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同安文话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文水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黄文水,福建南安人,八〇后,厦门日报社旗下《厦门晚报》首席记者,曾获“厦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新闻工作十一年,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晚报界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厦门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
后记
二〇〇八年一月,报社派遣我赴厦门岛外同安区、翔
安区驻站,不经意间成为报社“管得最宽”的记者(注:
厦门陆域面积约一七〇〇平方公里,同安区和翔安区陆域
面积超一〇〇〇平方公里,比六个厦门本岛还大),这些
年风风雨雨跑新闻,一直在路上。
驻站同安多年,这本书的缘起,可追溯至六年前同安
区委区政府为我在《厦门晚报》上开辟的“同安文话”专
栏,该专栏的命名,受时任同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
玺的建议,在二。一三年同安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现任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江曙
曜和同安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林国财共同为我授匾开栏
,开幕式后,报社江总当面嘱咐我:“此专栏用心经营可
出彩。”专栏人物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三个月,先后刊登二
十五位同安文化艺术人物,囿于版面所限,每篇人物稿仅
有一千来字。
由厦门知名书法家叶水湖题写的“同安文话”四个大
字的书匾悬挂于同安区委宣传报道组办公室白墙至今。二
。一七年年底,一次闲聊时,与我全程配合的摄影老师何
东方提议,《同安文话》若能完善并结集出版的话,对当
代同安文化颇有意义。回想自己驻站同安十年有余,文化
新闻接触不少,手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第一手素材,若能
为千年同安留存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字,那是一件倍感荣
光之事,于是我决定尝试。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到二〇一九年
五月,《同安文话》一书先后采录完成三十位当代同安文
化艺术界名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完成
书中唯一的一个非遗集体项目——国祺中学南音。在报纸
“同安文话”专栏基础上,人物重新回访,新增采访对象
,每一位人物深度挖掘成稿。一年半的时间,几乎没有周
末、假期,与何东方老师一起,一次次与采访对象会面,
只为采访到第一手资料。采访中,这些白发苍苍的专家、
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令人感佩,其中五人年龄超过八十岁
,十四人年龄超过七十岁,他们是同安文化的瑰宝和财富
。若不及时留存其影像,记录其事迹,将是同安文化艺术
保护的莫大遗憾,进行抢救性记录已刻不容缓,我们责无
旁贷。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古同安今厦门,有着千
年底蕴的同安,当代同安文化艺术传承如何?在同安区近
年来已出版的书籍中鲜有系统记录。由此,我们瞄准一个
方向:系统地盘点当代同安文化艺术的家底,关注同安文
化艺术的当代传承,以求填补当代同安文艺的空白,为同
安留存一份文化底稿。
此书得以顺利出版,要感谢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书记
黄燕添和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文学奖得主童喜喜
亲自为本书作序。感谢同安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林国财
,得知此书的创作情况后,他当即拍板支持,随后召开的
区委宣传部部务会确定本书的出版计划,将该书出版纳入
同安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活动,在区委常委会上讨
论明确。同安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岚岚、同安区委文
明办主任林拥护、同安区社科联主席林永富、同安区文联
主席吴永红、同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申长清等领导都为本
书的出版给予了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感谢何东方、何金挺两位老师热
忱帮助,何东方老师为本书全程摄影,利用业余时间加班
加点,对摄影作品精益求精:何金挺老师为本书所有对象
画人物速写,精心设计封面:蒋大营老师一直关心出版进
度,帮忙修改、校对全书;严宗珍老师为本书篆刻印章“
同安文话”:福建省曲艺大咖宋永贤、作家陈满意为本书
的出版提供了专业建议。同安区文联原主席陈美玲、原副
主席方翊,同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余新春、范世高,同安区
委文明办张荣森、林文足、陈阿珍,同安区档案局叶少静
、同安区委党校叶文彬、同安一中黄松明、同安区文化馆
洪松梅等好友,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过我的朋友还有许
多未能一一列举,在此衷心感谢。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
,在本书的主要创作过程中,刚好女儿黄姝涵出生,家人
的默默付出,让我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专心采写。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
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
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
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
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这是作家路遥传世之作《平凡的世界》的开场白,看似
平凡却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写后记的一个夜晚
,我的脑海里猛然闪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
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的普通的人们。《同安文话》采录
的三十一个对象,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壮阔,但
有平凡的坚持,他们可贵的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在同安
当代文艺传承地图上,刻下醒目的坐标,绘上斑斓的色彩
。我出生于泉州南安的普通山村,一路求学到福州,最后
落户厦门工作,平凡却始终不忘坚持,内心始终坚信
目录
01 吴斗兴:镌刻地名,留住悠悠乡愁
——厦门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地名专家组成员
02 蒋大营:代言同安,播种乡土文化
——全国优秀教师、同安方言专家、民俗专家
03 汪宗辉:扎根人民,方言讲古几十年
——厦门方言讲古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04 卓来治:老骥伏枥,舞动同安风情
——同安车鼓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05 洪树德:沉潜守艺,泥韵火魂耀珠光
——同安珠光青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06 颜立水:拓荒金同,翔集“同安兵马俑”
——厦门地方史专家、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
07 陈金城:皓首穷经,留下“同安记忆”
——厦门地方史志专家、新《同安县志》《同安区志》副主编
08 叶水湖:如椽大笔,书写人生传奇
——厦门书法家协会顾问、厦门著名书法家
09 吕实力:沐风栉雨,芗剧飘香海内外
——厦门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同安吕实力芗剧演出团团长
10 彭炳华:修史立传,传承红色基因
——福建省优秀文史工作者、厦门党史专家
11 严宗珍:铁画银钩,绘就同安画卷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书画印“三栖名家”
12 许友金:痴“谜”不悔,让人一猜几十年
——全国知名谜家、同安灯谜“五虎将”之一
13 许梗汉:史海钩沉,同安闲不住的“野鹤”
——福建省文物普查员、同安区政协优秀文史撰写员
14 何金挺:徒手行艺,勾勒大美同安
——厦门著名画家、同安速写第一人
15 林银花:留住乡音,重拾同安老手艺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同安腔老年发音人
16 袁和平:苦心孤诣,推动三项目入省遗
——厦门作曲家、同安区文化馆原馆长
17 廖水深:静水流深,办起全省首家电影博物馆
——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电影家协会理事
18 柯国庆:根植乡土,描绘时代变迁
——同安农民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9 刘团结:古法匠心,添香“舌尖厦门”
——厦门古法酱油酿造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 吴招治:包容人生,传承同安味道
——同安薄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1 刘良阵:躬耕基层,守望乡村文化
——“福建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22 何东方:看见同安,定格银城历史
——厦门知名摄影家、同安摄影事业奠基人之一
23 宋永贤:阮厝的溪,溪水流真远
——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曲艺名家
24 黄亚彬:牡丹传情,剪云披雪蘸丹砂
——厦门知名牡丹画家
25 潘正洲:一路追梦,为军民放歌
——厦门红盾之声、同安歌唱家
26 洪参议:呕心沥血,拯救“大山的灵魂”
——同安莲花褒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7 林丽虹:博采众长,粉墨人生唱传奇
——同安歌仔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8 李伟新:入古出新,抒写书艺新境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同安书法家
29 江开良:兼收并蓄,传承正统阵势
——厦金宋江阵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0 郑天泗:重铸锡魂,断层百年再延续
——同安锡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1 国祺中学:承续不辍,御前清音传习两世纪
——全国(南音)特色学校
后记
精彩页
地名,社会发展的化石,区域文化的载体,地方认同的符号。对远离故乡的游子而言,地名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牵挂,记住了地名,就不会忘记回家的路。一直以来,吴斗兴从事的就是艰辛烦琐的地名普查、调研、命名、更名等工作。
“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地名,能够留存历史,留住乡愁。”地名关系国计民生,在朴实的地名工作中,吴斗兴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在岁月的痕迹中,尽管扑朔迷离,却有了追根溯源的依据。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近年来,随着厦门城市发展,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地名命名工作任务繁重,作为同安地名专家,吴斗兴常受邀参与命名。银湖大桥、必达天桥、化成路、颂园路……都是他命名的,同安工业集中区、城南工业区、城东工业区、环东海域新城等众多新路也是由他命名的。
二〇一七年建成,必达天桥是以清朝福建水师提督吴必达名字命名的,吴必达是同安溪边人,清雍正八年武进士,官至福建水师提督。溪边与潭仔尾毗邻,溪边多吴姓,潭仔尾多叶姓,’历史上两姓不和,溪边人想借吴提督的官势压制对方。吴必达知道后,劝导族人要睦邻里,友乡亲。吴必达以身示范,现存吴必达故居右侧护厝比左侧护厝窄了几米,只因故居右侧和护厝间留足了巷子的宽度。吴必达虽官至水师提督,却礼让叶姓邻居,叶姓居民深为感动,从此,两姓和解,成为好邻居。吴必达的至理名言——“有千年的潭仔尾叶,无百岁的吴提督”,这是一则著名的地名谚语。
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九日,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从同安区划分出来。翔安区的命名,吴斗兴参与其中。他讲述,新区取名“翔安”的缘由与寓意:早在宋代时,今翔安区的马巷、新店、大嶝三镇(街)和金门县辖区称“翔风里”,今马巷另一部分及内厝镇为“民安里”,命名时各取其一,合称“翔安”。此外,翔安源自同安,都有“安”字,体现两区之间的渊源,“翔安”也寄托展翅飞翔、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
不仅如此,吴斗兴联合颜立水、彭一万等专家,为“翔安隧道”的最终命名发挥重要作用。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通车前夕,这条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跨海隧道的命名引发关注。吴斗兴回忆,一开始,部分专家建议以“厦门”命名这条意义非凡的隧道,不过,他和颜立水、彭一万等专家力排众议,提出不同看法:一是厦门本身知名度已经很高,而翔安是新区,若以“翔安”命名隧道,能够更好地宣传、带动翔安新区发展;二是作为新建成的跨海通道,之前的海沧大桥、集美大桥,都有以岛外区名进行命名的先例。最终,这一命名建议以多数票通过。“恰如当时的预见,翔安隧道建成与命名,对该区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命名建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吴斗兴为当年新区和隧道地名命名工作感到欣慰。 一九八三年,刚从同安县科委调到同安县地名办公室的吴斗兴,开始从事地名命名工作,有些不适应。在当时,地名办属冷门单位。一九八四年四月至十一月,同安县开展政社分开和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与更名工作,吴斗兴直接参与了同安县所属的一镇、五乡和二十九个村民委员会名称的命名与更名。其中,城关镇更名为大同镇,马巷公社改为后滨乡,巷东公社改为内厝乡,策槽公社改为西柯乡,果园公社改为五显乡等。
吴斗兴说,城关镇更名为大同镇时一度被人误解,不过,他认为,地名是历史形成的,命名与更名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查阅资料,访问相关人士,尊重民意,找出命名与更名的依据。从对地名工作知之有限到热爱地名工作,吴斗兴认为,地名虽是一门边缘学科,但知识面广、真实性强,地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研究地名的由来、演变、规律等,对一座城市至关重要。
P6-8
导语
本书采录的三十位当代同安文艺界代表人物,仅是同安众多贤达的一部分,口述历史,深度专访,“纪其姓氏,载其事实”,为同安留存一份文化底稿。同时,本书图文并茂,对于考古酌今,丰富同安文艺的深度、广度、厚度,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序言
古同安今厦门,古韵今风话同安。
同安,三面负山,东南襟海,东经一百一十七度至一
百一十八度,北纬二十四度。大同安,凭抚厦金两岛,瑁
毂泉漳二郡,扼守着闽南金三角的枢纽。勾海连山的同安
,进可出海,退可入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清康熙时《同安县志》序言云:“闽之胜在泉。泉自
府治而外,其胜在同。”除拥有“同安”这一一千七百多
年历史的古称外,它还有“同邑”“银同”“银邑”“银
城”“铜鱼城”等别称。“同于闽为望邑”,同安,素有
“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美誉。
明代同安名士池显方的《大同赋》流传甚广,赞“同
邑”云:“至大轮,见山水迤逦,峰峦秀媚,其所钟灵,
必多怪瑰。”同安,钟灵而毓秀,地灵而人杰,文脉绵远
而流芳。
清乾隆时《同安县志》记载:“同邑英贤,遂甲于闽
海。”同安“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地理环
境。塑造了同安人坚韧不拔、开放包容的性格,催生了敢
作敢为、勇于担当的“同安精神”。
夫山川之精,浡发为人,顶天立地皆人也。同安民谚
有“未有同安先有许督”之说。许督即西汉武帝时的开闽
将军许淡,他曾驻师营城(今同安小西门),因此,《同
安县志》及民间用“许淡开疆两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
来概述同安的开发史和文明史。
许淡开疆两千余载,同安历代英贤竞立。同安是厦门
历史文化之根,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同安人才辈出,灿
若群星,他们或以理学名,或以风节胜,或以循吏传。或
以廉能著。席卷闽南历史的烟云,翻开卷帙浩繁的同安志
,他们响亮的名字镌刻在同安这片土地上——
开疆立武许淡、民间医圣吴夺、钟表鼻祖苏颂、理学
名宦林希元、一代直臣洪朝选、民族英雄陈化成、语言大
师卢戆章、旷世奇才辜鸿铭、华侨旗帜陈嘉庚、万婴之母
林巧稚……他们的业绩彪炳史册、辉映古今。
欣逢盛世,兴文之风,扑面而来。早在二。一三年同
安孔子文化节,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文联联合厦门晚
报社,启动大型文化艺术人物系列报道——“同安文话”
,对话当代同安文化艺术代表人物,这些大写的同安人,
扎根同安沃土,传承千年文脉,展现了人文同安新景观。
壮丽七十年,阔步新时代。二〇一九年,适逢庆祝新
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同安区委区政府重视下,在同安区
委宣传部指导下,沉淀六年再出发,深度回访、记录当代
同安文化艺术界三十位代表人物及一个代表性文化项目。
名家、学者、传承人,他们是古同安文脉绵延的薪火
传承人,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同安文化的发展见证
人,他们是当代同安文艺的持续创新者。
本书采录的三十位当代同安文艺界代表人物,仅是同
安众多贤达的一部分,口述历史,深度专访,“纪其姓氏
,载其事实”,为同安留存一份文化底稿。同时,本书图
文并茂,对于考古酌今,丰富同安文艺的深度、广度、厚
度,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
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
要论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
文艺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以人民为中心。多年来,同安区委致力于“文化强区
”建设,厚积文化软实力,锻造文化影响力,为富关同安
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本书的出版,不仅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还展现
同安文化底蕴,犹如打开通往同安文化隧道的出口,辟出
展现同安人“同安精神”的窗口。
二〇一八年年底,同安区出版点校本《大同志》,其
中《同安县志》序言载:“后之人试取是书而读之,人情
土俗,虽足不出户,当必有如登三秀,跨天马,陟鸿渐、
莲花诸峰,凭眺金、厦二岛,手劈丹荔,口嚼江瑶,与许
顺之、林次崖讲学,许钟斗论制议,洪芳洲说诗文,蔡元
履谈经济,丘钓矶、黄文炤啸烟霞,而共乐此土风之厚者
。”
同安文话,话同安人。细读本书,我被该书所状同安
人的精神境界所感动,不只写人、事、物,从该书的客观
记录和洞察中,感受同安文化的温度和情怀,或可“共乐
此土风之厚”,从中读懂同安:或恍如与故人相见,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或行走于时光隧道,照见一位位大写的
同安人,看其对文脉的精心守护,对土地的深沉眷恋。
二〇一九年七月
(序者系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书记)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遴选了同安有影响的文化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其简要履历,展示其在文化传承上的成就,展示同安文化的整体面貌。
本书的出版,不仅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还展现同安文化底蕴,犹如打开通往同安文化隧道的出口,辟出展现同安人“同安精神”的窗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3:40