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定义集(精)/大江健三郎随笔精品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大江健三郎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定义集》原是《朝日新闻》于2004年6月至2012年3月间为大江健三郎先生开设的一个专栏,由每月发表的一篇随笔连缀而成的这七十二篇文章,记录了大江先生在这六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乃至越陷越深的绝望,当然,也记录了老作家在这绝望中不断寻找希望的挣扎。 目录 关切的眼神和好奇心 促使我修正轨道的友人之眼 接纳滑稽及其相反 孩子般的态度与伦理性想象力 民族如同个人,也会弄糟和犯错 重新阅读将成为全身运动 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日本人的所谓议论 事后聪明或也见效的方法 “重新学习”和“重新教育” 人类沦为机器之事…… 细致入微之教养的成果被摧毁 改写已被改写的文章 在两个形式之间进行串联 小说家在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 在人生中遇到的所有话语 曾与“巨大的人”共同生活 牢牢地记住吧 写作这种“生活方式的习惯” 关于玷污人类 现代的“喜悦的知识” 倾听“真实的文体” 闯越困境之人的原理 世界的顺序将因此而从下面发生变化 老年期间,像写日记一样写诗 显现在面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转弯抹角的说法具有的力量 勇敢而慎重的政治小说的写作方法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一) 拥有余裕的认真将是必要的 一个人需要多少册书? 期望不要忘记 对新开始写批评文章的人说 确认话语的定义后重新阅读 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 凝视世界终结的表现者 挽回无法挽回之事 智慧且平静的悲哀之表现 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还是人类的悲惨?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二) 其固执之神态极不寻常 文化是直接面对危机的技术 可是,自然却没有权利 创造未来的在家干零活儿 某个晴和冬日的发现 唯独不会宽容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三) 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有“德”吗? 对强者有利的暧昧话语 在活着期间倘若神志不正常…… 冲绳今后仍将持续之事 如何成为私小说作家的? 何为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国的道义责任?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四) 曾说“真是神奇!”的医生 对新开始写小说的人说(之五) 谁在一直阻碍着爆发? 充分且细致地阅读 鲁迅的“骗人话语” 持续讲述氢弹爆炸经历的人 从现场之外也要侧耳倾听 不可使暧昧原样继续下去 认清对责任的承担方式 进而“我的灵魂”将记忆 从广岛、长崎面向福岛 古典基础语与“未来的人性” 所谓核电站是“潜在性核威慑力” 另一支前奏曲和赋格曲 前往海外出席学会的小说家 我们拥有伦理依据 现在小说家的可为之事 依靠自己的力量策划定义事宜 译者跋:《定义集》与鲁迅和中国 序言 多余的序言 莫言 我早就答应了译者许金龙先生和出版社的编辑,要为 大江先生这部讲述他五十年文学生涯的书写一篇序言,但 迟迟不能动笔,不是因为所谓的“忙”,也不是.因为懒 惰,而是因为面对着这部书,犹如面对着一座高山,不知 道应该说什么,也实在没有必要说什么。 我是大江文学的爱好者,也是他伟大人格的崇拜者。 他曾经说过我是他的朋友,但我一直是把他当作师长的。 即使狂妄一点,也顶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并不是我故 作谦辞,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大江先生也在公开场 合说过赞扬我的话,我想那是一个前辈作家对后辈作家的 奖掖和提携,并不意味着我真的有那么优秀,对此我有着 清醒的认识。 大江先生这部新书,虽说是采用了记者提问、作家应 答的访谈式,但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先生的口述体自传。我 知道他是不愿意写自传的也是反对建立自己的文学纪念馆 的,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他勇于担当家庭的、社会的 责任,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 成什么“名流”和“伟人”,而是以一贯的低调和谦恭与 人相处。这次,媒体能够动员他长时间地讲述自己的写作 和他经历的五十年来的日本文学变迁,确实是件很不简单 的事情。因此,根据这漫长的谈话整理出来的这本书,也 就显得意义非凡。 在这部书里,他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森林中的故乡、 亲人,谈到了流传在故乡人们口中的历史故事和森林中的 精灵,谈到了民间文化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谈 到了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他的恩师和他的朋友,他的 婚姻和家庭生活,因为这一切都跟他的文学密不可分。 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到,大江先生不仅是一位杰 出的创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阅读者。他受过完整的 教育,几十年来,手不释卷,广泛阅读,对世界文学,几 可说是了如指掌。他谈话中涉及的作家和作品数量众多, 能使我们感受到他丰富的阅读背景,也能使我们意识到, 他之所以成就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作家,是与他的 广采博取密不可分的。 这部书向我们亲切地展示了他驰骋世界文坛的基本路 线,让我们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和徘徊时的迷惘。这不仅 仅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历程,也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大江 先生是一个坦率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爱憎分明,绝 不暧昧。他是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写作 与重大世界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作家,因此他的文学具有强 烈的当代性和现实性,因此他的文学是大于文学的。 在这次坦荡的长谈中,先生讲述了他与川端康成、三 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司马辽太郎、太宰治、大冈升平等 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交往,观点鲜明地评点了 他们的文学成就,并披露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些逸闻趣 事。他对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等当红的日本作家的作品 ,也作了严谨的分析。 大江先生精通英语和法语,在西方多所大学担任过教 职,与胡安·鲁尔弗、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 、米兰·昆德拉、巴尔加斯·略萨、爱德华·赛义德、奥 克塔维奥·帕斯、沃雷·索因卡、西默斯·希尼等西方作 家有密切交往,其中很多人都是他的亲密朋友。在这部书 中,先生讲述了他们之间政治上的和艺术上的讨论,以及 他们交往过程中的趣事。 大江先生是一个严谨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幽默的人 。他的幽默在他的小说中隐藏较深,不易感受,但在这部 对话体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想,无论是对于 文学作者还是一般读者,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导语 大江健三郎第一部思想随笔。 72篇对人生、社会、家庭、情感的睿智思考。 铁凝、莫言倾情作序。 《定义集》为“大江健三郎随笔精品丛书”系列之一,娓娓道尽了大江先生眼中的父与子、危机与未来、人与世界、爱与和平、希望与挣扎。 后记 译者跋:《定义集》与鲁迅和中国 《定义集》是大江健三郎先生于二〇一二年七月出版 的随笔集,原是《朝日新闻》于二〇〇六年四月至二〇一 二年三月间为大江先生开设的一个专栏,由每月发表的一 篇随笔连缀而成的这七十二篇文章,记录了大江先生在这 六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乃至越陷越深的 绝望,当然,也记录了老作家在这绝望中不断寻找希望的 挣扎。较之于鲁迅先生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位老作家似乎更注重“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吮吸着鲁迅文学的乳汁成长 在“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二〇〇六年十月)这篇 文章里,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 九月里,我访问了中国。接待方安排我在朋友们所供 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讲演并参加与文学专家们的讨论 ,还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十三至十九岁的中学生直接对 话,我很高兴地做了准备。准备之一,是我的一个中国友 人再三问及而我本人此前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你一直 在阅读鲁迅,可是你最初阅读鲁迅作品是在几岁的时候? 当时你读的是什么作品?”对于这个问题,正确的回答是 这样的:我最初阅读的版本确实是文库版,因而委托书店 的友人对岩波文库的鲁迅译本实物进行了调查。那是《鲁 迅选集》(佐藤春夫、增田涉译,一九三五年版),我于 一九四七年升入村里刚刚成立的新制中学时,作为贺礼从 母亲那里得到了这本小书。……母亲嘱咐我阅读的是篇幅 短小的《孔乙己》和《故乡》。暂且不说广为人知的后者 ,母亲之所以选择前者,或许是在逗弄我吧。当时父亲已 经去世.我正为国民学校关闭后自己的去向而愁眉不展。 …… 为了文本内外的阿亮和大江光这对永远的孩子的未来 之门不被关闭,为了“全世界所有孩子”的未来之门不被 关闭,大江健三郎在通过小说于绝望中挣扎着往来寻找希 望的同时,更是频繁走上街头大声疾呼,呼吁人们认识到 核泄漏的巨大危害,呼吁人们警惕日本政府借核电民用之 名为核武装创造条件,呼吁一千万人共同署名以阻止日本 政府不顾这种可怕的现实而重启核电站,呼吁人们“救救 孩子!”……大江拖着老迈之躯在文本内外往返来回地大 声疾呼,无疑是对阿亮和大江光这对孩子永远的挚爱,也 是对全世界所有孩子的大爱,这种大爱,在大江先生的小 说中和他所有读者的心目中都在不断升华。这种大爱,在 日本,在中国,在韩国,在全世界,都将成为一种希望! 无论中国的鲁迅还是日本的大江健三郎,他们的文学所描 述的尽管多见黑暗、绝望和荒诞,最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却是希望和呐喊,一种始自于绝望的希望!一种发自于边 缘的呐喊! 许金龙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附录: 大江健三郎先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所作题词 我第一次拜访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是在发生于南京的那场可怕的凶残暴行之前两年出生 的,从那时起直至今日,换句话说,在跨越我整个人生的 漫长岁月里,姜根福先生和夏淑琴女士这两位见证人是与 痛苦记忆一同生活过来的。两位见证人的讲述让我深受震 撼,所有日本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必须承担起这个可怕经历 的重荷,关于这一点,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想说, 在两位见证人充满力度且基于事实的公正讲述与进而显现 出来的深邃情感之中,存有人类的华美(品格),我为此 而感铭于心。今后,我会经常回想起今天这个沉重而深刻 的感铭,作为一个日本人,作为一个人,我要为当做之事 而竭尽全力。 一九九四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大江健三郎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二日 精彩页 关切的眼神和好奇心我在文章里经常写到大儿子光患有智障,写到我们全家因他创作的音乐而快乐,设法宁静地生活至今。之所以说设法,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超越接连不断出现的困难。 从今年(二〇〇六年)年初开始,我和光每天进行一小时的步行训练。我们居住的处所临近高台突出的一端,通往平地的那条长长下坡道上,有一条用栅栏围着的散步道路,下行到平地后,沿着运河的那同一条散步道路便延伸而去。 光今年四十二岁,医生提醒他身上已经出现成人病的若干迹象。考虑到他的肥胖,我便想起要与他共同行走。而且,这也只是基本的步行训练。 他还存在视觉障碍,无法跑动,脚部也有不算严重的问题,因而乘坐轻轨列车或是前往音乐会之际,我或妻子总是握住他的手臂。 这是外行人制订的步行训练计划,指望光借助这个步行训练终将能够独立行走。具体方法是:放开他的手臂,只是贴近他的侧旁步行;为了哪怕略微减轻他行走时用鞋底蹭擦地面的毛病,就想让他走动时摆动双臂,与腿部的动作联动协调起来。 游泳俱乐部的一位教练是我的朋友,就在我思考如何推进这个计划时,他送来颇有重量的树脂棒。手握这根树脂棒行走,将会甩动胳膊,脚似乎也会抬离地面。实际上,通过数天的练习,情况果然如此,光便以这个进步鼓励自己,每天进一步展开这项训练。 与自身的智障不同,光有着非常认真的个性,在步行训练期间他并不说话,我也或是思考正读着的书或是想着其他事情。 光抬不起腿脚就容易绊倒,经常因此而引发癫痫小小发作。每当此时,我便紧紧抱住他,如果能够让他在地面坐下来的话,就一动不动地保持那种姿势大约十五分钟。在此期间,由于我需要支撑光的头部,即便周围有人招呼我们,我也无法应答,曾有多次惹得对方心头火起。 且说在这次的步行训练中,正当我的头脑不知不觉被散漫的思绪所占据时,光被路面上的一块石头绊住脚,咕咚一声摔倒在地。由于这不是癫痫发作,光的意识很清醒,却反而让我为之惊慌,同时也为自己未尽到责任而自责。 我所能做的,就是抱起远比自己身体沉重的光的上半身,将其倚靠在散步道路旁的栅栏上,检查他摔倒时是否伤及头部。在别人看来,我们两人慢腾腾的动作一定显得无依无靠。 一位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来到近前,她跳下车便招呼道“没问题吧?”同时将手搭放在光的肩头。光最不情愿的事,就是被陌生人触摸他的身体,再就是狗对着他吠叫。在这种时候,我明知自己会表现得如同非常粗野的老人,却仍然强硬地说道:“请你先把手挪开!” 那位妇女愤慨地起身离去后,我发现一位高中生模样的少女,也是在距我们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自行车,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我们。她从衣袋里露出手机,却并不完全掏出来,只是让我略微注意到那手机,同时凝神注视着我们。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