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的过程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原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核心人才太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人,同时,中国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全球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核心人才。这令我们感到疑惑。
“以前我总是认为人才很多,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吗?’那时候,我们招人非常容易,只要往上海的人才市场一跑,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哪怕是在网站上发布一下信息,也会收到很多份简历。现在倒好,人才招聘成了我们的第一要务,人力资源部门每周都到上海、南京,甚至是北京的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然而,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王总经营的是一家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在访谈中,他略带焦虑地说。
“现在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恶劣了,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地将人才培养好,刚刚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竞争对手便用高薪将他们挖走,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实在是令人很头疼,现在弄得我们培养人才不是,不培养人才也不是,总不至于我们也到行业内四处挖人吧?那样,岂不是更加糟糕?”张总是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负责人,对他来说,优秀的销售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销售人员也是流动性最强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张总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而张总所面临的情况在中国企业界中绝非个案,恰恰相反,这是中国企业普遍所面临的问题。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
“很多时候,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不得不对一些重点人才进行各种诱惑,提高工资、配置股份、配车配房,等等。而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的确也曾经到同行企业去挖过人才,当然,我们的原则是,在对方企业内起着重要价值的人才我们一般不会去挖,这样就相当于釜底抽薪了,我们一般选择那些在对方企业内部不受重视但是确实很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发挥才能,而我们刚好有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情况,我们相信不算是恶性竞争吧?”吴总在访谈的过程之中,逐渐轻松下来,对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他是另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营销总裁。他所说的代表了很多企业家所想说的,而且他也表现得极度的坦诚和大方,对我们的逼问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我们从他的话语中挖掘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才在企业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试想一下,倘若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在企业内得到了重用,都拥有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他们还会考虑离职或是跳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企业为了人才进行争夺时,很多人才却在感叹时运不济,无法施展才华,这不能不算是一种讽刺。而事实竟然确实如此。 “不知道为什么,我针对企业的发展做了多份规划,其中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营销思路的调整以及部门架构的完善与协同,每一次我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顺利,谁不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呢?但是,我所提交的方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而作为下属,我又不好越级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对我的方案持什么样的意见。如果有一些反馈下来,即便是方案做得不好,我也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但是,我什么反馈也得不到。你们说这让不让人感到寒心?说实在的,如果现在有更好的平台,我也会选择离开。,’这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说的话,同样,她的状态也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们调研的一些经理人中,很多人表现出同样的情绪,而有一些则已经选择了跳槽,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就令我们不得不反过头来思考企业对于人才管理的疏忽与欠缺,也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将眼光盯在外部,而是应该将眼光向内转移,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发掘出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不要等到人才流失的时候才心生悔意。
“没想到王开(化名)已经成为服装界最优秀的设计师了,想当年他刚毕业,在我们这里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当时大家对他都不太看好,他提交的设计方案也大多是不合时宜的。”一家民营服装企业的总经理说。然而,王开又是怎么说的呢?‘‘当时,我是冲着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去的,他们说要创新、要与众不同,但是,当我提交出一些有新意、有突破的设计作品时,他们却表现出一副很冷漠的样子,这使我感到很失落。而且,当年那些被他们否定掉的作品中,很多在后来成了我的获奖作品。”在一次闲聊中,王开一边优雅地表演着茶道,一边淡然地说。
也许,对于许多企业经营者来说,应该重新审视核心人才太少这个问题,在努力向外寻找人才的时候,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内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方面,或许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然,人才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经营,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乃至对人才的有效运用,等等。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因此,就必须依靠系统来解决问题。P13-16
多年来,我们企业积存的问题蛮多的,要逐一解决很难,往往事倍功半,卓越经营模式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核心,当企业的管理一切围绕达成战略和目标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事半功倍了!——张家港申港锅炉总经理徐杰
我们是国企,虽然上市了,但很多老大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员工没干劲,干部没压力,高层没战略,我觉得我们非导人卓越经营模式不可!——中核苏阀总经理张宗烈
企业的不成功原因很简单,就是缺少一套卓越经营模式。——旭日装饰董事长孙有富
我想把自己的企业做上市,我知道很难,我相信卓越经营模式能帮助我们。——天达工具总经理宋虎
引言卓越经营模式——使企业成功成为必然
导论通过系统管理来解放管理者
第一章 中国企业经营的七大现状
第一节 第一大现状:老板累死累活
第二节 第二大现状:利润越来越薄
第三节 第三大现状:内部管理混乱
第四节 第四大现状:核心人才太少
第五节 第五大现状:发展举步维艰
第六节 第六大现状:缺乏战略愿景
第七节 第七大现状:目标总是落空
第二章 中国企业经营的八大误区
第一节 第一大误区:战略的误区
第二节 第二大误区:目标的误区
第三节 第三大误区:计划的误区
第四节 第四大误区:执行力的误区
第五节 第五大误区:考核的误区
第六节 第六大误区:激励的误区
第七节 第七大误区:授权的误区
第八节 第八大误区:成本的误区
第三章 回归企业经营的原点
第一节 是什么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组织能力
◎目标导向
第二节 组织能力三要素:员工意愿、员工能力、组织环境
◎员工意愿
◎员工能力
◎组织环境
第三节 问题导向vs目标导向
◎彼得·德鲁克的问题
◎问题导向Vs目标导向
◎目标管理
◎目标成为管控的主角
第四章 透视卓越经营模式
第一节 卓越经营模式的背景与由来
◎新商业时代的来临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融术于道——卓越经营模式的由来
第二节 经营之本——商业模式
◎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关乎生死存亡
◎透视商业模式
第三节 认识卓越经营模式
◎让偶然成功成为必然——“卓越经营模式”
◎战略规划:致力于发展,决胜于未来
◎如何制定与分解目标并确保目标的实施
◎运营管控:目标实施的保障
◎打造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能力
◎薪酬激励:让成功带来成功!
◎人才——企业发展的保障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走向卓越
第一节 成功实现基业长青的十大支柱
◎战略清晰
◎团队共识
◎目标明确
◎策略完善
◎计划详尽
◎执行高效
◎过程可控
◎结果必达
◎循环完备
◎系统为王
第二节 导入卓越经营模式的三个保障
◎一把手工程
◎信是根本
◎坚持:持续的成功
结束语学以致用
卓越经营模式——使企业成功成为必然
一、企业常见的十大痼疾
1.企业家有伟大的战略,员工有自己的梦想,但执行过程中却各行其是,无法双赢。
2.公司天天开会,不开会觉得有很多问题,开了会又解决不了什么司题。
3.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缺乏管理意识,团队发展速度无法与公司发展速度相匹配。
4.对客户不敬畏,缺乏客户意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配合不力,小团体现象明显。
5.都做老好人,出了问题没人敢说,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是总裁。
6.能人业绩能力很强,但是对制度熟视无睹,领导碍于业绩不敢有大匀作。
7.员工做事没有结果,走过场,借口一大堆。
8.决定的事情不了了之,没有执行的制度约束和检查机制。
9.讲人情、讲面子,就是不讲制度,有制度不执行。
10.工作时职责不清,没有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员工工作没激情。
二、企业的三大管理失控
1.为什么年度目标总是达不成
三、什么是卓越经营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是基于德鲁克管理思想,通过麦肯锡在80%的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战略,让经营团队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系统,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将经营的目标和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身上;建立科学的考评系统与激励系统,让员工自动自发,同时应用目标达成的八步循环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目标的百分之百达成!
张国量编著的《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内容介绍:为什么企业的年度目标总是达不成?
为什么企业永远缺人才?
为什么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低下?
为什么企业家有伟大战略,员工有自己的梦想,但执行过程中却各行其是,无法双赢?
为什么公司天天开会,不开会觉得很多问题,开了会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缺乏管理意识,团队发展速度无法与公司发展速度匹配?
为什么下属做事没有结果,走过场,借口一大堆?
为什么工作时职责不清,没有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员工工作没激情?
卓越经营模式是基于德鲁克管理思想,通过麦肯锡在80%的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能帮助企业厘清发展战略,让经营团队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系统,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将经营的目标和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身上;建立科学的考评系统与激励系统,让员工自动自发,同时应用目标达成的八步循环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目标的百分百达成!
《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是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
张国量编著的《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内容包括:中国企业经营的七大现状;第一大现状:老板累死累活;第二大现状:利润越来越薄;第三大现状:内部管理混乱等。通过战略研讨得出企业发展战略,接着就有了五年的长期规划,三年的中期规划,和今年的年度目标,这就构成了战略目标系统。企业的目标要靠人来实现,这就不得不考虑组织管理和组织能力这两方面。组织管理,说的是企业的制度、流程是不是完善。组织能力说的是我们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梯队建设。这两方面就构成了支持系统,从战略中引申出来的,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