以为我会和平时一样一无所获,但 那是个幸运的早晨,我的收获丰富得出乎意料。 那时,《晨报》里有一个名为《人物与回忆》的专栏 ,作者是被称为“下议院之父”的前任议员欧康纳。那天 早上,以及接下来的好几天里,他写的都是关于亚伯拉罕 ·林肯的故事——无关政治,只谈及他的生平:他的忧伤 ,一再重复的失败,贫困的生活,对安·拉特里奇的爱以 及和玛丽·托德的不幸婚姻。 我读得津津有味,又非常惊讶。20岁之前,我一直生 活在美国中西部,那儿离林肯的故乡不远;并且,研究美 国历史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以为自己对林肯的生平非常 了解,但没过多久我就有些底气不足了。我,一个美国人 ,非要等到了伦敦,在一份英格兰报纸上读到一个爱尔兰 人撰写的专栏之后才意识到,林肯的一生竟是如此曲折离 奇,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 这种无知让我深感羞愧。但是,有我这种情况的只有 我一个人吗?我思索着,并和几位美国同乡讨论了这个问 题。我发现我们几个几乎完全相同,我们对林肯的了解无 外乎这些:他出生在一间长木屋里,徒步走好几英里去借 书看,晚上在壁炉前的地板上看书;后来他走了,去做了 律师;他说话很幽默,讲过这么一个笑话——人腿的长度 应该刚好够从屁股长到地面;他被叫作“诚实的亚伯”, 跟道格拉斯先生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当上了美利坚合众国 总统;他平时戴着一顶丝质礼帽;他解放了奴隶,在葛底 斯堡发表了一篇演说;他想知道格兰特将军喝的威士忌是 哪一种,这样他就能送一桶给其他的将军们了;最后,他 在华盛顿的一家戏院里被布斯枪杀了。 我坐立不安,跑到大英图书馆读了几本关于林肯的书 籍。读得越多,我越觉得不可思议,最后,我激情澎湃, 决定亲自执笔写上一本。我明白,以我的初衷、性格和笔 力,是写不出那种可供学者、史家们推敲的学术巨作的, 现有的书籍里也不乏此类杰出著作。但是,读完许多专著 之后,我感觉有必要写出这样一本书:短小精悍,简略易 读,适合让现代都市中忙碌的人们随手翻阅,让林肯一生 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 我竭力想把本书写成这样。 我在欧洲开始动笔,写了一年,接下来又在纽约写了 两年。之后,我把我写出来的东西撕得粉碎,丢进了垃圾 桶,动身去了伊利诺伊州。那是林肯曾经心怀憧憬并为之 付出艰苦努力的地方。我和那儿的人们一起生活了好几个 月,他们的父辈曾帮林肯测量土地,修建围栏,把猪赶到 集市上卖。这几个月里,我埋首卷宗,翻阅书信、演讲稿 、被人遗忘的报纸和霉迹斑斑的法庭记录,努力追寻着林 肯的踪迹。 我在小镇彼特斯堡待了一个夏天,那儿离重建的纽萨 勒姆只有几英里。林肯一生中最幸福、对他的人格形成也 最为关键的几个年头是在那里度过的。他经营着一间磨坊 和一家杂货店,自学法律,干铁匠活,帮人主持斗鸡和赛 马。他爱上了一位姑娘,并为她心碎。 在最繁荣的时候,纽萨勒姆村的人口也没有超过一百 ,村子从建立到荒废也只有十几年时间。林肯走了,没过 多久其他人也走了。蝙蝠和燕子在破败的木屋里做窝,五 十几年的时间里,那儿变成了牧场,放养奶牛。 但几年前,伊利诺伊州把那片地圈了起来,照着一百 多年前的式样修复了木屋,建成一个国家公园。现在,一 度被遗弃的纽萨勒姆村看起来和林肯那个时代差不多。白 橡树伫立如初,林肯曾在树荫下读书、摔跤、和心爱的姑 娘依偎在一起。每天早晨我都会带上我的打字机,开车从 彼特斯堡到那里去,这本书中一半的章节都是在那些树下 完稿的。那是个写作的好地方,前面有蜿蜒流淌的桑加蒙 河,美洲鹑在四周的树林和草场里歌唱。冠蓝鸦的身影不 时在林间闪现,还有金翼啄木鸟和红雀的倩影。我感觉林 肯就在这儿。 夏天的夜晚,我也经常到这边来,听着河畔树林中夜 莺的鸣唱,看着月光辉映下的拉特里奇客栈,我的心被深 深地触动了。一百年前的同一个夜晚,年轻的林肯和安· 拉特里奇曾手挽手走在同一片土地上,听着夜莺的歌声, 做着那些注定化为泡影的美梦。我能切身地体会到林肯曾 度过的那些绝无仅有的幸福时光。 写到林肯爱人之死的那一章的时候,我把折叠桌和打 字机放到车里,沿着乡间大道一路开去,经过一个养猪场 和一个奶牛场,最后,我来到一片安静而与世隔绝的地方 。安·拉特里奇长眠于此。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彻底被人遗 忘,野草蔓生,要膛过很高的野草,拨开灌木和藤蔓才能 靠近她的坟墓,来到林肯曾为他们的悲剧故事伤心哭泣的 地方。 其他许多章节都是在斯普林菲尔德写成的。有一部分 是在林肯家的客厅,他在那儿度过了16个郁郁寡欢的年头 。还有一部分是在他写下第一次就职演说的那张桌子上写 的。其他部分则成稿于他参加庭审以及和玛丽·托德争吵 的地方。 内容推荐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在任总统期间,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本书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一部传记。作者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富有理想、愈挫愈勇、心地仁慈的林肯形象。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入主白宫。这位平民总统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令每一位读者惊叹、佩服不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